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江志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本傳崔慧景事平出監南徐州
梁陳昙朗
本傳紹泰元年監南徐州
陳拟
本傳紹泰二年監南徐州至陳永定三年再監州陳沈君理本傳天嘉四年監南徐州
裴子烈
宣帝紀太建十一年領南徐州
沈恪
本傳太建十二年監南徐州上遣裴子烈領馬五百疋助恪緣江防戍
右大小中正至監州缺【右大小中正至監州缺○(鈔本無此九字)案下文法曹參軍條後有右長史司馬至法曹參軍雲雲部郡從事條後有右别駕治中至部郡從事雲雲則監郡條後必當有右大小中正至監州雲雲但州字以下難以臆補故注一缺字(下文右典簽文學缺下卷右知鹽鐵院因鹽鐵使置俱仿此例補入)】
晉宋齊梁陳長史司馬以下
長史
宋志諸軍長史六百石者第七品
晉劉遐郄鑒傳【晉劉遐郄鑒傳○(鈔本傳字上有本字而無劉遐二字)案下文雲以府事付長史劉遐蓋遐乃鑒之長史則晉字下必有劉遐二字否則郄鑒乃刺史何得列于長史中乎遐事附見鑒傳本字不當有】鎮江口寝疾上疏遜位以府事付長史劉遐【按成帝紀鹹和元年徐州刺史劉遐卒以郄鑒領徐州今郄鑒死以府事付長史劉遐當是别一劉遐偶同姓名耳又按褚裒傳永和初召裒将以為揚州錄尚書事吏部尚書劉遐說裒遜會稽王恐郄鑒長史劉遐當是此劉遐也】
郄愔
本傳褚裒鎮京口以愔為長史
荀羨
本傳褚裒鎮京口以羨為長史既到裒謂佐史曰生資逸羣之氣将有沖天之舉諸君宜善事之
王胡之褚裒
鎮京口胡之為長史裒被召為揚州錄尚書事胡之勸裒固辭歸藩【褚裒傳】
殷仲堪
本傳謝元鎮京口以仲堪為長史厚任遇之時仲堪緻書于元曰□□之後中原子女鬻于江東者不可勝數骨肉星離荼毒終年怨苦之氣感傷和理當世大人既慨然經略将以救其塗炭而使至此良可歎息願節下宏之以道德運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踐晉境者必無懷戚之心枯槁之類莫不同漸天潤仁義與幹戈并運德心與功業俱隆實所期于明德也德音一發聲振沙漠二寇之黨将靡然向風何憂黃河之不濟函谷之不開哉元深然之
袁湛
宋書本傳桓修刺徐州湛出補撫軍長史
謝方明
本傳劉道憐鎮京口方明為長史劉裕命府内衆事皆谘決之随府轉中軍長史【以道憐傳參定】
宋張劭
元嘉中衡陽王義季鎮京口劭為長史與隐士戴颙姻通【戴颙傳】
沈昙慶
【自昙慶至齊劉繪凡長史十八人并詳見行事南東海太守】
羊元保
江湛
袁淑
何偃
江智淵
庾徽之
王僧虔
蕭惠開
沈文季
王缋
江概
齊謝朏
江谧
江祀
陸惠曉
劉繪
沈佚之
江夏王寶元刺南徐佚之為長史【寶元傳】
範岫
【自岫而下至梁張缵凡長史十人并詳見行事南東海蘭陵太守】
蕭琛
蕭秀
梁王份
謝證
王泰
王僧孺
孔休源
褚球
張缵
謝哲
本傳陳霸先刺南徐州表哲為長史
蕭濟陳霸先
傳霸先以征北大将軍刺南徐州濟為明威将軍征北長史
司馬
宋志諸軍司馬六百石者弟七品
晉袁喬
本傳桓溫鎮京口引喬為司馬
卞耽
為徐州府平北司馬庾希舉兵反自海陵夜入京口城耽踰城奔曲阿發諸縣兵二千擊希希戰敗【庾希傳】毛璩本傳谯王恬以鎮北将軍督徐州補璩司馬【以谯王恬傳參定】
劉牢之
本傳王恭刺徐州将讨王國寶以牢之為府司馬
檀韶
宋書本傳世居京口為本州島島輔國司馬
刁宏
桓修刺徐州宏為司馬劉裕義軍克京城宏率文武佐吏來赴劉裕謂曰諸軍非大晉之臣乎宏退【宋武帝紀】
謝景仁
宋書本傳劉裕為鎮軍将軍徐青二州刺史景仁自司徒左長史出為劉裕鎮軍司馬
