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縣續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愛子泉間索乳來,望夫石畔頻攜手。
噫籲喊于嗟乎,烈婦生于丁卯,歸于已醜。
壬辰秋望,日子月酉。
明月在天,下照九有。
自經于房,鬼神是守。
哭汝者姑,殡汝者舅。
哀及鄉鄰,感均童叟。
表汝于億千萬人之中,綴汝于百八十人之右。
虎山之石伽龜岩,鴛河之水無塵垢。
我作歌詩告邑人,誰其視此邢烈婦。
律 答王定民 蘇轼 開緘奕奕滿銀鈎,書尾題詩語更遒。
八法舊聞宗長史,五言今複拟蘇州。
筆趴好在留台寺,旗隊遙知到石溝。
欲寄鼠須并繭紙,請君章草賦黃樓。
國朝 至招遠縣二首 邑侯李芝 刻削山浸署,潆纡水抱城。
海風無旦暮,沙霧亂陰晴。
地簡容才拙,庭閑喜訟清。
夕陽初解帶,澄坐又詩成。
頑石山多瘠,浮沙土更硗。
人情懷飽暖,國計重征徭。
鞭樸衷恒恻,瘡痍鬓欲雕。
公餘多暇日,一雨省春苗。
瑞芝詩三十韻 王華 五玹鼓郁金堂,三秀秋生玳瑁梁。
聞道西岐鳴瑞鳥,争傳北陸立神羊。
朱柯曾發新昌邑,紫苟先呈滁郡陽。
池畔卿雲稱武帝,殿階蓂莢紀陶唐。
共傳瓊室産瑤草,獨羨芝房呈夜光。
車蓋嶙峋琥珀薄,根莖燦爛水晶涼。
玉山一座十三疊,寶樹聯珠千萬行。
皎月作精冰作骨,珊瑚為質蕊為妝。
晖淩牛宿星槎色,馨奪尚書雞舌香。
如馬如龍騰碧漢,成宮成阙護雕廊。
琪枝桂比含空徹,貝葉琛同映璧芳。
畫棟籠霞初煜煜,绮窗散彩更煌煌。
朝煙蕩漾濃還淡,佳氣霏微低複昂。
絕勝潘花花盡赤,遠過陶菊菊流黃。
風雷妙有藏身術,年歲恒留卻老方。
自是使君多異政,始能大廈緻奇祥。
民讴襦袴家應足,野泳農桑俗已康。
課士論詩揮白塵,除奸執法肅清霜。
鳴琴卧閣憑鷗大,種竹聞庭任鶴翔。
樂隻我侯真罕觏,麟兮公子讵尋常。
龍仙預兆科名美,螢火時膺錫命章。
齊國需才來福曜,燕都報最聚文昌。
皇華八極馳骐骥,丹诏九重飛鳳凰。
黎庶争看骢馬史,聖王厚眷柏台郎。
著書魏世流聲遠,設榻南州遺澤長。
兄弟冬官臣社稷,太師專間鎮岩疆。
幾班俱到絲綸閣,數世總分蒲谷璋。
從昔朝廷賴柱石,現今當甯重循良。
公趨北阙補華衮,人向東山頌繡裳。
唯原繪圖垂永久,聊将辭賦志難忘。
初夏勸農二首 邑侯李芝 節侯山城晚,農功入夏忙。
放衙閑案牍,策蹇理耕桑。
麥小晴翻翠,花稀午作香。
素餐慚内熱,偏愛海風涼。
出郭沿河嶺,周行陌與阡。
晴沙明似雪,風柳軟如綿。
村落棋疏密,溝塍绮錯連。
力耕無苟且,瘠土亦豐年。
石城夼 沿溪斜入口,曲折亂峰間。
流水澹無住,白雲長自聞。
大風揚占鳥,飛雨失來山。
湛湛煙岚色,蒼蒼點客顔。
庚戍仲春以公事停轅溫泉,率筆漫記 萊州郡守張應瑞 鬼斧曾經鑿此泉,碧泓暖漾野雲天。
脈通滄海龍搏火,顆作玲珑珠噴煙。
一道分流融萬竈,四時濯熱慰千廑。
怃然為憶清涼境,幽興何年穎水前。
三月三日遊班仙洞 楊顯曾 羅峰十裡隔煙霞,修禊來穿古徑斜。
