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直之氣,發揚森布,昭昭在上,如疾風震雷之所摧擊,必其物之枉且暴,有戾乎其常者,斯觸之也。
則神之靈,亦赫矣哉!顧若台灣各邑,遞為賊所陷,而府城獨以神故得全,且不旋踵而所陷盡複,于以見國家洪澤之遠,敬神之至,俾府城固守,有以扼台之吭而附其背,而臂指之患易治也。
此神所以獨靈于府城也欤!抑豈獨靈于府城也哉! 改建台灣府城碑記知府楊廷理 古來郡邑之設城郭,在國中則謹啟閉,以待四方之;在邊境則嚴鎖鑰,以資寇盜■〈句攵〉之防。
凡民之奠其居、樂其業,足以長恃久安,而無不依賴焉。
我朝自京師以至荒徼,一郡一邑,莫不臨江踐華因其地,飛樓雉堞壯其觀;外則有郭,下則有池;制之而盡善,費之而不惜。
其使民有安居之休,吏有盤诘之治,何其盛欤! 台郡越在東南大海中,自前代不隸華夏,裡居僻陋,村落參差。
即鄭氏竊據,亦非中國規制。
是以有可設之險,無捍衛之固。
迨歸入版圖,其始也大吏以瀕海沙淤,不宜環築;又以時有地震,雖築之亦不固,因周植木栅為垣,而繞以刺竹;随時修補,以為守禦之防,蓋百有餘年矣。
丙午歲,逆匪滋事,猝然而至,各屬無所備,城市為墟。
惟郡城以居民稠密,而木栅完固,乃得統率兵民,力為保護,始獲安全,誠海外天險之區也。
夫殊域形勝所關,區區竹木,誠不足以恃為屏翰;而況令昔異其宜、土地殊其利,一勞而永逸,不得不酌其精焉。
于是大将軍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公康安、工部侍郎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公中佐領德公成、兵部侍郎巡撫福建提督軍務徐公嗣曾,相時度勢,條陳善後事宜,首以改築土城入告。
奉旨俞允;爰發帑藏以速成。
舊制七門缺其西一面,今添設券台一。
計袤延二千五百二十餘丈,估工程十有二萬四千六十餘兩。
自戊申仲冬至庚戌季夏,凡城樓、城垛、城門以及卡房、馬道、水洞之屬俱告竣。
所謂遠迩量事期計徒庸糇糧以令役,實加黾勉焉。
今則煙火萬家,猶之内郡;褰裳至止者,爰樂阛阓之休。
予忝守茲土,安敢不仰體聖上南顧之心,更化其犷悍之氣,有屏垣之衛,無不虞之來乎?後之君子,亦望戴之以恕、禦之以寬,為保障,勿為繭絲。
二三孑遺,庶有豸焉。
不然者,雖金城湯池,究何補于黎庶蒼生之治哉? 是役也,始終襄事、日身編于畚锸之間不辭勞瘁者,惟原任台灣太守萬公綿前、前署馬巷别駕張公鼎、粵東孝廉陳超、蘇州上舍陳維修及郡人吳天河、陳必琛、林廷佐、韓高翔、戴鳳群、林朝英、黃國梁、郭友直、程拔魁、杜朝聘、林九■〈尾力〉。
因記城工之始末,并志于石。
新修海靖寺碑記台灣鎮哈當阿 郡城北門外有寺,名開元,亦名海會,由來久矣。
予奉恩命,兼鎮來台;嘗至其地,見夫頹垣毀瓦,神像幾失憑依,思有以新之,未果。
今歲恭逢聖天子嗣大位,薄海内外,氣象聿新,梯航一家,鹹各甯靖。
予乃謀修斯寺,商之廉訪葦亭劉公、冶堂楊太守,議允協。
遂捐俸為倡,人皆競勸。
推擇十有二人董其役,閱五月而工竣,糜金六千三百有奇,而寺于是一新矣。
諸紳士請予記。
予惟寺之新也,規制式廓,視前有加,而名之所關者大,尤不可以無取。
因念台為海疆重鎮,而南人尊神,斯寺所以安神像也。
今茲之修行,将仰荷神力,指引迷津,俾林無伏莽、海不揚波,愚頑者向化、跋扈者斂迹。
至于年谷時熟,民皆安堵,重門不閉,宵柝無驚,庶靖之至乎;遂易其額曰海靖。
凡予所以修之之意蓋如此。
入斯寺者,睹其制之新,原其名之易,當思仰副聖天子綏靖海疆至意,共勉馴良,長為樂土,顧名而思也。
若夫修葺之資,台之文武各官皆有捐題,例得書名。
諸紳士樂捐,亦并列于後雲。
重修義民祠碑記知縣薛志亮(江陰人) 郡城鎮北坊有義民祠,自乾隆五十一年林逆謀為不軌,郡人趨義,僇力疆場,不顧身家,随軍殺賊;蕩平後,大憲奏請褒獎,建祠崇祀。
前升憲楊又捐俸買祠房店屋二間,置田七分,年收租息,以資歲祀。
凡義民之殁于王事者,俱入列焉。
所以妥忠魂,昭國典也。
迄今二十年來,棟宇傾欹,庭階坍損,修而葺之為難。
去歲冬間,蔡逆不道,勾結陸匪倡亂。
自鳳邑失事後,四面皆賊,日夜攻撲郡城,台人鹹起義旗,同心剿禦,執戈操戟,身冒鋒镝之加,不避艱險;民之死于義者,殆難悉數,義民之功大矣。
然而義民之死苦矣。
三郊義首職員陳啟良、郭子璋、蔡源順、洪秀文等,深憫義民之死,而商入之祠。
又目擊斯祠之日漸損壞,不足以壯觀瞻,示敬重也,謀所以鼎新之;慨然倡始,捐建重修。
邑人士鹹踴躍樂輸。
不數月間,楹桷煥然,堂庑式廓。
雖仍厥舊址,而規模宏敞,頓改曩時湫隘之觀。
将所以慰貞羲之幽魂、崇千秋之享祀者,實大有賴于斯祠焉。
夫修舉廢墜,宣布恩德,有司之事也。
矧斯祠之建,尤足以風勵人心、優獎義烈,使海邦之衆,知捐軀為國者之死有餘榮,殁猶不朽也。
庶後之興者,鹹睹廟貌,而知所感發也夫。
祠既成,董事諸君将擇日而送主奠之,并請勒石以志其事也;是為記。
