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禮志
關燈
小
中
大
金鼓于儀門外。
報初虧,行三跪九叩禮,三上香,伐鼓三聲,儀門外金鼓振作;報複圓,金鼓聲止,行禮如初。
畢,各退。
外省衙門行禮三次:乍虧、食甚,皆素服行一跪三叩禮;複圓,盛服行一跪三叩禮。
按救護日月,亦大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之意也。
地方官遇災修省,可不從而慎重欤? 鄉飲酒 順治初,令直省府、州、縣每歲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學之講堂舉鄉飲酒禮。
主者,府知府、州知州、縣知縣(如無正印官,佐貳官代);位于東南。
大賓,以緻仕官為之;位于西北。
僎賓,擇鄉裡年高有德之人,位于東北。
介以次長,位于西南。
三賓,以賓之次者為之,位于賓、主、介、僎之後。
除賓僎外,衆賓序齒、僚屬序爵。
司正以教職為之,專司揚觯以罰;贊禮者,以老成生員為之。
其經費,以「存留錢糧」内支辦。
按鄉飲酒,一古禮也。
踵而行之,亦春社賽飲之遺也。
鄉約 順治九年,頒行六谕卧碑文。
十六年,令直省府、州、縣舉行鄉約;于每月朔望日聚集公所,宣讀康熙九年頒上谕十六條。
二十五年,令各營伍将弁、兵丁并土司各官通行講讀。
雍正元年,欽定「聖谕廣訓」十六條(計萬言),刊刻頒行府、州、縣、村,令生童誦讀;每月朔望,地方官聚集公所,逐條宣讀。
公所之設,在各府、州、縣、鄉、堡擇适中地為約所,選老成公正一人為約正,樸實謹守者三、四人值月。
按期集所部民,宣講頒行各谕;擇文内民俗易犯者,鹹宣示之。
守土官實力董率,并饬各屬随時巡行宣導,兵民圜聽。
宣畢,各退。
乾隆十一年,議準将五年欽頒「大學訓饬士子文」通行頒發直省學宮,令朔望一體宣讀,永遠推行。
鄉飲酒補考:淡水廳時,尚循古制習行;嗣後分治,則此典盡廢。
惟各街、莊,于曆年歲首設筵,柬請親鄰宴會,目為「請春酒」;或于春二月、秋八月農家賽會飲宴,人呼為「食福」。
食福者,以所祀福德神之酒醴,遍飲會内之人而名也(有按阄而為爐主焉,有憑筶而為爐主焉)。
甚有四季皆賽會,名曰「四季福」。
樹杞林屬各莊,俗尚皆然;則雞聲茅店,暢飲騰歡,此中趣味洵足供雅人寄興也。
鄉約補考:樹杞林屬亦有踵而行者。
每年于孟冬之月,鄉約首則集鄉人宴而約之;大約以和睦鄉裡、防禦寇盜、守望相助等事為主旨,亦聯莊保甲防冬之意也。
唯于聚集公所聽講聖谕之例,廢焉弗舉。
錄此,以質諸有心世道之君子。
祠祀社稷壇(未設)山川壇(未設)先農壇(未專設):前于北埔慈天宮左廊借用。
風雲雷雨壇(未設)厲壇每年七月十四,于北埔慈天宮借用。
龍王祠(未設)火神廟(未設)城隍廟(未設)關帝廟在富興莊内。
文昌祠一在九芎林高梘頭、一在北埔慈天宮暫借。
天後宮一在鹿寮坑口、一在北埔慈天宮合龛。
按祠祀者,地方官應行循例舉祭之祀典也。
樹杞林附各廳、縣,故皆未設立。
其已建之天後宮、關帝廟、文昌祠,皆系莊民捐資建創。
祠廟 觀音廟一在北埔慈天宮、一在獅頭山、一在員凸仔、一在尖山、一在大山背。
福德祠在北埔莊。
千家祠在二寮口。
敬聖亭一在龜山頂、一在富興莊、一在月眉蛇仔侖、一在九芎林街尾、一在九芎林高梘頭、一在樹杞林街尾。
萬善祠一在月眉崁下、一在十二寮、一在王爺坑口、一在九芎林街尾、一在大窩莊、一在三重埔、一在沙■〈阝普〉瀝、一在北埔莊角。
國王宮一在柯仔坜、一在柑仔崎、一在南埔、一在中興莊、一在新城仔、一在樹杞林街、一在上公館莊、一在■〈毛石〉仔莊、一在橫山莊、一在猴洞莊、一在九芎林街、一在石壁潭。
軍大王廟在埔尾。
丹桂宮祀三官大帝。
在月眉街尾。
三元宮在太平地。
按樹杞林堡内地方,惟國王宮最多。
其餘祠廟,雖非祀典所尤關,而其顯應不爽、忠義昭彰,亦可為人民降福迎祥、消災解厄。