檀道濟
宋書本傳義熙中宋公劉裕世子義符為征虜将軍鎮京口道濟為司馬
宋陸仲元
永初三年長沙景王道憐鎮京口時為司馬道憐入朝留仲元居守刁逵子彌為亡命率數十人入京城仲元擊斬之【以宋高祖紀及長沙景王道憐傳參定】
顧琛
蕭道成
【詳見行事】
柳世隆
【詳見南東海太守】
何季穆
為建平王景素司馬薦從弟豫之為參軍景素敗季穆先遷官不及禍【景素傳】
孫謙
為建平王景素司馬廢帝所生陳氏親戚楊運長忌憚景素密遣伧人周天錫僞投景素勸為異計景素知為運長所遣即斬之遣謙送首還台【景素傳】
齊王元邈
蕭赤斧
王廣之
【并詳見南東海太守】
陸慧曉
本傳晉安王寶義以鎮北将軍刺南徐慧曉為鎮北司馬
王寶元
孔矜江夏王寶元刺南徐矜為司馬崔慧景舉兵寶元密與相應殺孔矜【寶元傳】
梁沈恪
陳書本傳陳霸先讨侯景恪起兵相應賊平恪谒霸先于京口即日授都軍副尋為府司馬
從事中郎
宋志諸公領兵者置從事中郎二人加崇者置四人主吏
晉王敬宏
宋書本傳劉裕誅桓元以敬宏為車騎從事中郎
謝方明
宋書本傳為劉裕從事中郎
宋蕭道成
齊紀新安王子鸾以北中郎将刺南徐有盛寵簡選僚佐道成為北軍中郎
徐孝嗣
齊書本傳升明中蕭道成以骠騎大将軍刺南徐孝嗣為骠騎從事中郎
梁蕭幹
陳書本傳陳霸先以司空鎮南徐州引幹為司空從事中郎
功曹
宋志都督不帶儀同三司者不置從事中郎置功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
晉江逌
本傳何充以骠騎将軍刺徐州引逌為骠騎功曹
徐羨之
宋書本傳義熙中劉牢之以鎮北将軍刺徐州以羨之為鎮北功曹正佐
宋沈璞
始興王浚為南徐州太祖謂璞曰浚既出藩卿當卧而護之與浚诏曰沈璞累年主簿又經國卿雖未嘗為行佐今當正參軍耶若爾正當除餘曹兼房任不爾便宜行佐正除中兵恐于選體如不多耳乃為正佐【事見宋文帝诏按宋書沈約自序竊詳宋太祖語意以沈璞曾為主簿欲升遷之以參軍為卑不欲除璞中兵中兵者主簿中兵參軍也故除正佐】
參軍事
宋志除拜則為參軍事府版則為行參軍則參軍事乃出于朝廷除命非軍府自除辟劉裕創義從入京城參軍事者自檀道濟至臧焘凡九人列于左
晉檀道濟
檀韶
檀祗
劉粹
向靖
【以上五人并見宋書本傳參裕建武軍事】
臧熹
參裕鎮軍事又參車騎中軍軍事【宋書臧質傳】
沈淵子
參裕鎮軍車騎中軍事
沈田子
參裕鎮軍軍事【宋書沈約自序】
臧焘
宋書本傳參裕中軍軍事
宋江淹
梁書本傳建平王景素以鎮軍将軍鎮京口淹為鎮軍參軍事
軍府主簿
宋志主簿主閣内事在記室上
晉沈穆夫
父警少好學亦通左氏春秋王恭鎮京口命為前軍主簿與警書曰足下既執不拔之志高卧東南故屈賢子共事非以吏職嬰之也【宋書沈約自序】
劉穆之
宋書本傳劉裕起義克京城問何無忌曰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無忌曰無過劉道民劉裕曰吾亦識之即馳書召焉時穆之聞京城有叫噪之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穆之視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壞布裳為袴往見裕裕謂之曰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穆之曰貴府始建軍吏實須其才倉卒之際當略無見踰者裕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濟矣即于坐受除從平京邑諸大處分皆倉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複為府主簿