捐建敬字堂記鄭兼才 郡城奉倉聖神位于南社文昌閣,始嘉慶四年。
其時同事捐鸠,傭募檢拾字紙,遂置祠焉;并議修西定坊魁星堂之後廳,建字灰架以貯,顔曰「敬字堂」。
嗣因地遠南社,六年,衆蔔奉倉聖于敬字堂,字灰架列兩畔,建廂房為傭工栖止所,每歲與南社同日祀。
祀倉聖者,蓋因敬惜字紙,追敬于字所自出。
又慮日久敬弛,故置産生息,俾祀費及傭募工資有所出,以示敬之有終也。
先是郡中字迹穢亵,人鮮知敬。
自創斯舉,而敬字亭之造,及今凡八所;出于街衆自造者凡七所。
焚貯字灰,彙歸敬字堂。
至期,備鼓敬樂,無分士庶,虔送付諸長流,以為常。
其相慕成風,自郡城及南北村舍胥仿行焉。
非敬之笃而其事足以感人者,能如是乎?抑餘竊有說焉:字紙其迹者也,返諸聖人之所以作字之故,則欲人知忠孝信義之事,故筆于書,使觸于目而警諸心,求其解以歸于用,則在朝為正人、在鄉為善士,必皆自識字起。
其為敬孰大?于是吾願登斯堂者,由其迹以觀于深得聖人制字之意,務無虛敬聖之心。
則倉聖之祀,與文昌、魁星且并光學校,徒區區字紙乎哉?餘既樂為之記,而複為語夫敬字之實如此。
歲丙寅之夏,龍溪鄭兼才。
台灣縣學夫子廟碑記謝金銮 人之所不可離者,日用事物也;而其間有當然之道焉。
率而由之,則事治而所行達。
明其所當然,謹由之,兢兢罔有失者,謂賢;動容周旋中禮,從心所欲不逾矩者,謂聖;則吾夫子是已。
聖之所為,即衆人之所為,日用事物無外也,聖處之無不當者,以衆人處之,亦毋容有不當。
一有不當,則小者窒礙而不通,大者将決裂潰敗至于不可救,終必反于所當然而後安焉。
夫其所當然者,吾夫子之道也。
自漢高帝以太牢祀孔子,繼世禮彌隆。
國朝版宇式廓,遠及海隅,莫不欽崇廟祀。
粵惟聖祖仁皇帝契心聖揆,紹源洙泗,禦書萬世師表于廟廷,所以佑啟我後人者,誠知聖之真且切也。
蓋謂聖人之道,非迂遠高深,而其事甚近。
聖人之為聖人,非如天如神,而其行至庸。
凡聖人之所行,皆衆人所能行。
衆人之所行,不法于聖人則不達。
此吾夫子之所以師表于萬世也。
是故夫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夫不遠人者,日用事物是也。
人即自棄以為無能于道,其能舍日用事物乎?是故聖人之道,猶衣食裘葛然。
今試進饑者而問焉,曰:能不食乎?曰:不能也。
試進渴者而問焉,曰:能不飲乎?曰:不能也。
饑而食、渴而飲者,聖人之道也。
又試進寒者而問焉,曰:能不裘不絮乎?曰:不能也。
試進熱者而問焉,曰:能不葛不絺乎?曰:不能也。
冬裘而夏葛者,聖人之道也。
向使饑渴寒熱之徒,必悖于聖人之道而不食、不飲、不葛、不裘焉,則必至于傷生害命而後已,而人不肯也。
獨至于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聲色貨利富貴貧賤之交、是非取舍之大閑,則不求諸道,而妄為之;嗟夫!以是而比諸饑渴飲食寒熱裘葛之關人,殆有甚焉者。
苟不由其道,其不至于決裂潰敗而不救者,蓋寡矣。
若是者欲有以蔽之,而知昏也。
聖人于是教之明理而緻知,曰:有學焉。
學也者,由不知而可至于知,由不能而可至于能者也。
有不待學而知能者,飲食裘葛之類;有必待學而後知能者,事大于飲食裘葛,其理亦與飲食裘無異也。
必待學而知能者,雖聖人未嘗不學。
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夫好古敏求者,學也。
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學也』。
又曰:『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夫下學者,功也;上達者,效也。
效為其時所自緻,功則在已所當盡。
然則夫子之所以為聖人者,一下學而已畢矣。
故曰:『二、三子以我為隐乎,吾無隐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某也』。
蓋深懼乎世之人以吾道為高深元遠之一物,以吾身為如天如神之一人,而不知其在日用事物之間,當前即是,學則得之,不學則不得者,聖人無以異于人也。
今天下之執祀事,稽首于廟廷者,官若師若弟子也。
其嘗以日用事物為不可苟,而必奉聖人為依歸,而拜其所謂師表者耶?抑以道為高深迂遠,聖為如天如神,吾姑緻其欽崇焉而已畢也?則豈以日用事物,為可懵然妄行,而不必取則于聖人;抑其所取則者别有道乎? 嘉慶九年,江陰薛志亮宰台灣;其時德化鄭兼才為教谕。
二人者,道相與也。
教谕以夫子廟久未修,白諸宰。
宰與共商于邑紳士,勸捐改葺焉。
役興,頻年遭寇亂,罷而複作。
工費慮弗赀,教谕躬擘畫以為憂,紳士林朝英乃力肩其成,事卒治。
諸制惟謹。
是役也,諸紳衿勸捐、董工作者,炎曦暑雨,不辭勞勚;一茶飲之費,不侵公錢。
而朝英以耆耇之年,夙興晏罷,一杙一甑,必親省較;赀不足,傾己囊以繼者,累千金不吝。
