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無益,為害更大。
且天下亦無枵腹而為人辦事之理;必資其養廉,方可責以清操。
大鄉總能幹練辦公勤謹,三年無過犯,有綏靖地方實迹,量行擢用,以示鼓勵。
某庸陋無知,總為地方念切,用思以人治人之道,不知憲台以為何如也? 與周撫軍書巡台禦史範鹹 接讀來教,承以台郡采買一事,覼縷開示。
備仞老先生念切全閩蒼生,言之剀切周詳,深為欽佩!侍等時所以緻書于老先生者,亦見上年采買十萬石,而積欠之谷遂至虛懸。
若今年複另采買,則積欠愈多。
竊以買補積欠,其應運内地補倉者,原有一十一萬四千八百零四石之數。
另行采買者,運赴内地補倉也;買補積欠者,亦運赴内地補倉也:故以為不若停采買而先盡買補。
今接閱大教雲:『台郡積欠,散歸各郡縣倉,或碾支兵糧、或借補給兵役』。
此則侍等之所不知也。
至于積年存價未買之故,實因時價不敷而然。
今老先生深體下情,奏奉俞允,以四錢五分為率,将來買補自易。
然侍等之所慮者,又不在買補而在起運。
來谕雲:『台、廈商船均系漳、泉赤子,亦應稍效微勞』。
夫台、廈之船戶多系殷實,搭運官谷較客貨獲利稍減何害。
不知各縣運谷皆由小港,大船既不能入,勢不得不多用小船分運至鹿耳門交卸大船。
鹿耳門風水十日不順,則十日無大船進口;半月、一月不順,則半月、一月無大船進口:此至尋常之事。
小船枵腹守候,交卸無期;一遇風浪擊碎,責以賠補,頗有怨咨。
故敢以聞之仁人君子。
夫以為累民,采買與積欠本無擇也。
但前書所雲『果濟實用,有所不恤耳。
向來議巡方者,每謂在台祗知言台』。
而侍等心實不然。
所食者大君之祿、所辦者大君之事,甯分此疆彼界!若謂為遏籴,或年歲不豐,則不得已為固本之訂。
今台灣昨歲有收,本年風雨以時,可望大有,亦何為而遏籴哉?侍等于八月十二日曾具奏雲:『一面劄商督、撫,一面嚴饬該府、縣實時上緊采買谷石,應運内地者陸續撥運,以完曆年積欠。
其餘存貯台倉以備緩急,民食自屬無虞。
将來内地或再須接濟,俟督、撫咨文到日,即與台灣道等籌酌,除台地來春青黃不接之際應預留米谷,毋緻民食缺乏外,其餘盡其所有于海船向例帶米六十石之外,少寬二、三十石許某通融帶往,便于漳、泉等府自足接濟等語。
老先生覺此,可以知侍等之非遏籴矣。
将來俟奉到朱批日,謹将原折送閱,以見侍等之心。
總之,老先生不信海上米谷之竟無偷越,故以少弛禁令之說為萬不可行。
而侍等身在其地,深知台、廈兩廳若稽查嚴密,自無偷漏之虞;猶之老先生在内地,則于内地之事尤為真知灼見,不緻心懷兩岐也。
若如來示所雲『搬運台谷,不幾成一漏卮』?侍果欲遏籴,又何為出此下策乎!侍等職任原以備老先生耳目之所不及,故前有所見,不敢不以奉告。
在老先生膺封疆重寄、權全省大勢,果不容不另行采買,則侍等斷無不饬道、府遵行;決不自執己見,膠柱鼓瑟,以掣老先生之肘也。
序記 重建廟學碑記鳳山教谕施士嶽 聖天子禦極二十有二年,海宇廓清,以其地置郡縣,南為鳳山。
建黉宮于蓮池潭上;山明水秀。
台之登科,自鳳山始。
特事在草創,所建文廟啟聖祠,制猶樸略也;十餘年來,風雨飄搖,僅存椽瓦。
先聖廟堂,窘于寒暑。
四十三年,萊陽宋公永清,以平川令調宰茲邑,行釋菜禮。
怆然念之曰:鳳山自有君天下來,版圖未入,文教不施;今聲名文物得與中土媲美,稱為盛事。
苟廟宇隘陋,無以體聖天子尊師崇儒至意,伊誰之責哉?于是請上憲、集紳矜,捐俸輸将,鸠工興建;高大前制,增兩庑、棂星門,因地制宜,靡不周備。
垣墉丹漆,塗塈以法:誠壯麗巨觀也。
侯之用心可謂至矣!侯猶慮無以廣聖澤,爰設義學、置學田,其為厥廟籌更深也。
士嶽來教是邑,諸生具陳其事,請為文以紀。
士嶽謂文廟告成,士皆歡感。
從此子益知孝、臣益知忠,工文章者顯當世、立事業者昭後代,莫不由文教中來。
是則侯之為政,能達本也,功德大矣。
甯特以廉明勤慎為良吏已哉!謹刻石以記。
縣義學田記李欽文 聖天子尊師重道,文教振興;诏府、州、縣設立義學,延師課士,為制已久、台以初辟地,未遑也。
邑侯宋公從武平調補鳳山,甫下車而修建文廟,自大成殿、啟聖祠、兩庑以及棂星門,次第具舉。
乃複置義學,擇邑土鄭應球為師;日有試、月有課,頑者秀之、陋者文之。
士之登其堂者,彬彬乎盛矣。
又慮其久而辄廢也,捐俸購田以供修脯,以其半給膏火費。
上諸列憲,報可;令勒石以垂不朽。
斯舉也,有三善焉:宣朝廷崇文至意,一也;樂育人才,二也;海外之士笃于文行,三也。
欽文備列弟子員,逢茲盛事,謹記始末,俾後之學者知邑侯之功有如此。
重浚蓮池潭碑記鄭應球 蓮池之浚,始于顔氏;歲久淤泥壅塞,幾與地平。
附近田園向資灌溉者,無利賴矣。
居民謀疏通之,绌于力而止。
四十八年,邑侯宋公随郡憲周公巡行至此,見草奧其宅、耜懸于室,地互數裡,盡為石田,目擊心傷。
于是曆阡陌、相地勢而觀流泉,由茄冬坑至半屏山麓,議築壩開圳以便蓄洩;計費不赀。
侯慨然出粟千二百石以貸民,鸠工興作。
填岸鑿渠,淤者瀹之、塞者通之,計長千三百丈,費金四百有奇。
而蓮潭灌溉之利遍興隆莊矣。
四十九年孟夏告成,父老子弟群相感歎曰:『微巡行之役不及此』!今而後旦暮之耰鋤,歲樂倉箱之慶者,皆郡憲、邑侯賜也。
爰立石而為之記。
新建縣署記宋永清 邑之有署,固傳舍也。
然向明而治,且居高望遠、退食思過,實攸賴焉。
台入版圖,其分土設官,雖有此疆彼界;而衙齋樸陋,蕭蕭數椽,日就傾頹,殆不足以蔽風雨。
來莅政者,辄假館郡治,習為固然;問所為公署,無有也。
四十三年夏,予奉移鳳山。
過縣治,方将集父老子弟與之谘地方因革之大、農桑方土之宜,而檐桶傾圮,幾無以為使者停車地。
嗟呼!鳴弦而治,即非其人;然制度規模付之風煙蔓草,上而朝廷、下而民社,體統不肅,如觀瞻何?爰捐薄俸,命梓人亟襄其事。
于頭門,于儀門,于大堂、川堂,内而衙署、外而六房,皆為次第經理,稍存規制,未敢增華;累石栽花,移亭就樹,非求安逸。
蓋海邦甯谧,政有餘閑,或與二、三多士論文賦詩,陶其氣質、養其文章,則衙署之設,固系聽政平情之所,亦為士民發祥之地乎! 署成,父老子弟來慶于此,請為文以記。
予無以辭,爰書而述其概。
重修文廟碑記富鵬業 文廟之廢興,前人記之詳矣。
鵬業莅任之初,從邑侯李公丕煜行釋菜禮;時大成殿、啟聖祠以及兩庑、棂星門,靡不畢備。
聖天子文明之治,漸被海外,猗欤盛哉!越明年冬,台風作,廟門、棂星門暨兩庑圍牆椽瓦圮壞甚。
蓋自是,興者又幾于廢矣。
侯怃然曰:『是烏可以已耶』!爰取大木,亟命工師仍舊址而建棂星門焉。
瓦之塌者補之、門之壞者新之、牆之傾者築之、兩庑之圮者葺之,取其質不取其華、取其堅固而久遠,毋取其苟且于目前。
廟既新,鵬業因進諸生而語之曰:而亦知侯新廟之意乎?夫宇宙莫大之事業由于文章,千古不朽之勳猷本于名教。
修身立行者,大儒有用之學也;砥砺名節者,士人經世之具也。
古之學者,本窮理之識,以盡乎正心誠意之功,而修、齊、治、平之理寓焉。
是故出其所學以獻之廷,為王國之桢也;本其所學而體諸躬,為有德之彥也。
今之學者,不務耕述實修,而孜孜焉帖括是尚,以為弋取功名之具;庸讵知功名非可強求,毋論其必不可得也,即或幸而偶得,終無當于經濟之學。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司馬溫公曰:『士先德行而後文學』。
德行不立,文将焉用?韓退之「進學解」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諸生業患不能精,毋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毋患有司之不公』。
今之學者,業果能精乎?行果能成乎?若猶未也,将誰之咎哉!朝廷尊師重道、作育人才,立卧碑以教督,而又制訓饬士子文頒行天下,務使天下之士,崇正學而黜邪說、郭實行而棄虛聲。
士苟能惕然自勵,以振拔于庸衆之流;樸者進于雅、頑者化于秀,海外多土相與觀摩切磋,則從茲以往文教日盛,鄒魯之風何難再見于今日乎!是則餘之所厚望也夫。
重修縣署記李丕煜 親民之官,莫如縣令;所謂民之父母是也。
苟聽斷無所,不惟無以肅觀瞻;而公餘退食之暇,将何所憩乎?邑自開關以來,雖蔔治于興隆莊;而衙齋淺陋,制多簡略。
官斯士者,辄就郡之公館而居。
四十三年奉文歸治,前令萊陽宋君,始庀材鸠工而新營之;于今十有六載,榱桷傾頹,規制弗稱,至于頭門、儀門、偏廂之屬則俱成片土矣。
舍此弗修,将有鞠為茂草之患。
于是命匠經理,廢者興之、圮者葺之,前後三堂既煥然新矣;而建頭門、儀門以别内外而大規模,建六房以積案牍、建外廂以居皂隸,經半載而工始竣。
制雖雲備,亦祗崇樸尚素,不緻聽斷之無地焉斯已耳。
若夫飾華增美,則端有望于後來。
新建城隍廟碑記李丕煜 國家先成而民後緻力于神,非緩之也,民為神主,急其所當務;而凡百興作,乃不至于緩所不可緩。
鳳山置縣,自蕩平後,已餘三紀;而秩官相繼,亦不一人。
予以康熙五十六年,由南平移調斯邑。
始至之日,而見夫厥土之已辟也、厥邑之已治也,文廟之巍然在望而美富之有其基也。
