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鄉土志

關燈
按:此志無修纂年月及修纂姓氏,亦無序。

    記事止于民國三年。

     目次 曆史,政績、兵事、實業、人類,戶口、民族、宗教,地理、山、水、道路、田賦、物産,商務。

     曆史 梨樹者,初為内蒙古之疆域也。

    前清龍興之初,與滿州接壤者内蒙古科爾沁最先臣服,繼平插漢。

    内蒙古分盟者六,哲裡穆為東四蒙監[盟]之一,科爾沁又為折裡穆四部之一,梨樹縣,即今科爾沁達爾罕王分藩地也。

    嘉慶八年,蒙王招墾,奉旨馳流民出邊禁,内地人民漸次紛集。

    嗣因墾地日廣,聚族益繁,添設昌圖廳通判,尋改同知。

    逍光建元,于廳北設分防照磨于梨樹縣,俗謂買賣街,即今縣治也。

    光緒(應為道光)四年昌圖升府,以高公丞[涵]藩斯任,高,安徽貴池人。

    繼任為馬公宣。

    光緒[應為道光]五年,沈公榮繼馬公任,順天宛平人。

    八年沈公曰堂接沈任,江蘇吳縣人。

    十一年,張公步骞繼任,山西文水人。

    十五年,接者張公長泰,湖南青州人。

    劉公經常,湖南巴陵人。

    十七年,張公長泰複任,先後凡十四年,督修祠廟,酌定官鬥,官秤。

    二十九年,楊公茂林蒞任,至鹹豐八年交卸覺羅福公徵署之。

    鹹豐九年徐公棠到任。

     同治元年,馬賊滾地雷王五、烏子李等五六百人起事。

    二年,在境内榆樹台,徐公偕緝捕委員候補佐領慶吉、候補防禦骁騎校文偕楷率兵四百餘名進擊,衆寡不敵同時殉難,建有專祠。

    三年董公原繼任。

    四年姚公利紳繼任之,尋交卸。

    十年複任。

    值巨匪馬傻子黨羽數千,十二月初一至初四等日攻域,有隋姓通賊,域陷,殺商民數百。

    五年,胡公俊德繼任,二月初四、五等日,劉軍門景芳率京兵追賊于治北新河口,大敗之,擊斃無算。

    至五月,餘黨悉平。

    張公雲藩,順天大興人,适來握篆。

    六年,蔣公樹繼署,江蘇元和人。

    十三年,王公官彥繼之,順天大興人。

    光緒元年,慶(夏)公昌齡繼任,浙江餘姚人。

    二年,沈公謀城繼任,順天大興人。

    三年,趙公良楷繼任,直隸承德人。

    是年前署盛京将軍棠,奏請裁撤照磨,改設奉化廳通判,經部議駁,旋奏改設奉化縣,奉旨允準。

    設知縣及訓導,典史各官,并奏請懷,奉兩縣文武學額各一名。

    四年立縣,以錢公開震署之,浙江仁和縣人。

    創修縣署及一切立縣範模,未幾補授,八年卸事。

    王公為澂攝篆,山東福山人。

    九年,錢公複任,尋交卸,以張公雲藩署理,即前之照磨。

    四年張公寅任事,四川監生,因案被撤。

    十一年,吉公利署任。

    十二年,黃公毓森字子敬接篆。

    直隸河間人,進士,月課生童,捐廉給獎,士民感戴,文風為之一振。

    時盜賊漸息。

    十五年,趙公臣弼來蔽,仍照前月課。

    十六年,張公瑞三到任,建修書院,慨倡捐輸,未及蒇事。

    十七年,劉公繼勳來接辦,書院落成,尚未開課。

    十九年,楊公樹(澍)為邑宰,丙戌進士。

    時馬賊又起,籌饷舉行團練,民賴以安。

    二十二年,吳公鼎臣接印視事,督憲有撤團練之谕,馬賊大熾,賊首滿堂紅,大截半等,乘機跳梁,大肆猖獗。

    二十三年,陶公應潤承乏斯邑,複集紳商操辦團練。

    二十四年,範公貴良,号岩孫,順天人,攝篆,仍以團練為急務,多善政。

    二十五年,米公種以進士即用來縣任。

    俄人創修鐵路。

    二十六年,王公順存,名孝廉也,循聲頗著。

    值拳匪起,馬賊愈熾,王公捍外衛内,砥砺士卒,邀集紳商,監修城垣,以工代暇,縣治得以無恙。

    五月交卸。

    鮮公俊英蒞任。

    值戌馬倉惶之際,留守出省,道途梗塞,文報己為不通,公則率衆登埤,晝夜守城,著剿撫之策,聯邦交之歡,改團練為警察,撫降隊以恩威,士民無不多之。

    二十九年,傅公寬抵任,未久辭世。

    三十年,徐公之慶署事。

    值俄軍退據縣境,賴警察保衛士民,得以耕耘者大半。

    三十一年冬,陶鶴章字守芝,署縣事。

    三十二年,改警察為巡警,設巡警總分局,立師範傳習所、兩等小學堂種種新政。

    八日交卸,崇公廉署事。

    三十三年,陳公嘉言,字嘯清來任,安徽人。

    設勸學,師範、宣講傳習等所、高初兩等小學堂,城鄉各學堂計二十餘處。

    為犯人立習藝所,文明大啟,政令一新。

    三十四年,戴公章勳蒞任,字亦雲,直隸甯河縣人。

    宣統元年整頓警察,地方賴以安谧。

    宣統二年創辦自治,舉辦鄉防。

    宣統三年交卸。

    範公一瑞來任,字藹享,山東曆城縣人。

    八月間,值武昌起義,民心惶惶,匪氛四起,公則鼓勵官警,随時剿滅,保護安全。

    民國元年四月去任。

    顔公國勳繼任,字鼎銘,湖北竹谿縣人,由八面城照廳調署斯任。

    是年奉文裁撤訓導,公任事閱八月調回原任。

    十一月間汪公炳猷抵任,字虎丞,四川保甯縣人,至民國二年正月交卸。

    王公士仁接任,字鐵珊,山東曆城縣人。

    是年三月裁撤典史缺,設管獄員,裁執法科,設審檢所,預警辦事處成立。

    民國三年一月,裁撤管獄員,三月裁撤審檢所,仍歸縣知事辦理。

    三月一号奉文改奉化為梨樹縣,緣與浙省之縣名重複,溯考年限,浙省之縣設治在先,因存彼而更此,以從前定名為梨樹城,故仍複舊名,曰梨樹縣焉。

     政績 前清光緒三年,前署盛京将軍棠、奉天府府尹恩奏裁照磨廳改設奉化縣,并典史、訓導各缺。

    尋奏請懷、奉兩縣文武學額各二。

    四年,署奉化縣錢公開宸創修縣署,導訓趙公萬太助理創修學宮。

    是年觀風,文童入試者二百餘人,文風為之一振。

    是時,人皆樂業,士喜讀書,較鹹、同間馬賊疊起,風俗漸臻美善。

    七年,錢公補授實缺,捐廉谕勸紳商集資,立一天水會,制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