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人物志 士之蘊奇負異者,豈必緻身通顯,始克聲施不朽哉?或砥砺名節,行不越夫倫常;或高蹈邱園,名不出乎裡闬,又或遷客騷人閑跋山川,幽閨貞媛崎岖死所:無不可以備輶軒,供采擇。

    鳳自甯靖王竄迹以來,名教風聲昭于寰宇。

    厥後匹夫慕義,效忠名裡者有之、忠義建亭者有之。

    夫海外一彈丸耳,而聞風而起者何數數也!遺徽雖遠,合着為篇。

    庶幾後之人,知人之豎立信不可以地而或限也夫。

    志人物。

     其目四:列傳、義民、列女、寓賢。

     列傳 義民 列女 寓賢 列傳 王璋,字昂伯,本縣籍。

    補郡學弟子員,登康熙癸酉鄉薦;授滇宜良令,清慎愛民,民深戴之。

    以丁内艱去,百姓遮道數千籲留于開府;璋間道微行歸。

    服阕,補湖廣房縣令,賢聲益着。

    内轉主事,擢監察禦史,卒于官。

    璋博學多聞,康熙三十四年分修「郡志」。

     林黃彩,字符質,安平鎮人(舊錄縣轄)。

    幼娴韬略。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制府滿保駐廈門,彩以布衣走興化,具陳平台策;制府令随大軍征讨。

    事平,授把總;尋升守備,累升至廈門遊擊。

    雍正十年,随總兵官王郡征北路大甲西番;以軍功擢參将,遷澄海副将,署碣石鎮總兵官。

    尋卒。

     施世榜,字文标,縣拔貢生。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陷郡治;總督滿保委世榜參軍事,随征效力。

    事平後,提督施世骠複委同參将王萬化等綏撫南路;世榜自備行糧,募壯丁,往琅計獲賊夥劉國台、顔廷、張賽、李法、蔡成祖等二十餘名,解赴軍門;複同遊擊林秀等入阿猿林,搜捕逸匪,招集難民二千餘人,安撫複業。

    以軍功,題授都司;轉文職,任壽甯教谕,署漳州教授,内升兵馬司副指揮。

    生平樂善好施,族黨貧者多所周恤。

    嘗建敬聖樓于郡治南門外,拾字紙。

    子九人,長士安,貢生;捐銀二百兩,修縣廟學,置田千畝充海東書院膏火。

    次士燝,興化訓導;力行善事。

    又次士齡,甯海州知州;捐粟二百石,并充海東書院膏火。

    又次士膺,拔貢生;捐社粟一千石:皆世榜義方之訓雲。

     黃國英,字遜卿,縣貢生,居台邑;淡水都司曾榮子也。

    少倜傥,好施予,有求辄應;戚屬貧乏者,月給銀米贍之。

    諸羅鹽水港淤塞,英有龍溝潭莊田,截其半,更捐千金别浚一港,以濟舟楫;仍增置營房,請台鎮撥兵防守,民便之。

    以州同即用,卒于漳。

     鄭應球,字桐君,縣恩貢生。

    性耿介,尚氣節。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陷南路。

    賊黨郭國祯募使畫策,應球義不可,強迫之,球绐之曰:『明早往見』。

    偵募者歸,即挈妻子夜遁;募者不獲,怒焚其廬,盡為灰燼。

    亂平後,巡撫張伯行薦舉孝廉方正;球性恬淡,辭不赴。

    掌縣書院教席十餘年,壽八十終。

     卓夢采,字狷夫,縣庠生。

    性孝友,方正自持,精醫濟人。

    康熙六十年,朱寇陷縣,賊黨募緻之;采曰:『不善不入,昔有明訓』。

    辭不赴。

    強脅再三;慮不免,挈家遁鼓山深處居匝月,吟詠自娛。

    散家赀,給族戚裡鄰口糧;戒曰:『甯餓死,毋從賊』!其鄉皆化為良民。

    知縣陳志泰高其行誼,贈「儒林芳标」額。

    子肇昌,領鄉薦;孫列膠庠。

    壽八十終。

     陳正春,字汝中,縣貢生。

    少孤,事母至孝。

    家淡,好施行善事,傾囊不惜。

    族戚裡鄰急難,極力周恤;貧乏死喪代為殡殓,丢借貸為之。

    名動鄉闾,督學使嚴瑞龍實行,優贈「孝友端方」額。

    壽七十餘終,子孫并列膠庠。

     義民 李直三、侯觀德、艾鳳禮、邱若贍、塗延尚、邱克用、朱元位、劉庚輔、陳展裕、锺沐華、锺沐純、梁元章、賴以槐、侯欲達、塗定恩、锺貴和、古蘭伯、劉懷道、塗文煊、邱永月、黃思禮、劉魁才、林英泰、锺國虬、林文彥、賴君奏、塗華煊、何廷等,籍貫俱廣東(按義民率粵之鎮平、平遠、嘉應州、大埔等州縣人。

    渡台後,寓縣下淡水港東、西二裡,列屋聚廛,别成村落。

    兩裡設裡正、副共四人應公差、通音譯、稽奸匪,來往内地,俱由縣給義民照)。

    康熙六十年,台賊朱一貴作亂,直三等密謀起義不從賊。

    先于四月二十二日,遣艾鳳禮、塗華煊等赴府請兵。

    五月初一日府治失陷,各義者隋于五月初十月糾集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共一萬二千餘名,于萬丹莊豎立「大清」旗号,推侯觀德指畫軍務。

    分七營,駐列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