雖未大備,心焉少慰。
獨城隍廟缺焉未舉,斯民水旱疠病之害,孰為之除?盈甯壽考之祥,孰為之召?明有以治而幽無以贊也,又惕然慮之。
夫國依于民,民依于神。
今縣之東北層巒疊嶂,何啻百丈之言言也;其西南瀾翻濤激,何殊表海之泱泱也。
苟匮神乏守,是誰之過欤?用是蔔地于縣治之左,鸠工庀材,作廟翼翼。
自此而讀法有其所,祗報賽禱有其地;朔望行禮,陟降俯仰,有其鑒觀。
是前人之所緩,正今日之不可不急者也。
工始于五十七年夏,告成于五十七年冬。
所有規制材木,取其堅固、不取其華麗,取其可垂于永久、不取其觀美于一時。
尤願後之君子,凡所以治民者,求其可質諸神;使海峤之治,遹觀厥成焉。
是則予之厚望也夫。
康熙五十八年七月朔日記。
新建明倫堂記巡台禦史範鹹 「禮」稱:『大學始教,皮弁祭菜』;所以緻敬于先師以尊道也。
蓋古人因學而有廟,自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與凡民之俊秀,莫不造于學;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無非學舍也,後世重廟而輕學,戟門、頖宮尊崇廟貌,而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無複教之之地;蓋古意之存焉者寡矣。
我國家令典:自大成殿成,必有明倫堂以為敷教之地。
通郡邑皆舉為法,所以養士之制甚備。
獨台灣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學明倫堂未建;陳清端公璸至,始奮起而經營之。
迄今兩庑有六藝齊為諸生肄業之所,廟與學乃以無缺。
蓋興學立教,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鳳邑在郡治之南,學宮獨據形勝之地。
廟前類池方廣裡許,多植芰荷,即「志」所稱蓮池潭也。
餘以乙醜冬巡行鳳山,谒先師廟,召諸生講學。
所謂明倫堂者,湫隘僅數椽。
其旁即教谕寝息地,訓導且僦居他室。
問所為蓮池潭者,莠民侵弁以為利薮,日張網其中;芙渠蕩然,無複存者。
知邑事呂令作而言曰:『锺琇莅此二年,念明倫堂之未稱,已度地鸠工,謀于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為講學之所。
又修其舊有之堂以祀子朱子,而并建名宦、鄉賢二祠以補舊日之缺焉』。
予可其請,令更清厘頖池以還舊觀。
越明年,呂令告蒇事。
蓋經始于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費番镪一千有奇。
因求餘文記之石。
餘嘗以知縣者,知一縣之事也。
一縣之事,孰有大于養與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并教之地而廢之,其所為養者可知已。
今呂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擴明倫之堂,俾為師者有成材之區、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餘力建祠以興賢而觀善,而泮池之水以浚。
大小于邁,觀者鹹悅。
餘故樂得而志之。
董其事者,本學教谕莊元、博士弟子員童作楫、卓夢采、陳正春,例得書于石。
重建關帝廟碑記鳳山知縣王瑛曾 邑城東廂壯缪侯廟,迄今稱武廟。
凡長官行部、令宰朔望俱修展谒禮,蓋祀典之巨者。
歲久且圮;壬午歲冬月,予捐俸新之。
邑人鹹樂輸恐後,具畚挶桢闆幹,凡五閱月而竣事。
落成日,率僚馬士民祭告于廟。
佥曰:『舉大役,宜有記』。
予惟漢建安距今二千餘年久矣,晉解梁距治七千餘裡遠矣;久且遠而神之靈爽能及之,此何說也?今人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則惟血氣有以貫之也。
惟神昭明磅礡,靈氣布濩,無遠弗屆;亦如人之一身血氣既周,毫發畢貫,于彼于此,神應故妙,烏以地沓遠而能隔哉!且神之志在「春秋」、功在名教,凡忠義志節之鄉尤心向往之。
邑雖荒服,而聖教遐敷,沐浴者久;匹夫慕義,效命疆場,糾鄉勇、舉義旗,破鸱張之賊膽、作海外之順民,亦名教地也。
「春秋傳」曰:『神所憑依,将在德矣』。
毋亦是飨而是宜乎?予既體國家崇德報功之意,而索神報享,知其必有樂乎此也。
爰伐石而為之記。
攀桂橋關帝港書院田碑記舉人卓肇昌 國家興文造士,建書院以廣栽培,即不憚多方體恤,俾後生小子得息心遊泳于其中,恩至渥也。
吾鳳自萊陽宋邑侯立義塾、置租銀,閱今歲六十載,肄業師生沐其膏而尚慮不給。
我邑侯王夫子,以江左名賢來莅茲士,愛士育才,恩勤作養。
公餘視學,進諸生,勉德行、勤道藝,藹然如春風和煦,動物不覺。
竊以膏火清淡,難資呫哔,汲汲謀所以擴充。
适有攀桂橋、關帝港兩處洲地,墾田園若幹畝,豪強争租稅聞于官。
公按實狀曰:『是公家物也,無許争踞』。
爰酌薄賦,充書院資費;請諸列憲,報可。
于是士沾實惠,民樂輕輸;而争并觊觎,鹹帖耳服誠:一舉而三善備也。
夫兩間本有自然之利,能因而利之,即稱善政。
望休待澤之殷,公不啻取懷而予;蓋其愛育真誠,如父母之于子,故能頃刻關心,随所觸而深姁煦、普恩膏也。
從此而師有以為教、弟有以為學,風琴雅管之餘沐浴而歌舞之,胥戴公之深仁厚澤雲。
爰紀颠末,敕貞珉以垂不朽。
謹記。
詩賦 普陀幻住庵前太常寺卿沈光文(鄞縣人) 盤聲飄出半林聞,中有茅庵隐白雲;幾樹秋聲虛檻度,數竿清影碧窗分。
閑僧煮茗能留客,野鳥吟松獨遠群。
此日已将塵世隔,逃禅漫學誦經文。
五日 謾說哀猿擇木難,錦标奪盡我徒看;甯堪獨醒還如屈,也取新芳試浴蘭。
命到饑來奚待續?冠當窮處自羞彈。
應聲卻怪山妻語,也比鲇魚上竹竿。
偶成 最是貧來韬迹宜,強争枘鑿竟忘癡。
客窗詩苦囊兼澀,旅夢春濃老不知。
失意無成知得少,灰心已久望燃疑。
生嫌豈獨劉惔妹?難笑東山揜鼻時。
夕飧不給戲成 難道夷、齊餓一家,蕭然群坐看晴霞;煉成五色奚堪煮?醉羨中山不易賒。
秋到加餐憑素字,更深吸露飽空華。
明期待吸溪頭水,掃葉烹來且吃茶。
自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為人謀得己偏疑。
拈詩且脫寒酸氣,作夢偏多欣喜時。
卧學袁安愁餓死,乞同伍員(仄聲)欲投誰?可憐聲應年來少,一味虛脾祗自欺! 郊遊,分得「青」字 和風催我出郊去,好鳥還宜載酒聽。
草色遙聯春樹綠,湖光倒映遠峰青。
歌喉潤處花初落,詩韻拈來醉欲醒。
逸興強尋豁目處,頹然獨立望滄溟。
重九日登嘯卧亭 重陽節至客心悲,托興登臨酒一卮;健挽石梁看沒羽,醉摩字影讀殘碑。
當年運數終窮九,廿載憂危共此時。
為問生涯在何處?黃花知以晚為期。
慨賦 憶自南來征邁移,催人頭白強支持;樂同泌水風何冷,飲學秋蟬露不時。
最幸家貧眠亦穩(有憂盜者,以财寄人;夜則命人巡守,不得安睡),堪憐歲熟我仍饑(時米價平,餘乏錢,需升鬥尚不能繼)。
仰天自笑渾無策,欲向西山問伯夷。
思歸六首 歲歲思歸思不窮,泣歧無路更誰同!蟬鳴吸露高難飽,鶴去淩霄路自空。
青海濤奔花浪雪,商颷夜動葉梢風。
待看塞雁南飛至,問訊還應過越東。
飒飒風聲到竹窗,客途秋思更難降。
霜飛北岸天分界,月照家園晚渡江。
荒島無薇增餓色,閑庭有菊映新缸。
夜深尋友沿溪去,怕叩柴門驚吠尨。
我貴何妨知我希,秋山閑看倚荊扉。
濤聲細細松間落,雪影搖搖荻上飛。
詩瘦自憐同骨瘦,身微卻喜共名微。
家鄉昔日太平事,晚稻香新紫蟹肥。
潮水如從天外來,澄光一片隐樓台。
東山興懶藏遊屐,栗裡花稀覆酒杯。
熟慣窮愁詩債逼,久安寂寞道心開。
洗兵欲挽河猶遠,利涉當前藉大才。
不飛霜色到疏林,蘆雪楓丹秋已深。
民習耕漁因土瘠,天留風月絕塵侵。
山容漸老添詩料,海氣凝寒動客心。
絺绤自看還敝甚,無衣空搗月明砧。
山空客睡欲厭厭,可奈愁思夢裡添!竹和風聲幽戛籁,桐篩月影靜穿簾。
暫言放浪樵漁共,久作栖遲貧病兼。
故國霜花渾不見,海秋已過十年淹。
州守新構僧舍于南溪人多往遊餘未及也 沿溪傍水便開山,我亦聞之拟往還。
一日無僧渾不可,十年作客幾能閑!書成短偈堪留寺,說到真虛欲點頑。
正有許多為政處,僅将心思付禅關。
往甯靖園亭修谒 旸谷生輝尚未炎,滕王亭子綠新添。
雨餘折角誠堪異,海外依人半受嫌。
尋路入來皆茂草,隔溪望處映珠簾。
主翁有恙因辭客,名紙須通屬典簽。
蛙聲(有序) 寓居窄逼,庭草不生。
時值秋霖,雲深日暝。
入夜至更餘,雨聲暫歇;殘雲宿于天際,微月出于東方。
忽有哇聲,出自座側;僅僅孤鳴,或斷或續。
豈呼類而寡朋,抑離群而自詠?欹枕聽之,似為有緻;不若池塘亂鳴,徒聒噪人不成夢也。
披衣而起,挑燈詠之。
時當默處懶争鳴,夜向空庭獨發聲:低逐蛩号音不亂,高随蚓曲氣還清;官私卻混今誰問,鼓吹難齊部未成。
雨後竹中空自怨,并無飛羽宿啼更。
别顧南金 明知苦節卻難貞,九載相憐藉友聲。