一曲柘枝山外雨,數聲啼鳥洞中花。
蒼松奇石遊人路,白鶴春雲羽士家。
坐看金觞臨澗轉,泛來應是有胡麻。
仙姑石崖 冷得中 争說仙蹤此地藏,曾将至孝極穹蒼。
岩花慘淡悲風雨,枯木雕零憶斧斨。
宅挂懸崖人萬古,魂歸華表壽千霜。
風鬟霧鬓今猶在,夜月空山照舊妝。
遊竹林寺 張晖 竹外風清樹色涼,野花開處頗聞香。
一泉側吐懸崖細,兩岸橫吞卧柳長。
曲徑僧來雲宿洞,疏林樵去鹿眠罔。
貪聽鳥語忘搜句,辜負奚童背帶囊。
遊清涼寺 郭灉 偶來此地絕紅塵,寺号清涼自有因。
佛性清明真似水,禅房蕭瑟不知春。
喧呼門外雖成市,寂靜庭中卻無人。
剩有尼僧年已老,惟将鐘鼓報昏晨。
補官羅峰漫成四律留别 邑侯江光 賦罷金門博一官,天風吹下五雲端。
問途終覺人情厚,入世先求自信難。
真箇登場同傀儡,居然學步到邯鄲。
文魔結習儒酸态,齒冷防教笑素湌。
百裡真除便當家,故山回首隔煙霞。
心如止水偏觀海,地有春風好種花。
升鬥頓添新活計,玹歌還是舊生涯。
直将飲啄從頭悟,前定分明數不差。
行行此去近蓬萊,攬辔東瞻亦壯哉。
照夜珠光開世界,淩空蜃氣幻樓台。
民淳想見風猶古,邑小何須吏有才。
恰稱時苗迂僻性。
輕裝隻駕椁車來。
風笛離亭思不禁,朋簪從此憶苔芩。
懷中自有豐年玉,囊底原無暮夜金。
但覺葵傾終向日,可能雲起便為霖。
停鞭重與明湖約,留取澄波鑒此心。
昌陽留别 桑麻影裡下車來,捧檄聊因大府催。
庖代一官成短夢,事兼兩邑愧長才。
扁舟不系随飄泊,孤鶴閑攜共往回。
彈指瓜期容易過.歸時剛醉菊花杯。
我本羅峰舊使君,暫将凫舄此間分。
馳驅敢望随車雨,舒卷真同出岫雲。
吏解能文差免俗,民知向化不須勤。
訟庭雀鼠清如許,三月蒲鞭響未聞。
檢點琴書便束裝,臨岐惆怅思茫茫。
荒煙冷月悲蘿石,秋草寒林吊荔裳。
閱世易增流寓感,浮生難定宦遊方。
無端愁絕沽河水,也帶離聲咽斷腸。
馬首徐瞻按辔行,最關情處是蒼生。
賓僚盞酒連朝勸,父老壺漿接壤迎。
越俎未能陪薦鹗,比鄰還可托流莺。
匆匆一笑抽身去,毀譽無心問重輕。
潇碧齋落成偶題東壁 醫俗由來是此君,潇湘煙景得平分。
短牆低築圍青粉,虛牖全開貯綠雲。
大有琴尊供嘯傲,底須箫管豔傳聞。
公餘不惜經營力,自策閑中第一勳。
泛宅浮家作宦遊,兩年彈指換春秋。
漫雲居是忘憂館,卻笑身同不系舟。
剪棘乍三徑曲,補蘿新一庭幽。
桑麻處處茅檐好,尚有人嗟露處不。
遊羅峰後洞 俗名老虎洞秦憐 西岩結伴共探幽,伏虎仙翁道姓周。
人說斑奴歸法座,我憐紅樹入深秋。
黃花白酒添新句,竹杖芒鞋續舊遊。
笑問山靈相識否?移文不用勒峰頭。
洞前裡許李氏别業是甯陵公兄弟讀書處舊日編茅今已墟,名山不讓子雲居。
埙篪競爽千秋業,風雨連床萬卷書。
碧草如煙三迳外,蒼松合抱百年餘。
清池顔色無由照,令我聞風欲式廬。
遊銀山 萊陽歲貢張心乾 十裡平疇見遠岑,繞山一帶水粼浔。
堞從崒邊出,路向藤蘿蔓底尋。
怪草離披松影暗,奇花點綴寺門深。
老僧亦自娴周旋,問客何緣肯辱臨。
前題 萊陽舉人張心鏡 僻性好山兼愛水,故人邀我步高岑。
開樽共酌山岚秀,側帽低看石窦深。
