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釋

關燈
應。

    圓乃具椟,請郡積薪龍湫之旁,跌坐其上,晝夜梵呗。

    五日不雨,欲焚其軀,守将如約,郡倅許公端夫争曰:“水旱,數也。

    姑少遲之。

    ”越三日,乃雨,槁苗複蘇,上下胥慶。

    許公贻之詩,曰:“淨戒當年賽願身,積薪危坐志通神;應誠甘霖蘇群品,今有高人繼後塵。

    ” 僧宗佑蔔宣姓,長汀縣人。

    母夢金紫人入室,曰:“吾故本州令公,來為爾嗣。

    ”自是而娠。

    既生,骨相特異。

    龆龀中祝發,少長,遍禮十方,歸主開元,雲會百衆。

    每杖錫所向,率前夕夢金紫人至。

    郡守黃禦史彥臣入境之初,亦作是夢,意讵朝官屬首迓者,必異日經貴人。

    淩晨,乃佑上谒,人物藏昂,宛如夢中所見,甚異之。

    贻之詩,曰:“潇灑豐姿迥不同,少年來住此禅叢;誰知今日佑和尚,便是當年鐘令公。

    ”陳侍郎軒踵至,尤雅重之。

    贊其真容曰:“不是十二面,虛堂空寂寂。

    不是一千年,叢林聲呖呖。

    奇哉丹青者,具增減不得。

    珍重四方聞,一介善知識。

    ” 祖鏡大師從密鄭姓,長汀縣人。

    幼穎悟多技能,且工吟詠。

    初住石霜山,臨米書逼真。

    為人作字,率預言禍福,人皆珍重藏襲,至今多有者。

    又能隐形出神,剪紙為禽馬,使之飛走。

    宗門宿德或以此咎之,晚方棄去。

    自号未理翁,繼往富沙之天甯。

    江給事帥福建,延主東禅法席,曆九夏,忽示頌辭衆,曰:“閱盡人間七十秋,萬緣今日一時休;虛空撲破渾閑事,驚起全身露地牛。

    ”趺坐而逝。

    有語錄行世禅衲間。

    或傳示寂時,以俗禮葬,逾月啟棺,空然無有,謂之屍解去。

     禅鑒大師智孜蕭姓,長汀縣人。

    嘗住福之白鹿,豫章之上藍。

    機法之外,尤長于詩。

    《四皓吟》曰:“忠義合時難,雲林共掩關。

    因秦生白發,為漢出青山。

    不顧金章貴,終披白氅還。

    如今明聖代,高躅更難攀。

    ”當時擅詩名如洪駒父見此作,擊節稱賞,與之酬唱。

    青山郭功父亦有往來篇章。

    自是見知名勝,缁素争傳其後,門人編次幾三百篇,闆行曰《南山集》。

    一日,書頌示衆,曰:“五十春秋,如電如露;月映寒江,分明歸去。

    ”揖衆攝衣,端坐而逝。

     僧了證鐘姓,武平縣人。

    生不茹葷,年十九,禮禅果院僧道松壽,且亟遊諸方。

    一日,遇崇首坐者,機緣相契,以黃龍三關語勘之雲:“我手何似佛手?”證曰:“不勞拈出。

    ”又雲:“我腳何似驢腳?”證曰:“兩重公案。

    ”崇雲:“如何是座上生緣?”證便喝,崇雲:“憑着什麼?”證曰:“這老漢猶未知落處。

    ”崇乃印可。

    一坐十年,後崇駐錫常之東禅,證與之分座說法,學者宗仰。

    宣和初,道松以言招之,曰:“吾将老矣,未聞般若。

    知子得道,幸歸一見。

    ”證曰:“吾有誓,若得己事明白,願普度一切,況吾師乎?”乃歸一見之,悲喜而悟,有古靈之風。

    紹興元年,郡倅許公端夫攝郡事,延駐開元一年,震潮音〔3〕,衲子雲會。

    未幾,有桴鼓之警,亟歸靈洞,結茅以居。

    五年二月,送客出洞歸,謂侍者曰:“吾緣盡矣!當緊鍬草鞋為别。

    ”侍者請頌,證曰:“咄哉呆子。

    吾平居且倦為此,況臨行乎?”請益堅,乃強草大字雲:“來時本無,去亦非有;珍重諸人,月明清晝。

    ”擲衆趺坐而逝。

    三日茶毗,五色舍利粲迸如雨。

    塔在靈洞院。

     僧文雅林姓,号正庵,長汀縣人。

    總角遊方外,得業于毗陵,遍參叢林,頓悟宗旨。

    善醫術,好儒書,以詩琴自娛,諸方知識呼為“小雅”,歸主開元法席逾三十年。

    每遊諸莊,夢戶多先夢鐘令公來。

    嘉熙間,一日忽沐浴更衣,遺偈雲:“薩埵〔4〕裝嚴已現成,老僧恰合去遊循;有人問着西來意,天上無僧地絕塵。

    ”遂趺坐而化。

    及茶毗,五色舍利燦然,骨骼不解。

     僧普濟張姓,清流縣人,住縣北歸仁裡〔5〕獅子岩。

    不事檢柅,好賭博飲酒。

    取溪魚作羹,但飲其沈,放魚于水,複活而逝,人頗怪訝。

    鄰境雨旸不時,諸禱辄應。

    嘉熙間,一日忽寫偈雲:“記得黃梅氣我時,忽然天氣報君知。

    逆行順化無交涉,撒手毗盧頂上歸。

    ”又雲:“山僧普濟堂堂去,圓滿天台舊故鄉。

    ”趺坐示寂,鄉人以不壞身塑于岩中。

     劉氏女甯化縣人。

    父安,上攀龍鄉豪也。

    女生不茹葷,美豔而慧,喜文墨。

    九齡與羽人談道,以不嫁自誓。

    年及笄,父母奪其志,許石城何氏子。

    禦輪蔔吉強之,不獲已,乃勉治奁具,首飾務清潔素白,玉顔丹臉,不禦鉛華。

    劉氏聚族往送之,導從甫超境,忽有白鵝從空下,女即乘之以飛,所親哀悼,竟莫窮其所往。

    土人異之,置祠于上升之地。

    郡以诏聞,賜其地為蓬萊觀。

    原有紀刻,歲月滋久,漫滅不可讀。

    郡守陳公軒未第時過其下,題詩觀中雲:“蓬萊觀下瑞煙飄,劉氏曾經此地超。

    桃圃昔諧王母約,煙霄自赴玉皇朝;白鵝乘去人何在?青鳥飛來信已遙。

    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須吹引鳳凰箫。

    ” 校注: 〔1〕“晏”為衍字。

     〔2〕茶毗法,即佛教火化之法。

     〔3〕“震潮音”,即轟動佛教界。

     〔4〕梵語菩提薩埵,簡稱“薩埵”,義為覺有情。

    今通稱菩薩。

     〔5〕長汀縣北有歸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