邱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區南北(南金移居南路),此日情深勝弟兄。
安得時時慰依傍,長如鷗鹭得随行! 别洪七峰 鹭島初來便識君,東山又共學耕耘。
發膚無恙悲徒老,著述方成悔欲焚。
忽作閑心同倦鳥,俄焉長揖别高雲。
從今隻合言于野,理亂都将置不聞。
東甯雜詠六首台灣道高拱幹 春台廣廈銜虛署,校藝監軍職濫分。
無力椎牛頻飨士,有時倒屣細論文。
平生拙處勤難補,異域愁來酒易醺。
筋力未衰官味淡,函關西隔萬裡雲。
有懷須學蔺相如,每遇廉頗猶讓車。
晚圃晴霞秋習射,半窗苦竹午臨書。
群公望隔三山杳,聖主明周萬裡餘。
素志漫言伸未得,忘機直欲混樵漁。
尺檄如傳空谷聲(重洋間隔,文移竟不易見),阻風經月少人行。
關山已曆三千裡,樯橹猶遲十一更(廈門至台郡水洋十一更)。
地暖臘殘無雪到,憂深鬓裡任霜橫。
眼穿何處天邊雁,京覼難忘故舊情。
竹弧射鹿萬岡巅,■〈罒上令下〉網張魚百丈淵;幅布無裙供社饷,隻雞讓食抵商錢。
文身纔起瘡痍色,赤手誰将垢敝前?為語绾符銜命吏,遠人新附倍堪憐! 索居寂寞近瓜期,報道清班拟暫移(近閱邸抄,開列司道補京卿者十人,餘忝廁名其中)。
高适豈堪常侍後,班超惟有玉關思。
封侯夫婿何須悔,學步兒曹大更癡。
自笑浮名終日累,海濱漫守使君碑。
誰言習俗亂絲同,攬辔澄清乏寸功?拊輯尚慚屏翰寄,更番何日戍樓空?拟提片石安歸棹,聊訂新編當采風(台郡無志,餘甫編輯)。
此去中原詢異事,仙桃長對佛桑紅。
危舟得泊,晚飯書懷郡司馬孫元衡 大海狂瀾驚轉舵,金山到似解重圍。
此生不道有來日,欲往何如成獨歸!麤粝儒餐初定痛,蕭疏旅鬓忽知非。
百年好是雙行腳,夢繞湖山舊翠微。
海波夜動,焰如流火,天黑彌爛,亦奇觀也 亂若春燈遠度螢,坐看光怪滿滄溟:天風吹卻半邊月,波水杳然無數星。
是色是空迷往着,非仙非鬼照青熒。
夜珠十斛誰抛得,欲掬微聞龍氣腥。
抵澎湖澳 孤島如梯一葦航,情懷跋扈興相羊。
身随雲鳥投清墈(洋少淺曰清水墈),夜鼓天風過黑洋。
翠蟹胎魚堪入馔(海蟹翠色,沙魚胎生),竹灣、花嶼(俱澎湖山名)有飛觞。
此間未是埋憂地,貫月浮查正渺茫。
抵台灣 八幅征帆落遠空,蒼龍銜燭晚波紅。
洲前竹樹疑歸後,天外雲山似夢中。
鹿耳蕩纓分左路,鲲身沙線利南風(七鲲身尾有沙線,南風可泊)。
書名紙尾知無補,着得詩筒與釣筒。
春興四首 霁曉空天散冷光,飓風三日斷橫洋。
歸營戍卒春逃瘴(南北淡水瘴疠實甚,故于春、夏撤舟師),閱世山翁夜咤霜(粵東咤雪、台地咤霜)。
紅刺桐花圍郡邑(名刺桐城),碧篔筜筍拂滄浪(筍稍下垂)。
流年冉冉無聊賴,枉有高歌學楚狂。
北阙南鄉思不禁,抛将身事任浮沈。
宦情老隔鲲鵬路,歸夢遙逢睍睆音。
檻外花光紅露滿,門前春氣碧雲深。
忘機習靜饒生意,葉葉甘蕉展故林。
門有煙波屋有林,笥無華衮橐無金;芳春逸興花同發,永夜遙情月共沈。
鹦鹉螺前開笑口,蠹魚編裡問初心。
散人乞得閑官職,天外應須着冷吟。
宜雨宜晴三月間,朝登島嶼暮沙灣。
噓雲睨日千金縷,腹海邊天兩碧環。
林下學占争喚鳥(番人聞鳥語而知吉兇),檻邊閑譯最深山(台山無正名,都從夷語譯出)。
一生心折陶元亮,「止酒」篇從此際删。
海外驚霜叱雪,無複寒林可觀。
秋日行經木岡山下,白茅作花,宛如朔雪晨霜,足補山川所不逮。
率簡澄庵宋明府 茫茫宿莽本荒塗,行到瀛南勝畫圖:夾路霜華随野闊,到山雪色共雲鋪;風微灞岸飄楊柳,月澹汪天冷荻蘆。
黃犢一鞍三榼酒,海郭秋興未全無。
聽海客言,寄嘲北莊友人 道是求仙曆險艱,半思利涉半跻攀;千條歧路迷銀礦,一片晴雲想玉山。
貪挹龍涎乘蟒葛,競驅黑豹逐蜂蠻(以腰細得名)。
非關海客談言妄,縱到瀛洲未肯閑。
海市清言 白沙洲軟長莓苔,蓋屋青林不用栽。
兩乳燕投孤壘宿(海燕一歲再乳),四時花共一瓶開。
巧人西域營工到,估舶東吳載酒來。
解語鹦哥成五色,更無烏譯費疑猜。
望洋 望望殘春生事微,金門、廈門多夕晖。
亂山斷處天應盡,一發窮時鳥不飛。
潮汐東西遊子路,嶕沙開阖水軍威。
奚囊萬裡複何有?未典年來兩賜衣。
黑水溝 氣勢不容陳茂罵,奔騰難着謝安吟。
十洲遍曆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沈。
黔浪隐樯天在臼,神光湧棹日當心。
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鎮 異國春回問鹿亹,風微浪靜受朝墩。
雲屏列翠飛孤鳳(山成鳳形),煙鏡浮花漾七鲲。
古堠初依新樹色,靈槎遠赴碧天痕。
未知家騎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稱漁家為罛寮)。
台灣吟黃學明 四溟中斷此孤懸,日月輪高見影偏。
泣淚鲛人朝入市,凝寒金氣夜幹天。
馬鞍矗起青全島,鹿耳雄開障百川。
盛氣消沈無覓處,牛羊來下翠嚴煙。
台灣雜詠陳兆蕃(晉江人) 茅檐竹壁半耕農,士女于今罷斥烽。
山色千年森虎豹,潮聲萬裡撼蛟龍。
朝裘午葛邊岚異,撾鼓催航野渡沖。
自是天開南極處,向來裸發也雍容。
赤嵌城觀海陳聖彪(侯官人) 孤城獨上俯瀛洲,極目蒼茫一望收:落日半痕天共白,晚潮千頃月同流;滄溟隐入蛟龍窟,島嶼寒生海市樓。
波浪不揚征戰息,舳舻閑作釣魚舟。
岡山 車行十裡見岡山,山接雲連萬仞間;高阜野花紅灼灼,平疇春水綠閑閑。
雄分壁壘龜蛇合,勢奠波濤竹木環。
聲教漸随新位置,一犁膏雨潤沙灣。
九日羅山遇雨鳳山令宋永清(萊陽人) 蕭蕭風雨度重陽,匹馬羅山奮戰場。
白發漸随秋色老,黃花空憶故園香。
雲迷古樹千峰遠,霧鎻清溪一水長。
萸酒年年常醉客,争雄壁壘幾滄桑! 泛海諸生郁永河(仁和人) 浩蕩孤帆入杳冥,碧空無際漾浮萍。
風翻海浪千山白,水接連天一線青。
回首中原飛野馬,揚舲萬裡指晨星。
扶搖乍徙非難事,莫訝莊生語不經! 夏日得雨巡台禦史張湄(錢塘人) 輸粟重洋役泛舟,濟時方略愧前籌。
萬家聚島如孤旅,三日為霖解百憂。
聲振地雷橫出海,勢分天漢倒懸流。
會須鬥酒從田父,叱犢村童看綠疇。
勸農,次書給谏韻 沖泥輿騎海城東,漠漠吹煙竹樹中;一桁遙青山寫影,千畦淨綠雨為功。
耰鋤父老分醇酒,比屋雞豚見古風。
好待如雲秋稼熟,來看高廪再歌豐。
雨後,和張侍禦韻巡台給事中書山(滿洲人) 霢霂郊原四月中,麥黃禾碧兆年豐。
衙齋分韻呈星使,蔀屋祈年頌雨工。
解澤已聞沾處處,重雲猶為護芃芃。
長吟灑潤飛甘句,樂意相關爾我同。
詠僞鄭遺事諸生陳昂(侯官人) 戰衄旋師返北轅,轉教航海辟乾坤(成功金陵敗還,孤軍勢蹙。
适紅夷甲螺何斌負彜債走廈,陳台灣可取狀;諸将以險遠為難,群議不能決,獨成功銳意進取)。
金多舊借牛皮地(初,紅夷借地于倭曰:『但得地大如牛皮,多金不惜』。
倭嗜利許之。
乃剪皮如縷,環圍數十丈,築赤嵌城。
自是久假不歸,全踞台地,南北土酋皆屬焉),水漲新通鹿耳門(鹿耳門港道纡折,沙多水淺。
成功至,忽水漲數丈,大小戰艦縱橫畢入)。
赤嵌城孤遺舊業(成功使謂紅夷曰:『此地乃先人故物,歸我兵始罷』),紅夷援絕竟移屯。
何緣自比虬髯客,豈昧幾先讓太原(其報招撫書,自此張仲堅)! 溪上生員陳鬥南 一灣春水繞人家,兩岸餘波濺碧沙。
咫尺煙津虛過客,淨沈古木欲栖鴉。
雲封遠岫千層渺,草長荒田一望賒。
共訪仙源何處是?隔溪依約有桃花。
登龜山絕頂 攀蘿扪石上層巒,野曠天遙一望寬。
海送潮音如欲雨,山含樹色暫生寒。
花宮清敞遊人集,草徑萦纡去路難。
咫尺蛇峰餘故壘,蕭蕭煙景正貪看。
遊大奎壁淨度庵 黃龍白馬現今朝,頻訪山僧不憚遙。
卓錫時聞翔鶴響,譚經惟見雨花飄。
寒園病叟空泉甕,小市歸人隻木橋。
萍水與師成夙契,傾心獨許遠公招。
走珠莊 不到山莊又來年,近來雙岸集人煙。
蘆花缺處疑為路,溝水流時足灌田。
歲晏歌锺崇臘祭,天寒老稚負朝妍。
行程莫厭沙洲遠,山疊溪頭系釣船。
甲子奉命赴台清查官莊,即事成詠福建布政使高山(濟南人) 海峤長懸聖主心,溝塗經畫戒相侵。
含哺民近無懷氏,敷澤仁同解愠琴。
履畝新塍勤勸相,支機舊石費追尋。
重來不為開邛筰,要使飛鸮集好音。
放洋巡台禦吏熊學鵬(南昌人) 趁曉乘潮海舶寒,清風相送出台端;片帆飄渺煙中過,一碧澄泓浪裡看。
舉目惟瞻天日近,回頭但覺水雲寬。
要知舟楫由來好,不畏重洋濟涉難。
再答六司谏 思君正詠池塘句,忽接魚箋笑口開。
狂熊于今猶未減,素心依舊不須猜。
采風已有詩千首,遣興何妨酒百杯。
同在天涯懷鳳阙,幾時聯辔入燕台? 方司馬惠九頭柑,柬謝(限「三」字) 海壖殘臘試霜柑,纔捐清香興已酣。
采自千頭金顆重,攜來九瓣玉槳甘。
種傳瓯粵原無匹,宴飲華林舊賜三。
不是乘槎遠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水仙花(限「水」子) 淩波仙子世同稱,瓊島芳姿未敢憑。
香與春風相應接,神将秋水共清澄;玻璃案上金千點,玳瑁筵前玉幾層。
不許纖埃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壺水。
