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關燈
,乞于其地分一縣,準,敕置縣。

    因其素号蓮城村以名之。

    郡守鄭公強度地之宜,割長汀村〔23〕古田鄉六團裡隸焉。

     校注: 〔1〕查《後漢書》無分建安置晉安郡的記載。

    據《三國志吳書》載:“永安三年,秋。

    以會稽南部為建安郡。

    ”《晉書地理》載:“及晉平吳,分建安立晉安郡。

    ”又:“晉安郡,太康三年置。

    統縣八:原豐、新羅……”此處雲後漢永和三年分建安置晉安領新羅,不知何據。

     〔2〕《通典》記開元二十六年置汀州。

    《元和郡縣志》記開元二十一年奏置。

    《唐書方鎮》記開元二十二年置,而《唐書地理》又記開元二十四年置。

    《輿地紀勝汀州》載王象之案語雲:“自開元二十一年建議,至二十四年成郡,二十六年又分他郡之地以益之。

    ”三者所書略有不同。

     〔3〕《通典》載:領長汀、甯化。

    《元和郡縣志》載:領長汀、甯化、沙縣。

    但又載龍岩先置在雜羅口,名雜羅縣,屬汀州。

    天寶元年,改為龍岩縣。

    大曆十二年,皇甫政奏改隸漳州。

    《舊唐書》載:領長汀、龍岩、甯化。

    《新唐書》載:領長汀、甯化、沙。

    并注雲:沙縣于大曆十二年來屬,與《元和郡縣志》所載沙縣于開元二十三年割屬汀州不同。

    按四書所載領縣不同,有沙縣則無龍岩,有龍岩則無沙縣。

    依《元和郡縣志》,則汀州開郡時,應領四縣。

     〔4〕《臨汀彙考》以為新羅乃龍岩州治,應不屬長汀,與《新唐書》所記有異。

    但《讀史方輿紀要》、《乾隆府廳州縣圖志》及一九八二年出版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均以為新羅故城在長汀境内。

     〔5〕《資治通鑒》“缜”作“稹”。

     〔6〕疑有脫漏。

    《資治通鑒》載:開運元年三月,福州朱文進殺王氏宗族少長五十餘人,汀州刺史許文稹舉郡降之。

    十月,建州王延政遣将領兵屯尤溪、古田、長溪,泉州散員指揮留從效叛朱文進,殺所置泉州刺史黃紹頗,命陳洪進獻紹頗頭顱往建州。

    至尤溪,朱文進戍兵數千攔道,陳洪進假傳福州已殺朱文進,泉州正兼程往迎王延政,并出示紹頗頭顱,于是福州兵潰散,漳州朱文進守将程谟聞知,殺文進所置刺史程文緯,汀州刺史許文稹奉表請降于王延政。

     〔7〕《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引薛居正《五代史》雲:“李景保大三年,以延平為劍州,析建州之劍浦、汀州之沙縣隸焉。

    ” 〔8〕應作“升”。

    下文長汀沿革中作“升上杭、武平二場并為縣”。

     〔9〕汀州州治初在新羅,一遷長汀村,長汀縣治為州治附郭;二遷東坊口,縣治随州遷于東坊口附近百步潭外;三遷白石鄉,縣治随州遷州治郭下。

    所謂随二州,即指随長汀村東坊口二州治。

     〔10〕《元和郡縣志》雲:“本沙縣地。

    ”《太平寰宇記》雲:“武德初為黃連。

    ” 〔11〕《元和郡縣志》以為開元二十二年開山洞置縣。

     〔12〕乾隆《汀州府志》雲:“遷黃連鎮西之行筿窩,即今治。

    ” 〔13〕《輿地紀勝清流》記《圖經》雲:“本晉清流驿。

    ”《元一統志》雲:“本甯化縣地,以溪流清泚,因取清流名之。

    ” 〔14〕見注〔4〕。

     〔15〕乾隆《汀州府志》載:“大曆四年,刺史陳劍析龍岩胡雷下堡置上杭場。

    ” 〔16〕《永樂大典汀》引《元一統志》雲:“按唐《地理志》:‘開元初,立市于龍岩縣之太平場。

    ’後遷市于興化鄉,即今漳州龍岩縣餘地。

    ” 〔17〕《永樂大典汀》引《元一統志》雲:“宋淳化三年,因民便始創縣于鼈沙之語口市。

    ”所載建縣年代及縣治所在均不同。

     〔18〕《輿地紀勝汀州》注引《鄞川志》雲:自至道三年至鹹平二年,凡二徙。

     〔19〕“治”疑作“冶”。

     〔20〕“為”即“僞”,指王審知所建閩國。

     〔21〕《永樂大典汀》引《元一統志》雲:按圖經宋淳化三年,因唐大曆三年割龍岩縣隸漳州,南唐保大六年割沙縣隸南劍州,其土廣難治,遂析二縣之太平、銅鼓山、興化等鄉,立武平縣。

     〔22〕《乾隆府廳州縣圖志連城縣》載:“晉新羅縣地,唐置蓮城堡于此,宋紹興三年析置蓮城縣。

    元至正六年始改曰連城。

    ”又民國五年修《連城縣志》雲:“連城本長汀地,宋元符時置蓮城堡,省、府志同,惟舊府志以為唐時,未知何據。

    ”又雲:“元至元十五年改蓮城為連城縣。

    ”注雲:“據府志。

    ”乾隆《汀州府志》載:“紹興六年置蓮城縣。

    ” 〔23〕“村”,據乾隆《汀州府志》應改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