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三十八

關燈
其于于望望未嘗不基于寬虐之政廉污之操雖令不從與不賞而勸者抑豈無其故哉今範令尹光世濟其美連跻科級以儒道字民最再課矣始終不擾與民相安宜其一鄉之善如範君學谕武任君學錄安世毅然以身其責也籲佚道使民雖勞不怨凡領民社之寄者何獨不然豈直仁和之長獨擅其美永和之士勇于為誼耶故書紹定庚寅陽月吉記】 宦河塘 在北新橋之北接連運河大塘長三十六裡淳佑七年趙安撫(上與下心)修築塘之西又有一塘曰西塘袤十八裡抵安溪通四川驿路年深頹圮亦加築治塘下田以萬計舊苦淫潦自是其患遂息 餘杭縣 北湖塘 高一丈廣二丈五尺源出諸山據唐地裡志縣令歸珧所開溉田千餘頃以其在縣北故名北湖 查湖塘 高一丈廣二丈在縣北三十五裡其源出諸山即後漢南陽太守搖泰所封之湖溉田甚廣湖側亭址尚存 閑林塘 在縣西亦号魚行塘 石門塘尹家塘 西南轉西北号為徑頭 中隔塘南湖塘 右并在招德鄉 樓東塘【号月塘灣】白塘頭東塘 東塘壩和尚塘壩聞壩塘 下湖塘化彎壩塘西海塘 義林壩塘郭家壩塘寺中壩塘 陸家壩塘裡新壩塘 右并在安樂鄉 龜邊塘【俗呼龜鼈塘水界記曰龜塘】五裡塘 上湖壩塘苎山壩塘沌湖壩塘 右并在同化鄉 鹿景塘亭子壩塘仇山大壩 右并在孝行鄉 陶村塘壩姚湖塘壩系湖壩塘 插壩塘陳家壩塘石濑塘 黃湖塘祥壩塘塍 右并在常熟鄉 莊前壩塘前蒼畈壩塘吳山壩塘 感塘曹村壩塘夾堰塘 右并在長安鄉 臨安縣 湖塘 在縣西北一百五十步 吳諸塘 在縣東南四裡 小塘 在縣北二裡 項家塘 在縣南三裡淨土寺之側 于潛縣 容塘徐博家前塘皁角塘 佑塘溫塘徐太家前塘 浪後塘墓後塘餘三家塘 徐五十一家前塘 右在豐國鄉十七都以上十塘承接白塔源等處水流接蔭田一百八十五畝 元豐塘 在長安鄉二十二都承接(仃去丁改小)嶺并青塘水流接蔭田一百畝三角令邵中書文炳重浚 樂平官塘 在長安鄉元豐塘西令邵中書文炳築治 清漣上塘 去元豐塘五六裡令邵中書文炳興複 序文【令邵中書文炳溪塘水利序古朁繇隋開皇中隸于杭崇岡複嶺回缭重迾水之發于山者六十有三源集而成溪一日天目之源幽深峻極渟為龍淵三池灑流自北東橫亘而少西路白塔為東溪其北曰眉山之源眉山而西曰千秋之源皆自宣城穿嶺而下過朱村并而為西溪三水奔湍彙于甲子岝崿山之麓合流南注而為紫溪此其大源也餘皆止發于潛之境其來自近旋轉合附環邑左右勢傾而南下無以宿水溪行群山閑廣不能三十丈或束而狹則纔數尋爾淺灘鳴濑五日不雨田未病而溪固涸矣昔人視其勢而約之以埭導其流以溉田蓋莫推其所自後之私其利者稍增益之凡為大堰百四十有七所其細流為堰者又二百二十有三所山狹窮處溪流不逮亦疏鑿以為塘然而潛之地山居其六七窮谷之民尺寸所必争無曠土平澤以廣其灌注凡為塘一十二所而已田事将興勸耕于郊視溪塘之遺迹而申農裡之教令故大堰各立長董率共利之人察其決壞而增築之相畎畝之枯潤時其疏瀹而均注之先後有次第高下有承接背約則有罰甚則有刑小堰各從民便使自為之或一家得專或衆有私約而不立之長增視其大小如其堰之政總之溉六鄉十二管之田凡四萬九千七百七十畝有奇非溪塘之所及止于此地之傾側山之重(山貝)而不得盡其利也夫政之本在養民令之職先勸課平素于民相忘而一切之政又從而朘削之歲儉饑困敖?口然恤赈具文苟免而流殍已衆矣潛今視古畿縣富庶而興禮義當為他郡邑倡興廢補弊撫摩惠養庶幾萬分有一于其閑而文炳淺短(帛系)薄心知弗能夜思蚤作不敢不力求之邑而考中興之斷簡求之野而得開寶之遺書熟究之而事明參核之而圖具然後随緩急之宜以次修複民用樂從鹹即其舊聯比而籍載之為一論次以存其概異時計議者或有取于斯焉】 【○重開元豐塘序長安之鄉小嶺之下有塘口元豐謀始于治平之元久弗克就元豐三年歲在庚申令有崔其姓者乃力興之塘成而獲其利歲月浸遠稍稍就廢愚民苟目前而不遑恤于是盜塘而田經界既正不可複奪而塘之所存隐然成陸矣咨訪耆老求其故而疏辟之取田戶百二十家之夫以用其力給其食用凡三十有四日而罷其廣百有四丈其深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