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

關燈
汀界閩粵西南徼,崇崗複嶺,深溪窈谷。

    山聯脈于章貢,水趨赴于潮陽。

    千山騰陵餘五百裡,然後融結為卧龍山;四水淵彙幾數百折,然後環繞而流丁。

    于是山之鬥絕者寬舒而端重,水之湍激者清泚而深沉。

    隽遊名宦,例以山水郡稱賞,昔元豐郡守陳公軒詩雲:“一川遠彙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面城。

    花繼臘梅長不歇,鳥啼春谷半無名。

    ”又雲:“山遭庾嶺為南徼,水與潮陽作上流。

    ”郡倅郭公正祥詩雲:“城池影浸水邊水,鼓角聲傳山外山。

    ”誦者可以想見山川勝概雲。

     郡城内 卧龍山山脈分支于贛之甯都東北為虎頭山,曆石城界,走五百裡為大琴坪,為茅坪,又為上、下三田,過瑞金界,委蛇至石含源過脈。

    白鶴仙雲:“汀洲地脈艮來,常二龍過水,石含當是也。

    ”由長龍、溫地、翠峰、獅岩直渡橫溪,屹然平田中一山盤踞,不與群阜屬,如龍卧狀,實州治主山也。

    登山椒洞見井邑,他山皆拱揖俯伏其下。

    舊經雲:“亦名無境山。

    ”《郡縣志》:“在州治之後,實為主山。

    州之四山環衛拱揖,皆朝此也。

    ” 東山在城内正東,乃卧龍山之首。

    古松偃蹇,鶴鹳來巢。

    上有鄞江台,旁有五顯廟,乃古迹。

     橫岡嶺在汀州城内東北,乃卧龍山之左支,橫于中路,故名。

     金乳泉在汀州宅堂東,卧龍書院之右,即三瑞堂舊基。

    大中祥符間,郡守趙公遂良就州後創庵,延定光佛往來憩息,趙指庵前枯池曰:“勞師出水。

    ”師即以石書偈四句投池中。

    “山礦生金乳,地官辟開門,石礦水直出,供養天心尊。

    ”未信宿間,清泉衍出,郡人采偈語中語,名曰“金乳”。

    池心甃為一井,紹興間,郡守張公憲武字演翁,創小亭覆之,仍為之銘,曰:“六祖卓錫,曹溪發源;定光說偈,卧龍湧泉。

    ”見匾曰“演翁泉”。

     魁星井在儀門外西南州院前。

     巨星井在州廳西甲仗庫内。

     祿星井在州後園西北東山堂前。

     文曲井在州廳東南佥廳前。

     廉星井在州東南判廳前左。

     武曲井在州東南省倉後。

     開星井在州東北塔院前。

    舊傳白鶴仙遷郡之初,謂形如鬥,令于城内按鬥象掘地為七井,以七星名之。

     鄧長史井在福壽樓南街城下。

    郡人鄧正己開鑿。

    掘至丈餘,遇盤石,聞其下有泉聲,鄧令匠者甃之,工畢,以鐵杵撞石,石穿泉迸,四時不竭。

     長汀縣 南山在長汀縣南三裡。

    山脈自石含分支,由湘洪峽過雞籠嶂,曆高坑,起鹦鹉石,又裡許秀峙為南山,實州治朝山也。

    白鶴仙雲一龍湘洪峽裡過,卻在南山飲水漿”是也。

    文殊院、同慶寺,左翼軍駐紮寨在其下。

    元豐間,郡守陳公軒有詩雲:“渡溪緣石磴,問寺轉松崗。

    ”又有與郡倅郭公祥正遊南山倡和長篇。

    見《鄞江集》。

    豫章洪刍有詩雲:“煙花淡蕩連三裡,雲樹低迷過一州;岡獻卧龍春色老,氣橫野馬日光浮。

    ” 拜相山在長汀縣東南二裡。

    俯挹卧龍山如人拜狀,故名。

    白鶴仙雲“譚子崗頭拜相山”是也。

     圓珠山在長汀縣正南三裡。

    白鶴仙雲“二龍争珠”是也。

    紹興間,郡守張公憲武有詩雲:“萬疊崇崗揖卧龍,一峰圓頂翠連空。

    ”今為六祖道場。

    紹定間,郡守李公華書匾“倚松”二字。

     玉女山在長汀縣南十五裡。

    四時花卉不絕,月明籁寂,隐有音樂聲,舊傳王氏女修真之所。

    下有通仙橋。

    《郡縣志》:“高插青雲。

    ” 靈蛇山在長汀縣南百八十裡。

    山舊多蛇,下有佛廬及蛇山廟。

    《九域志》載為勝迹。

    《寰宇記》:“在州南三百八十裡。

    ” 馬鞍山在城之巽方五裡。

     展旗山在長汀縣西七裡。

