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嚴州續志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建德縣
縣為附庸,凡賦斂率輸于州,縣無赢赀,亦無逋責,土儉俗醇,治貴簡靜。
知縣事率京官為之,佐官有丞、簿、尉、主學,兵官有管界寨巡檢。
學校 縣有宣聖廟,圮于水。
嘉定戊寅宰陳德一,始即縣門内東建廟。
淳祐庚戌宰惠德夫,建門庑堂序,名講堂曰明倫,即堂庑為達德、尊德、明德、建德四齋,堂北為直舍,曰忠恕。
潛齋王埜作記。
鄉裡 縣管鄉九,其為裡者四十,詳載前志。
獨新亭鄉之孝悌裡,淳祐丁未,太守高斯得書裡名表之。
官廨 縣治在子城外東,公廳之左為近民堂,右為清白堂,中有道愛堂。
知縣題名 綠車青節,胙土苴茅,紅旆碧油,建旄授钺,嚴陵其三聖之始基乎!面受二江,背負一龍,弦歌滿城,密依治鎮,建德其六邑之冠冕乎!然則绾銅章,纡墨绶,為邑長于斯者,是不可以無紀也。
植學制此來,竊謂當今天下,每歎無可為之邑,正以賦輸不均,催驅良難,幸而粗可展布,人不當忘其所自來,遂由寶祐令君京尹、戶侍潛公而下,乃為一碑。
蓋公之為是邦也,約供上之所出,均田賦之所入,一毫不求多于民,民至今利賴之,而宰亦藉是多滿去。
庸冠首刻,敬诏方來,使後之縣大夫,無忘公意,相與守之,則是名也,流芳垂榮,何千百年。
庚午長至拟。
承議郎、知建德府建德縣,主管勸農公事兼弓手寨兵軍正,賜绯魚袋餘植記。
朝請大夫、試尚書戶部侍郎兼同詳定敕令官、兼知臨安府浙西按撫使潛說友題蓋。
潛說友從政郎侍班改,寶祐五年十二月到任,次年正月改宣教郎,開慶元年十月改添差行在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
孫桂發宣教郎,開慶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到任,景定二年正月二十七日除主管官告院。
呂寶之宣教郎,景定二年二月十五日到任,至四年四月二十八日離任。
遊镛宣教郎,景定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到任,景定五年十一月離任。
趙與禾資奉議郎,鹹淳元年八月十一日到任,當年九月内準告轉承議郎,鹹淳二年三月内準敕賜绯魚袋,鹹淳三年七月内準尚書省劄子,奉聖旨差通判建德府,填見缺。
先是宰邑之次年,民以旱澇告,遂請于朝,得粟一萬斛以濟。
暨解任,以積下俸錢,并通判廳辦備堂以物錢,預為本邑人戶,代輸鹹淳四年茶租錢一全年于府。
餘植通直郎,鹹淳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到任,四年五月轉奉議郎,鹹淳七年正月二十二滿替。
山 邑境皆山也,摭其著名者,以補前志之缺。
高峰山:去縣東五裡許,仁安山之支也,圓通院居之。
累甓為浮圖,在其巅。
舊傳有識雲:卯巽二峯重建塔,狀元從此魁群英。
此正卯位。
南山:與城對峙,馬目山之支也,光孝禅寺居之,有浮圖七層。
屯軍山:去縣西一裡許。
屏風山:去縣西二裡許,自舊封禁。
橘山:在東陽江之東,去縣十裡許。
巅不可登,上有羅浮橘一本,橘熟風飄墮地,得者詫為仙人橘。
萬歲山、明山、岩山:在新亭鄉,巒秀環聳,為佳山水處。
五寶山:在建德鄉,并新安江西溯八十裡。
五山共一源,曰金山,相傳石上有金牛足迹,因以為名。
曰銀山、銅山、綠山、鐵山,皆以地所産得名。
宋唯鐵山尚資冶課,餘皆礦竭坑存。
楊溪峰:在慈順鄉,峰如卓筆。
尖山:在宣政鄉,峰亦峭拔。
水 前志不及溪澗,今志其達于江者。
楊溪隸慈順鄉。
下達溪隸慈順鄉。
馬目溪隸建德鄉。
緒塘溪隸龍山鄉。
黛潭溪隸龍山鄉。
右在邑之西境,入于新安江。
吳家溪隸白鸠鄉。
洋潰溪隸白鸠鄉。
大洋溪隸宣政鄉。
小洋溪隸宣政鄉。
右在邑之南境,入于東陽江。
苔溪新亭,兩源之水出焉隸新亭鄉。
胥口溪隸芝川鄉。
坌柏溪隸芝川鄉。
右在邑之東境,入于浙江。
橋梁 道城北,度仁安嶺與驿道合,阻溪而為橋者四:在龍山鄉者曰大興橋,在芝川鄉者曰朱紫橋、治平橋、杜息橋。
唯治平橋有田百畝,給修造費,裡人童天任所捐也,今命釣台九隴寺主之。
餘橋非驿道不書。
寺觀 寺觀在郊關者,已于郡志志之。
今志其餘,以補前志之缺。
報恩光孝禅寺前志名廣孝寺:寺有潇灑亭,為一郡勝處。
景定改元,東岩錢公可則由上饒入觐,登亭有詩雲:“有緣結得南山境,潇灑亭高最可人。
此境古今吟不盡,熙熙客裡且行春。
”明年六月,開藩于此,豈非有“行春”之谶欤。
