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鄉土志

關燈
、水筒、号衣等數十件,以财神廟為集會所,商人經理其事,右堂統攝之,城内遂無祝融之患。

     十七年繼任張公瑞三、劉公繼勳邀士紳捐修梨城書院,除山長修金及考課一切花費外,餘款存儲商(會),至今學堂猶資接濟。

     十九年馬賊複起,楊公樹到任,邀舉人太史桂,附生趙廷瑞、趙彙棠等,就地籌饷,練勇剿賊,保護鄉閭,百姓安耕鑿。

     二十二年吳公鼎臣繼任,馬賊大起,賊首有滿堂紅、大截半、二截半諸綽号,肆意跳梁,兵勇無如之何。

     二十三年陶公應潤到任,仍練團勇,與把總外委等相輔緝滅。

     二十六年拳匪起,馬賊乘勢愈熾,潰兵亦多過境。

    王公順存繼任,督饬兵勇剿賊擒匪以靖人心。

    修築縣城,督率士紳監工,晝夜不息。

    功未竣,擢海城。

    鮮公俊英繼之,修垣墉、相機宜,著方略,大股賊來攻,城賴以保全。

    是年改團練為警察,以資鎮壓,地面因而獲安。

     三十一年日俄戰起,人民塗炭,徐公之慶督饬警察,保南西北為四分局,仍以太史孝廉桂、趙茂才廷瑞為縣局總董,分局設正副局董各一員。

    舉人孟憲孔,附生趙佐清為東路局董,舉人李嶽東,附生邢書甲為西路局董,南北兩路,以府經曆銜宋尹東,附生陳紹虞,職銜張玉因等充之。

    設師範傳習所、高初兩等小學堂,延孝廉令成進士歐署春為校長,振學風以開民智,設衛生局以衛民生,立商務會以保利權,置路燈、崗兵,以廣清市面。

    種種新政,綱舉目張。

    三十二年八月,崇公廉繼任,接辦巡警學堂。

     三十三年四月,續任者陳公嘉言,字嘯卿,安徽人。

    到任以整頓巡警為急務,留心吏潛,提倡學風,終日堂皇聽訟,随來随審随結,暇則赴學堂演說、街市巡行,于是,市少遊民,人知向學。

    署之西隅組織習藝所,以勸犯人。

    立宣講所,以開風氣。

    設師範傳習所、速成師範,以備師資。

    設教育會、勸學所,以擴充學界。

    舉東洋留學生李秉恕為會長,附生李溶為總董,傳習畢業附生唐國士為東路勸學員,修生傳習修業生王伯勳為西路勸學員,傳習修業生李培之為北路勸學員,趙福民為南路勸學員。

    周行四路,舉辦學堂,境内九社分作二十三區,每區舉派區、社長各一,立堡防,傳教育,以期普及。

    建模範小學堂十九處,城立初等小學堂三處。

    學堂林立,民智漸開。

    裁六房撤三班。

    考取主稿書記等生,承發檢案偵探等吏。

    遵照新章,盡除積弊。

    酌發教員薪水,以冀久長。

    調查車捐,以儲款項。

    裁撤巡警,以節糜費。

    招考塾師,以防遺誤。

    一切措施,詢有公益于地面也。

     三十四年七月,戴公章勳繼任。

    宣統元年設立巡警教練所,發明警察宗旨。

    宣統二年設立自治研究所,劃分自治區域為一鎮、八鄉。

    城廂議董會首先組織成立。

    六月間改巡警 總局為譬務長公所。

    宣統三年範公一瑞來任,組織上下級自治會一律成立。

     民國元年四月,顔公國勳接任,十一月交卸,汪公炳猷到任。

    至民國二年一月,王公士仁蒞任,組織縣農會,市鄉各農會一律成立。

    整頓預警,設立預警辦事處,編練各鄉預警,切實督辦。

    又禀明交涉長官與日警交涉,準我自由在南滿鐵路之四五兩驿擊匪,因緝獲黨盜各匪四十餘名,均訊明正法。

    時值湖口倡亂,人心浮動,地方賴以鎮懾。

    是年六月設立審檢所,署内裁去執法科,改統計、行政、會計各科為第一二三等科。

    是年秋八月,奉文裁去第二科。

    三年一月複并各科為一,設科長一,科員二。

    三月裁撤審檢所,署内設立司法科,所有審檢積壓刑民案件不下三百起,兩月餘已結二百餘起。

    設立投狀櫃,令民人自投呈狀,以除吏弊。

    是月奉文解散自治會,改勸學所為教育公所。

    設立預警講習所,教練各鄉百長,以開預警之智識。

    就自治之區域,分設預警常駐所十鄉,以督促預警之進行。

    并組織醫學研究會,招考全境醫生,分别程度入會,研究闡發醫學,慎重民命。

    其餘庶政,亦留心整頓雲。

     兵事 本境自嘉慶八年,蒙王達爾罕旗開荒略地,奉旨招墾地,馳流民出邊村外,道光元年始設分防照磨,屬昌圖通判管轄。

    鹹豐年間,惡棍土豪往往私鬥,佩刀劍者曰之為光棍,專以賭博為事,賭負即攔路劫财,初擾畏人知,以紅鬚作假面具,行旅見之紅鬚,辄棄财物而遁,此紅胡之名稱所由來也。

    嗣竟明目張膽,手持鳥槍,聚集多人,肆出搶掠。

    鹹豐季年,馬賊王五,綽号滾雷與烏子李等蜂起,向城鎮鋪商勒财,不遂,則以搶燒恫赫之。

    同治建元冬十一月,賊勢熾,邑新恩社有鞠發,性剛好義,訓練會勇,與賊王五等戰終于條子河西,鞠發被擒,不屈而死,與難者十八人,鄉間惜之,為義塚,于四平街東北隅,立碣石以志不忘。

     同治二年,馬賊王起、山東劉等又起,糾黨七百餘入縣境黑牛山,昌圖廳通判劉景醇敗走之。

    十月,賊王五、許占一等複犯小城子,旋據榆樹台,官軍佐領慶吉防禦文楷暨照磨徐棠,督兵往剿,敗于史家溝屯,均死之。

    邑有專祠,春秋緻祭。

    當盜賊之甫起,鄉民練會于小城子、榆樹台兩鎮,其萬發街一帶設捕盜營兵數十名,千總、外委各一員,以資巡輯。

    同治三年,烏子李率衆二百餘,竄至縣境小紅咀屯,會勇禦之失利。

    四年閏五月,馬賊王占一等率衆二百餘犯縣境,榆樹台鎮千總王瑞圖等禦之,敗績。

    冬十一月,巨盜馬傻子二千餘,号萬人,圍攻縣治,照磨姚利紳,督練勇抵禦,商民登埤,比戶戒嚴,戰守三晝夜,子藥告匮,賊攻不下,已有去志,鄉約隋一樂潛與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