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南蠻
關燈
小
中
大
◎占城
占城國,古越裳氏界。
本秦郡象林縣地;漢為象林林邑縣,屬日南郡。
漢末,有區連者,殺縣令自立,僭稱林邑國王。
遂不入版圖。
孫吳時通使。
後其國傳外孫範熊,熊傳子逸。
被其臣範推之奴用事,贊逐諸子于逸。
逸死,奴冒範氏族名文,篡奪之,攻并旁國。
晉永和中,攻陷日南,求日南故北鄙地于交州刺史朱藩,以橫山為界。
既而交州刺史楊平同九真太守灌邃讨之。
文子佛敗走,官軍追至其國。
佛請降。
其後複強,侵暴日南九真諸郡,無歲不至交州,疆域遂日大,延袤至三千裡,或曰千裡。
文傳至玄孫,為扶南王所殺。
國臣範諸農平其亂而自立,傳子陽邁,乍臣乍叛于中國。
晉元嘉中,文帝使宗悫、擅和之往伐。
陽邁懼,願輸金一萬斤,銀十萬斤,銅三十萬斤,還所掠日南戶以納款,其大臣谏止之;乃複遣大帥範扶龍戍北界區栗城以拒晉。
晉前鋒蕭景憲奪據其城,乘勝入象浦。
陽邁出師驅象來戰,悫制獅子形禦之。
象奔,師敗。
陽邁父子遂脫身走。
獲其國珍寶無算,消金人,歸黃金數十萬斤于朝。
自是曆宋、齊、梁、陳、隋皆來修貢。
隋仁壽末,複遣将劉方擊破之。
國主範志棄城走,獲廟主十八枚,并鑄金為之,蓋其先有國以來十八世矣。
方班師,範志複國。
至唐貞觀中,其孫鎮龍被弑。
外戚諸葛地取之,更号環王。
元和初,入寇安南骓、愛等州。
都擴張丹擊破之。
遂棄林邑,徙國于占,因号占城。
周顯德中,亦來修貢。
宋建隆二年,其王釋利因拖盤遣使來朝。
貢表章書于貝多軒,盛以香木函。
其後嗣王貢使不絕,宋亦厚赉之。
政和中,授其王楊蔔麻疊金紫光祿大夫,領廉白州刺史。
楊蔔麻疊言,身縻化外,不沾祿食,願得薄授俸給,壯觀小國。
許之。
宣和元年,進檢校司空兼禦史大夫懷遠軍節度琳州管内觀察處置使,封占城國王。
自是每遇恩辄降制如封邑。
淳熙中,遣兵襲真臘,破之。
慶元中,真臘大舉兵複雠。
遂滅其國,俘殺臣民幾盡,更立真臘人以主之,因名占臘。
元至元中,國主曰孛由補刺者吾,遣使歸附,貢方物。
其子補的立,複負固不服,元數遣重兵臨之。
又每遣使招谕。
雖外示降款,中無順志。
本朝洪武元年,其主阿答阿者遣使虎都蠻來賀即位,貢虎象方物。
命行人吳用、顔宗魯、楊載送使者歸,賜以玺書及《大統曆》、金绮等币。
書曰:“今年二月四日,虎都蠻奉虎象至。
王之誠章,朕已具悉。
然都蠻未至,朕之使已在途矣。
朕之遣使,正欲報王知之。
曩者我中國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布滿四方,廢我中國之彜倫。
朕既已發兵讨之,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國,天下用安。
恐番夷未知,故遣使以報諸國。
不期王之使者先至,誠意至笃,朕甚喜焉。
今以《大統曆》一本、織金绮、紗羅絹五十疋專人送使者歸。
且谕王以道能奉若天命,使占城之人安于生業,王亦永保祿位,福及子孫。
上帝實監之,王其勉圖勿怠。
” 三年,安南舉兵侵占城。
阿答阿者遣平章蒲旦麻都奏聞。
上遣翰林編修羅複仁、兵部主事張福赍诏谕安南并占城曰:“朕本布衣,因天下亂,起兵以保鄉裡。
不期豪傑雲從,朕将數年,辟土日廣,甲兵強盛,遂為臣庶推戴,君臨天下,以承正統,于今三年。
海外諸國入貢者,安南最先,高麗次之,占城又次之。
皆能奉表稱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
近占城遣平章蒲旦麻都來貢,言安南以兵侵攘。
