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三十八

關燈
今池邊有亭 題詠【東坡詩策杖徐徐步此山撥雲尋徑興飄然鑿開海眼知何代種出菱花不記年烹茗僧誇瓯泛雪煉丹人化骨成仙當年陸羽空收拾遺卻安平一片泉】 臨安縣 馬跑泉 在縣北三十裡穆公山高峻崎岖有石棋盤坐石之類父老傳為仙人台及有馬跑泉口足之迹如印諸石樵采多見之 溠水漾 在雙林院山半瀑泉飛白甚長沿流集賢裡東至于海 富陽縣 顧家泉 在春明裡溉田四十餘畝 卓錫泉 在縣西二十裡萬齡山大智院【詳具大智院】 鹽官縣 雪峰泉 在縣東南五裡壽聖院記載靈迹 昌化縣 天井泉 在縣西五十裡地名葉源有馬塢小山巅有石竅名天井深不可測其中若列梯級通人上下有泉涓涓灌注石面凝結石脂圓者名寒水石如冰箸者名鵝管石晝執燭可入光采奪目或以絲系石試井聲冬冬如鼓盡絲一(上竹下矍)石墜未已井東有銅山神入者亵慢即迷所出舊傳此井通朱浪村長潭 龍孔泉 在縣南三十裡有金山玉嶺旁連金紫岩嶺下有龍孔泉流不竭巨魚出必雨 瀑布泉 在縣東南玉嶺後石壁闊數裡高百丈飛泉自紫岩嶺抵石壁沿空飛瀉四時不竭 東坡泉 在雙溪亭西數十步石竅中出坡公始尋溪源得之以瀹茗人皆鑿石為泓 池 城内外 湧金池 在豐豫門裡引西湖水為池吳越王元瓘書三大字刻石識其旁雲清泰三年丙申之歲建午之月特開此池 題詠【楊蟠詩湧金春色晚吹落碧桃花一片何人得流經十萬家○郭祥正詩衆沼皆涵碧斯池獨湧金寶光終夜見不是月華深】 聖母池 在吳山中興觀側圍以石欄有聖母廟 白龜池【事具六井】 金牛池【事具六井】 仁和倉池 在倉之南故老相傳雲仁和倉舊為縣基乃吳公子慶忌故居元有此池【詳見古迹】 明清池 在大理寺議廳池畔有潘阆詩刻 白洋池 在梅家橋東周回三裡淳佑丁未夏旱湖水涸人争汲此水至有以舟載賣如湖水者一方賴之 鴻鴈池 在龍山之北 龍母池 在錢糧司嶺 金魚池 在開化寺後山澗水底有金銀魚 放生池 詳見西湖 瑤池 在錢塘門外寶勝寺側多芰荷周回二裡遇旱不竭今屬呂氏園 飲馬池 在西溪飲馬山下一在菜巿門外廟子灣 碧沼水池 在湖州巿左八郎廟巷池廣三畝水清甘人多汲飲有扁曰碧沼 磨劍池 在臨平山下有片石俗傳錢王磨劍于此 宮城外水池 一在宮城之東淳佑八年趙安撫(上與下心)奏請鑿池二十所各闊一丈四尺深四尺五寸通長二百二十丈甃以堅石缭以矮垣鹹淳四年安撫潛說友再行修治 一在和甯門外鹹淳六年十月有 旨申儆防虞命守臣潛說友即使相宗室待班合子之後度地鑿池袤百一十尺自是近南居民去水絕遠者皆恃以為安雲 防虞水池 一在邵局牆下一在左院河下 一在泰和坊東一在至德觀前 一在萬松嶺上一在錢湖門裡 一在鐵冶嶺一在七官宅前 一在十官宅前一在龍翔宮前 一在仁王寺前一在後巿街謝府巷口 一在府治後門一在三省後 一在六部後一在護聖寨前 一在便門外蕭公橋西瓦子口 一在候潮門外接待寺前 一在候潮門外大郎巷 一在候潮門外福田寺前 一在水府觀後一在護聖教場前 于潛縣 放生池 舊在縣南廣福院東紹熙中令邵文炳建浮溪橋因徙溪上 三池 在天目之東北峰下有溪曰大徑口小徑口世傳為龍往來之地未至龍湫數步有潭形如仰箕曰箕潭中有巨石潭水注入上池在山東垂崖下崖高五十仞上有平地數丈名拜鬥壇石壁如門峭立對峙以限水之出巨潦泛溢則激而反趨于甯川故山前無水患崖閑有石如獅下瞰潭水登者據石援藤而視毛骨慘栗水流入中池又在垂崖三十仞之下噴瀉如雷飛濺岩壁下池接焉池周回三十餘丈绀碧深邃幽沕莫測三面皆骈石環繞南溪入大溪至紫溪七十二灘皆發源于此岩下有滴乳民采以療病歲旱潦朝廷率遣使函币精禱投之于池洄漩泝流而上已而下沈如有物掣之或少慢複浮而出凡禱者皆然池上有亭曰格思下有石蒼潭泓澄可鑒又有乳水潭其上路旁有泉迸出山石閑凜然如冰潭水順流西溪分堰水入至道宮曲折而至昭慶廟前為弄珠池 月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