簾外青松藏寶塔,嚴前碧柳隐鳴禽。
仙家未必能勝此,漫向蓬瀛島内尋。
前題 李浚 不是桃源便易尋,到來煙霭自陰森。
才攀廉外幹岩翠,忽覓雲根一洞深。
鳥啄斜陽飛絕壁,僧敲清磬散長林。
紗窗竹案涼如水。
十指薰風學鼓琴。
鶴姑頂 邑人增生秦其源 瑤台結伴許飛瓊,回首滄桑又幾更。
高嶺不聞環佩響,春山猶學黛眉橫。
姑餘空有仙人迹,赤壁誰知道士名。
日暮松濤風亂卷,半天吹下步虛聲。
橫掌河 漫道長江九派分,河名橫掌亦稀聞。
巨靈小試開山手,神禹同留導水勳。
秋色橋成金跳脫,春來冰解玉螺紋。
朝宗畢竟歸溟渤,倒挽銀潢自不群。
肄業大望山精舍 拂曉陟南山,塵心到此閑。
新苔荒石徑,朝霭隐柴關。
八室風生壁,推窗水繞欄。
幽懷真靡已,日暮且言還。
遊班仙洞 邑人國學李廷弼 攜策尋幽洞,晨行曲澗中。
松林明旭日,磬韻散輕風。
石壁泉溜白,山花露綻紅。
到斯塵意息,何必見仙翁。
絕 賞菊二首 邑侯李芝 爛熳秋蓠擁夕曛,晚風吹落郁金裙。
月明時向花間卧,定有仙人入夢聞(舞霓裳)。
暈紅西子巧妝成,淺碧文君笑欲生。
陶令當年如識面,悔将五柳賦閑情(美人面)。
書齋望東山 邑人劉嶽 阖戶東山去,開戶東山來。
東山常伴我,日夕尚俳徊。
悼王修 郡縣試皆冠軍未及院試而卒登州郡守張勤望 欣看多士步瀛洲,遙海珊瑚次第收。
何事文星獨有恨,秋風夜雨泣王修。
題寺山院 萊陽副貢李譜 門對清流不掩關,常教身在水雲間。
水流東去雲環寺,秋色牆頭一點山。
架旗陰雨 邑人庠生王志超 天策當年此駐兵,峰巒留得架旗名。
千年不改陰雲氣,風雨猶聞破陣聲。
噫籲喊于嗟乎,烈婦生于丁卯,歸于已醜。
壬辰秋望,日子月酉。
明月在天,下照九有。
自經于房,鬼神是守。
哭汝者姑,殡汝者舅。
哀及鄉鄰,感均童叟。
表汝于億千萬人之中,綴汝于百八十人之右。
虎山之石伽龜岩,鴛河之水無塵垢。
我作歌詩告邑人,誰其視此邢烈婦。
律 答王定民 蘇轼 開緘奕奕滿銀鈎,書尾題詩語更遒。
八法舊聞宗長史,五言今複拟蘇州。
筆趴好在留台寺,旗隊遙知到石溝。
欲寄鼠須并繭紙,請君章草賦黃樓。
國朝 至招遠縣二首 邑侯李芝 刻削山浸署,潆纡水抱城。
海風無旦暮,沙霧亂陰晴。
地簡容才拙,庭閑喜訟清。
夕陽初解帶,澄坐又詩成。
頑石山多瘠,浮沙土更硗。
人情懷飽暖,國計重征徭。
鞭樸衷恒恻,瘡痍鬓欲雕。
公餘多暇日,一雨省春苗。
瑞芝詩三十韻 王華 五玹鼓郁金堂,三秀秋生玳瑁梁。
聞道西岐鳴瑞鳥,争傳北陸立神羊。
朱柯曾發新昌邑,紫苟先呈滁郡陽。
池畔卿雲稱武帝,殿階蓂莢紀陶唐。
共傳瓊室産瑤草,獨羨芝房呈夜光。
車蓋嶙峋琥珀薄,根莖燦爛水晶涼。
玉山一座十三疊,寶樹聯珠千萬行。
皎月作精冰作骨,珊瑚為質蕊為妝。
晖淩牛宿星槎色,馨奪尚書雞舌香。
如馬如龍騰碧漢,成宮成阙護雕廊。
琪枝桂比含空徹,貝葉琛同映璧芳。
畫棟籠霞初煜煜,绮窗散彩更煌煌。
朝煙蕩漾濃還淡,佳氣霏微低複昂。
絕勝潘花花盡赤,遠過陶菊菊流黃。
風雷妙有藏身術,年歲恒留卻老方。