論者以邑宰能以德禮孚于人,教谕躬勞苦以率而衆勸也。
十二年秋,廟成,征文于侯官謝金銮,以紀諸石。
金銮于是乎言焉,曰:是非由于道者,事成而名立哉?乃言夫道之不離于日用事物者,至近而至切,聖人可學而至者,而竟不容于稍不學。
蓋為驗諸飲食裘葛之近人,而揭諸倫常取舍之大節;本諸夫子之所自言,而稱夫聖祖仁皇帝之訓。
以告邑之官若師與為弟子者,即以告天下之為官為師與為弟子者。
志亮乾隆癸醜進士,今以軍功擢鹿仔港同知府事;兼才嘉慶戊午解元,以守城功擢江西長甯令,辭不赴;朝英歲貢生,援例為中書科中書;諸董事候補郎中吳春貴、舉人潘振甲、拔貢生黃汝濟、歲貢生遊化、韓必昌、楊肇基、學弟子陳廷瑜、林栖鳳,督工鄉飲賓魏爾青,儒童生王琳。
賦 平南賦周澎(晉江人) 海氛煽虐數十年,大将軍施公銜命徂征,一戰而克。
「平南奏疏」一編,乃都人士家謠戶頌,積成卷軸也。
雖裡巷微詞,而輶軒足采。
乃摭其事實而作賦曰: 繄帝德之光華,曰聖神而文武;耀化日于中天,揚仁風于率士。
赓一廷之都俞,舞兩階之幹羽;張百旅之熊罴,抶千屯之貙虎。
六服率賓,萬方安堵;靡不稽首來王,輸賨天府。
惟是東南一帶,溟渤奧區;蛟鲸出沒,陸梁逋誅。
依鼋鼍以窟宅,聚蜃蛤而為徒;乘風濤以鼓鬣,播毒焰于萑苻。
長使海濱黔黎,毀家破室;雲屯士旅,抱戈枕杸。
嗟桑田之萬頃,乃彌望而平蕪;困頳鲂于涸澤,泣流鴻于征途;錯烽煙于野戍,栖磷火于塞垆。
至于凄風鳴柝,涼月啼烏;莫不含酸茹戚,恻怆嗟籲。
天子乃念南國之仳禽,每殷勤而宵旰。
曰:『惟予股肱,孰是仗旄秉钺;為海邦剪此暴亂,底四方于清晏』?佥曰:『惟彼元勳,夙膺寵眷;俾控制以專征,用克纾乎廟算』。
帝曰:『都!自江以南,倚女為屏翰;其克奏膚功,以靖此多難』!于是分虎竹、绾龍章,辭禁衛、出帝鄉;貔貅夾隊,魚麗成行;戈铤的礫,旌旆飛揚。
駐雄師于澤國,若雨集而箕張。
惟其地當斥鹵,井竭水漿;喜甘泉之應禱,供萬竈之糇糧。
乃修樓舻,爰戒舟航;淩中流以擊楫,攬形勢于滄浪。
先蔔期以決勝,奏神策于廟堂。
繄重淵之彌漫,慨風浪之不常;望蜃樓之缥缈,嗟欲濟之無梁。
因而畫沙為堤,聚米成島;孰漂疾當其驚湍?孰盤渦介其要道?孰旁涯而可泊舟?孰順流而堪直搗?敵已在吾目中,胥按圖而可考。
定方略于金城,羨充國之計早。
知拉朽而摧枯,胡險阻之能保? 爾乃乘機制變,六月興師。
舳舻千裡,霄漢蔽虧;劍氣幹雲而熌爍,甲光■〈冏上月下〉日而陸離。
橫驚波以伐鼓,撥瘴霧以揚旗。
各星羅而棋布,聽中堅之指麾。
因念蛟宮盤踞,免窟憑依;既蜂屯而蟻聚,複扼險而負危。
雖投鞕之可斷,匪制勝之機宜。
故毀軍以驕敵,弄股掌之嬰兒。
彼乃疏汛守、撤藩籬,謂北來之軍旅,豈渡江之能飛?橫千尋之鐵鎖,沉水底以何為?于是鼓輕桡、浮彩鹢,溯鴻波、撼絕壁;淩馮夷之宮,搗潛虬之宅。
維時沖颷怒号,狂濤湍激;飛沫噴空,滂湃瀄汨;吞海嶽以俱冥,合水天而齊碧。
百族為之震驚,千靈為之辟易。
天吳排浪以浮遊,罔象穿煙而蹩躄。
篙工柁師,逡巡踧踖;莫不辍棹停桡,驚心動魄。
爾乃精誠上格,叱電驅霆;飛廉頓辔,屏翳潛形。
波臣歡焉助順,海若剡其揚靈。
爰散金以誓士,恥與敵而俱生;複焚香以戒旅,惟妄殺之是懲。
于是乎軍聲震,士氣騰;艨艟發,炮鼓鳴;搖赤羽,麾青萍;殲怪鳄,殪毒鲸。
弓不虛發,矢必應聲;倒戈漂鹵,流血波頳。
既獻俘而授馘,遂掃穴而犁庭;乘長風以破浪,藉專阃之威棱。
因而傾其巢、劃其壘,敗甲殘鱗,俛首帖耳。
濟藥石以扶傷,俾瘡痍之鹹起;仗天威以縱擒,使歸布其德意。
曰漏網之餘魂,漫稱雄于井底;将計日以成擒,胡憑陵之足恃。
念薄海之含靈,皆聖朝之赤子,無追蹤于田橫五百人而俱死。
倘銜璧以來歸,當茅土而錫爾;惟公事之勾當,何私仇之足恥。
彼乃籍戶口、輸土田,匍匐蟻伏,稽首軍前曰:南人不複反,願朔禀于堯天;知聖朝之寬厚,必罔治于厥愆。
若夫哀鴻失所,瑣尾堪憐;延頸企踵,霓望久懸。
瞻王師之至止,胥雀躍而歡顔;陳壺漿而塞野,奉筐篚以周旋。
桑麻無擾,井裡依然;耕不辍耒,賈不易廛。
相與脫釜鬻之苦,登衽席之安。
更有流離遷客、顦顇閨鬟,吊天涯之魂影,悲絕徼之風煙。
盻征鴻而帛書難系,吟夜月而笳拍空彈;望鄉關于萬裡,長掩涕以流連。
欣撥雲而見日,樂故土之生還。
乃複納叛招降,編之部曲;曰蔡人即吾人,務推心而置腹。
彼坑卒于長平,何徒肆其殘酷?化鷹眼以鹹馴,各賣劍而買犢。
念勝國之宗支,多竄身于窮谷;懷禾黎之故都,每悲歌而當哭。
俾白馬以賓王,殷宗為之不覆;惟聖世之芳規,曠千春而并燭。
于是雕題貫胸之衆,燋齒枭■〈目閑〉之倫,回首請吏,願列編民;遷情反志,服教畏神。
固絕徼荒陬,盡變為樂土;何殊方異類,共識乎尊親。
若乃威靈遠暨,悉主悉臣;陸詟水栗,奔走來賓;琛币重譯而交貢,梯航接踵以并臻;火齊木難之寶、珊瑚■〈王毒〉瑁之珍,烏集鱗萃,靡不鹹陳。
豈中朝特貴乎遠物,乃遐方共聞有聖人。
由是铙鼓傳,幹戈戢;唱天山之歌,勒燕然之筆。
交趾之銅既标,淮南之碑亦立。
捷音颷發于閩關,露布星馳于北極;六合莫不騰歡,至尊為之動色。