謝方明
宋書本傳從兄景仁舉方明為劉裕中兵主簿方明事思忠益知無不為裕謂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賞且當與卿共豫章國祿屢加賞賜
宋蕭惠開
本傳元嘉二十六年始興王浚以征北将軍刺南徐惠開為征北府主簿
何昌寓
齊書本傳建平王景素刺南徐昌寓為府主簿以夙素見重景素敗後昌寓上書訟景素之冤【以宋建平王傳參定】
記室
按記室與記室參軍雖皆軍府官然職有崇卑陳蔡景曆傳雲景曆為征北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則為兩職分明宋百官志主簿下自有記室亦自有錄事記室以下十八曹參軍故今條出者次于主簿之下而記室參軍自列于參軍條中
晉徐廣
生長京口仕晉為秘書監武帝受禅悲感流涕謂謝晦曰君為晉朝佐命身是晉室遺老事固不同嘗撰晉紀年八十而終
劉穆之
宋書本傳劉裕克京城以穆之為記室
梁何烱
南康王績刺南徐烱為王府記室與長史王僧孺為友【見僧孺傳】
蔡景曆
陳書本傳霸先刺南徐景曆領記室霸先将讨王僧辨獨與侯安都等數人謀之景曆弗之知也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曆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督護
宋志督護江左置皆領營有部曲
晉徐龛
褚裒鎮京口龛為督護【詳見刺守褚裒之下】
顧揚
顧衆揚
為王舒護軍參軍前義興太守蘇峻作逆揚與衆皆起義軍以應舒讨峻舒假揚監晉陵軍揚遣前鋒進據無錫遇賊将張健等交戰大敗奔還舒以輕進免揚督護更以衆督護吳晉陵軍【見王舒傳按晉陵此時實治丹徒前督護監晉陵軍則丹徒軍實在焉】
王允之
蘇峻作逆父舒假節都督行揚州刺史讨峻賊将韓晃入故鄣舒以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讨軍事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長塘湖【在金壇縣】複大破之【王舒傳】
郭龍
庾希舉兵反自海陵夜入京口城龍為督護集衆拒之【庾希傳】
劉锺
宋書本傳劉牢之鎮京口锺為征北參軍督護
行參軍
宋志行參軍始于蜀丞相諸葛亮晉太傅司馬越府府版則為行參軍
晉到彥之
義熙元年補劉裕鎮軍行參軍【宋書監本缺本傳今用李延壽史】
宋到撝
齊書本傳新安王子鸾以北中郎将刺南徐州除撝北中郎行參軍
參軍
宋志參軍不除曹者無定員
晉李闳
曹納
郗鑒刺徐州闳納并為參軍【詳見攻守形勢】
江逌
本傳蔡谟刺徐州命逌為參軍
李充
本傳褚裒刺徐州以充為參軍
荀羨
本傳何充鎮京口請羨為參軍
鄭襲
本傳荀羨刺徐州襲為參軍羨使襲發二州兵戍淮陰
劉奭
為徐州平北參軍庾希舉兵反自海陵夜入京口城奭與高平太守郗逸之等集衆拒之【庾希傳】
劉牢之
本傳太元初謝元為徐兖刺史以牢之為參軍殷仲堪本傳謝元鎮京口請為參軍
殷确
曲阿人王恭鎮京口确為參軍【王恭傳】
劉敬宣
宋書本傳王恭鎮京口敬宣起家為王恭前軍參軍【以王恭傳參定】
沈警
厚笃有行業王恭鎮京口與警有舊好引為參軍手書殷懃苦相招緻不得已應之尋謝職【見宋書沈約自序】
劉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