自是使君多異政,始能大廈緻奇祥。
民讴襦袴家應足,野泳農桑俗已康。
課士論詩揮白塵,除奸執法肅清霜。
鳴琴卧閣憑鷗大,種竹聞庭任鶴翔。
樂隻我侯真罕觏,麟兮公子讵尋常。
龍仙預兆科名美,螢火時膺錫命章。
齊國需才來福曜,燕都報最聚文昌。
皇華八極馳骐骥,丹诏九重飛鳳凰。
黎庶争看骢馬史,聖王厚眷柏台郎。
著書魏世流聲遠,設榻南州遺澤長。
兄弟冬官臣社稷,太師專間鎮岩疆。
幾班俱到絲綸閣,數世總分蒲谷璋。
從昔朝廷賴柱石,現今當甯重循良。
公趨北阙補華衮,人向東山頌繡裳。
唯原繪圖垂永久,聊将辭賦志難忘。
初夏勸農二首 邑侯李芝 節侯山城晚,農功入夏忙。
放衙閑案牍,策蹇理耕桑。
麥小晴翻翠,花稀午作香。
素餐慚内熱,偏愛海風涼。
出郭沿河嶺,周行陌與阡。
晴沙明似雪,風柳軟如綿。
村落棋疏密,溝塍绮錯連。
力耕無苟且,瘠土亦豐年。
石城夼 沿溪斜入口,曲折亂峰間。
流水澹無住,白雲長自聞。
大風揚占鳥,飛雨失來山。
湛湛煙岚色,蒼蒼點客顔。
庚戍仲春以公事停轅溫泉,率筆漫記 萊州郡守張應瑞 鬼斧曾經鑿此泉,碧泓暖漾野雲天。
脈通滄海龍搏火,顆作玲珑珠噴煙。
一道分流融萬竈,四時濯熱慰千廑。
怃然為憶清涼境,幽興何年穎水前。
三月三日遊班仙洞 楊顯曾 羅峰十裡隔煙霞,修禊來穿古徑斜。
一曲柘枝山外雨,數聲啼鳥洞中花。
蒼松奇石遊人路,白鶴春雲羽士家。
坐看金觞臨澗轉,泛來應是有胡麻。
仙姑石崖 冷得中 争說仙蹤此地藏,曾将至孝極穹蒼。
岩花慘淡悲風雨,枯木雕零憶斧斨。
宅挂懸崖人萬古,魂歸華表壽千霜。
風鬟霧鬓今猶在,夜月空山照舊妝。
遊竹林寺 張晖 竹外風清樹色涼,野花開處頗聞香。
一泉側吐懸崖細,兩岸橫吞卧柳長。
曲徑僧來雲宿洞,疏林樵去鹿眠罔。
貪聽鳥語忘搜句,辜負奚童背帶囊。
遊清涼寺 郭灉 偶來此地絕紅塵,寺号清涼自有因。
佛性清明真似水,禅房蕭瑟不知春。
喧呼門外雖成市,寂靜庭中卻無人。
剩有尼僧年已老,惟将鐘鼓報昏晨。
補官羅峰漫成四律留别 邑侯江光 賦罷金門博一官,天風吹下五雲端。
問途終覺人情厚,入世先求自信難。
真箇登場同傀儡,居然學步到邯鄲。
文魔結習儒酸态,齒冷防教笑素湌。
百裡真除便當家,故山回首隔煙霞。
心如止水偏觀海,地有春風好種花。
升鬥頓添新活計,玹歌還是舊生涯。
直将飲啄從頭悟,前定分明數不差。
行行此去近蓬萊,攬辔東瞻亦壯哉。
照夜珠光開世界,淩空蜃氣幻樓台。
民淳想見風猶古,邑小何須吏有才。
恰稱時苗迂僻性。
輕裝隻駕椁車來。
風笛離亭思不禁,朋簪從此憶苔芩。
懷中自有豐年玉,囊底原無暮夜金。
但覺葵傾終向日,可能雲起便為霖。
停鞭重與明湖約,留取澄波鑒此心。
昌陽留别 桑麻影裡下車來,捧檄聊因大府催。
庖代一官成短夢,事兼兩邑愧長才。
扁舟不系随飄泊,孤鶴閑攜共往回。
彈指瓜期容易過.歸時剛醉菊花杯。
我本羅峰舊使君,暫将凫舄此間分。
馳驅敢望随車雨,舒卷真同出岫雲。
吏解能文差免俗,民知向化不須勤。
訟庭雀鼠清如許,三月蒲鞭響未聞。
檢點琴書便束裝,臨岐惆怅思茫茫。