曰,海波之載揚,四十年如一日。
籲嗟乎!蒼生不安于稼穑,仗爾師貞,一戰而克。
從茲殺運除,劫灰熄;樂桑麻,恬作息。
南顧纾憂,雲誰之力?其速議褒封,用彰彼勳德。
爾乃登清廟,播樂章,告海邦之耆定,慶社稷之靈長。
遂褒以絲綸之天語,錫以黼黻之衮裳;指山河而盟帶砺,分茅土而勒旗常。
謂爾元戎,邦國之光;用錫爾鐵券,爾其世守而永藏;藉金城之萬裡,用屏衛此一方。
奠封隅以永固,鞏奕棄于苞桑;追伏波之舊烈,曠百世而流芳。
于是居者相與慶于闾,行者相與歌于市;胥朋酒以言歡,赓吉甫之燕喜。
願長借乎衮衣,沾化雨于桑梓。
若乃鈴閣餘閑,左圖右史;吐握下賢,赤凫幾幾。
門多珠履之賓,座滿縫掖之士;同雅歌于祭遵,等輕裘于叔子。
令既肅于秋霜,心複澄于止水。
彼煙閣與雲台,知姓名之永記,備釆風于輶軒,詞罔逃于下裡。
乃歌曰:嗟滄海兮噴狂濤,蛟龍鬥兮虎豹皞。
兵庫絡繹兮饋饷勞,悲中澤兮聲嗷嗷。
孰提師兮奮旌旄?麾霓虹兮掣寶刀。
淬龍泉兮鷿鹈膏,入蛟宮兮斬毒鳌;斬毒鳌兮奠滄海,籲嗟偉烈兮鬥漢争高! 台灣賦府學教授林謙光(長樂人) 有汗漫公子,足騁八方、目骛九鄙。
訪秦、漢之故都,登雲亭之舊畤;舒神于錢來丹穴之颠,長嘯于渾夕脫扈之址。
洞庭、彭蠡,拍驚浪以颷飛;弱水、龍門,鼓輕■〈舟勺〉而容與。
曆吳、越,诩甲第之連雲;入鄒、魯,羨弦歌之盈耳。
阛阓誼雜,舉踵則觸乎輪轅;都市紛華,摩肩則炫乎羅绮。
自以為穆王策駿之遊,蔑有尚于此;俨然恃所觏,而述于廓宇先生。
先生方暴背鴻蒙,吸飲滄溟;聆而哂之,謂是鮮丈夫也。
曰:『子亦曾曠爾矚、遠爾盱,而知今皇帝之輿圖乎?制萬國以侯尉,垂一統于車書,人弗敢私其尺土,俗無不拱乎辰居。
奠神州而晏若,厝六合而恬如。
暢餘威于殊俗,沛異澤于遐區;即跳梁以據險,終痛悔其負嵎。
走也,慶流波之既靜,得專為子頌台灣之盛軌,而勿遑及乎其餘。
懿夫!漨浮滇■〈氵耳丐〉,沆瀁潰■〈纟虹〉;掀天震地,吞谷排空。
駛如奔馬,激如騰龍。
瀉碧千裡,湧浪萬重。
神鳌驅瀑,石燕呼風。
飂飂飒飒,霼霼■〈雨上農下〉■〈雨上農下〉。
拟蓬瀛之難即,匪舽艭之可通。
爾乃以忠信為舟,以道德為橹;爰縱纜于銅山,泛一葉于廈浦。
飛廉戒途,屏翳先路;巨浸洄瀾,狂濤息怒。
遊泳虎井之灣,潆洄牛心之浒。
望内塹而揚舲,指西嶼而系組;既憩足于澎湖,複放棹于深渚。
程僅曆于六更,裡倏越乎百五。
少焉,神山突出,沃野孤浮;景呈異狀,沙截洪流。
一鲲連七鲲而蜓蜿,南鲲偕北鲲而阻修;大線扼海翁之堀,北線接安平之洲。
沖鹿耳以抵岸,陟台灣而遠搜。
于是大岡小岡,蛲屼嵬崔;半崩、半屏,,■〈山蹇〉嵼嵒崿。
鳳巒插漢以嵚■〈山上欹下〉,龜山負地而磅礡。
翠織觀音之峰,丹銷赤崖之壑。
聳打拘于平坡,峙買豬于廣漠。
木岡、凹底,形若聯翩;阿裡、雞籠,勢相犄角。
玉筍璀璨,則漾素影于波濤;金礦嶙峋,則仗雷聲為管鑰。
計自南而訖至北,繞以二十二重之溪;由此界而溯彼疆,隔以六千餘裡之谷。
升高而眺,循俗而詢;厥地惟鹵,厥土惟墳;厥田惟上,厥種為糜;厥草惟茂,厥木惟錯;厥珍惟錯,厥布惟芬;厥鳥惟毯,厥獸惟群。
飛潛動植,長盛紛纭。
嘉茲壤之沃饒,矧溫風之時至;犬吠雪以為常,龍興雲而不曀。
卻浔暑于竹椰,掃岚煙于蘿薛。
刺桐飄經歲之绛霞,菡萏迎四季之夏氣。
曆選勝于炎方,允莫方于海澨。
則有文身番族、黑齒裔蠻:爛滿頭之花草,拖塞耳之木環;披短衣而抽藤作帶,蒙鳥羽而編貝為鞶。
欣中國異人之戾止,乃跳石越澗以來觀。
饋波羅之清冽,獻嘉檨之甘酸。
蕉子剝來,幾等木桃之贈;黃梨摘露,不殊葵藿之繁。
翹首瞻依,幸彼俗之未陋;跂足蠕動,樂大化之可頒。
又有蓬跣方除,膠庠初隸;載酒問奇,負經請谛。
吟誦半雜于博勞,衣冠尚存其椎髻。
拱手于都講之庭,側身于敷教之地。
斯時也,名邦上客,暫停輶軒;廣布文德,宏宣湛恩;數讨叛之故,開并生之門;示傲慢以秋肅,導頑梗以春溫。
譬木铎之徇路,若指南之啟昏。
從此蜃氣晴噓,結陸離之樓閣;鲛人晝卧,展錦繡之乾坤。
謂非禹服重新,涵侯甸要荒于一體;堯仁遐被,輯躬桓蒲榖以稱尊也哉』? 汗漫公子伏而聽焉,茫乎喪于懷來。
曰:『不觀滄海者,誇溝壑之宏;不睹王會者,詫都邑之巨。
鄙人乃知今皇帝之輿圖,未易以蠡測也。
請為歌,以比于雅頌之末』。
爰起而系曰:『有土綿綿,有水漣漣;介在絕島,吐霧吹煙。
帝赫厥怒,淵淵阗阗。
既昭義問,乃命旬宣;崇儒重道,勿棄蒙颛。
匪棘其欲,式廓厥埏。
皇以莅之,于萬斯年』。
台灣斌巡道高拱幹 繄洪荒之未辟兮,含混沌而茫茫。
迨河山之既奠兮,爰畫野而分疆。
裂九州島而成天下兮,誰不知乎海之為百谷王。
維禹功之所不及兮,遂棄之于莽莽而蒼蒼。
一自地借牛皮,謀成鬼伎;斷發裸身,雕題黑齒,營赤嵌之孤城,築安平之堅壘;隐樓橹于鲲身,藏火攻于鹿耳。
貿易遍于三州,資生憑乎一水。
藉三保而标名兮,緻懷一以不軌;哀商賈之何辜兮,聚魂魄于蒿裡。
嗣是荷蘭煽虐,天贊成功:鹿耳潮漲,滃窟戍空。
