汴京遺迹志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雜志一
汴宋九帝紀年
宋太祖姓趙氏諱匡?其先涿郡人庚申以殿前都防檢受周禅時年三十三因五代之舊都汴在位十七年丙子崩壽五十
改元三 【建隆三幹德五開寳九】
太宗諱炅初名匡義太祖之弟賜名光義封晉王丙子嗣立時年三十七在位二十二年丁酉崩壽五十九改元五 【太平興國八 雍熈四 端拱二淳化五 至道三】
眞宗諱恒初名元侃太宗第三子丁酉嗣立時年二十九在位二十六年壬戌崩壽五十五
改元五 【鹹平六 景德四 大中祥符九天禧五 幹興一】
仁宗諱祯初名受益眞宗太子壬戌嗣立時年十二在位四十一年癸卯崩壽五十四
改元九 【天聖九 明道二 景祐四寳元二 康定一 慶厯八】
【皇祐五 至和二 嘉祐八】
英宗諱曙初名宗實濮安懿王子诏立爲皇子癸卯嗣立時年三十三在位四年丁未崩壽三十八
改元一 【治平四】
神宗諱顼英宗太子丁未嗣立時年十九在位十八年乙醜崩壽三十八
改元二 【熈甯十元豐八】
哲宗諱煦初名傭神宗太子乙醜嗣立時年十歲在位十五年庚辰崩壽二十五
改元三 【元祐八 紹聖四元符三】
徽宗諱佶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庚辰嗣立時年十九在位二十五年乙已禅位于太子丁未金人陷中原北狩後九年乙卯崩于五國城夀五十四
改元六 【建中靖國一 崇甯五 大觀四政和七 重和一 宣和七】
欽宗諱桓徽宗太子乙已受禅嗣位時年二十五丁未金人陷中原北狩後三十四年庚辰崩夀六十一
改元一 【靖康一】
一統志 宋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熈陵眞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皆在河南府鞏縣西南
周密癸辛雜識 徽宗欽宗初葬五國城後數遣祈請使欲歸梓宮凡六七年而後許以梓宮送行在高宗親至臨平奉迎易缌服寓于龍德别宮一時朝野以爲一大事諸公論功受賞者幾人費于官帑者大不赀先是選人楊炜贻書執政以爲眞僞未辨左宣義郎王之道亦上奏乞命大臣斵而視之既而禮官請用安陵故事梓宮入境即承之以椁仍納衮冕翚衣于椁中不改斂遂從之近者楊髠盜發諸陵于二陵梓宮内畧無所有其一止有朽朩一段其一則朩燈檠一事耳當時已逆料其眞僞不可知不欲逆詐亦聊以慰一時之人心耳蓋二帝遺骸飄流沙漠初未嘗還也哀哉王鏊讀宋史 宋自建隆至慶厯人主以恭恕爲心宰輔以寛厚稱上意天下稱治至神宗狹小宋家制度欲大有爲而王安石相之凡祖宗之制一切掃去天下騷然遂基一代之亂元祐初召用司馬光凡新法之不便民者一切掃去紹聖間章蔡得志複取元祐之政一切掃去追奪司馬光等官蔡京繼之而元祐元符諸賢竄徙殆盡又倡爲豐亨豫大之說以侈靡蠱惑君心遂緻中原淪陷左袵而二帝防塵矣悲夫
宋官制沿革
按宋官制沿革各家紀載互有異同惟黃琦元禮論宋之新舊官制頗爲詳密其畧曰國朝自太祖設官分職多襲五代之制雖稍有增損大體仍舊唐制省部寺監之官無所職掌别領内外任使省部寺監别設主判官員額惟以侍中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宰相幹德二年始置參政爲宰相副貳初以薛居正呂餘慶為之宰相所居省謂之中書門下國政所出兵政樞密院承五代之制有使副使太宗朝命石熈載以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後以張士遜爲知樞密院事冦凖溫仲舒同知樞密院事治平中郭逵以檢校太保同簽書樞密院事故樞密有使副使知院同知院簽書院員額與中書号爲二府尚書置判尚書都省一員掌百官赴省集議及大祀受防戒之事六部各有主判率以學士待制館閤官領之吏部即審官東院掌尚書左選審官西院掌尚書右選吏部南曹掌侍郎左選三班院掌侍郎右選流内铨考功郎官之職也戸部郎三司使尚書之任也其官崇職重乆次者爲使稍輕則爲權使資淺則爲權發遣使公事度支副使戸部副使鹽鐵副使各一員此侍郎之任也别置子司判官八員度支判官戸部判官鹽鐵判官各一員所掌本曹郎官之職也判防案一員掌造器械唐軍器監職也判脩造案一員唐工部将作少府監職也判磨勘司一員掌勾考唐比部職也判【阙】院一員掌審司出納及審覆百官諸司兵級請俸舊兼禁軍以繁冗别立諸司專計司掌之以分其職判理欠司一員掌催促諸路遺欠禮部有判部及判禮部貢院即尚書侍郎之任内兵部事歸樞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