七裡香(限「芳」字) 雪魄水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
着花何止三回笑(每歲開花率有三、五度),惹袖猶餘半日香。
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能袪蠅蚋,并避煙瘴)。
靈均莫漫悲蘭茞,正色宜令幽谷藏。
頳桐花(限「龍」字) 枝柔葉厚碧痕濃,色豔還看花發重。
朱萼臨風迷紫蝶,丹須和露抱黃蜂。
剪殘紅錦枝頭見,敲碎珊瑚月下逢。
好是年年誇競渡,鮮妍如火映魚龍。
即事偶成二律 微茫島嶼片雲孤,物産民風事事殊:絕好餮飧紅腳早(稻名),天然籬落綠珊瑚;花無寒燠随時發,酒長瓊漿不用沽(椰子中有酒)。
最是良疇耕鑿易,欣然醉飽樂唐、虞。
飽啖槟榔未是貧,無分妍醜盡朱唇。
頗嫌水族名新婦(新婦啼,魚名),卻愛山蕉号美人(美人蕉,花名)。
劇演南腔聲調澀,星移北鬥女牛真(台分野牛、女)。
生憎負販猶羅绮(台俗尚奢,有衣羅绮而負販者),何術民風使大淳! 台俗七月十五日為盂蘭會,至夜分放水燈;為紀以詩 楚人尚鬼習相仍,高會盂蘭放佛燈。
釋氏金蓮三十裡,石家銀燭百千層。
獨醒難挽浮靡俗,空色渾疑清淨僧。
最怪莊嚴成劫奪,肉山還有酒如渑。
九日 朝來門巷集儒巾,屠狗吹箫共賽神(台俗,七夕、中秋、重陽俱祀魁星。
是日,儒生有殺犬取其首以祀者)。
蝴蝶花殘清入夢,鯉魚風老健于春。
酒澆幽菊舒黃蕊,琴鼓飛鸢揚碧旻(重陽前後,競放紙鸢,如内地春風)。
并着單衫揮羽扇,炎方空說授衣辰。
送範浣浦巡視台灣監察禦史孫灏(仁和人) 東瀛别島入雕題,豸史威棱使節持。
荒服盡聯身臂指,重洋遙界國藩籬。
六台寵命雲邊下,一範先聲海外知。
浩淼洪濤看此去,扶桑晴旭麗旌麾。
登大嶝山巡台禦史範鹹 瞥見山坳翠欲流,蔥茏密樹景清幽。
岚光回與群峰别,海色遙看四面收。
日暮碧雲驚異彩,雨過寒氣逼深秋。
天南鎖鑰橫江外,不放鲸魚夜出遊。
二十八日入鹿耳門、過七鲲身 遙見青山似畫屏,鐵嶕捩柁費丁甯(「使槎錄」:『鹿耳門港路迂回,舟觸鐵闆沙線,立碎。
潮長水深丈四、五尺,潮退不及一丈;入門,必懸起後柁乃可進』)。
蕩纓有路分沙線(土人立标以便出入,曰蕩纓),浮海何人續「水經」?烏鬼渡寒遮鹿耳(孫元衡詩:『山勢北盤烏鬼渡』),荷蘭城坼掃王庭。
鲲身久絕鲸鲵迹,風起不聞戰血腥。
烏魚(有引) 「台志」稱烏魚,即「本草」之鲻魚,海港所産甚盛。
冬至前捕之,曰正頭烏,則肥而味美;至後捕之,曰回頭烏,則瘦而味劣。
官征稅,給烏魚旗,始許采捕。
按隋大業六年,吳郡獻海脍四缾。
帝以示群臣曰:『昔介象殿庭,釣得鲻魚,此幻化耳。
今日之脍,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裡,亦是一時奇味』。
即出數盤以賜近臣(載之「大業拾遺記」)。
蓋即烏魚也。
吾杭數産鲻魚,有江鲻、河鲻二種。
其大者長不盈尺,與郡六、七月間所食正同。
至秋深長一、二尺,味始豐美;杭所産,遠不逮矣。
網魚競捕正頭烏,興味頗嫌至後殊。
海堀引回憐瘦劇,船頭懸罟急征輸。
釣缗信足驕漁父,幻化無須诳老夫。
曾食江鲻争比得,芙蓉花裡好提壺。
元旦後四日,莊副使齋頭見菊花 迎年何事更争新(台有迎年菊),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曆三時如熱客,蓂開五葉俨浮塵。
幽姿豈必誇顔色?豔景難教信隐淪。
輸與寒梅仍應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鮡魚次六給谏原韻 「台海采風圖考」雲:『鮡魚,黑色如鳅,長不盈尺;二目突出于額,身多綠斑』。
「志」稱多在海邊泥塗中。
善跳躍,土人以為美味;置地上能跳,亦能行數步。
怒目棱棱遍體斑,蛇行也解曲回環。
如何生在滄溟裡,偏喜身居清濁間。
虎穴掉頭終不顧(給谏畜數尾池中,有跳石上斃者),龍門燒尾可知艱。
烹鮮更怪成何味,叢笑令人鄙百蠻。
昙花 一莖數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
靜态雪花堪比潔(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如蓮)。
已蠲秾豔消塵劫,應散諸天夾梵聲。
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僧家言是西方小本)。
貝多羅花 已兼蝶粉與蜂英,更裹依微紫绛囊。
葉似款冬棱較健(葉大而厚),花開盛夏氣微香。
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瓣皆左紐)。
可是貝多真色相,閑書梵字午風涼。
七裡香(木本) 翠蓋團團密葉藏,繁花如雪殢幽芳。
分明天上三珠樹,散作人間七裡香。
丹桂婆娑猶入俗,繡球攢簇太郎當。
何如瓊島嫣然秀,采掇還傅辟瘴方(「志」稱其木能辟瘴)。
九頭柑(以上四本,皆台産) 傳來海上得分甘,玉乳瓊漿舊未谙。
千樹何當誇異種,九頭今始識真柑。
曾經黃帕分攜重,不厭筠籠取次貪。
正值上元嘉節後,洞庭休再憶江南! 水仙花 霓裳翠袖剪吳绫,煙霧輕籠弱不勝。
綽有風神淩海峤,憐他冷豔斵春水。
銀盤皎潔還疑雪,金盞娆嬌好試燈。
疑與梅花同配食,水仙王廟最相應(台人虔祀水仙王)。
鳳山道中遇風巡台禦史楊二酉(太原人) 巡方纔入鳳城東,出谷嘤鳴趂好風。
數點香塵溪水外,萬家煙火竹林中。
時來草上觀新政,每憩棠陰識舊公。
從此扶搖臨海國,雙旌遙指日初紅。
鳳山道中和韻章谷 策辔并驅閩海東,■〈雨上隻下〉族遠下乘長風。
禾苗秀結千村外,雞犬聲聞四境中。
明道久為花縣宰,河陽近接子雲公。
趨勞莫畏邊途泛,萬裡葵哀向日紅。
鳳山任滿留别太史丁居信(本縣令) 海峤欣逢報政年,愧無異績紀瑤編。
燈殘細閱琴堂卷,雨後勤觀綠埜田。
八社莺聲遲驿使,半屏日色促行鞭。
臨歧依戀無他祝,大有頻歌入舜弦。
元宵菊本學廣文張應渭(閩縣人) 百卉争妍歲已新,秋容點綴最宜人。
飧英绛縣顔如赭,載酒柴桑日正新。
好與炎時同炙手,故将冷豔壓寒津。
燈宵無限銜杯興,籬畔黃花也醉春。
李節孝本學廣文朱澐(南平人) 聖朝傳采「柏舟」篇,海外旌揚李母賢:十指辛勤供潔髓,一生荼苦茹寒煙;機聲常和書聲永,水節能同松節堅。
八袠袆衣飛木鳳,瑤階人醉杏花天。
元宵菊本學廣文江水鑒(侯官人) 曾記重陽冐雨開,更添顔色送春來。
容當寒夜神偏遠,節屆燈宵火似堆。
興盡三冬澆色翠,詩成七字畏花催。
醉聞玉漏敲更急,還作杯籌擊鼓回。
範侍禦招飲七裡香花下台灣道莊年 鈴閣清嚴碧檻涼,一叢玉藥正芬芳。
瓊姿乍怯秋初雨,花氣渾同夜合香。
繡斧筵前歌白雪,銀鬟窗外舞霓裳。
擎杯細把山礬嗅,沁我詩腸潤酒腸。
七弦草置台防同知張若霳(桐城人) 瑣窗閑靜影蹁跹,繞砌亭亭發七弦:高下有情嬌映月,淺深着色嫩含煙;乍經新雨銀絲潤,旋挹微風翠帶鮮。
最喜秋來紅結绶,一尊相對韻悠然。
烏魚諸羅訓導陳繩(閩縣人) 瑿玉元珠遍體缁,揚髻奮鬣滿天池。
須知滬箔橫施處,要在葭灰未動時。
日映波光添繡線,鱗翻浪影簇烏旗。
江鲻味薄河鲻小,争比炎方海錯奇。
挽甯靖王陳元圖 匿迹文身學楚狂,飄零故國望斜陽。
東平百世思風度,北地千秋有耿光。
遺恨難消銀海怒,幽魂凄切玉蟾涼。
荒墳草綠眠狐兔,寒雨清明枉斷腸。
新署落成本縣令宋永清 百裡山城幾代瓜,我來猶自少官衙。
承宣何地藏公案,聽斷無從隐使車。
茅屋幾間開枳棘,竹籬四壁帶煙霞。
群山極目含佳氣,春色暗光到萬家。
登紅毛城本縣令李丕煜 安平雄鎮海連天,海盡天窮何處連?海島休誇天塹險,天威直破海門堅。
天橋入海天涯斷,海柱遮天海外懸。
鎖鑰海邦天府重,擎天互海自巍然。
前題茂才黃名臣 雄鎮當年控上遊,波濤萬頃望中收。
鲲身雲合晴皆雨,鹿耳風生夏亦秋。
潮汐時通滄海氣,乾坤中劃大江流。
從茲島嶼風煙靜,極目縱橫盡釣舟。
前題南靖訓導李欽文(本縣人) 高築堅城自昔時,登臨遠眺快襟期。
潮聲暗逐風聲急,雁影還随日影遲。
鹿耳浮沈天以外,鲲身隐現水之湄。
于今休問當年事,總為王朝壯帝基。
番社 社屋參差路轉纡,社中忽見數番奴。
文身自昔稱殊國,斷發于今入版圖。
牆以竹環皆郁翠,屋因茅構束薪刍。
争彈口裡同心調,攜手成婚醉酪酥(番彈口琴而成夫婦,名曰牽手)。
過甯靖王墓明經郭必捷 萋萋芳草憶王孫,碧水丹山日閉門。
吊月蟪蛄悲故府,号風松柏泣忠魂。
一枝聊借猶堪托,四海無家豈獨存!曆盡艱辛逃絕域,但留正氣塞乾坤。
岡山道中兵馬司副指揮施世榜(本縣人) 陰陰竹裡隐啼烏,迢遞岡山百裡途。
四顧昏林煙曆亂,獨憐疲馬步踟蹰。
溪橋崩後旋深淺,野店燒殘乍有無。
遙望南村何處是?徘徊歧路問樵夫。
題前阿仙堂(堂祀五文昌及東王公、西王母)茂才何借宜 海島由來是駕鳌,幽阿隐隐結蟠桃。
風過竹樹鸾笙遠。
雲挂茅檐鶴馭高。
屋聚一堂扶世運,文司百代萃仟曹。
丹成九轉千年事,此日閑遊興自豪。
九日登龜山戊午科舉人陳輝(台灣人) 獨立龜峰最上頭,倚風舒嘯與誰俦:崖中曲岫苔痕破,島外長空