時移事去,兵盡矢窮;竄餘生而歸國兮,遂此地為蛟宮。
非天心之助逆兮,蓋劫
則神之靈,亦赫矣哉!顧若台灣各邑,遞為賊所陷,而府城獨以神故得全,且不旋踵而所陷盡複,于以見國家洪澤之遠,敬神之至,俾府城固守,有以扼台之吭而附其背,而臂指之患易治也。
此神所以獨靈于府城也欤!抑豈獨靈于府城也哉! 改建台灣府城碑記知府楊廷理 古來郡邑之設城郭,在國中則謹啟閉,以待四方之;在邊境則嚴鎖鑰,以資寇盜■〈句攵〉之防。
凡民之奠其居、樂其業,足以長恃久安,而無不依賴焉。
我朝自京師以至荒徼,一郡一邑,莫不臨江踐華因其地,飛樓雉堞壯其觀;外則有郭,下則有池;制之而盡善,費之而不惜。
其使民有安居之休,吏有盤诘之治,何其盛欤! 台郡越在東南大海中,自前代不隸華夏,裡居僻陋,村落參差。
即鄭氏竊據,亦非中國規制。
是以有可設之險,無捍衛之固。
迨歸入版圖,其始也大吏以瀕海沙淤,不宜環築;又以時有地震,雖築之亦不固,因周植木栅為垣,而繞以刺竹;随時修補,以為守禦之防,蓋百有餘年矣。
丙午歲,逆匪滋事,猝然而至,各屬無所備,城市為墟。
惟郡城以居民稠密,而木栅完固,乃得統率兵民,力為保護,始獲安全,誠海外天險之區也。
夫殊域形勝所關,區區竹木,誠不足以恃為屏翰;而況令昔異其宜、土地殊其利,一勞而永逸,不得不酌其精焉。
于是大将軍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公康安、工部侍郎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公中佐領德公成、兵部侍郎巡撫福建提督軍務徐公嗣曾,相時度勢,條陳善後事宜,首以改築土城入告。
奉旨俞允;爰發帑藏以速成。
舊制七門缺其西一面,今添設券台一。
計袤延二千五百二十餘丈,估工程十有二萬四千六十餘兩。
自戊申仲冬至庚戌季夏,凡城樓、城垛、城門以及卡房、馬道、水洞之屬俱告竣。
所謂遠迩量事期計徒庸糇糧以令役,實加黾勉焉。
今則煙火萬家,猶之内郡;褰裳至止者,爰樂阛阓之休。
予忝守茲土,安敢不仰體聖上南顧之心,更化其犷悍之氣,有屏垣之衛,無不虞之來乎?後之君子,亦望戴之以恕、禦之以寬,為保障,勿為繭絲。
二三孑遺,庶有豸焉。
不然者,雖金城湯池,究何補于黎庶蒼生之治哉? 是役也,始終襄事、日身編于畚锸之間不辭勞瘁者,惟原任台灣太守萬公綿前、前署馬巷别駕張公鼎、粵東孝廉陳超、蘇州上舍陳維修及郡人吳天河、陳必琛、林廷佐、韓高翔、戴鳳群、林朝英、黃國梁、郭友直、程拔魁、杜朝聘、林九■〈尾力〉。
因記城工之始末,并志于石。
新修海靖寺碑記台灣鎮哈當阿 郡城北門外有寺,名開元,亦名海會,由來久矣。
予奉恩命,兼鎮來台;嘗至其地,見夫頹垣毀瓦,神像幾失憑依,思有以新之,未果。
今歲恭逢聖天子嗣大位,薄海内外,氣象聿新,梯航一家,鹹各甯靖。
予乃謀修斯寺,商之廉訪葦亭劉公、冶堂楊太守,議允協。
遂捐俸為倡,人皆競勸。
推擇十有二人董其役,閱五月而工竣,糜金六千三百有奇,而寺于是一新矣。
諸紳士請予記。
予惟寺之新也,規制式廓,視前有加,而名之所關者大,尤不可以無取。
因念台為海疆重鎮,而南人尊神,斯寺所以安神像也。
今茲之修行,将仰荷神力,指引迷津,俾林無伏莽、海不揚波,愚頑者向化、跋扈者斂迹。
至于年谷時熟,民皆安堵,重門不閉,宵柝無驚,庶靖之至乎;遂易其額曰海靖。
凡予所以修之之意蓋如此。
入斯寺者,睹其制之新,原其名之易,當思仰副聖天子綏靖海疆至意,共勉馴良,長為樂土,顧名而思也。
若夫修葺之資,台之文武各官皆有捐題,例得書名。
諸紳士樂捐,亦并列于後雲。
重修義民祠碑記知縣薛志亮(江陰人) 郡城鎮北坊有義民祠,自乾隆五十一年林逆謀為不軌,郡人趨義,僇力疆場,不顧身家,随軍殺賊;蕩平後,大憲奏請褒獎,建祠崇祀。
前升憲楊又捐俸買祠房店屋二間,置田七分,年收租息,以資歲祀。
凡義民之殁于王事者,俱入列焉。
所以妥忠魂,昭國典也。
迄今二十年來,棟宇傾欹,庭階坍損,修而葺之為難。
去歲冬間,蔡逆不道,勾結陸匪倡亂。
自鳳邑失事後,四面皆賊,日夜攻撲郡城,台人鹹起義旗,同心剿禦,執戈操戟,身冒鋒镝之加,不避艱險;民之死于義者,殆難悉數,義民之功大矣。
然而義民之死苦矣。
三郊義首職員陳啟良、郭子璋、蔡源順、洪秀文等,深憫義民之死,而商入之祠。
又目擊斯祠之日漸損壞,不足以壯觀瞻,示敬重也,謀所以鼎新之;慨然倡始,捐建重修。
邑人士鹹踴躍樂輸。
不數月間,楹桷煥然,堂庑式廓。
雖仍厥舊址,而規模宏敞,頓改曩時湫隘之觀。
将所以慰貞羲之幽魂、崇千秋之享祀者,實大有賴于斯祠焉。
夫修舉廢墜,宣布恩德,有司之事也。
矧斯祠之建,尤足以風勵人心、優獎義烈,使海邦之衆,知捐軀為國者之死有餘榮,殁猶不朽也。
庶後之興者,鹹睹廟貌,而知所感發也夫。
祠既成,董事諸君将擇日而送主奠之,并請勒石以志其事也;是為記。
捐建敬字堂記鄭兼才 郡城奉倉聖神位于南社文昌閣,始嘉慶四年。
其時同事捐鸠,傭募檢拾字紙,遂置祠焉;并議修西定坊魁星堂之後廳,建字灰架以貯,顔曰「敬字堂」。
