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記事

關燈
六朝舊城,近覆舟山,去秦淮五裡。

    至楊吳時改築,跨秦淮南北,周回二十五裡。

    本朝益拓而東盡鐘山之麓,周回九十六裡,立門十三:南曰正陽,南之西曰通濟,又西曰聚寶,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鐘阜,東曰朝陽,西曰清涼,西之北曰定淮,曰儀鳳,後塞鐘阜、儀鳳二門。

    其外城則因山控江,周回一百八十裡,别為十六門,曰麒麟、仙鶴、姚坊、高橋、滄波、雙橋、夾岡、上方、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江東、佛甯、上元、觀音。

     皇城在京城内之東,當鐘山之陽,以乘王氣。

    又舊内城在京城中,元為南台地。

    本朝既取建康,首宮于此。

     築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上時出閱視,監掌者以丈尺分治。

    上任意指一處擊視皆純白色,或稍雜泥壤即築,築者于垣中斯金湯之固也。

    又于城外起土城,以為不測屯守之計,宮中陰溝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闊八尺,足行一人一馬,以備臨禍潛出,可謂深思遠慮矣。

     洪武初以造海運及防倭戰船,所用油漆棕纜悉出于民,為費甚重,乃營三園于鐘山之陽,植棕漆桐樹各千萬株以備用,而省民供焉。

     高皇嘗禦筆題于鐘山玉柱,而以金龍護之。

    傍有天藻亭,士夫遊觀,先于亭下稽首。

    楊維祯詩雲:鐘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經禦筆題。

    雲擁金陵龍虎壯,月明珠樹鳳凰栖。

    氣吞江海三山小,勢壓乾坤五嶽低。

    華祝聲中人仰止,萬年帝業與天齊。

     洪武初,于江東門外稍南五裡開河通大江,江中舟船盡泊此以避風雨,名上新河。

    又開下新河,官司馬快船所泊處。

     高皇微行大中橋傍,聞一人言繁刑者語近不遜。

    上怒,遂幸徐武甯第,武甯已出,夫人出迎,上問王安在?夫人對以何事?在何所?夫人欲命召,止之乃曰:嫂知吾怒乎?夫人謝不知,因大懼,恐為王也,扣首請其故。

    上曰:吾為人欺侮。

    又請之,上怒甚,不言,久之命左右往召某兵官帥兵三幹持兵來,上默坐以待之。

    夫人益懼,以為決屠其家也,又不敢呼王。

    少頃兵至,上令二兵官守大中、淮清二橋,使兵自東而西誅之。

    當時頓滅數千家,上坐以伺,返命乃興。

     洪武中,造徐中山坊表初成,江陰侯吳良兄弟薄暮過之,問左右曰:何以稱大功坊?對曰:此魏國公第也。

    良乘醉擊壞之,有司以聞。

    明日二吳入朝,上怒問何以壞吾坊?良對曰:臣等與徐達同功,今獨達賜第表裡,且稱大功,陛下安乎?上嘯曰:毋急性。

    未幾令有司即所封地建宅二區賜之,今在江陰。

    良居前,稱前府,貞居後,稱後府,甚弘麗也。

     高皇微行至三山街一媪門,有一木榻,假坐移時,問媪何許人?對曰蘇人。

    又問張士誠在蘇州何如?媪曰:方大明皇帝起手時,張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歸附,蘇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又問其姓而去。

    翌日語朝臣曰:張士誠于蘇人初無深仁厚德,昨見一老婦深感其恩,蓋蘇民忠厚,恐京師百姓千萬無此一婦也。

    迨洪武二十四年,取富戶實京師,多用蘇人,蓋亦始此。

     玄武湖屢溢,築堤以防之,名太平堤,在太平門外。

    又佛甯門外開穩船湖,以通江水,為泊舟避風之所。

     建來賓、重譯二樓于聚寶門外,待四夷朝貢者。

    舊有魚脊弓、緝鱗盤皆中土所少者,本浡泥國王物。

    王永樂中來朝,卒于京師,因遺二物于館,後遷都取去,王墓在石子岡。

     太祖初渡江,禦舟頻危,得一樯以免。

    令樹此樯于一舟而祭之,遂為常制。

    今在京城清涼門外,已逾百四十年矣。

    有司歲修祀給,一兵世守之,居舟傍,免其餘役,或雲即當時操舟兵之後也。

     今南京兵部門無署榜,太祖一夕追人,偵諸司皆有衛宿者,獨兵部無之,乃取其榜去。

    俄有一吏來追奪,不能得偵者。

    上召部官問誰當直?對職方某官某吏卒。

    又問奪榜吏為誰?乃職方吏某也。

    遂誅官與卒,即以此吏補其官,不複補榜以迄于今。

    其後太宗遷都,命諸司各以官一員扈從,兵曹素恥此吏并列,因遣行後部,亦恒虛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