     蓮花山在長汀縣東十裡。

     筆山在長汀縣東十五裡。

     雞籠山在長汀縣北五十裡。

    舊經雲:“高十五裡。

    ”《九域志》載為古迹,本郡富國先生王中正成道之所〔1〕。

    馬鞍而下,五山皆以形得名。

    《輿地紀勝》郡倅郭公祥正詩:“神仙之府名雞籠,千尋翠玉擎寒空;秀色淩風入城郭,半銜曉日金濛濛。

    ”〔1〕 濑溪障山在長汀縣西三十裡。

     赤坑障山在長汀縣南五十裡。

     翠峰山在長汀縣東北四十裡。

    壁立千仞,绀碧可愛。

     七寶山在長汀縣東南二百裡。

    舊出七寶,故名。

    下有上寶場,今廢。

     西峰在長汀縣西,乃卧龍山之右支。

    上有西峰、法林、羅漢三刹。

     宣岩在長汀南五裡。

    崇、觀間,宣明隐居之地。

    洪刍有詩雲:“一綸涵碧磻溪釣,千穗垂黃谷口耕。

    ”又雲:“路側似逢君子屩,歲寒空老大夫松。

    ” 石燕岩在長汀縣南。

    昔有遇驟雨于其下者,見飛燕數十集石上,雨止視之,皆化為石,故名。

    《輿地紀勝》:“石燕岩在城南七裡。

    ” 通濟岩在長汀縣東十裡。

    大觀中,僧惟秀奉伏虎香火于其間,祈禱響應。

     獅子岩在長汀縣東南九十裡宣德南。

    雙石為門,定光佛常振錫于此。

    雲:“後百年有天火發,非吾久居之地。

    ”遂去之。

    自是僧徒不遑甯處。

     霹靂岩在長汀縣拜相山限。

    舊傳迅雷一聲,岩洞遂辟,中有丹竈猶存。

    今為佑聖道院。

     雲谷岩在長汀縣駐紮寨中南山之趾。

     朝鬥岩在長汀縣南山崦。

    緣石扪蘿而上,俯視城市。

    有佑聖、廣祐、福善王祠,祈禱必應。

    長汀宰陳顯伯有詩雲:“分明貯秋汀一角。

    ”三山林喬有詩雲:“醮壇夜朝鬥在目,石室晝卧雲生胸。

    ” 佛嶺在長汀縣東南五裡。

    乃鄧長史趺視之處。

     東莊嶺在長汀縣東五裡。

    下有民田千頃,故名。

     白葉嶺在長汀縣南十五裡。

    上有白鶴庵。

     棗木嶺在長汀縣南二十裡。

     構木嶺在長汀縣東二十裡。

     大息嶺在長汀縣東五十裡。

     歸嶺在長汀縣東南五十裡。

    往蓮城路。

     分水嶺在長汀縣南五十裡。

     白頭嶺在長汀縣西二十裡。

    舊經雲:“常有白雲籠其巅。

    ”故名。

     新路嶺在長汀縣西六十裡,抵瑞金縣,乃汀贛分界之所。

    嘉定間,郡守鄒公非熊修隘以備贛寇,名羅坑隘。

    《郡縣志》:“新路嶺,在縣西六十裡。

    峭險壁立,砂礫崎岖,行者病焉。

    嶺背即隸江西,此乃天所以限閩中也。

    ” 湘溪嶺在長汀縣東南三十五裡。

     流源大嶺在長汀縣東南四十裡。

     蘘荷嶺在長汀縣南百餘裡。

    地産蘘荷,故名。

    見《九域志》。

     桑溪嶺在長汀縣南百五十裡。

     蒼玉洞在長汀縣東三裡,東禅寺前道旁。

    兩石對峙如門,中間玲珑岌嶪,奇怪萬狀,不減靈隐天竺。

    石有數名:曰石門、煙嶼、仙掌、鶴巢、抱雲、二老峰、獅子、馬鞍之類。

    名勝篇章最多,姑舉其概:運使蔣公之奇絕句雲:“蒼玉門徑闊,白雲庭院深。

    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

    ”郡倅郭公祥正雲:“片片水崖裂,淙淙雪浪深。

    舉頭看白鹭,相伴洗塵心。

    ”郡守謝公洞雲:“溪瘦玉聲小,山橫翠色深。

    ”郡守陳公軒雲:“截斷蒼山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門開。

    天生隻隔紅塵路,不礙溪雲自往來。

    ”蔡隽雲:“向來曾醉呼猿洞,亂石穿雲擁坐隅。

    誰料七閩煙瘴底,半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