嗣因地遠南社,六年,衆蔔奉倉聖于敬字堂,字灰架列兩畔,建廂房為傭工栖止所,每歲與南社同日祀。
祀倉聖者,蓋因敬惜字紙,追敬于字所自出。
又慮日久敬弛,故置産生息,俾祀費及傭募工資有所出,以示敬之有終也。
先是郡中字迹穢亵,人鮮知敬。
自創斯舉,而敬字亭之造,及今凡八所;出于街衆自造者凡七所。
焚貯字灰,彙歸敬字堂。
至期,備鼓敬樂,無分士庶,虔送付諸長流,以為常。
其相慕成風,自郡城及南北村舍胥仿行焉。
非敬之笃而其事足以感人者,能如是乎?抑餘竊有說焉:字紙其迹者也,返諸聖人之所以作字之故,則欲人知忠孝信義之事,故筆于書,使觸于目而警諸心,求其解以歸于用,則在朝為正人、在鄉為善士,必皆自識字起。
其為敬孰大?于是吾願登斯堂者,由其迹以觀于深得聖人制字之意,務無虛敬聖之心。
則倉聖之祀,與文昌、魁星且并光學校,徒區區字紙乎哉?餘既樂為之記,而複為語夫敬字之實如此。
歲丙寅之夏,龍溪鄭兼才。
台灣縣學夫子廟碑記謝金銮 人之所不可離者,日用事物也;而其間有當然之道焉。
率而由之,則事治而所行達。
明其所當然,謹由之,兢兢罔有失者,謂賢;動容周旋中禮,從心所欲不逾矩者,謂聖;則吾夫子是已。
聖之所為,即衆人之所為,日用事物無外也,聖處之無不當者,以衆人處之,亦毋容有不當。
一有不當,則小者窒礙而不通,大者将決裂潰敗至于不可救,終必反于所當然而後安焉。
夫其所當然者,吾夫子之道也。
自漢高帝以太牢祀孔子,繼世禮彌隆。
國朝版宇式廓,遠及海隅,莫不欽崇廟祀。
粵惟聖祖仁皇帝契心聖揆,紹源洙泗,禦書萬世師表于廟廷,所以佑啟我後人者,誠知聖之真且切也。
蓋謂聖人之道,非迂遠高深,而其事甚近。
聖人之為聖人,非如天如神,而其行至庸。
凡聖人之所行,皆衆人所能行。
衆人之所行,不法于聖人則不達。
此吾夫子之所以師表于萬世也。
是故夫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夫不遠人者,日用事物是也。
人即自棄以為無能于道,其能舍日用事物乎?是故聖人之道,猶衣食裘葛然。
今試進饑者而問焉,曰:能不食乎?曰:不能也。
試進渴者而問焉,曰:能不飲乎?曰:不能也。
饑而食、渴而飲者,聖人之道也。
又試進寒者而問焉,曰:能不裘不絮乎?曰:不能也。
試進熱者而問焉,曰:能不葛不絺乎?曰:不能也。
冬裘而夏葛者,聖人之道也。
向使饑渴寒熱之徒,必悖于聖人之道而不食、不飲、不葛、不裘焉,則必至于傷生害命而後已,而人不肯也。
獨至于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聲色貨利富貴貧賤之交、是非取舍之大閑,則不求諸道,而妄為之;嗟夫!以是而比諸饑渴飲食寒熱裘葛之關人,殆有甚焉者。
苟不由其道,其不至于決裂潰敗而不救者,蓋寡矣。
若是者欲有以蔽之,而知昏也。
聖人于是教之明理而緻知,曰:有學焉。
學也者,由不知而可至于知,由不能而可至于能者也。
有不待學而知能者,飲食裘葛之類;有必待學而後知能者,事大于飲食裘葛,其理亦與飲食裘無異也。
必待學而知能者,雖聖人未嘗不學。
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夫好古敏求者,學也。
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學也』。
又曰:『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夫下學者,功也;上達者,效也。
效為其時所自緻,功則在已所當盡。
然則夫子之所以為聖人者,一下學而已畢矣。
故曰:『二、三子以我為隐乎,吾無隐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某也』。
蓋深懼乎世之人以吾道為高深元遠之一物,以吾身為如天如神之一人,而不知其在日用事物之間,當前即是,學則得之,不學則不得者,聖人無以異于人也。
今天下之執祀事,稽首于廟廷者,官若師若弟子也。
其嘗以日用事物為不可苟,而必奉聖人為依歸,而拜其所謂師表者耶?抑以道為高深迂遠,聖為如天如神,吾姑緻其欽崇焉而已畢也?則豈以日用事物,為可懵然妄行,而不必取則于聖人;抑其所取則者别有道乎? 嘉慶九年,江陰薛志亮宰台灣;其時德化鄭兼才為教谕。
二人者,道相與也。
教谕以夫子廟久未修,白諸宰。
宰與共商于邑紳士,勸捐改葺焉。
役興,頻年遭寇亂,罷而複作。
工費慮弗赀,教谕躬擘畫以為憂,紳士林朝英乃力肩其成,事卒治。
諸制惟謹。
是役也,諸紳衿勸捐、董工作者,炎曦暑雨,不辭勞勚;一茶飲之費,不侵公錢。
而朝英以耆耇之年,夙興晏罷,一杙一甑,必親省較;赀不足,傾己囊以繼者,累千金不吝。
論者以邑宰能以德禮孚于人,教谕躬勞苦以率而衆勸也。
十二年秋,廟成,征文于侯官謝金銮,以紀諸石。