且天下亦無枵腹而為人辦事之理;必資其養廉,方可責以清操。
大鄉總能幹練辦公勤謹,三年無過犯,有綏靖地方實迹,量行擢用,以示鼓勵。
某庸陋無知,總為地方念切,用思以人治人之道,不知憲台以為何如也? 與周撫軍書巡台禦史範鹹 接讀來教,承以台郡采買一事,覼縷開示。
備仞老先生念切全閩蒼生,言之剀切周詳,深為欽佩!侍等時所以緻書于老先生者,亦見上年采買十萬石,而積欠之谷遂至虛懸。
若今年複另采買,則積欠愈多。
竊以買補積欠,其應運内地補倉者,原有一十一萬四千八百零四石之數。
另行采買者,運赴内地補倉也;買補積欠者,亦運赴内地補倉也:故以為不若停采買而先盡買補。
今接閱大教雲:『台郡積欠,散歸各郡縣倉,或碾支兵糧、或借補給兵役』。
此則侍等之所不知也。
至于積年存價未買之故,實因時價不敷而然。
今老先生深體下情,奏奉俞允,以四錢五分為率,将來買補自易。
然侍等之所慮者,又不在買補而在起運。
來谕雲:『台、廈商船均系漳、泉赤子,亦應稍效微勞』。
夫台、廈之船戶多系殷實,搭運官谷較客貨獲利稍減何害。
不知各縣運谷皆由小港,大船既不能入,勢不得不多用小船分運至鹿耳門交卸大船。
鹿耳門風水十日不順,則十日無大船進口;半月、一月不順,則半月、一月無大船進口:此至尋常之事。
小船枵腹守候,交卸無期;一遇風浪擊碎,責以賠補,頗有怨咨。
故敢以聞之仁人君子。
夫以為累民,采買與積欠本無擇也。
但前書所雲『果濟實用,有所不恤耳。
向來議巡方者,每謂在台祗知言台』。
而侍等心實不然。
所食者大君之祿、所辦者大君之事,甯分此疆彼界!若謂為遏籴,或年歲不豐,則不得已為固本之訂。
今台灣昨歲有收,本年風雨以時,可望大有,亦何為而遏籴哉?侍等于八月十二日曾具奏雲:『一面劄商督、撫,一面嚴饬該府、縣實時上緊采買谷石,應運内地者陸續撥運,以完曆年積欠。
其餘存貯台倉以備緩急,民食自屬無虞。
将來内地或再須接濟,俟督、撫咨文到日,即與台灣道等籌酌,除台地來春青黃不接之際應預留米谷,毋緻民食缺乏外,其餘盡其所有于海船向例帶米六十石之外,少寬二、三十石許某通融帶往,便于漳、泉等府自足接濟等語。
老先生覺此,可以知侍等之非遏籴矣。
将來俟奉到朱批日,謹将原折送閱,以見侍等之心。
總之,老先生不信海上米谷之竟無偷越,故以少弛禁令之說為萬不可行。
而侍等身在其地,深知台、廈兩廳若稽查嚴密,自無偷漏之虞;猶之老先生在内地,則于内地之事尤為真知灼見,不緻心懷兩岐也。
若如來示所雲『搬運台谷,不幾成一漏卮』?侍果欲遏籴,又何為出此下策乎!侍等職任原以備老先生耳目之所不及,故前有所見,不敢不以奉告。
在老先生膺封疆重寄、權全省大勢,果不容不另行采買,則侍等斷無不饬道、府遵行;決不自執己見,膠柱鼓瑟,以掣老先生之肘也。
序記 重建廟學碑記鳳山教谕施士嶽 聖天子禦極二十有二年,海宇廓清,以其地置郡縣,南為鳳山。
建黉宮于蓮池潭上;山明水秀。
台之登科,自鳳山始。
特事在草創,所建文廟啟聖祠,制猶樸略也;十餘年來,風雨飄搖,僅存椽瓦。
先聖廟堂,窘于寒暑。
四十三年,萊陽宋公永清,以平川令調宰茲邑,行釋菜禮。
怆然念之曰:鳳山自有君天下來,版圖未入,文教不施;今聲名文物得與中土媲美,稱為盛事。
苟廟宇隘陋,無以體聖天子尊師崇儒至意,伊誰之責哉?于是請上憲、集紳矜,捐俸輸将,鸠工興建;高大前制,增兩庑、棂星門,因地制宜,靡不周備。
垣墉丹漆,塗塈以法:誠壯麗巨觀也。
侯之用心可謂至矣!侯猶慮無以廣聖澤,爰設義學、置學田,其為厥廟籌更深也。
士嶽來教是邑,諸生具陳其事,請為文以紀。
士嶽謂文廟告成,士皆歡感。
從此子益知孝、臣益知忠,工文章者顯當世、立事業者昭後代,莫不由文教中來。
是則侯之為政,能達本也,功德大矣。
甯特以廉明勤慎為良吏已哉!謹刻石以記。
縣義學田記李欽文 聖天子尊師重道,文教振興;诏府、州、縣設立義學,延師課士,為制已久、台以初辟地,未遑也。
邑侯宋公從武平調補鳳山,甫下車而修建文廟,自大成殿、啟聖祠、兩庑以及棂星門,次第具舉。
乃複置義學,擇邑土鄭應球為師;日有試、月有課,頑者秀之、陋者文之。
士之登其堂者,彬彬乎盛矣。
又慮其久而辄廢也,捐俸購田以供修脯,以其半給膏火費。
上諸列憲,報可;令勒石以垂不朽。
斯舉也,有三善焉:宣朝廷崇文至意,一也;樂育人才,二也;海外之士笃于文行,三也。
欽文備列弟子員,逢茲盛事,謹記始末,俾後之學者知邑侯之功有如此。
重浚蓮池潭碑記鄭應球 蓮池之浚,始于顔氏;歲久淤泥壅塞,幾與地平。
附近田園向資灌溉者,無利賴矣。
居民謀疏通之,绌于力而止。
四十八年,邑侯宋公随郡憲周公巡行至此,見草奧其宅、耜懸于室,地互數裡,盡為石田,目擊心傷。
于是曆阡陌、相地勢而觀流泉,由茄冬坑至半屏山麓,議築壩開圳以便蓄洩;計費不赀。
侯慨然出粟千二百石以貸民,鸠工興作。
填岸鑿渠,淤者瀹之、塞者通之,計長千三百丈,費金四百有奇。
而蓮潭灌溉之利遍興隆莊矣。
四十九年孟夏告成,父老子弟群相感歎曰:『微巡行之役不及此』!今而後旦暮之耰鋤,歲樂倉箱之慶者,皆郡憲、邑侯賜也。
爰立石而為之記。
新建縣署記宋永清 邑之有署,固傳舍也。
然向明而治,且居高望遠、退食思過,實攸賴焉。
台入版圖,其分土設官,雖有此疆彼界;而衙齋樸陋,蕭蕭數椽,日就傾頹,殆不足以蔽風雨。
來莅政者,辄假館郡治,習為固然;問所為公署,無有也。
四十三年夏,予奉移鳳山。
過縣治,方将集父老子弟與之谘地方因革之大、農桑方土之宜,而檐桶傾圮,幾無以為使者停車地。
嗟呼!鳴弦而治,即非其人;然制度規模付之風煙蔓草,上而朝廷、下而民社,體統不肅,如觀瞻何?爰捐薄俸,命梓人亟襄其事。
于頭門,于儀門,于大堂、川堂,内而衙署、外而六房,皆為次第經理,稍存規制,未敢增華;累石栽花,移亭就樹,非求安逸。
蓋海邦甯谧,政有餘閑,或與二、三多士論文賦詩,陶其氣質、養其文章,則衙署之設,固系聽政平情之所,亦為士民發祥之地乎! 署成,父老子弟來慶于此,請為文以記。
予無以辭,爰書而述其概。
重修文廟碑記富鵬業 文廟之廢興,前人記之詳矣。
鵬業莅任之初,從邑侯李公丕煜行釋菜禮;時大成殿、啟聖祠以及兩庑、棂星門,靡不畢備。
聖天子文明之治,漸被海外,猗欤盛哉!越明年冬,台風作,廟門、棂星門暨兩庑圍牆椽瓦圮壞甚。
蓋自是,興者又幾于廢矣。
侯怃然曰:『是烏可以已耶』!爰取大木,亟命工師仍舊址而建棂星門焉。
瓦之塌者補之、門之壞者新之、牆之傾者築之、兩庑之圮者葺之,取其質不取其華、取其堅固而久遠,毋取其苟且于目前。
廟既新,鵬業因進諸生而語之曰:而亦知侯新廟之意乎?夫宇宙莫大之事業由于文章,千古不朽之勳猷本于名教。
修身立行者,大儒有用之學也;砥砺名節者,士人經世之具也。
古之學者,本窮理之識,以盡乎正心誠意之功,而修、齊、治、平之理寓焉。
是故出其所學以獻之廷,為王國之桢也;本其所學而體諸躬,為有德之彥也。
今之學者,不務耕述實修,而孜孜焉帖括是尚,以為弋取功名之具;庸讵知功名非可強求,毋論其必不可得也,即或幸而偶得,終無當于經濟之學。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司馬溫公曰:『士先德行而後文學』。
德行不立,文将焉用?韓退之「進學解」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諸生業患不能精,毋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毋患有司之不公』。
今之學者,業果能精乎?行果能成乎?若猶未也,将誰之咎哉!朝廷尊師重道、作育人才,立卧碑以教督,而又制訓饬士子文頒行天下,務使天下之士,崇正學而黜邪說、郭實行而棄虛聲。
士苟能惕然自勵,以振拔于庸衆之流;樸者進于雅、頑者化于秀,海外多土相與觀摩切磋,則從茲以往文教日盛,鄒魯之風何難再見于今日乎!是則餘之所厚望也夫。
重修縣署記李丕煜 親民之官,莫如縣令;所謂民之父母是也。
苟聽斷無所,不惟無以肅觀瞻;而公餘退食之暇,将何所憩乎?邑自開關以來,雖蔔治于興隆莊;而衙齋淺陋,制多簡略。
官斯士者,辄就郡之公館而居。
四十三年奉文歸治,前令萊陽宋君,始庀材鸠工而新營之;于今十有六載,榱桷傾頹,規制弗稱,至于頭門、儀門、偏廂之屬則俱成片土矣。
舍此弗修,将有鞠為茂草之患。
于是命匠經理,廢者興之、圮者葺之,前後三堂既煥然新矣;而建頭門、儀門以别内外而大規模,建六房以積案牍、建外廂以居皂隸,經半載而工始竣。
制雖雲備,亦祗崇樸尚素,不緻聽斷之無地焉斯已耳。
若夫飾華增美,則端有望于後來。
新建城隍廟碑記李丕煜 國家先成而民後緻力于神,非緩之也,民為神主,急其所當務;而凡百興作,乃不至于緩所不可緩。
鳳山置縣,自蕩平後,已餘三紀;而秩官相繼,亦不一人。
予以康熙五十六年,由南平移調斯邑。
始至之日,而見夫厥土之已辟也、厥邑之已治也,文廟之巍然在望而美富之有其基也。
雖未大備,心焉少慰。
獨城隍廟缺焉未舉,斯民水旱疠病之害,孰為之除?盈甯壽考之祥,孰為之召?明有以治而幽無以贊也,又惕然慮之。