錄之,以征其實雲。
報初虧,行三跪九叩禮,三上香,伐鼓三聲,儀門外金鼓振作;報複圓,金鼓聲止,行禮如初。
畢,各退。
外省衙門行禮三次:乍虧、食甚,皆素服行一跪三叩禮;複圓,盛服行一跪三叩禮。
按救護日月,亦大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之意也。
地方官遇災修省,可不從而慎重欤? 鄉飲酒 順治初,令直省府、州、縣每歲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學之講堂舉鄉飲酒禮。
主者,府知府、州知州、縣知縣(如無正印官,佐貳官代);位于東南。
大賓,以緻仕官為之;位于西北。
僎賓,擇鄉裡年高有德之人,位于東北。
介以次長,位于西南。
三賓,以賓之次者為之,位于賓、主、介、僎之後。
除賓僎外,衆賓序齒、僚屬序爵。
司正以教職為之,專司揚觯以罰;贊禮者,以老成生員為之。
其經費,以「存留錢糧」内支辦。
按鄉飲酒,一古禮也。
踵而行之,亦春社賽飲之遺也。
鄉約 順治九年,頒行六谕卧碑文。
十六年,令直省府、州、縣舉行鄉約;于每月朔望日聚集公所,宣讀康熙九年頒上谕十六條。
二十五年,令各營伍将弁、兵丁并土司各官通行講讀。
雍正元年,欽定「聖谕廣訓」十六條(計萬言),刊刻頒行府、州、縣、村,令生童誦讀;每月朔望,地方官聚集公所,逐條宣讀。
公所之設,在各府、州、縣、鄉、堡擇适中地為約所,選老成公正一人為約正,樸實謹守者三、四人值月。
按期集所部民,宣講頒行各谕;擇文内民俗易犯者,鹹宣示之。
守土官實力董率,并饬各屬随時巡行宣導,兵民圜聽。
宣畢,各退。
乾隆十一年,議準将五年欽頒「大學訓饬士子文」通行頒發直省學宮,令朔望一體宣讀,永遠推行。
鄉飲酒補考:淡水廳時,尚循古制習行;嗣後分治,則此典盡廢。
惟各街、莊,于曆年歲首設筵,柬請親鄰宴會,目為「請春酒」;或于春二月、秋八月農家賽會飲宴,人呼為「食福」。
食福者,以所祀福德神之酒醴,遍飲會内之人而名也(有按阄而為爐主焉,有憑筶而為爐主焉)。
甚有四季皆賽會,名曰「四季福」。
樹杞林屬各莊,俗尚皆然;則雞聲茅店,暢飲騰歡,此中趣味洵足供雅人寄興也。
鄉約補考:樹杞林屬亦有踵而行者。
每年于孟冬之月,鄉約首則集鄉人宴而約之;大約以和睦鄉裡、防禦寇盜、守望相助等事為主旨,亦聯莊保甲防冬之意也。
唯于聚集公所聽講聖谕之例,廢焉弗舉。
錄此,以質諸有心世道之君子。
祠祀社稷壇(未設)山川壇(未設)先農壇(未專設):前于北埔慈天宮左廊借用。
風雲雷雨壇(未設)厲壇每年七月十四,于北埔慈天宮借用。
龍王祠(未設)火神廟(未設)城隍廟(未設)關帝廟在富興莊内。
文昌祠一在九芎林高梘頭、一在北埔慈天宮暫借。
天後宮一在鹿寮坑口、一在北埔慈天宮合龛。
按祠祀者,地方官應行循例舉祭之祀典也。
樹杞林附各廳、縣,故皆未設立。
其已建之天後宮、關帝廟、文昌祠,皆系莊民捐資建創。
祠廟 觀音廟一在北埔慈天宮、一在獅頭山、一在員凸仔、一在尖山、一在大山背。
福德祠在北埔莊。
千家祠在二寮口。
敬聖亭一在龜山頂、一在富興莊、一在月眉蛇仔侖、一在九芎林街尾、一在九芎林高梘頭、一在樹杞林街尾。
萬善祠一在月眉崁下、一在十二寮、一在王爺坑口、一在九芎林街尾、一在大窩莊、一在三重埔、一在沙■〈阝普〉瀝、一在北埔莊角。
國王宮一在柯仔坜、一在柑仔崎、一在南埔、一在中興莊、一在新城仔、一在樹杞林街、一在上公館莊、一在■〈毛石〉仔莊、一在橫山莊、一在猴洞莊、一在九芎林街、一在石壁潭。
軍大王廟在埔尾。
丹桂宮祀三官大帝。
在月眉街尾。
三元宮在太平地。
按樹杞林堡内地方,惟國王宮最多。
其餘祠廟,雖非祀典所尤關,而其顯應不爽、忠義昭彰,亦可為人民降福迎祥、消災解厄。
錄之,以征其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