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雜抄
關燈
小
中
大
蜀人多奇姓。
今《百家姓》以為出于宋朝,故首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
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運起文。
然未見有天姓者,而蜀姓或有出于二家外。
自魏晉以來,取才于門閥,故姓氏尤重。
唐重八姓,論相于此,至不許與他姓為婚姻。
自八姓而下,凡有三百五十姓。
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編》。
雁門邵思撰《姓解》則分為一百七十門,至有二千五百六十八氏。
漢穎川太守聊氏複有《萬姓譜》。
古姓之存于今者鮮矣。
按左氏因生賜姓;胙土命氏,以字,以谥,以官,以邑,才五者而已。
峨嵋山,本以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字當從蟲,不當從山。
月竹,嘉定州之産,每月生筍。
吾郡松江,本緣淞江得名,其地下每有水災,乃去水而作郡。
吳淞江,今吳江寶帶橋一路是已,亦名松陵。
眉州有江亦名松江,即蜀江分派,過州城與醴泉江合。
嘉靖十五年丙申二月二十八日癸醜,四更點将盡,地震者三。
初震,房屋有聲,雞犬皆鳴,随以天鼓自西北而南。
後數日得報,惟建昌尤甚,城郭廨宇皆傾,死者數千人,都司李某亦與焉。
蜀都大抵雨多風少,故竹樹皆修聳。
少陵“古柏二千尺”,人譏其瘦長。
詩固有放言,要之蜀産與他迥異。
若謂“柏之森森”者,惟蜀為然。
所謂喬木如山者,亦惟蜀為然。
楊柳多寄生,狀類冬青,亦似紫藤,經冬不凋。
春夏之交作紫花,散落滿地。
省衙前有數株,冬月望之榮枯各異。
峨眉山周迥千裡,高八十裡。
中有光怪,每天晴雲湧,浩若銀濤,其光五采如輪,俗雲佛見是已。
夜半有光熠熠來自天際者,又謂之聖燈。
光相寺在大峨絕頂,登其處,遙望西天,見雪山。
一雲有小鳥如鹪鹩,鳴類人言。
一雲自白水蹑其巅六十裡。
峨眉,古今之勝境也。
山中光怪若虹霓然,每見于雲日映射之際,俗所謂佛光者是已。
予自陝入川,巡撫陝西黃都憲臣伯鄰為予言,曩為川轄時,親登其上觀佛光。
光未發時,有鳥先飛過,若言“施主發心,菩薩來到。
”光既散複來,作聲:“施主布施,菩薩去了。
”又拾藏山中白石,大小皆六棱,照耀有光采,疑光怪即此石所為也。
理當或然,但鳥聲何為者耶?近餘編修承勳懋昭為餘言,嘗從楊修撰慎用修兩宿其上,登絕頂亦見光具五色,俯視在雲壑中,其言白石與黃都憲同,惟雲鳥聲隻三子,若言“佛現了。
”其鳥類雀而稍大,隻有三枚,别無種類。
三鳥飛入佛殿中,嘗就僧食,但不見有長育耳。
佛殿自西望見三峰插天,皆積雪如銀。
每日下,峰頭則殿中燈燃,雲此西域昆侖山,豈所謂日月相掩映為畫夜者耶?夏日從北峰西下,冬日從南峰,惟春秋之間從中峰下不爽雲。
西域去此尚遠,恐目力難及。
今省城西望亦有雪山聳出,晴霁時可見,疊茂才三百裡爾。
宋田錫賦詩雲“高高百裡作一盤,八十四盤青雲端。
”豈以至高求至高耶?東坡亦雲“峨眉山西雪千裡。
”今峨眉當省城東南三百餘裡,而城樓登望不及,要之言八十裡、六十裡者近是。
同年安給事盤,字公石,作州志亦雲,有白石如泰山之狼牙、上饒之水晶之類,置之日隙,則有五色光,日中則無,僧曰佛現者此也。
予近覓視之,大類水晶。
嘉定高任《說禽言》亦雲“施主佛現,施主請回。
” 夾江縣之伏龜山有仙掌洞,今稱紫府洞是已。
其山雲常五色,黃色居其中,亦佛光之類耶? 蜀中山稱嘉定,自古名人寓居其間。
漢則揚子雲,晉則郭景純,唐則李太白,宋則蘇東坡、黃山谷、晁公武。
鹹淳間,文尚忠字敦詩,隐居夾江,愛邑西江山之勝,并大觀堂築二亭,前臨翠嶺,下瞰大江,暇則系鮮治具,招避地名人,相與登臨觞詠為樂。
五塊石,在今萬裡橋之西,其一入地,上疊四石俱方。
或雲其下有一井,相傳以為海眼。
其南即漢昭烈陵,予疑是當時作陵時所餘。
嘉定州之金銀岡,亦有所謂五塊石。
黎州安撫司内,小廳東有梨樹一株,高九丈,圍九尺,州人取其枝以接果,豈黎以梨名耶?州人呼為三藏梨,相傳為唐僧西遊,植黎杖于此,曰他日州治在此。
恐非實事。
古稱黎杖,黎即苜蓿,養之曆霜雪,經一、二歲,其本修直,生鬼面,可杖,取其輕而堅,非梨木也。
嘉定州有鳥,一名山和尚,一名雨道士,堪作對偶。