朕觀之心有不安,念爾兩國自古及今,封疆有定分,不可強而為之一,此天意也。
況爾等所居之地,相去中國越山隔海。
所言侵擾之事,是非一時難知。
以朕詳之,爾彼此世傳已久,保土安民,上奉天道,尊事中國,爾前王必有遺訓,不待谕而知者。
朕為天下主,治亂持危,理所當行。
今遣使往觀其事,谕以畏天守分之道。
如果互執兵端,連年不解,荼毒生民,上帝好生,必非所悅。
恐天變于上,人怨于下,其禍有不能逃者。
二國之君,宜聽朕言,各遵其道,以安其分。
庶幾爾及子孫皆享福于永久,豈不美欤!”诏至,兩國皆聽命罷兵。
乃遣中書管勾甘桓、會同館副使路景賢赍诏印,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
上又以占城通中國文字,遣使頒科舉诏于其國。
按《宋史》紀占城制文吏五十餘員,有郎中、員外、秀才之稱,分掌資儲寶貨等事。
詳具《五代史》,則其國雖無科舉之事,而亦知文教之崇久矣,故國人多有能詞翰者。
如《近峰聞略》所載占城使人入貢詩,其《初發》雲:“行盡河橋柳色邊,片帆高挂遠朝天。
未行先識歸心早,應是燕山有杜鵑。
”其《揚州對客》雲:“三月維楊富風景,暫留佳客與同床。
黃昏二十四橋月,白發三千餘丈霜。
玉句詩聞賢太守,紅蓮書寄好文章。
欲尋何遜舊東閣,落盡梅花空斷腸。
”其《江樓留别》雲:“青嶂俯樓樓俯渡,遠人送客此經過。
西風楊子江邊柳,落葉不如離思多。
”又常寓蘇之天王堂,見葵花不識,問其名,人绐之謂一丈紅花。
即題雲:“花于木槿渾相似,葉比芙蓉隻一犬。
五尺欄幹遮不盡,獨留一半與人看。
”又《濯纓亭筆記》亦載宋亡後,沈敬之逃占城,乞兵興複,占城以國小辭。
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乃留居其國。
占城賓之而不臣,敬之憂憤發病卒。
其王作詩挽之曰:“恸哭江南老钜卿,春風拭淚為傷情。
無端天下編年月,緻使人間有死生。
萬疊白雲遮故國,一杯黃土蓋香名。
英魂好逐東流去,莫向邊隅怨不平。
”觀此則占城不惟粗通文墨,而且敦重節義。
不惟其臣有詩才,而其主亦善篇章。
彬彬乎聲名文物,匹于朝鮮,超于日本遠矣。
我太祖科舉诏之頒,真不鄙陋其人,而欲納之于合教同文之盛也。
宜哉! 四年,王遣其臣答班瓜蔔農來朝。
表用金葉,長一尺餘,闊五寸,刻以本國書。
俾譯者譯之,其意請給兵器、樂器、樂人,欲使安南知為聲教所被,輸貢之地,則不敢欺淩。
上以兵器雖不足惜,但二國互争,而朝廷獨與占城,則是助爾相攻,甚非撫安之義。
又所請樂人,在聲律雖無中外之殊,而語音則有華夏之異,難以發遣。
命中書移咨國王,令其國有能習中土華言可教以音律者,選擇數人至京習之。
并谕福建行省,占城海泊貨物皆免其征,以示懷柔之意。
八年,上以占城與爪哇等國貢使,每至中國,為商多行谲詐,诏禁阻之。
十三年,遣子入貢,賀萬壽聖節。
谕其勿與安南國交兵。
十六年,遣使赍勘合文冊與之。
二十四年,入貢。
以其國弑立,絕之。
永樂元年,遣使告谕即位。
其王占巴的賴遣使奉金葉表文來賀,入貢方物。
且言被安南侵掠,乞降敕往谕。
上遣行人蔣賓、王樞使其國報之,賜以絨錦、織金、文绮、紗羅,仍谕安南王胡使息兵修好。
四年,敕廣東都指揮司選精兵六百人,以能幹千百戶領之,具器甲糗糧,由海道往占城,會兵伐安南。
又遣中使馬彬等赍敕,賜以鍍金銀印及紗絹、金帶、黃金百兩、白金百兩、織金、文绮衣二襲并諸色币。
國王占巴的賴既出兵,複遣中官王貴通赍賜往勞之。
賜白金三百兩、彩币二十表裡。
五年,占巴的賴已複安南所侵地。
又得黎氏父子及其黨惡,獻俘貢方物謝恩。
诏嘉獎之。
六年,國王遣其孫舍楊該奉表貢象及方物。