金銮于是乎言焉,曰:是非由于道者,事成而名立哉?乃言夫道之不離于日用事物者,至近而至切,聖人可學而至者,而竟不容于稍不學。
蓋為驗諸飲食裘葛之近人,而揭諸倫常取舍之大節;本諸夫子之所自言,而稱夫聖祖仁皇帝之訓。
以告邑之官若師與為弟子者,即以告天下之為官為師與為弟子者。
志亮乾隆癸醜進士,今以軍功擢鹿仔港同知府事;兼才嘉慶戊午解元,以守城功擢江西長甯令,辭不赴;朝英歲貢生,援例為中書科中書;諸董事候補郎中吳春貴、舉人潘振甲、拔貢生黃汝濟、歲貢生遊化、韓必昌、楊肇基、學弟子陳廷瑜、林栖鳳,督工鄉飲賓魏爾青,儒童生王琳。
賦 平南賦周澎(晉江人) 海氛煽虐數十年,大将軍施公銜命徂征,一戰而克。
「平南奏疏」一編,乃都人士家謠戶頌,積成卷軸也。
雖裡巷微詞,而輶軒足采。
乃摭其事實而作賦曰: 繄帝德之光華,曰聖神而文武;耀化日于中天,揚仁風于率士。
赓一廷之都俞,舞兩階之幹羽;張百旅之熊罴,抶千屯之貙虎。
六服率賓,萬方安堵;靡不稽首來王,輸賨天府。
惟是東南一帶,溟渤奧區;蛟鲸出沒,陸梁逋誅。
依鼋鼍以窟宅,聚蜃蛤而為徒;乘風濤以鼓鬣,播毒焰于萑苻。
長使海濱黔黎,毀家破室;雲屯士旅,抱戈枕杸。
嗟桑田之萬頃,乃彌望而平蕪;困頳鲂于涸澤,泣流鴻于征途;錯烽煙于野戍,栖磷火于塞垆。
至于凄風鳴柝,涼月啼烏;莫不含酸茹戚,恻怆嗟籲。
天子乃念南國之仳禽,每殷勤而宵旰。
曰:『惟予股肱,孰是仗旄秉钺;為海邦剪此暴亂,底四方于清晏』?佥曰:『惟彼元勳,夙膺寵眷;俾控制以專征,用克纾乎廟算』。
帝曰:『都!自江以南,倚女為屏翰;其克奏膚功,以靖此多難』!于是分虎竹、绾龍章,辭禁衛、出帝鄉;貔貅夾隊,魚麗成行;戈铤的礫,旌旆飛揚。
駐雄師于澤國,若雨集而箕張。
惟其地當斥鹵,井竭水漿;喜甘泉之應禱,供萬竈之糇糧。
乃修樓舻,爰戒舟航;淩中流以擊楫,攬形勢于滄浪。
先蔔期以決勝,奏神策于廟堂。
繄重淵之彌漫,慨風浪之不常;望蜃樓之缥缈,嗟欲濟之無梁。
因而畫沙為堤,聚米成島;孰漂疾當其驚湍?孰盤渦介其要道?孰旁涯而可泊舟?孰順流而堪直搗?敵已在吾目中,胥按圖而可考。
定方略于金城,羨充國之計早。
知拉朽而摧枯,胡險阻之能保? 爾乃乘機制變,六月興師。
舳舻千裡,霄漢蔽虧;劍氣幹雲而熌爍,甲光■〈冏上月下〉日而陸離。
橫驚波以伐鼓,撥瘴霧以揚旗。
各星羅而棋布,聽中堅之指麾。
因念蛟宮盤踞,免窟憑依;既蜂屯而蟻聚,複扼險而負危。
雖投鞕之可斷,匪制勝之機宜。
故毀軍以驕敵,弄股掌之嬰兒。
彼乃疏汛守、撤藩籬,謂北來之軍旅,豈渡江之能飛?橫千尋之鐵鎖,沉水底以何為?于是鼓輕桡、浮彩鹢,溯鴻波、撼絕壁;淩馮夷之宮,搗潛虬之宅。
維時沖颷怒号,狂濤湍激;飛沫噴空,滂湃瀄汨;吞海嶽以俱冥,合水天而齊碧。
百族為之震驚,千靈為之辟易。
天吳排浪以浮遊,罔象穿煙而蹩躄。
篙工柁師,逡巡踧踖;莫不辍棹停桡,驚心動魄。
爾乃精誠上格,叱電驅霆;飛廉頓辔,屏翳潛形。
波臣歡焉助順,海若剡其揚靈。
爰散金以誓士,恥與敵而俱生;複焚香以戒旅,惟妄殺之是懲。
于是乎軍聲震,士氣騰;艨艟發,炮鼓鳴;搖赤羽,麾青萍;殲怪鳄,殪毒鲸。
弓不虛發,矢必應聲;倒戈漂鹵,流血波頳。
既獻俘而授馘,遂掃穴而犁庭;乘長風以破浪,藉專阃之威棱。
因而傾其巢、劃其壘,敗甲殘鱗,俛首帖耳。
濟藥石以扶傷,俾瘡痍之鹹起;仗天威以縱擒,使歸布其德意。
曰漏網之餘魂,漫稱雄于井底;将計日以成擒,胡憑陵之足恃。
念薄海之含靈,皆聖朝之赤子,無追蹤于田橫五百人而俱死。
倘銜璧以來歸,當茅土而錫爾;惟公事之勾當,何私仇之足恥。
彼乃籍戶口、輸土田,匍匐蟻伏,稽首軍前曰:南人不複反,願朔禀于堯天;知聖朝之寬厚,必罔治于厥愆。
若夫哀鴻失所,瑣尾堪憐;延頸企踵,霓望久懸。
瞻王師之至止,胥雀躍而歡顔;陳壺漿而塞野,奉筐篚以周旋。
桑麻無擾,井裡依然;耕不辍耒,賈不易廛。
相與脫釜鬻之苦,登衽席之安。
更有流離遷客、顦顇閨鬟,吊天涯之魂影,悲絕徼之風煙。
盻征鴻而帛書難系,吟夜月而笳拍空彈;望鄉關于萬裡,長掩涕以流連。
欣撥雲而見日,樂故土之生還。
乃複納叛招降,編之部曲;曰蔡人即吾人,務推心而置腹。
彼坑卒于長平,何徒肆其殘酷?化鷹眼以鹹馴,各賣劍而買犢。
念勝國之宗支,多竄身于窮谷;懷禾黎之故都,每悲歌而當哭。
俾白馬以賓王,殷宗為之不覆;惟聖世之芳規,曠千春而并燭。
于是雕題貫胸之衆,燋齒枭■〈目閑〉之倫,回首請吏,願列編民;遷情反志,服教畏神。
固絕徼荒陬,盡變為樂土;何殊方異類,共識乎尊親。
若乃威靈遠暨,悉主悉臣;陸詟水栗,奔走來賓;琛币重譯而交貢,梯航接踵以并臻;火齊木難之寶、珊瑚■〈王毒〉瑁之珍,烏集鱗萃,靡不鹹陳。
豈中朝特貴乎遠物,乃遐方共聞有聖人。
由是铙鼓傳,幹戈戢;唱天山之歌,勒燕然之筆。
交趾之銅既标,淮南之碑亦立。
捷音颷發于閩關,露布星馳于北極;六合莫不騰歡,至尊為之動色。
曰,海波之載揚,四十年如一日。
籲嗟乎!蒼生不安于稼穑,仗爾師貞,一戰而克。
從茲殺運除,劫灰熄;樂桑麻,恬作息。
