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人物志

關燈
門曰:“孝子賴豫之門”。

     陳 珤 字信卿。

    邑庠生,千戶陳璨弟。

    璨管屯,值荒,責償不能盈數。

    珤不忍兄窘,即鬻己房産賠償。

    甘心蓬藿,教讀以為活。

    分巡道鄭按縣學校,上其事。

    檄下,制“友恭”匾獎之,鄉官、佥事李杏書“友恭”二字旌之。

     鄉行 鄭文端 号屏山,安沙人。

    幼鬻魚鹽,志氣梗直,每攜載籍以行。

    年三十餘,一旦,惕然曰:“吾奚碌碌甘流俗哉?”盡棄所事,遂往省從師。

    為學刻苦惕勵,榻不安寝。

    如是者三年,精通易學,文多心得。

    以儒士赴省試,不第。

    曰:“此不足學也。

    ”乃專心益精所學,生徒從之者日衆,永之學《易》自先生啟之。

    年八十餘終。

     林 元 号三漈。

    在城人。

    幼聰穎,家貧,刻苦為學。

    性執毅,不與常伍。

    詩自成一家,幽隐皆有考據,多逸氣;文逼古,一書辄盡紙。

    以中多有奇字,不入俗眼,但以文名者鹹咨之。

    嘗(原文“常”,似為“嘗”字。

    )作《霖膏心澤》、《平寇》二賦上。

    前禦史郭尹亟以“高士”稱之,敦請賓席。

    老益貧,節益勵,無隕獲意。

    易箦前一日作詩,手書辭交遊,中用《莊子》“烏鸢”語,談笑而終。

    人鹹以老不見用惜之。

    葬于城南之某裡,士大夫題之曰“高士”雲。

     餘俊壽 餘荊山人。

    質樸似未雕之璞,趨善如赴海之潮。

    解紛息争,信義孚衆。

    辛酉,谷價騰踴,能捐值以貸其鄉族。

    群盜入裡,被擄,坐餘六公于上,因以止殺。

    大參王雲竹詩以美之,縣尹許公徽詞請為大賓。

    其孝悌行誼有足法者。

     陳王政 字師文,号亹齋。

    貢川人。

    家貧好學,瓶無儲粟,讀書不辍,處之泊如也。

    性仁慈,行醇謹。

    庚午科,中備卷,金宗師取在五經書院讀書。

    在諸生中甚有聲,而謙退毫無先人意。

    有淩其貧,以厲言侮之者,政不色怒,言笑自若。

    後其人悔曰:“吾為彼所容矣。

    ”事父、兄孝友,鄉評重之。

    侄憲故,遺老母及二幼子,無所歸,政收養于家,一衣一食未嘗先妻、孥而後嫂、侄。

    人稱其行誼有古善士風焉。

     附 陳 潮 千戶陳璨第三子。

    嘉靖三十六年,流寇入境,璨督兵往,潮從行。

    忽賊奄至,璨被槍覆地,将兵之,潮以身蔽其父,血流被體,仍負痛負父以免。

    知府周賢宣公書“孝勇”匾獎之,鄉官李杏書“急不遺親”匾旌之。

    萬曆癸巳,巡按禦史陳按郡,仍加獎勸。

     陳赤美 三十二都籍,住在城。

    幼失父,竭力養母。

    年十六,母繼喪,貧無以斂,自賣身于市民林貴家為之傭。

    作年餘,幸拾遺金二兩,贖身以歸,人以為孝感所緻。

    堂兄長孫老孤無依賴,赤美月給米,終其身。

    嘗于途拾遺金三兩,所亡金女子哭于道,因問其實,乃以所獲金還主劉庸,不責報。

    赤美貧,自以身當本戶兵役間。

    督府取各府、縣丁壯者備從征,赤美與焉。

    福清之戰,督府劉自負射,命中,為士卒先,出不意,矢窮,陷賊伏中。

    親兵不及援,赤美獨力保護,猶奪刺二倭奴。

    賊遂披靡,乃得路回福清城北岡。

    賊追圍不捨,赤美以勢漸迫,乃奮身于萬箭中,冒重圍出報監軍,遂得兵以歸劉。

    後劉語本府知府周曰:“汝治下有民人陳赤美者,臨陣英勇如此,汝識否?”周對以初任,出,使人訪緻麾下。

    及升海道,每剿撫山海寇,縛賊首楊益等,擒二十四将,皆借其力。

    其人素未讀書識字,而能知大義;至于臨大敵能斬賊,突陣護全主帥以歸,亦足稱奇矣。

    軍門王以泉州功,賞銀五十兩,與張興、許五妹等共分;軍門劉以福清功,賞銀牌五兩;分巡道秦以下茂功,賞銀五兩;推官施賞銀三兩;海道周以招龍頭寨功,賞銀五伍兩。

    知縣傳以“笃孝奮義”匾獎之,知縣蘇旌以“董芳獨步”之匾。

     賴本需 字守用。

    二十七都大湖人。

    恬靜好修,斂迹山栖,未嘗一至公門。

    兄弟叔侄之間不吝捐濟,恩愛油然。

    少業儒,為庠生,壯即棄去。

    菽水養親,家庭雍樂,有不知三公之貴者。

    行年九十,敦行有如一日,鄉評重之。

     忠烈 元 陳君用 字子材。

    先南平人,後徙浮流鎮。

    少負氣,勇猛過人。

    至正末,紅巾賊由撫、旴入閩,閩阃授君用南平縣尹,給錢五萬缗,俾募兵,複散家财以繼之。

    道兵克複建陽、浦城等縣。

    累官權同知、副都元帥。

    至正十三年,賊圍福城,率兵散之,城乃全。

    遂引兵逾北嶺,至連江阻水而陣。

    君用曰:“今日不盡殺此賊,誓不生還!”率壯士六十人,徒涉斬賊,潰複合,大呼轉戰而死。

    事聞。

    追封颍川郡侯,谥“忠毅”。

    現郡入鄉賢祠。

    此忠烈也,見《府志》,皆列名賢之上。

    梓成,其裔、邑庠生陳一忠方錄出,謹載于末。

     貞烈 陳 氏 安沙黃真勝妻。

    過門,夫遘疾,舅、姑尤之,送歸母家,至廢寝食。

    夫亡往哭,自經死。

    查道立祠,匾以“貞烈”。

    佥事查約改觀音閣為陳烈婦祠。

    詩曰:“人間處處觀音閣,天下寥寥烈婦祠。

    除卻金身旌木主,不知公論是耶非。

    ”又詩曰:“堂堂吊影未亡人,百計無如一死真。

    千載《柏舟》應絕筆,不圖閩有玉田陳。

    ” 陳氏女 嘉靖十二年,流賊入境,掠其家,盡污其婦人。

    時女年甫笄,且盛色。

    賊脅以刀,乃堅拒不從。

    家人曰:“姑從,以緩死。

    ”女号泣,怒詈,爪賊面流血,遂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