荒煙冷月悲蘿石,秋草寒林吊荔裳。
閱世易增流寓感,浮生難定宦遊方。
無端愁絕沽河水,也帶離聲咽斷腸。
馬首徐瞻按辔行,最關情處是蒼生。
賓僚盞酒連朝勸,父老壺漿接壤迎。
越俎未能陪薦鹗,比鄰還可托流莺。
匆匆一笑抽身去,毀譽無心問重輕。
潇碧齋落成偶題東壁 醫俗由來是此君,潇湘煙景得平分。
短牆低築圍青粉,虛牖全開貯綠雲。
大有琴尊供嘯傲,底須箫管豔傳聞。
公餘不惜經營力,自策閑中第一勳。
泛宅浮家作宦遊,兩年彈指換春秋。
漫雲居是忘憂館,卻笑身同不系舟。
剪棘乍三徑曲,補蘿新一庭幽。
桑麻處處茅檐好,尚有人嗟露處不。
遊羅峰後洞 俗名老虎洞秦憐 西岩結伴共探幽,伏虎仙翁道姓周。
人說斑奴歸法座,我憐紅樹入深秋。
黃花白酒添新句,竹杖芒鞋續舊遊。
笑問山靈相識否?移文不用勒峰頭。
洞前裡許李氏别業是甯陵公兄弟讀書處舊日編茅今已墟,名山不讓子雲居。
埙篪競爽千秋業,風雨連床萬卷書。
碧草如煙三迳外,蒼松合抱百年餘。
清池顔色無由照,令我聞風欲式廬。
遊銀山 萊陽歲貢張心乾 十裡平疇見遠岑,繞山一帶水粼浔。
堞從崒邊出,路向藤蘿蔓底尋。
怪草離披松影暗,奇花點綴寺門深。
老僧亦自娴周旋,問客何緣肯辱臨。
前題 萊陽舉人張心鏡 僻性好山兼愛水,故人邀我步高岑。
開樽共酌山岚秀,側帽低看石窦深。
簾外青松藏寶塔,嚴前碧柳隐鳴禽。
仙家未必能勝此,漫向蓬瀛島内尋。
前題 李浚 不是桃源便易尋,到來煙霭自陰森。
才攀廉外幹岩翠,忽覓雲根一洞深。
鳥啄斜陽飛絕壁,僧敲清磬散長林。
紗窗竹案涼如水。
十指薰風學鼓琴。
鶴姑頂 邑人增生秦其源 瑤台結伴許飛瓊,回首滄桑又幾更。
高嶺不聞環佩響,春山猶學黛眉橫。
姑餘空有仙人迹,赤壁誰知道士名。
日暮松濤風亂卷,半天吹下步虛聲。
橫掌河 漫道長江九派分,河名橫掌亦稀聞。
巨靈小試開山手,神禹同留導水勳。
秋色橋成金跳脫,春來冰解玉螺紋。
朝宗畢竟歸溟渤,倒挽銀潢自不群。
肄業大望山精舍 拂曉陟南山,塵心到此閑。
新苔荒石徑,朝霭隐柴關。
八室風生壁,推窗水繞欄。
幽懷真靡已,日暮且言還。
遊班仙洞 邑人國學李廷弼 攜策尋幽洞,晨行曲澗中。
松林明旭日,磬韻散輕風。
石壁泉溜白,山花露綻紅。
到斯塵意息,何必見仙翁。
絕 賞菊二首 邑侯李芝 爛熳秋蓠擁夕曛,晚風吹落郁金裙。
月明時向花間卧,定有仙人入夢聞(舞霓裳)。
暈紅西子巧妝成,淺碧文君笑欲生。
陶令當年如識面,悔将五柳賦閑情(美人面)。
書齋望東山 邑人劉嶽 阖戶東山去,開戶東山來。
東山常伴我,日夕尚俳徊。
悼王修 郡縣試皆冠軍未及院試而卒登州郡守張勤望 欣看多士步瀛洲,遙海珊瑚次第收。
何事文星獨有恨,秋風夜雨泣王修。
題寺山院 萊陽副貢李譜 門對清流不掩關,常教身在水雲間。
水流東去雲環寺,秋色牆頭一點山。
架旗陰雨 邑人庠生王志超 天策當年此駐兵,峰巒留得架旗名。
千年不改陰雲氣,風雨猶聞破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