夫國依于民,民依于神。
今縣之東北層巒疊嶂,何啻百丈之言言也;其西南瀾翻濤激,何殊表海之泱泱也。
苟匮神乏守,是誰之過欤?用是蔔地于縣治之左,鸠工庀材,作廟翼翼。
自此而讀法有其所,祗報賽禱有其地;朔望行禮,陟降俯仰,有其鑒觀。
是前人之所緩,正今日之不可不急者也。
工始于五十七年夏,告成于五十七年冬。
所有規制材木,取其堅固、不取其華麗,取其可垂于永久、不取其觀美于一時。
尤願後之君子,凡所以治民者,求其可質諸神;使海峤之治,遹觀厥成焉。
是則予之厚望也夫。
康熙五十八年七月朔日記。
新建明倫堂記巡台禦史範鹹 「禮」稱:『大學始教,皮弁祭菜』;所以緻敬于先師以尊道也。
蓋古人因學而有廟,自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與凡民之俊秀,莫不造于學;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無非學舍也,後世重廟而輕學,戟門、頖宮尊崇廟貌,而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無複教之之地;蓋古意之存焉者寡矣。
我國家令典:自大成殿成,必有明倫堂以為敷教之地。
通郡邑皆舉為法,所以養士之制甚備。
獨台灣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學明倫堂未建;陳清端公璸至,始奮起而經營之。
迄今兩庑有六藝齊為諸生肄業之所,廟與學乃以無缺。
蓋興學立教,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鳳邑在郡治之南,學宮獨據形勝之地。
廟前類池方廣裡許,多植芰荷,即「志」所稱蓮池潭也。
餘以乙醜冬巡行鳳山,谒先師廟,召諸生講學。
所謂明倫堂者,湫隘僅數椽。
其旁即教谕寝息地,訓導且僦居他室。
問所為蓮池潭者,莠民侵弁以為利薮,日張網其中;芙渠蕩然,無複存者。
知邑事呂令作而言曰:『锺琇莅此二年,念明倫堂之未稱,已度地鸠工,謀于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為講學之所。
又修其舊有之堂以祀子朱子,而并建名宦、鄉賢二祠以補舊日之缺焉』。
予可其請,令更清厘頖池以還舊觀。
越明年,呂令告蒇事。
蓋經始于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費番镪一千有奇。
因求餘文記之石。
餘嘗以知縣者,知一縣之事也。
一縣之事,孰有大于養與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并教之地而廢之,其所為養者可知已。
今呂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擴明倫之堂,俾為師者有成材之區、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餘力建祠以興賢而觀善,而泮池之水以浚。
大小于邁,觀者鹹悅。
餘故樂得而志之。
董其事者,本學教谕莊元、博士弟子員童作楫、卓夢采、陳正春,例得書于石。
重建關帝廟碑記鳳山知縣王瑛曾 邑城東廂壯缪侯廟,迄今稱武廟。
凡長官行部、令宰朔望俱修展谒禮,蓋祀典之巨者。
歲久且圮;壬午歲冬月,予捐俸新之。
邑人鹹樂輸恐後,具畚挶桢闆幹,凡五閱月而竣事。
落成日,率僚馬士民祭告于廟。
佥曰:『舉大役,宜有記』。
予惟漢建安距今二千餘年久矣,晉解梁距治七千餘裡遠矣;久且遠而神之靈爽能及之,此何說也?今人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則惟血氣有以貫之也。
惟神昭明磅礡,靈氣布濩,無遠弗屆;亦如人之一身血氣既周,毫發畢貫,于彼于此,神應故妙,烏以地沓遠而能隔哉!且神之志在「春秋」、功在名教,凡忠義志節之鄉尤心向往之。
邑雖荒服,而聖教遐敷,沐浴者久;匹夫慕義,效命疆場,糾鄉勇、舉義旗,破鸱張之賊膽、作海外之順民,亦名教地也。
「春秋傳」曰:『神所憑依,将在德矣』。
毋亦是飨而是宜乎?予既體國家崇德報功之意,而索神報享,知其必有樂乎此也。
爰伐石而為之記。
攀桂橋關帝港書院田碑記舉人卓肇昌 國家興文造士,建書院以廣栽培,即不憚多方體恤,俾後生小子得息心遊泳于其中,恩至渥也。
吾鳳自萊陽宋邑侯立義塾、置租銀,閱今歲六十載,肄業師生沐其膏而尚慮不給。
我邑侯王夫子,以江左名賢來莅茲士,愛士育才,恩勤作養。
公餘視學,進諸生,勉德行、勤道藝,藹然如春風和煦,動物不覺。
竊以膏火清淡,難資呫哔,汲汲謀所以擴充。
适有攀桂橋、關帝港兩處洲地,墾田園若幹畝,豪強争租稅聞于官。
公按實狀曰:『是公家物也,無許争踞』。
爰酌薄賦,充書院資費;請諸列憲,報可。
于是士沾實惠,民樂輕輸;而争并觊觎,鹹帖耳服誠:一舉而三善備也。
夫兩間本有自然之利,能因而利之,即稱善政。
望休待澤之殷,公不啻取懷而予;蓋其愛育真誠,如父母之于子,故能頃刻關心,随所觸而深姁煦、普恩膏也。
從此而師有以為教、弟有以為學,風琴雅管之餘沐浴而歌舞之,胥戴公之深仁厚澤雲。
爰紀颠末,敕貞珉以垂不朽。
謹記。
詩賦 普陀幻住庵前太常寺卿沈光文(鄞縣人) 盤聲飄出半林聞,中有茅庵隐白雲;幾樹秋聲虛檻度,數竿清影碧窗分。
閑僧煮茗能留客,野鳥吟松獨遠群。
此日已将塵世隔,逃禅漫學誦經文。
五日 謾說哀猿擇木難,錦标奪盡我徒看;甯堪獨醒還如屈,也取新芳試浴蘭。
命到饑來奚待續?冠當窮處自羞彈。
應聲卻怪山妻語,也比鲇魚上竹竿。
偶成 最是貧來韬迹宜,強争枘鑿竟忘癡。
客窗詩苦囊兼澀,旅夢春濃老不知。
失意無成知得少,灰心已久望燃疑。
生嫌豈獨劉惔妹?難笑東山揜鼻時。
夕飧不給戲成 難道夷、齊餓一家,蕭然群坐看晴霞;煉成五色奚堪煮?醉羨中山不易賒。
秋到加餐憑素字,更深吸露飽空華。
明期待吸溪頭水,掃葉烹來且吃茶。
自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為人謀得己偏疑。
拈詩且脫寒酸氣,作夢偏多欣喜時。
卧學袁安愁餓死,乞同伍員(仄聲)欲投誰?可憐聲應年來少,一味虛脾祗自欺! 郊遊,分得「青」字 和風催我出郊去,好鳥還宜載酒聽。
草色遙聯春樹綠,湖光倒映遠峰青。
歌喉潤處花初落,詩韻拈來醉欲醒。
逸興強尋豁目處,頹然獨立望滄溟。
重九日登嘯卧亭 重陽節至客心悲,托興登臨酒一卮;健挽石梁看沒羽,醉摩字影讀殘碑。
當年運數終窮九,廿載憂危共此時。
為問生涯在何處?黃花知以晚為期。
慨賦 憶自南來征邁移,催人頭白強支持;樂同泌水風何冷,飲學秋蟬露不時。
最幸家貧眠亦穩(有憂盜者,以财寄人;夜則命人巡守,不得安睡),堪憐歲熟我仍饑(時米價平,餘乏錢,需升鬥尚不能繼)。
仰天自笑渾無策,欲向西山問伯夷。
思歸六首 歲歲思歸思不窮,泣歧無路更誰同!蟬鳴吸露高難飽,鶴去淩霄路自空。
青海濤奔花浪雪,商颷夜動葉梢風。
待看塞雁南飛至,問訊還應過越東。
飒飒風聲到竹窗,客途秋思更難降。
霜飛北岸天分界,月照家園晚渡江。
荒島無薇增餓色,閑庭有菊映新缸。
夜深尋友沿溪去,怕叩柴門驚吠尨。
我貴何妨知我希,秋山閑看倚荊扉。
濤聲細細松間落,雪影搖搖荻上飛。
詩瘦自憐同骨瘦,身微卻喜共名微。
家鄉昔日太平事,晚稻香新紫蟹肥。
潮水如從天外來,澄光一片隐樓台。
東山興懶藏遊屐,栗裡花稀覆酒杯。
熟慣窮愁詩債逼,久安寂寞道心開。
洗兵欲挽河猶遠,利涉當前藉大才。
不飛霜色到疏林,蘆雪楓丹秋已深。
民習耕漁因土瘠,天留風月絕塵侵。
山容漸老添詩料,海氣凝寒動客心。
絺绤自看還敝甚,無衣空搗月明砧。
山空客睡欲厭厭,可奈愁思夢裡添!竹和風聲幽戛籁,桐篩月影靜穿簾。
暫言放浪樵漁共,久作栖遲貧病兼。
故國霜花渾不見,海秋已過十年淹。
州守新構僧舍于南溪人多往遊餘未及也 沿溪傍水便開山,我亦聞之拟往還。
一日無僧渾不可,十年作客幾能閑!書成短偈堪留寺,說到真虛欲點頑。
正有許多為政處,僅将心思付禅關。
往甯靖園亭修谒 旸谷生輝尚未炎,滕王亭子綠新添。
雨餘折角誠堪異,海外依人半受嫌。
尋路入來皆茂草,隔溪望處映珠簾。
主翁有恙因辭客,名紙須通屬典簽。
蛙聲(有序) 寓居窄逼,庭草不生。
時值秋霖,雲深日暝。
入夜至更餘,雨聲暫歇;殘雲宿于天際,微月出于東方。
忽有哇聲,出自座側;僅僅孤鳴,或斷或續。
豈呼類而寡朋,抑離群而自詠?欹枕聽之,似為有緻;不若池塘亂鳴,徒聒噪人不成夢也。
披衣而起,挑燈詠之。
時當默處懶争鳴,夜向空庭獨發聲:低逐蛩号音不亂,高随蚓曲氣還清;官私卻混今誰問,鼓吹難齊部未成。
雨後竹中空自怨,并無飛羽宿啼更。
别顧南金 明知苦節卻難貞,九載相憐藉友聲。
邱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區南北(南金移居南路),此日情深勝弟兄。
