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廟

關燈
間募緣重創。

     五通廟在子城内佥廳左。

     東山五通廟乃本州古迹。

    淳祐間,郡守劉公玺捐俸更創。

    寶祐間,郡守周公晉捐俸助工役,仍書“東山”二大字。

     東西宮廟在子城内佑聖堂左。

     靈蛇廟在子城内佑聖堂右。

     長汀縣 東嶽行宮在長汀縣東,政和間創。

    淳祐間,羽流林宗錫創太一樓、鐘樓、東平王宮、兩廊都門。

     惠澤龍王廟在長汀縣東。

    景德間,原有雩壇。

    紹興間,郡守陳公升禱雨辄應,創今廟。

    後淳祐辛亥大水,他神像皆漂蕩,惟王塑像巋然波濤中獨無恙,人愈神之。

     濠口五通廟在長汀縣東崇善坊。

    紹興間創。

    嘉定間創史、卞兩将軍祠于廟左。

    寶祐間,創五鳳樓、正殿、華光閣。

    郡守周公晉書額。

     東平王廟在長汀縣東惠民橋側。

     護國興都順義大王廟在長汀縣西州社稷壇右。

    紹興間創。

     義勇武安王廟二一在長汀縣東登俊坊。

    一在長汀縣南駐紮寨。

     義勇武安王廟在河田市心。

    前有庵,為寨官祝聖之地。

    寶祐間,居民撤庵,廟鼎新之。

     洲湖潤德大王廟在長汀縣南富文坊。

    莫詳封爵創始之由。

    長老相傳,漢末人以忠義死節此地,出為靈響,郡人為立小廟。

    忽一日山洪驟漲,廟流而下,止于南山之麓,後枕石屏,前瞰麻潭。

    後坊民欲移歸故址,舉莫能勝,始悟神安靈于此。

     助威盤瑞二王廟在長汀縣南駐紮寨。

    長老相傳,漢末人以身禦敵,死節城下,時有顯應,衆創廟宇,号“石固”。

    一日,廟前小澗漲溢,忽有神像乘流而至,自立于石固之左。

    衆異之,号“石猛大王”。

    後以息火功封左王為“石猛助威”,右王為“石固盤瑞”。

    宋朝元豐間創今廟。

     石湖武嶽大王廟在長汀縣東蒼玉洞前。

    紹興間重創。

     感應都衙三将廟在長汀縣東鄞河坊拜相山之側。

     湖洪廣濟王廟在長汀縣東二十裡。

    閩通文間創。

    封澄化侯。

    永隆間,改封廣濟大王。

    宋朝宣和間重創。

     桂山五顯廟在長汀縣南四十五裡何田市。

    寶祐間,市民重創。

     靈蛇廟在長汀縣東南一百八十裡。

    舊傳:唐統軍洪元故居,塑像乃其骨肉之遺。

    有印曰“大唐統軍之記”,并劍存焉。

    後經火,惟印劍騰去。

    火已,乃于平田中得之。

    何田市無垢庵亦有祠。

     望春宮在長汀縣東攀桂坊。

    奉忠惠、協祐二侯香火,莫詳創始之由。

    淳祐間,衆募緣重創。

     三聖妃宮在長汀縣南富文坊。

    及潮州祖廟〔1〕。

    靈惠惠助順顯衛英烈侯博極妃,昭贶協助靈應慧祐妃,昭惠協濟靈順惠助妃,嘉熙間創。

    今州縣吏運鹽綱必禱焉。

     甯化縣 城隍廟在甯化縣南一裡。

     敕封顯應通濟昭惠公廟在甯化縣東黃連崗。

    額曰“靈感”,莫詳姓氏。

    始于陳隋,顯于李唐。

    宋朝建炎間,賜廟額。

    紹興間,封威濟侯。

    寶慶初,封顯應公,繼又加封通濟。

    寶祐間,宰林公玉請于朝,增封昭惠,模刻诰祠于碑,仍跋之。

     顯應廟在甯化縣西,地名草倉,長孫将軍祠也。

    将軍諱山,閩時銳将,護刍挽至縣而沒,稱草倉将軍。

    後出靈響,自是阖縣敬信,有求必獲。

    宋朝天聖間,永福、進賢二坊人争土牛,訟于漕台,檄分為二廟:一曰“通聖”,一曰“崇興”。

    舊傳崇興祠前乃東京孔道,南渡初,丞相李公綱經過,有詩雲:“不愁芒履長南谪,滿願靈旗助北征。

    酹徹一杯揩淚眼,煙雲何處是三京?”嘉定間,賜廟額曰“顯應”。

    紹定初,産瑞芝,郡守林公岊有詩記其事。

     惠應廟二一在城隍廟右,淳熙間創。

    一在北門驿亭左山麓間,紹熙間創。

    乃邵武軍光澤縣大乾明應威信廣祐福善王行祠也。

    王之行狀,詳見于《武陽志》。

     毗沙門天王廟在清流縣東北。

     普應廟在甯化縣南伍家山。

    寶慶初賜額。

     東西宮廟在甯化縣務左。

     武德王廟在甯化縣北翠華山下。

     後土夫人廟在武德王廟右。

     沙石廟在甯化縣東二百三十裡。

     明山廟在甯化縣東二百二十裡。

     上杭縣 城隍廟舊在上杭縣西。

    今移縣東。

     東嶽行宮在上杭縣東。

     五顯廟在上杭縣東南。

     黃先師廟舊在鐘寮場故治南石峽間。

    兩山如束,中通一徑僅半裡許。

    舊傳未縣前,有妖怪虎狼為民害,觋者黃七翁父子三人往治之,因入石隐身,群怪遂息。

    風雨時,石中隐隐有金鼓聲,民敬畏之,立祠香爐下,且家繪其像以奉之。

    遷縣之初,更造行祠于今縣之西。

    《輿地紀勝》:“黃先師廟,在甯化之南。

    舊有山精石妖為害,有巫者黃七公以符法治之,因隐身入石不出。

    石壁隐映有人影,望之,俨若先師之像。

    ” 靈顯廟在上杭縣西。

    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