今《百家姓》以為出于宋朝,故首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
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運起文。
然未見有天姓者,而蜀姓或有出于二家外。
自魏晉以來,取才于門閥,故姓氏尤重。
唐重八姓,論相于此,至不許與他姓為婚姻。
自八姓而下,凡有三百五十姓。
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編》。
雁門邵思撰《姓解》則分為一百七十門,至有二千五百六十八氏。
漢穎川太守聊氏複有《萬姓譜》。
古姓之存于今者鮮矣。
按左氏因生賜姓;胙土命氏,以字,以谥,以官,以邑,才五者而已。
峨嵋山,本以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字當從蟲,不當從山。
月竹,嘉定州之産,每月生筍。
吾郡松江,本緣淞江得名,其地下每有水災,乃去水而作郡。
吳淞江,今吳江寶帶橋一路是已,亦名松陵。
眉州有江亦名松江,即蜀江分派,過州城與醴泉江合。
嘉靖十五年丙申二月二十八日癸醜,四更點将盡,地震者三。
初震,房屋有聲,雞犬皆鳴,随以天鼓自西北而南。
後數日得報,惟建昌尤甚,城郭廨宇皆傾,死者數千人,都司李某亦與焉。
蜀都大抵雨多風少,故竹樹皆修聳。
少陵“古柏二千尺”,人譏其瘦長。
詩固有放言,要之蜀産與他迥異。
若謂“柏之森森”者,惟蜀為然。
所謂喬木如山者,亦惟蜀為然。
楊柳多寄生,狀類冬青,亦似紫藤,經冬不凋。
春夏之交作紫花,散落滿地。
省衙前有數株,冬月望之榮枯各異。
峨眉山周迥千裡,高八十裡。
中有光怪,每天晴雲湧,浩若銀濤,其光五采如輪,俗雲佛見是已。
夜半有光熠熠來自天際者,又謂之聖燈。
光相寺在大峨絕頂,登其處,遙望西天,見雪山。
一雲有小鳥如鹪鹩,鳴類人言。
一雲自白水蹑其巅六十裡。
峨眉,古今之勝境也。
山中光怪若虹霓然,每見于雲日映射之際,俗所謂佛光者是已。
予自陝入川,巡撫陝西黃都憲臣伯鄰為予言,曩為川轄時,親登其上觀佛光。
光未發時,有鳥先飛過,若言“施主發心,菩薩來到。
”光既散複來,作聲:“施主布施,菩薩去了。
”又拾藏山中白石,大小皆六棱,照耀有光采,疑光怪即此石所為也。
理當或然,但鳥聲何為者耶?近餘編修承勳懋昭為餘言,嘗從楊修撰慎用修兩宿其上,登絕頂亦見光具五色,俯視在雲壑中,其言白石與黃都憲同,惟雲鳥聲隻三子,若言“佛現了。
”其鳥類雀而稍大,隻有三枚,别無種類。
三鳥飛入佛殿中,嘗就僧食,但不見有長育耳。
佛殿自西望見三峰插天,皆積雪如銀。
每日下,峰頭則殿中燈燃,雲此西域昆侖山,豈所謂日月相掩映為畫夜者耶?夏日從北峰西下,冬日從南峰,惟春秋之間從中峰下不爽雲。
西域去此尚遠,恐目力難及。
今省城西望亦有雪山聳出,晴霁時可見,疊茂才三百裡爾。
宋田錫賦詩雲“高高百裡作一盤,八十四盤青雲端。
”豈以至高求至高耶?東坡亦雲“峨眉山西雪千裡。
”今峨眉當省城東南三百餘裡,而城樓登望不及,要之言八十裡、六十裡者近是。
同年安給事盤,字公石,作州志亦雲,有白石如泰山之狼牙、上饒之水晶之類,置之日隙,則有五色光,日中則無,僧曰佛現者此也。
予近覓視之,大類水晶。
嘉定高任《說禽言》亦雲“施主佛現,施主請回。
” 夾江縣之伏龜山有仙掌洞,今稱紫府洞是已。
其山雲常五色,黃色居其中,亦佛光之類耶? 蜀中山稱嘉定,自古名人寓居其間。
漢則揚子雲,晉則郭景純,唐則李太白,宋則蘇東坡、黃山谷、晁公武。
鹹淳間,文尚忠字敦詩,隐居夾江,愛邑西江山之勝,并大觀堂築二亭,前臨翠嶺,下瞰大江,暇則系鮮治具,招避地名人,相與登臨觞詠為樂。
五塊石,在今萬裡橋之西,其一入地,上疊四石俱方。
或雲其下有一井,相傳以為海眼。
其南即漢昭烈陵,予疑是當時作陵時所餘。
嘉定州之金銀岡,亦有所謂五塊石。
黎州安撫司内,小廳東有梨樹一株,高九丈,圍九尺,州人取其枝以接果,豈黎以梨名耶?州人呼為三藏梨,相傳為唐僧西遊,植黎杖于此,曰他日州治在此。
恐非實事。
古稱黎杖,黎即苜蓿,養之曆霜雪,經一、二歲,其本修直,生鬼面,可杖,取其輕而堅,非梨木也。
嘉定州有鳥,一名山和尚,一名雨道士,堪作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