比還,賜真金印及黃金百兩、白金五百兩、錦绮紗羅五十疋、彩絹百疋。
自是屢表貢犀象及金銀器物。
七年,命
本秦郡象林縣地;漢為象林林邑縣,屬日南郡。
漢末,有區連者,殺縣令自立,僭稱林邑國王。
遂不入版圖。
孫吳時通使。
後其國傳外孫範熊,熊傳子逸。
被其臣範推之奴用事,贊逐諸子于逸。
逸死,奴冒範氏族名文,篡奪之,攻并旁國。
晉永和中,攻陷日南,求日南故北鄙地于交州刺史朱藩,以橫山為界。
既而交州刺史楊平同九真太守灌邃讨之。
文子佛敗走,官軍追至其國。
佛請降。
其後複強,侵暴日南九真諸郡,無歲不至交州,疆域遂日大,延袤至三千裡,或曰千裡。
文傳至玄孫,為扶南王所殺。
國臣範諸農平其亂而自立,傳子陽邁,乍臣乍叛于中國。
晉元嘉中,文帝使宗悫、擅和之往伐。
陽邁懼,願輸金一萬斤,銀十萬斤,銅三十萬斤,還所掠日南戶以納款,其大臣谏止之;乃複遣大帥範扶龍戍北界區栗城以拒晉。
晉前鋒蕭景憲奪據其城,乘勝入象浦。
陽邁出師驅象來戰,悫制獅子形禦之。
象奔,師敗。
陽邁父子遂脫身走。
獲其國珍寶無算,消金人,歸黃金數十萬斤于朝。
自是曆宋、齊、梁、陳、隋皆來修貢。
隋仁壽末,複遣将劉方擊破之。
國主範志棄城走,獲廟主十八枚,并鑄金為之,蓋其先有國以來十八世矣。
方班師,範志複國。
至唐貞觀中,其孫鎮龍被弑。
外戚諸葛地取之,更号環王。
元和初,入寇安南骓、愛等州。
都擴張丹擊破之。
遂棄林邑,徙國于占,因号占城。
周顯德中,亦來修貢。
宋建隆二年,其王釋利因拖盤遣使來朝。
貢表章書于貝多軒,盛以香木函。
其後嗣王貢使不絕,宋亦厚赉之。
政和中,授其王楊蔔麻疊金紫光祿大夫,領廉白州刺史。
楊蔔麻疊言,身縻化外,不沾祿食,願得薄授俸給,壯觀小國。
許之。
宣和元年,進檢校司空兼禦史大夫懷遠軍節度琳州管内觀察處置使,封占城國王。
自是每遇恩辄降制如封邑。
淳熙中,遣兵襲真臘,破之。
慶元中,真臘大舉兵複雠。
遂滅其國,俘殺臣民幾盡,更立真臘人以主之,因名占臘。
元至元中,國主曰孛由補刺者吾,遣使歸附,貢方物。
其子補的立,複負固不服,元數遣重兵臨之。
又每遣使招谕。
雖外示降款,中無順志。
本朝洪武元年,其主阿答阿者遣使虎都蠻來賀即位,貢虎象方物。
命行人吳用、顔宗魯、楊載送使者歸,賜以玺書及《大統曆》、金绮等币。
書曰:“今年二月四日,虎都蠻奉虎象至。
王之誠章,朕已具悉。
然都蠻未至,朕之使已在途矣。
朕之遣使,正欲報王知之。
曩者我中國為胡人竊據百年,遂使夷狄布滿四方,廢我中國之彜倫。
朕既已發兵讨之,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國,天下用安。
恐番夷未知,故遣使以報諸國。
不期王之使者先至,誠意至笃,朕甚喜焉。
今以《大統曆》一本、織金绮、紗羅絹五十疋專人送使者歸。
且谕王以道能奉若天命,使占城之人安于生業,王亦永保祿位,福及子孫。
上帝實監之,王其勉圖勿怠。
” 三年,安南舉兵侵占城。
阿答阿者遣平章蒲旦麻都奏聞。
上遣翰林編修羅複仁、兵部主事張福赍诏谕安南并占城曰:“朕本布衣,因天下亂,起兵以保鄉裡。
不期豪傑雲從,朕将數年,辟土日廣,甲兵強盛,遂為臣庶推戴,君臨天下,以承正統,于今三年。
海外諸國入貢者,安南最先,高麗次之,占城又次之。
皆能奉表稱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
近占城遣平章蒲旦麻都來貢,言安南以兵侵攘。
朕觀之心有不安,念爾兩國自古及今,封疆有定分,不可強而為之一,此天意也。
況爾等所居之地,相去中國越山隔海。
所言侵擾之事,是非一時難知。
