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三十九

關燈
上大下面)幹】小杯堰冷幹堰嶺背堰 塔堰【樂平寺後】鐵砧堰小東堰小背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八堰承接延湖山源水流接蔭田一千九十六畝 盛村孔堰寶山翼堰湯村潤堰張村查堰 宰堰下師堰十畝堰烏堰 高堰小堰亭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二都已上十一堰承接沿山坑水流接蔭田一千三百五畝 徐村堰高堰泥城堰 右并在長安鄉二十三都已上三堰承接良梅山壟嶺并馬嶺腳發源水流接蔭田三百六十五畝 神坑下捺橫塢畔捺後宅山坑捺沿村山坑捺 二小捺橫塢山坑捺 右并在長安鄉二十二都已上七捺承接延湖山發源等處水流接共蔭田一百九十畝 潛環境皆山非澤國比水之源自天目眉山宣秋嶺而發者皆自北而南由獲柳蘆嶺而發者皆自西而東由橫塘頂山而發者皆自東而西逶迤曲折至縣南七裡始合而下紫溪直西則與唐山水合而下至樂延又合湖之源下至印渚彙于桐江邑山多田寡水行乎兩山之閑凡瀕溪低平之地皆有田俗所謂大源田外則倚山曆級而上者水皆無及其所資以灌溉者淺澗斷溜而歲雨時若其稔幾于大源一有旱暵拱手待槁所藉以為民命者惟大源田而為田之壽脈者塘堰是也合六鄉計之大小堰約計三百二十捺又七十所分并不常而為塘者十有一焉疏瀹潴蓄之有方則着于邵公塘堰之叙導決先後之有節則具于晁公八捺之法是皆有民社者所當加意毋使杜公泳崔長官專美于前可也【已上見邑志以水利所關故具載于此】 富陽縣〔壩附〕 麻車堰溉田一百餘畝 在臨湖裡 石嶺堰溉田一百餘畝 青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湧泉堰溉田五十餘畝 應墓堰又雲應家堰溉田二百餘畝 朱壩堰溉田二百餘畝 風溪堰溉田四十餘畝 梓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公堰溉田三十餘畝 後步堰溉田二十餘畝 烏枝堰溉田四十餘畝 右并在日升裡 長泉堰【東西兩岸各有小浦東岸從周世隆門前入通山下取笪餈橋出大浦約四百丈闊二丈深一丈西岸從堰入取孫家步出大浦各有浦口并東西兩岸各有車水澳元闊四尺深四尺溉田四千有餘畝】 陳塘堰溉田六百餘畝 陶溪堰溉田八百餘畝 社公堰又雲松元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并在安仁裡 黃莺堰溉田三百餘畝 潭堰溉田一百餘畝 東秦堰溉田二百餘畝 青山堰 黃山堰 右并在長壽裡 烏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閘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馬山下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惠愛裡 彈堰溉田二百餘畝 徐埭堰又雲徐袋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馴雉裡 長泉堰溉田五百餘畝 在祥風裡 罟山潘堰共溉田二千餘畝 河塘堰溉田四千餘畝 店弄堰溉田一百餘畝 橫河堰溉田二百餘畝 武婆堰又雲武溪堰溉田三十餘畝 右在麗景裡 謝塘堰 阆塘堰又雲艮?寸塘堰 西了堰溉田一千畝 浦裡堰溉田五百餘畝 上霸堰溉田四百餘畝 下霸堰溉田二百畝 小謝湖堰溉田二各餘畝 右在江陰裡 閘堰 重塘堰 黃毛堰 已上三堰東接鎮橋西接黃毛堰南接黃堰北接大江溉田二千畝 烏塘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四堰在望仙村 路堰溉田三百餘畝 月程堰溉田四十餘畝 裘堰溉田二百餘畝 潘塘堰溉田五百畝 石堰溉田一千畝 甲堰溉田四百餘畝 瓦竈堰溉田三百餘畝 人盤堰溉田一百五十畝 橫堰溉田五百畝 孫漁堰 東枝堰溉田二百畝 下路堰溉田三百畝 石佛堰溉田八百餘畝 上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大元裡 羅漢山溪堰溉田二百餘畝 在感化裡上接屠山裡界下通江其溪約闊五尺深三尺作一十三處車戽 白石壩溉田二千餘畝 筍壩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慶護裡 橫溪壩溉田三千餘畝 在儀鳳裡 湖山砩溉田二千餘畝 支下壩溉田三百餘畝 安和壩溉田七百餘畝 右在善政裡 臧村壩溉田二百畝 梅洲壩溉田七十餘畝 梅樣壩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栖鶴裡 鹽官縣 長安堰 在縣西北二十五裡即舊義亭埭 莊婆堰 在縣西北三十裡 黃家堰 在縣西五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