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七

關燈
十八年到】郭堂老【右承議郎紹興二十一年到】魏之基【右宣教郎紹興二十四年到】歐陽并【右通直郎紹興二十七年到】徐宅【右承議郎紹興三十一年到】呂廣【右通直郎隆興二年到】謝傑【右宣義郎幹道二年到】韓元老【右宣教郎幹道五年到】何健【右宣教郎幹道九年到】周珝【宣教郎淳熙二年到】高畯【宣教郎淳熙四年到】孟緻康【宣教郎淳熙七年到】蔡戬【通直郎淳熙十年到】田橡【朝散郎淳熙十四年到】仲慶遠【宣教郎紹興元年到】高得居【承議郎紹興四年到】張思忠【承議郎慶元二年閑到】李時升【奉議郎慶元四年到】王若水【宣教郎慶元六年到】史宜之【奉議郎嘉泰二年到】強向【奉議郎泰四年】林昌【通直郎開禧三年到】趙善漣【奉議郎嘉定三年到】高惟月【奉議郎嘉定五年到】莫煥【通直郎嘉定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到】 丹陽縣令〔丞佐附〕 宋到 撝齊書本傳試守延陵令非所樂去官 齊戴景度 世祖建元元年延陵令上季子廟湧井事【見齊志祥瑞】 梁褚澐 本傳先曲阿令又延陵令 劉之遴 本傳延陵令 王僧恕 延陵令撰季子廟碑文 唐邁之 延陵令有集十一卷【未詳何時人見隋經籍志注姑附于此】 唐師賢 延陵令有集十五卷【未詳何時人見隋經籍志注亦姑附于此】 唐杜羔 延陵令【見宰相世系表】 沈琰 吳興人開元十年延陵令與長史高紹同谒季子廟【見季子碑陰記】 李令從 永泰元年延陵令刺史韋損開練湖李華作頌載其能如韋公之愛人 邵摯 類集有劉長卿送摯赴延陵令詩 盧少卿 延陵令忘其名類集有李颀送盧少卿赴延陵詩 李延陵 忘其名類集有劉長卿同遊紫陽觀至華陽洞詩 延陵張宰 忘其名類集有陸龜蒙贈詩 锺重漸 試大理司直兼延陵令類集有重漸題季子廟詩曾旼疑其南唐人 李韶 延陵丞【見宰相世系表】 韋少府尉 延陵忘其名附見于此 宋朝仍唐為延陵縣非古延陵也古延陵今常之晉陵是已熙甯五年廢縣為鎮隸丹陽析其地屬三縣後百餘年鎮官周松年得縣令壁記于土中其序文治平四年縣令掌文紀撰附于左 劉赟【淳化元年至】張德方【至道元年】王在和【鹹平二年】王繼明【鹹平五年】鄭思齊【景德二年】姜固【祥符元年】黃宗望【祥符三年】崔思齊【祥符六年】方仲弓【祥符九年】管昭文【天禧四年】樂成象【幹興元年】吳紀【天聖二年】楊儀【天聖三年】裴諒【天聖六年】鄭崇【天聖九年】張文震【景佑四年】趙永【景佑四年】衛登【寶元二年】孫佐【康定二年】孟應之【慶曆二年】王琮【慶曆五年】陳銳【皇佑元年】牛自誠【皇佑四年】王頤【至和元年】王夷直【嘉佑二年】秦道【嘉佑五年】高大明【嘉佑八年】掌文紀【治平三年】 吳顧雍 弱冠自合肥長轉曲阿有治迹 吾粲【吾粲○(鈔本吾作吳)案三國志吳人有吾粲而無吳粲傳寫者因吾為罕有之姓遂改吾為吳而上文顧雍上複脫去吳字文義遂不可通(張氏鑒謂當作吳吾粲說亦可通然上文尚有顧雍則吳字當在顧雍之上不當在吾粲之上矣)今皆改正(顧雍傳雲弱冠自合肥長轉曲阿有治迹鈔本脫冠字今亦據三國志補入)】 本傳字孔休孫河為将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為曲阿丞遷長史治有名迹 孫助 河之子為曲阿長【見孫桓傳注】 宋孔曲阿 忘其名類集有謝惠連與孔曲阿别詩 齊周洽 汝南人曲阿令廉約無私卒于都水使者無以殡吏人為買棺器武帝聞而罪之曰洽累曆名邑而居處不理遂坐無車宅死令吏衣棺之此宜罪貶無論褒恤乃敕不給贈赙【見傅琰傳】 邱仲孚 梁書本傳曲阿令仲孚以拒王敬則功遷山陰令【詳見攻守形勢】 梁褚澐 本傳為曲阿令清謹可紀 臧仲博 曲阿令【見臧質傳後】 江子一 本傳曲阿令着美績 司馬壽 曲阿令【見司馬筠傳】 胡颍 陳書本傳曲阿令尋領馬軍 陳拟 本傳陳霸先鎮朱方拟除步兵校尉曲阿令 周宏貞 本傳曲阿令 唐尹元貞 本傳文明元年曲阿令徐敬業攻陷潤州元貞率兵赴援及戰敗被擒敬業臨以白刃脅令附已元貞詞色慷慨竟不屈尋遇害敬業平贈潤州刺史谥曰壯 柳尚素 曲阿令【見柳子厚文集】 韓暈 丹陽令【見宰相世系表】 杜孟寅 永泰元年丹陽令刺史韋損開練湖李華作練塘頌載其能秉韋公之清白 王瓊 貞元初丹陽令三年調集皆黜落甚惋憤乃赉百千詣茅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