安得時時慰依傍,長如鷗鹭得随行! 别洪七峰 鹭島初來便識君,東山又共學耕耘。
發膚無恙悲徒老,著述方成悔欲焚。
忽作閑心同倦鳥,俄焉長揖别高雲。
從今隻合言于野,理亂都将置不聞。
東甯雜詠六首台灣道高拱幹 春台廣廈銜虛署,校藝監軍職濫分。
無力椎牛頻飨士,有時倒屣細論文。
平生拙處勤難補,異域愁來酒易醺。
筋力未衰官味淡,函關西隔萬裡雲。
有懷須學蔺相如,每遇廉頗猶讓車。
晚圃晴霞秋習射,半窗苦竹午臨書。
群公望隔三山杳,聖主明周萬裡餘。
素志漫言伸未得,忘機直欲混樵漁。
尺檄如傳空谷聲(重洋間隔,文移竟不易見),阻風經月少人行。
關山已曆三千裡,樯橹猶遲十一更(廈門至台郡水洋十一更)。
地暖臘殘無雪到,憂深鬓裡任霜橫。
眼穿何處天邊雁,京覼難忘故舊情。
竹弧射鹿萬岡巅,■〈罒上令下〉網張魚百丈淵;幅布無裙供社饷,隻雞讓食抵商錢。
文身纔起瘡痍色,赤手誰将垢敝前?為語绾符銜命吏,遠人新附倍堪憐! 索居寂寞近瓜期,報道清班拟暫移(近閱邸抄,開列司道補京卿者十人,餘忝廁名其中)。
高适豈堪常侍後,班超惟有玉關思。
封侯夫婿何須悔,學步兒曹大更癡。
自笑浮名終日累,海濱漫守使君碑。
誰言習俗亂絲同,攬辔澄清乏寸功?拊輯尚慚屏翰寄,更番何日戍樓空?拟提片石安歸棹,聊訂新編當采風(台郡無志,餘甫編輯)。
此去中原詢異事,仙桃長對佛桑紅。
危舟得泊,晚飯書懷郡司馬孫元衡 大海狂瀾驚轉舵,金山到似解重圍。
此生不道有來日,欲往何如成獨歸!麤粝儒餐初定痛,蕭疏旅鬓忽知非。
百年好是雙行腳,夢繞湖山舊翠微。
海波夜動,焰如流火,天黑彌爛,亦奇觀也 亂若春燈遠度螢,坐看光怪滿滄溟:天風吹卻半邊月,波水杳然無數星。
是色是空迷往着,非仙非鬼照青熒。
夜珠十斛誰抛得,欲掬微聞龍氣腥。
抵澎湖澳 孤島如梯一葦航,情懷跋扈興相羊。
身随雲鳥投清墈(洋少淺曰清水墈),夜鼓天風過黑洋。
翠蟹胎魚堪入馔(海蟹翠色,沙魚胎生),竹灣、花嶼(俱澎湖山名)有飛觞。
此間未是埋憂地,貫月浮查正渺茫。
抵台灣 八幅征帆落遠空,蒼龍銜燭晚波紅。
洲前竹樹疑歸後,天外雲山似夢中。
鹿耳蕩纓分左路,鲲身沙線利南風(七鲲身尾有沙線,南風可泊)。
書名紙尾知無補,着得詩筒與釣筒。
春興四首 霁曉空天散冷光,飓風三日斷橫洋。
歸營戍卒春逃瘴(南北淡水瘴疠實甚,故于春、夏撤舟師),閱世山翁夜咤霜(粵東咤雪、台地咤霜)。
紅刺桐花圍郡邑(名刺桐城),碧篔筜筍拂滄浪(筍稍下垂)。
流年冉冉無聊賴,枉有高歌學楚狂。
北阙南鄉思不禁,抛将身事任浮沈。
宦情老隔鲲鵬路,歸夢遙逢睍睆音。
檻外花光紅露滿,門前春氣碧雲深。
忘機習靜饒生意,葉葉甘蕉展故林。
門有煙波屋有林,笥無華衮橐無金;芳春逸興花同發,永夜遙情月共沈。
鹦鹉螺前開笑口,蠹魚編裡問初心。
散人乞得閑官職,天外應須着冷吟。
宜雨宜晴三月間,朝登島嶼暮沙灣。
噓雲睨日千金縷,腹海邊天兩碧環。
林下學占争喚鳥(番人聞鳥語而知吉兇),檻邊閑譯最深山(台山無正名,都從夷語譯出)。
一生心折陶元亮,「止酒」篇從此際删。
海外驚霜叱雪,無複寒林可觀。
秋日行經木岡山下,白茅作花,宛如朔雪晨霜,足補山川所不逮。
率簡澄庵宋明府 茫茫宿莽本荒塗,行到瀛南勝畫圖:夾路霜華随野闊,到山雪色共雲鋪;風微灞岸飄楊柳,月澹汪天冷荻蘆。
黃犢一鞍三榼酒,海郭秋興未全無。
聽海客言,寄嘲北莊友人 道是求仙曆險艱,半思利涉半跻攀;千條歧路迷銀礦,一片晴雲想玉山。
貪挹龍涎乘蟒葛,競驅黑豹逐蜂蠻(以腰細得名)。
非關海客談言妄,縱到瀛洲未肯閑。
海市清言 白沙洲軟長莓苔,蓋屋青林不用栽。
兩乳燕投孤壘宿(海燕一歲再乳),四時花共一瓶開。
巧人西域營工到,估舶東吳載酒來。
解語鹦哥成五色,更無烏譯費疑猜。
望洋 望望殘春生事微,金門、廈門多夕晖。
亂山斷處天應盡,一發窮時鳥不飛。
潮汐東西遊子路,嶕沙開阖水軍威。
奚囊萬裡複何有?未典年來兩賜衣。
黑水溝 氣勢不容陳茂罵,奔騰難着謝安吟。
十洲遍曆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沈。
黔浪隐樯天在臼,神光湧棹日當心。
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鎮 異國春回問鹿亹,風微浪靜受朝墩。
雲屏列翠飛孤鳳(山成鳳形),煙鏡浮花漾七鲲。
古堠初依新樹色,靈槎遠赴碧天痕。
未知家騎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稱漁家為罛寮)。
台灣吟黃學明 四溟中斷此孤懸,日月輪高見影偏。
泣淚鲛人朝入市,凝寒金氣夜幹天。
馬鞍矗起青全島,鹿耳雄開障百川。
盛氣消沈無覓處,牛羊來下翠嚴煙。
台灣雜詠陳兆蕃(晉江人) 茅檐竹壁半耕農,士女于今罷斥烽。
山色千年森虎豹,潮聲萬裡撼蛟龍。
朝裘午葛邊岚異,撾鼓催航野渡沖。
自是天開南極處,向來裸發也雍容。
赤嵌城觀海陳聖彪(侯官人) 孤城獨上俯瀛洲,極目蒼茫一望收:落日半痕天共白,晚潮千頃月同流;滄溟隐入蛟龍窟,島嶼寒生海市樓。
波浪不揚征戰息,舳舻閑作釣魚舟。
岡山 車行十裡見岡山,山接雲連萬仞間;高阜野花紅灼灼,平疇春水綠閑閑。
雄分壁壘龜蛇合,勢奠波濤竹木環。
聲教漸随新位置,一犁膏雨潤沙灣。
九日羅山遇雨鳳山令宋永清(萊陽人) 蕭蕭風雨度重陽,匹馬羅山奮戰場。
白發漸随秋色老,黃花空憶故園香。
雲迷古樹千峰遠,霧鎻清溪一水長。
萸酒年年常醉客,争雄壁壘幾滄桑! 泛海諸生郁永河(仁和人) 浩蕩孤帆入杳冥,碧空無際漾浮萍。
風翻海浪千山白,水接連天一線青。
回首中原飛野馬,揚舲萬裡指晨星。
扶搖乍徙非難事,莫訝莊生語不經! 夏日得雨巡台禦史張湄(錢塘人) 輸粟重洋役泛舟,濟時方略愧前籌。
萬家聚島如孤旅,三日為霖解百憂。
聲振地雷橫出海,勢分天漢倒懸流。
會須鬥酒從田父,叱犢村童看綠疇。
勸農,次書給谏韻 沖泥輿騎海城東,漠漠吹煙竹樹中;一桁遙青山寫影,千畦淨綠雨為功。
耰鋤父老分醇酒,比屋雞豚見古風。
好待如雲秋稼熟,來看高廪再歌豐。
雨後,和張侍禦韻巡台給事中書山(滿洲人) 霢霂郊原四月中,麥黃禾碧兆年豐。
衙齋分韻呈星使,蔀屋祈年頌雨工。
解澤已聞沾處處,重雲猶為護芃芃。
長吟灑潤飛甘句,樂意相關爾我同。
詠僞鄭遺事諸生陳昂(侯官人) 戰衄旋師返北轅,轉教航海辟乾坤(成功金陵敗還,孤軍勢蹙。
适紅夷甲螺何斌負彜債走廈,陳台灣可取狀;諸将以險遠為難,群議不能決,獨成功銳意進取)。
金多舊借牛皮地(初,紅夷借地于倭曰:『但得地大如牛皮,多金不惜』。
倭嗜利許之。
乃剪皮如縷,環圍數十丈,築赤嵌城。
自是久假不歸,全踞台地,南北土酋皆屬焉),水漲新通鹿耳門(鹿耳門港道纡折,沙多水淺。
成功至,忽水漲數丈,大小戰艦縱橫畢入)。
赤嵌城孤遺舊業(成功使謂紅夷曰:『此地乃先人故物,歸我兵始罷』),紅夷援絕竟移屯。
何緣自比虬髯客,豈昧幾先讓太原(其報招撫書,自此張仲堅)! 溪上生員陳鬥南 一灣春水繞人家,兩岸餘波濺碧沙。
咫尺煙津虛過客,淨沈古木欲栖鴉。
雲封遠岫千層渺,草長荒田一望賒。
共訪仙源何處是?隔溪依約有桃花。
登龜山絕頂 攀蘿扪石上層巒,野曠天遙一望寬。
海送潮音如欲雨,山含樹色暫生寒。
花宮清敞遊人集,草徑萦纡去路難。
咫尺蛇峰餘故壘,蕭蕭煙景正貪看。
遊大奎壁淨度庵 黃龍白馬現今朝,頻訪山僧不憚遙。
卓錫時聞翔鶴響,譚經惟見雨花飄。
寒園病叟空泉甕,小市歸人隻木橋。
萍水與師成夙契,傾心獨許遠公招。
走珠莊 不到山莊又來年,近來雙岸集人煙。
蘆花缺處疑為路,溝水流時足灌田。
歲晏歌锺崇臘祭,天寒老稚負朝妍。
行程莫厭沙洲遠,山疊溪頭系釣船。
甲子奉命赴台清查官莊,即事成詠福建布政使高山(濟南人) 海峤長懸聖主心,溝塗經畫戒相侵。
含哺民近無懷氏,敷澤仁同解愠琴。
履畝新塍勤勸相,支機舊石費追尋。
重來不為開邛筰,要使飛鸮集好音。
放洋巡台禦吏熊學鵬(南昌人) 趁曉乘潮海舶寒,清風相送出台端;片帆飄渺煙中過,一碧澄泓浪裡看。
舉目惟瞻天日近,回頭但覺水雲寬。
要知舟楫由來好,不畏重洋濟涉難。
再答六司谏 思君正詠池塘句,忽接魚箋笑口開。
狂熊于今猶未減,素心依舊不須猜。
采風已有詩千首,遣興何妨酒百杯。
同在天涯懷鳳阙,幾時聯辔入燕台? 方司馬惠九頭柑,柬謝(限「三」字) 海壖殘臘試霜柑,纔捐清香興已酣。
采自千頭金顆重,攜來九瓣玉槳甘。
種傳瓯粵原無匹,宴飲華林舊賜三。
不是乘槎遠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水仙花(限「水」子) 淩波仙子世同稱,瓊島芳姿未敢憑。
香與春風相應接,神将秋水共清澄;玻璃案上金千點,玳瑁筵前玉幾層。
不許纖埃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壺水。
七裡香(限「芳」字) 雪魄水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
