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八十五

關燈
志〔七十〕 寺觀十一 寺院〔三〕 新城縣 華藏禅院 在縣西二裡天聖十年賜額 興教禅院 在縣南三十裡地名夏妃舊為興福院長興二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多福禅院 在縣西七十裡地名青牛嶺舊為寶福院同光三年建年改今額 昌國院 在華藏院之側舊為福安院幹佑五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為聖節祝壽道場寺有烏伊軒 題詠【許廣淵題詩軒開環列萬峰青門對烏伊遂榜名千室樓台憑檻盡一溪煙水卷簾明爐煙晨起迷雲色松韻時來雜梵聲峻極祇宜長閉戶柰何持砵入東城】 多福院 在縣治東舊為渌新院景福二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為國忌薦嚴道場寺有杜公井【唐大順閑淮南楊氏遣兵圍城城中乏水兵民穿井及石深百尺餘不得泉杜公棱至誠請之泉立至以此城得不陷遂目為杜公井雲】 題詠【邑令許仲蔚詩雲德地見圖牒神機發杜棱寇圍炎甚火壺渴冽于冰古邑桑田換雲源鑒面澄如今風月夕煮茗詫山僧】 護國院 在縣治東北舊為羅漢院開寶二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為延壽道場 延壽院 在縣西一裡舊為興福保壽院廣順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福院 在昌國院之側舊為水陸院幹化二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僧閣 題詠【許廣淵題詩溪光山色照天晴開豁襟懷遠眼明每日風清生竹韻有時雨過沸灘聲夷猶水上漁舟逸奮迅檐前燕翼輕珍重老僧無個事坐觀群動競經營】 興善寺 在縣西三裡舊為龍華寺上元二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觀音像水旱禱必應有碧玉軒軒前有木犀絕圓正可愛 題詠【江東羅願題木犀雲老照軒前翠已空卻驚嘉樹巧玲珑幽芬自出禅枝外圓相長标法窟中過客莫辭三宿戀道人已費十年工要須共結團栾坐賞盡清秋面面風】 甯國院 在縣南七裡青巒山晉郭文舉嘗隐于此邑人祠之有禱必應又相與建佛宇于祠之旁隆安五年賜額曰碧流鹹通中重建門枕小池吳越王更為碧沼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白蓮堂妙樂堂定軒碧沼軒 題詠【方千詩深僻孤高無四鄰白雲明月自相親海中日出山先曉世上寒輕谷未春窗逼野溪聞鶴唳林通村徑見樵人此時惟有雷居士不厭籃輿來去頻○牛仙客詩步步穿蘿入徑幽柏高松老幾人遊花開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風對碧流○潘聞詩五峰高插雲居勝覽景留題趣味長碧樹葉陰山骨潤白蓮花馥水池香鶴尋巢徑松千蓋僧卧溪流石一床閑裡不知西日落馬蹄歸去帶斜陽○杜荀鶴題碧沼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就中偏愛石獨上最高層有果猿搖樹無齋鴿伴僧儒門日多事到此複何能○裴極詩一沼光涵四座寒夕陽回首更憑欄憑師早把香蓮種他日期來結社看○杜棱詩石骨生泉冷流來澗沼湄幽禽鳴竹砌遊客步階陲滃郁杉松碧陰稠煙霭缁古風吟不足嗟恨老蒼髭○許廣淵詩寺結千峰上門通一徑幽靜心無物亂清耳有泉流樓閣先知曉園林預覺秋因君題秀句卻省昔年遊○邑令徐評詩岑寂千山曲萦纡一徑微樓台青嶂合窗戶亂雲飛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偶來修吏隐到此益忘機】 寶勝院 在縣西七裡舊為漁池院天寶十載建相傳為唐人放生之所内有洞下通桐江葛仙翁煉丹于此池寺即其所栖之山也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有葛仙翁煉丹井放生池 題詠【許廣淵題煉丹井雲葛公高隐處鑿井碧山前煉就長生藥空餘白乳泉鼎藏今去水氣吐舊成煙(古老雲古有一鼎藏于井中其上常有祥煙後為人取之矣)午夜風雷作人疑羽佩旋○題放生池雲天寶當年寺魚池此日存溪移古岸腳殿壓舊山根月照霜鐘遠風開霧閣昏網羅雖廢禁和氣滿乾坤○令許仲蔚雲唐家舊佛祠樓閣影參差魚散不知處水流無斷時山光朝暮變人事古今移惟有好生德恩波尚滿池】 壽聖院 在縣南三裡舊為賢名院皇佑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惠濟院 在縣南八裡舊為靈泉院幹化五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慶恩院 在縣南十五裡舊為報恩院建隆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總持院 在縣北十裡地名貝山舊為永慶院幹佑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法惠院 在縣北二十五裡舊為太平院幹佑二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淨名院 在縣北二十五裡舊為白雲庵開運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許廣淵題杖錫窮危頂茅庵構白雲軒窗半峰出鐘磬别山聞海月曉同色爐煙晝雜熏莫教深靜處思慮落塵氛】 資聖院 在縣西北十五裡舊為寶安院開運四年建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寺有停雲軒 勝因院 在縣西二十裡舊為栖心庵大觀閑邑人徐赟建政和四年賜今額 安隐院 在縣西三十裡舊為龍門院幹佑元年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淨嚴院 在縣西南三十五裡舊為隐居院大同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乘寺 在縣西十八裡舊為靈遠寺上元二年建初梓州刺史羅石朔掘地得銅鑄佛像二并鐘載之以歸一旦失鐘與像所在而新城人獲之于野因建寺焉新登鄉有佛嶺事由此會昌閑廢大中十三年複建為聖像寺吳越王迎其像入城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妙香堂深靜堂鑒軒綠竹軒分秀軒寺後有蛻龍洞濯龍池噓雲亭刺史白居易贈休糧開士巨川上人詩 題詠【白樂天贈休糧巨川上人詩三十餘年坐對山隻将無事化人閑齋時往往聞鐘笑一食何如不食閑○參寥子留題茲山嵯峨冠天下一徑萦雲行兩舍始窮絕頂見招提碧閣丹樓屹如畫門前池水滀蜿蜒座上風雷驚晝夜峨眉五台誇壯觀品目真冥此為亞偉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