南顧纾憂,雲誰之力?其速議褒封,用彰彼勳德。
爾乃登清廟,播樂章,告海邦之耆定,慶社稷之靈長。
遂褒以絲綸之天語,錫以黼黻之衮裳;指山河而盟帶砺,分茅土而勒旗常。
謂爾元戎,邦國之光;用錫爾鐵券,爾其世守而永藏;藉金城之萬裡,用屏衛此一方。
奠封隅以永固,鞏奕棄于苞桑;追伏波之舊烈,曠百世而流芳。
于是居者相與慶于闾,行者相與歌于市;胥朋酒以言歡,赓吉甫之燕喜。
願長借乎衮衣,沾化雨于桑梓。
若乃鈴閣餘閑,左圖右史;吐握下賢,赤凫幾幾。
門多珠履之賓,座滿縫掖之士;同雅歌于祭遵,等輕裘于叔子。
令既肅于秋霜,心複澄于止水。
彼煙閣與雲台,知姓名之永記,備釆風于輶軒,詞罔逃于下裡。
乃歌曰:嗟滄海兮噴狂濤,蛟龍鬥兮虎豹皞。
兵庫絡繹兮饋饷勞,悲中澤兮聲嗷嗷。
孰提師兮奮旌旄?麾霓虹兮掣寶刀。
淬龍泉兮鷿鹈膏,入蛟宮兮斬毒鳌;斬毒鳌兮奠滄海,籲嗟偉烈兮鬥漢争高! 台灣賦府學教授林謙光(長樂人) 有汗漫公子,足騁八方、目骛九鄙。
訪秦、漢之故都,登雲亭之舊畤;舒神于錢來丹穴之颠,長嘯于渾夕脫扈之址。
洞庭、彭蠡,拍驚浪以颷飛;弱水、龍門,鼓輕■〈舟勺〉而容與。
曆吳、越,诩甲第之連雲;入鄒、魯,羨弦歌之盈耳。
阛阓誼雜,舉踵則觸乎輪轅;都市紛華,摩肩則炫乎羅绮。
自以為穆王策駿之遊,蔑有尚于此;俨然恃所觏,而述于廓宇先生。
先生方暴背鴻蒙,吸飲滄溟;聆而哂之,謂是鮮丈夫也。
曰:『子亦曾曠爾矚、遠爾盱,而知今皇帝之輿圖乎?制萬國以侯尉,垂一統于車書,人弗敢私其尺土,俗無不拱乎辰居。
奠神州而晏若,厝六合而恬如。
暢餘威于殊俗,沛異澤于遐區;即跳梁以據險,終痛悔其負嵎。
走也,慶流波之既靜,得專為子頌台灣之盛軌,而勿遑及乎其餘。
懿夫!漨浮滇■〈氵耳丐〉,沆瀁潰■〈纟虹〉;掀天震地,吞谷排空。
駛如奔馬,激如騰龍。
瀉碧千裡,湧浪萬重。
神鳌驅瀑,石燕呼風。
飂飂飒飒,霼霼■〈雨上農下〉■〈雨上農下〉。
拟蓬瀛之難即,匪舽艭之可通。
爾乃以忠信為舟,以道德為橹;爰縱纜于銅山,泛一葉于廈浦。
飛廉戒途,屏翳先路;巨浸洄瀾,狂濤息怒。
遊泳虎井之灣,潆洄牛心之浒。
望内塹而揚舲,指西嶼而系組;既憩足于澎湖,複放棹于深渚。
程僅曆于六更,裡倏越乎百五。
少焉,神山突出,沃野孤浮;景呈異狀,沙截洪流。
一鲲連七鲲而蜓蜿,南鲲偕北鲲而阻修;大線扼海翁之堀,北線接安平之洲。
沖鹿耳以抵岸,陟台灣而遠搜。
于是大岡小岡,蛲屼嵬崔;半崩、半屏,,■〈山蹇〉嵼嵒崿。
鳳巒插漢以嵚■〈山上欹下〉,龜山負地而磅礡。
翠織觀音之峰,丹銷赤崖之壑。
聳打拘于平坡,峙買豬于廣漠。
木岡、凹底,形若聯翩;阿裡、雞籠,勢相犄角。
玉筍璀璨,則漾素影于波濤;金礦嶙峋,則仗雷聲為管鑰。
計自南而訖至北,繞以二十二重之溪;由此界而溯彼疆,隔以六千餘裡之谷。
升高而眺,循俗而詢;厥地惟鹵,厥土惟墳;厥田惟上,厥種為糜;厥草惟茂,厥木惟錯;厥珍惟錯,厥布惟芬;厥鳥惟毯,厥獸惟群。
飛潛動植,長盛紛纭。
嘉茲壤之沃饒,矧溫風之時至;犬吠雪以為常,龍興雲而不曀。
卻浔暑于竹椰,掃岚煙于蘿薛。
刺桐飄經歲之绛霞,菡萏迎四季之夏氣。
曆選勝于炎方,允莫方于海澨。
則有文身番族、黑齒裔蠻:爛滿頭之花草,拖塞耳之木環;披短衣而抽藤作帶,蒙鳥羽而編貝為鞶。
欣中國異人之戾止,乃跳石越澗以來觀。
饋波羅之清冽,獻嘉檨之甘酸。
蕉子剝來,幾等木桃之贈;黃梨摘露,不殊葵藿之繁。
翹首瞻依,幸彼俗之未陋;跂足蠕動,樂大化之可頒。
又有蓬跣方除,膠庠初隸;載酒問奇,負經請谛。
吟誦半雜于博勞,衣冠尚存其椎髻。
拱手于都講之庭,側身于敷教之地。
斯時也,名邦上客,暫停輶軒;廣布文德,宏宣湛恩;數讨叛之故,開并生之門;示傲慢以秋肅,導頑梗以春溫。
譬木铎之徇路,若指南之啟昏。
從此蜃氣晴噓,結陸離之樓閣;鲛人晝卧,展錦繡之乾坤。
謂非禹服重新,涵侯甸要荒于一體;堯仁遐被,輯躬桓蒲榖以稱尊也哉』? 汗漫公子伏而聽焉,茫乎喪于懷來。
曰:『不觀滄海者,誇溝壑之宏;不睹王會者,詫都邑之巨。
鄙人乃知今皇帝之輿圖,未易以蠡測也。
請為歌,以比于雅頌之末』。
爰起而系曰:『有土綿綿,有水漣漣;介在絕島,吐霧吹煙。
帝赫厥怒,淵淵阗阗。
既昭義問,乃命旬宣;崇儒重道,勿棄蒙颛。
匪棘其欲,式廓厥埏。
皇以莅之,于萬斯年』。
台灣斌巡道高拱幹 繄洪荒之未辟兮,含混沌而茫茫。
迨河山之既奠兮,爰畫野而分疆。
裂九州島而成天下兮,誰不知乎海之為百谷王。
維禹功之所不及兮,遂棄之于莽莽而蒼蒼。
一自地借牛皮,謀成鬼伎;斷發裸身,雕題黑齒,營赤嵌之孤城,築安平之堅壘;隐樓橹于鲲身,藏火攻于鹿耳。
貿易遍于三州,資生憑乎一水。
藉三保而标名兮,緻懷一以不軌;哀商賈之何辜兮,聚魂魄于蒿裡。
嗣是荷蘭煽虐,天贊成功:鹿耳潮漲,滃窟戍空。
時移事去,兵盡矢窮;竄餘生而歸國兮,遂此地為蛟宮。
非天心之助逆兮,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