以朕詳之,爾彼此世傳已久,保土安民,上奉天道,尊事中國,爾前王必有遺訓,不待谕而知者。
朕為天下主,治亂持危,理所當行。
今遣使往觀其事,谕以畏天守分之道。
如果互執兵端,連年不解,荼毒生民,上帝好生,必非所悅。
恐天變于上,人怨于下,其禍有不能逃者。
二國之君,宜聽朕言,各遵其道,以安其分。
庶幾爾及子孫皆享福于永久,豈不美欤!”诏至,兩國皆聽命罷兵。
乃遣中書管勾甘桓、會同館副使路景賢赍诏印,封阿答阿者為占城國王。
上又以占城通中國文字,遣使頒科舉诏于其國。
按《宋史》紀占城制文吏五十餘員,有郎中、員外、秀才之稱,分掌資儲寶貨等事。
詳具《五代史》,則其國雖無科舉之事,而亦知文教之崇久矣,故國人多有能詞翰者。
如《近峰聞略》所載占城使人入貢詩,其《初發》雲:“行盡河橋柳色邊,片帆高挂遠朝天。
未行先識歸心早,應是燕山有杜鵑。
”其《揚州對客》雲:“三月維楊富風景,暫留佳客與同床。
黃昏二十四橋月,白發三千餘丈霜。
玉句詩聞賢太守,紅蓮書寄好文章。
欲尋何遜舊東閣,落盡梅花空斷腸。
”其《江樓留别》雲:“青嶂俯樓樓俯渡,遠人送客此經過。
西風楊子江邊柳,落葉不如離思多。
”又常寓蘇之天王堂,見葵花不識,問其名,人绐之謂一丈紅花。
即題雲:“花于木槿渾相似,葉比芙蓉隻一犬。
五尺欄幹遮不盡,獨留一半與人看。
”又《濯纓亭筆記》亦載宋亡後,沈敬之逃占城,乞兵興複,占城以國小辭。
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乃留居其國。
占城賓之而不臣,敬之憂憤發病卒。
其王作詩挽之曰:“恸哭江南老钜卿,春風拭淚為傷情。
無端天下編年月,緻使人間有死生。
萬疊白雲遮故國,一杯黃土蓋香名。
英魂好逐東流去,莫向邊隅怨不平。
”觀此則占城不惟粗通文墨,而且敦重節義。
不惟其臣有詩才,而其主亦善篇章。
彬彬乎聲名文物,匹于朝鮮,超于日本遠矣。
我太祖科舉诏之頒,真不鄙陋其人,而欲納之于合教同文之盛也。
宜哉! 四年,王遣其臣答班瓜蔔農來朝。
表用金葉,長一尺餘,闊五寸,刻以本國書。
俾譯者譯之,其意請給兵器、樂器、樂人,欲使安南知為聲教所被,輸貢之地,則不敢欺淩。
上以兵器雖不足惜,但二國互争,而朝廷獨與占城,則是助爾相攻,甚非撫安之義。
又所請樂人,在聲律雖無中外之殊,而語音則有華夏之異,難以發遣。
命中書移咨國王,令其國有能習中土華言可教以音律者,選擇數人至京習之。
并谕福建行省,占城海泊貨物皆免其征,以示懷柔之意。
八年,上以占城與爪哇等國貢使,每至中國,為商多行谲詐,诏禁阻之。
十三年,遣子入貢,賀萬壽聖節。
谕其勿與安南國交兵。
十六年,遣使赍勘合文冊與之。
二十四年,入貢。
以其國弑立,絕之。
永樂元年,遣使告谕即位。
其王占巴的賴遣使奉金葉表文來賀,入貢方物。
且言被安南侵掠,乞降敕往谕。
上遣行人蔣賓、王樞使其國報之,賜以絨錦、織金、文绮、紗羅,仍谕安南王胡使息兵修好。
四年,敕廣東都指揮司選精兵六百人,以能幹千百戶領之,具器甲糗糧,由海道往占城,會兵伐安南。
又遣中使馬彬等赍敕,賜以鍍金銀印及紗絹、金帶、黃金百兩、白金百兩、織金、文绮衣二襲并諸色币。
國王占巴的賴既出兵,複遣中官王貴通赍賜往勞之。
賜白金三百兩、彩币二十表裡。
五年,占巴的賴已複安南所侵地。
又得黎氏父子及其黨惡,獻俘貢方物謝恩。
诏嘉獎之。
六年,國王遣其孫舍楊該奉表貢象及方物。
比還,賜真金印及黃金百兩、白金五百兩、錦绮紗羅五十疋、彩絹百疋。
自是屢表貢犀象及金銀器物。
七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