九峯法善寺:前志為九峰庵,後請州城廢寺,易其額。
圓通院:即前志高峰院。
普證院:在仁行鄉。
嘉熙間,僧維政請處州廢額
知縣事率京官為之,佐官有丞、簿、尉、主學,兵官有管界寨巡檢。
學校 縣有宣聖廟,圮于水。
嘉定戊寅宰陳德一,始即縣門内東建廟。
淳祐庚戌宰惠德夫,建門庑堂序,名講堂曰明倫,即堂庑為達德、尊德、明德、建德四齋,堂北為直舍,曰忠恕。
潛齋王埜作記。
鄉裡 縣管鄉九,其為裡者四十,詳載前志。
獨新亭鄉之孝悌裡,淳祐丁未,太守高斯得書裡名表之。
官廨 縣治在子城外東,公廳之左為近民堂,右為清白堂,中有道愛堂。
知縣題名 綠車青節,胙土苴茅,紅旆碧油,建旄授钺,嚴陵其三聖之始基乎!面受二江,背負一龍,弦歌滿城,密依治鎮,建德其六邑之冠冕乎!然則绾銅章,纡墨绶,為邑長于斯者,是不可以無紀也。
植學制此來,竊謂當今天下,每歎無可為之邑,正以賦輸不均,催驅良難,幸而粗可展布,人不當忘其所自來,遂由寶祐令君京尹、戶侍潛公而下,乃為一碑。
蓋公之為是邦也,約供上之所出,均田賦之所入,一毫不求多于民,民至今利賴之,而宰亦藉是多滿去。
庸冠首刻,敬诏方來,使後之縣大夫,無忘公意,相與守之,則是名也,流芳垂榮,何千百年。
庚午長至拟。
承議郎、知建德府建德縣,主管勸農公事兼弓手寨兵軍正,賜绯魚袋餘植記。
朝請大夫、試尚書戶部侍郎兼同詳定敕令官、兼知臨安府浙西按撫使潛說友題蓋。
潛說友從政郎侍班改,寶祐五年十二月到任,次年正月改宣教郎,開慶元年十月改添差行在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
孫桂發宣教郎,開慶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到任,景定二年正月二十七日除主管官告院。
呂寶之宣教郎,景定二年二月十五日到任,至四年四月二十八日離任。
遊镛宣教郎,景定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到任,景定五年十一月離任。
趙與禾資奉議郎,鹹淳元年八月十一日到任,當年九月内準告轉承議郎,鹹淳二年三月内準敕賜绯魚袋,鹹淳三年七月内準尚書省劄子,奉聖旨差通判建德府,填見缺。
先是宰邑之次年,民以旱澇告,遂請于朝,得粟一萬斛以濟。
暨解任,以積下俸錢,并通判廳辦備堂以物錢,預為本邑人戶,代輸鹹淳四年茶租錢一全年于府。
餘植通直郎,鹹淳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到任,四年五月轉奉議郎,鹹淳七年正月二十二滿替。
山 邑境皆山也,摭其著名者,以補前志之缺。
高峰山:去縣東五裡許,仁安山之支也,圓通院居之。
累甓為浮圖,在其巅。
舊傳有識雲:卯巽二峯重建塔,狀元從此魁群英。
此正卯位。
南山:與城對峙,馬目山之支也,光孝禅寺居之,有浮圖七層。
屯軍山:去縣西一裡許。
屏風山:去縣西二裡許,自舊封禁。
橘山:在東陽江之東,去縣十裡許。
巅不可登,上有羅浮橘一本,橘熟風飄墮地,得者詫為仙人橘。
萬歲山、明山、岩山:在新亭鄉,巒秀環聳,為佳山水處。
五寶山:在建德鄉,并新安江西溯八十裡。
五山共一源,曰金山,相傳石上有金牛足迹,因以為名。
曰銀山、銅山、綠山、鐵山,皆以地所産得名。
宋唯鐵山尚資冶課,餘皆礦竭坑存。
楊溪峰:在慈順鄉,峰如卓筆。
尖山:在宣政鄉,峰亦峭拔。
水 前志不及溪澗,今志其達于江者。
楊溪隸慈順鄉。
下達溪隸慈順鄉。
馬目溪隸建德鄉。
緒塘溪隸龍山鄉。
黛潭溪隸龍山鄉。
右在邑之西境,入于新安江。
吳家溪隸白鸠鄉。
洋潰溪隸白鸠鄉。
大洋溪隸宣政鄉。
小洋溪隸宣政鄉。
右在邑之南境,入于東陽江。
苔溪新亭,兩源之水出焉隸新亭鄉。
胥口溪隸芝川鄉。
坌柏溪隸芝川鄉。
右在邑之東境,入于浙江。
橋梁 道城北,度仁安嶺與驿道合,阻溪而為橋者四:在龍山鄉者曰大興橋,在芝川鄉者曰朱紫橋、治平橋、杜息橋。
唯治平橋有田百畝,給修造費,裡人童天任所捐也,今命釣台九隴寺主之。
餘橋非驿道不書。
寺觀 寺觀在郊關者,已于郡志志之。
今志其餘,以補前志之缺。
報恩光孝禅寺前志名廣孝寺:寺有潇灑亭,為一郡勝處。
景定改元,東岩錢公可則由上饒入觐,登亭有詩雲:“有緣結得南山境,潇灑亭高最可人。
此境古今吟不盡,熙熙客裡且行春。
”明年六月,開藩于此,豈非有“行春”之谶欤。
九峯法善寺:前志為九峰庵,後請州城廢寺,易其額。
圓通院:即前志高峰院。
普證院:在仁行鄉。
嘉熙間,僧維政請處州廢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