着花何止三回笑(每歲開花率有三、五度),惹袖猶餘半日香。
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能袪蠅蚋,并避煙瘴)。
靈均莫漫悲蘭茞,正色宜令幽谷藏。
頳桐花(限「龍」字) 枝柔葉厚碧痕濃,色豔還看花發重。
朱萼臨風迷紫蝶,丹須和露抱黃蜂。
剪殘紅錦枝頭見,敲碎珊瑚月下逢。
好是年年誇競渡,鮮妍如火映魚龍。
即事偶成二律 微茫島嶼片雲孤,物産民風事事殊:絕好餮飧紅腳早(稻名),天然籬落綠珊瑚;花無寒燠随時發,酒長瓊漿不用沽(椰子中有酒)。
最是良疇耕鑿易,欣然醉飽樂唐、虞。
飽啖槟榔未是貧,無分妍醜盡朱唇。
頗嫌水族名新婦(新婦啼,魚名),卻愛山蕉号美人(美人蕉,花名)。
劇演南腔聲調澀,星移北鬥女牛真(台分野牛、女)。
生憎負販猶羅绮(台俗尚奢,有衣羅绮而負販者),何術民風使大淳! 台俗七月十五日為盂蘭會,至夜分放水燈;為紀以詩 楚人尚鬼習相仍,高會盂蘭放佛燈。
釋氏金蓮三十裡,石家銀燭百千層。
獨醒難挽浮靡俗,空色渾疑清淨僧。
最怪莊嚴成劫奪,肉山還有酒如渑。
九日 朝來門巷集儒巾,屠狗吹箫共賽神(台俗,七夕、中秋、重陽俱祀魁星。
是日,儒生有殺犬取其首以祀者)。
蝴蝶花殘清入夢,鯉魚風老健于春。
酒澆幽菊舒黃蕊,琴鼓飛鸢揚碧旻(重陽前後,競放紙鸢,如内地春風)。
并着單衫揮羽扇,炎方空說授衣辰。
送範浣浦巡視台灣監察禦史孫灏(仁和人) 東瀛别島入雕題,豸史威棱使節持。
荒服盡聯身臂指,重洋遙界國藩籬。
六台寵命雲邊下,一範先聲海外知。
浩淼洪濤看此去,扶桑晴旭麗旌麾。
登大嶝山巡台禦史範鹹 瞥見山坳翠欲流,蔥茏密樹景清幽。
岚光回與群峰别,海色遙看四面收。
日暮碧雲驚異彩,雨過寒氣逼深秋。
天南鎖鑰橫江外,不放鲸魚夜出遊。
二十八日入鹿耳門、過七鲲身 遙見青山似畫屏,鐵嶕捩柁費丁甯(「使槎錄」:『鹿耳門港路迂回,舟觸鐵闆沙線,立碎。
潮長水深丈四、五尺,潮退不及一丈;入門,必懸起後柁乃可進』)。
蕩纓有路分沙線(土人立标以便出入,曰蕩纓),浮海何人續「水經」?烏鬼渡寒遮鹿耳(孫元衡詩:『山勢北盤烏鬼渡』),荷蘭城坼掃王庭。
鲲身久絕鲸鲵迹,風起不聞戰血腥。
烏魚(有引) 「台志」稱烏魚,即「本草」之鲻魚,海港所産甚盛。
冬至前捕之,曰正頭烏,則肥而味美;至後捕之,曰回頭烏,則瘦而味劣。
官征稅,給烏魚旗,始許采捕。
按隋大業六年,吳郡獻海脍四缾。
帝以示群臣曰:『昔介象殿庭,釣得鲻魚,此幻化耳。
今日之脍,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裡,亦是一時奇味』。
即出數盤以賜近臣(載之「大業拾遺記」)。
蓋即烏魚也。
吾杭數産鲻魚,有江鲻、河鲻二種。
其大者長不盈尺,與郡六、七月間所食正同。
至秋深長一、二尺,味始豐美;杭所産,遠不逮矣。
網魚競捕正頭烏,興味頗嫌至後殊。
海堀引回憐瘦劇,船頭懸罟急征輸。
釣缗信足驕漁父,幻化無須诳老夫。
曾食江鲻争比得,芙蓉花裡好提壺。
元旦後四日,莊副使齋頭見菊花 迎年何事更争新(台有迎年菊),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曆三時如熱客,蓂開五葉俨浮塵。
幽姿豈必誇顔色?豔景難教信隐淪。
輸與寒梅仍應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鮡魚次六給谏原韻 「台海采風圖考」雲:『鮡魚,黑色如鳅,長不盈尺;二目突出于額,身多綠斑』。
「志」稱多在海邊泥塗中。
善跳躍,土人以為美味;置地上能跳,亦能行數步。
怒目棱棱遍體斑,蛇行也解曲回環。
如何生在滄溟裡,偏喜身居清濁間。
虎穴掉頭終不顧(給谏畜數尾池中,有跳石上斃者),龍門燒尾可知艱。
烹鮮更怪成何味,叢笑令人鄙百蠻。
昙花 一莖數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
靜态雪花堪比潔(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如蓮)。
已蠲秾豔消塵劫,應散諸天夾梵聲。
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僧家言是西方小本)。
貝多羅花 已兼蝶粉與蜂英,更裹依微紫绛囊。
葉似款冬棱較健(葉大而厚),花開盛夏氣微香。
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瓣皆左紐)。
可是貝多真色相,閑書梵字午風涼。
七裡香(木本) 翠蓋團團密葉藏,繁花如雪殢幽芳。
分明天上三珠樹,散作人間七裡香。
丹桂婆娑猶入俗,繡球攢簇太郎當。
何如瓊島嫣然秀,采掇還傅辟瘴方(「志」稱其木能辟瘴)。
九頭柑(以上四本,皆台産) 傳來海上得分甘,玉乳瓊漿舊未谙。
千樹何當誇異種,九頭今始識真柑。
曾經黃帕分攜重,不厭筠籠取次貪。
正值上元嘉節後,洞庭休再憶江南! 水仙花 霓裳翠袖剪吳绫,煙霧輕籠弱不勝。
綽有風神淩海峤,憐他冷豔斵春水。
銀盤皎潔還疑雪,金盞娆嬌好試燈。
疑與梅花同配食,水仙王廟最相應(台人虔祀水仙王)。
鳳山道中遇風巡台禦史楊二酉(太原人) 巡方纔入鳳城東,出谷嘤鳴趂好風。
數點香塵溪水外,萬家煙火竹林中。
時來草上觀新政,每憩棠陰識舊公。
從此扶搖臨海國,雙旌遙指日初紅。
鳳山道中和韻章谷 策辔并驅閩海東,■〈雨上隻下〉族遠下乘長風。
禾苗秀結千村外,雞犬聲聞四境中。
明道久為花縣宰,河陽近接子雲公。
趨勞莫畏邊途泛,萬裡葵哀向日紅。
鳳山任滿留别太史丁居信(本縣令) 海峤欣逢報政年,愧無異績紀瑤編。
燈殘細閱琴堂卷,雨後勤觀綠埜田。
八社莺聲遲驿使,半屏日色促行鞭。
臨歧依戀無他祝,大有頻歌入舜弦。
元宵菊本學廣文張應渭(閩縣人) 百卉争妍歲已新,秋容點綴最宜人。
飧英绛縣顔如赭,載酒柴桑日正新。
好與炎時同炙手,故将冷豔壓寒津。
燈宵無限銜杯興,籬畔黃花也醉春。
李節孝本學廣文朱澐(南平人) 聖朝傳采「柏舟」篇,海外旌揚李母賢:十指辛勤供潔髓,一生荼苦茹寒煙;機聲常和書聲永,水節能同松節堅。
八袠袆衣飛木鳳,瑤階人醉杏花天。
元宵菊本學廣文江水鑒(侯官人) 曾記重陽冐雨開,更添顔色送春來。
容當寒夜神偏遠,節屆燈宵火似堆。
興盡三冬澆色翠,詩成七字畏花催。
醉聞玉漏敲更急,還作杯籌擊鼓回。
範侍禦招飲七裡香花下台灣道莊年 鈴閣清嚴碧檻涼,一叢玉藥正芬芳。
瓊姿乍怯秋初雨,花氣渾同夜合香。
繡斧筵前歌白雪,銀鬟窗外舞霓裳。
擎杯細把山礬嗅,沁我詩腸潤酒腸。
七弦草置台防同知張若霳(桐城人) 瑣窗閑靜影蹁跹,繞砌亭亭發七弦:高下有情嬌映月,淺深着色嫩含煙;乍經新雨銀絲潤,旋挹微風翠帶鮮。
最喜秋來紅結绶,一尊相對韻悠然。
烏魚諸羅訓導陳繩(閩縣人) 瑿玉元珠遍體缁,揚髻奮鬣滿天池。
須知滬箔橫施處,要在葭灰未動時。
日映波光添繡線,鱗翻浪影簇烏旗。
江鲻味薄河鲻小,争比炎方海錯奇。
挽甯靖王陳元圖 匿迹文身學楚狂,飄零故國望斜陽。
東平百世思風度,北地千秋有耿光。
遺恨難消銀海怒,幽魂凄切玉蟾涼。
荒墳草綠眠狐兔,寒雨清明枉斷腸。
新署落成本縣令宋永清 百裡山城幾代瓜,我來猶自少官衙。
承宣何地藏公案,聽斷無從隐使車。
茅屋幾間開枳棘,竹籬四壁帶煙霞。
群山極目含佳氣,春色暗光到萬家。
登紅毛城本縣令李丕煜 安平雄鎮海連天,海盡天窮何處連?海島休誇天塹險,天威直破海門堅。
天橋入海天涯斷,海柱遮天海外懸。
鎖鑰海邦天府重,擎天互海自巍然。
前題茂才黃名臣 雄鎮當年控上遊,波濤萬頃望中收。
鲲身雲合晴皆雨,鹿耳風生夏亦秋。
潮汐時通滄海氣,乾坤中劃大江流。
從茲島嶼風煙靜,極目縱橫盡釣舟。
前題南靖訓導李欽文(本縣人) 高築堅城自昔時,登臨遠眺快襟期。
潮聲暗逐風聲急,雁影還随日影遲。
鹿耳浮沈天以外,鲲身隐現水之湄。
于今休問當年事,總為王朝壯帝基。
番社 社屋參差路轉纡,社中忽見數番奴。
文身自昔稱殊國,斷發于今入版圖。
牆以竹環皆郁翠,屋因茅構束薪刍。
争彈口裡同心調,攜手成婚醉酪酥(番彈口琴而成夫婦,名曰牽手)。
過甯靖王墓明經郭必捷 萋萋芳草憶王孫,碧水丹山日閉門。
吊月蟪蛄悲故府,号風松柏泣忠魂。
一枝聊借猶堪托,四海無家豈獨存!曆盡艱辛逃絕域,但留正氣塞乾坤。
岡山道中兵馬司副指揮施世榜(本縣人) 陰陰竹裡隐啼烏,迢遞岡山百裡途。
四顧昏林煙曆亂,獨憐疲馬步踟蹰。
溪橋崩後旋深淺,野店燒殘乍有無。
遙望南村何處是?徘徊歧路問樵夫。
題前阿仙堂(堂祀五文昌及東王公、西王母)茂才何借宜 海島由來是駕鳌,幽阿隐隐結蟠桃。
風過竹樹鸾笙遠。
雲挂茅檐鶴馭高。
屋聚一堂扶世運,文司百代萃仟曹。
丹成九轉千年事,此日閑遊興自豪。
九日登龜山戊午科舉人陳輝(台灣人) 獨立龜峰最上頭,倚風舒嘯與誰俦:崖中曲岫苔痕破,島外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