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縣舊志序
關燈
小
中
大
郡守林公騰蛟輩。
歎文獻無征,遂準古酌今,參訂靡遺,合輿論,秉筆成之。
歲庚午冬,宣以閩省右使入觐,丐文以序其志。
予檢閱厥志,因谂澹齋諸公之志,端有在也。
愧六年未酬,茲偶于笥中檢獲志稿,适舊治民陳赤美來省,且促此序,乃書為序以授之。
萬曆四年歲在丙子仲秋月吉旦,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前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萬安洞岩周賢宣 拜書 永安縣志序 夫志,記也。
昉于禹之《貢》、周之《職方》,迨班史改遷書為志,而後郡國仿之,漸以詳矣。
今制,寓内治各有志,而邑合于郡,郡合于藩,藩合于一統,實兼史家志傳之體。
一披閱而幅員之延袤坱圠,疆埸之夷險沃瘠,戶賦之登耗,風俗之媺惡,與夫崇文經武之要,忠廉孝節之懿,彪見胪列。
即二亥不能武,二酉不能藏,《齊諧》、《夷堅》不能志者,亦犁然具焉。
猗欤休哉!以是知邑志乃總志之所由成,而國史之所摘采,其所系良重矣。
永安,岩邑也。
其分建自景泰壬申,蓋懲鄧茂七之亂,而析沙、尤之壤為之縣,以便治。
累朝熙洽,骎骎興起,遂颉颃劍南所轄諸部。
萬曆壬辰歲,民望承乏茲土,入其境則山川明秀,土壤修也;莅其堂則鈎矢簡入,案牍清也。
勉圖職事,百廢稍興,獨于邑志阙焉。
間嘗披故籍,得前令卓君所藏李、曾、林三先生志草,然中多脫遺,難卒就锓。
因條上其事。
會當事諸大夫轸念地方,得允可,乃诹日虔事,請鄉先生之有物望者,若蕭君時中、賴君萬玙,而副以學博蘇君日登、楊君繼秀、李君南闱;編次校閱,則有若府庠餘生名世、邑庠陳生自烝、林生奇嵩。
又檢閱庫中,得所自理贖锾幾九十缗,以付邑主簿夏秉彜、典史陳策經紀其費。
衆美鹹萃,群力俱舉,凡三越月,為萬曆甲午孟夏而抵厥成。
爰進邑缙紳、青衿士、衆鄉父老,謂之曰:永安志,志永安者也。
稽分野、叙沿革,則記之建置;表形勝、紀風俗,則記之治域;記食貨則土宜貢賦詳;記秩統則職官廨署備;綏文德則學校而藝文不遺;勵武功則記兵防,而戰績亦附,以至備觀省;昭勸戒則于名宦鄉賢、高士烈女之記尤加意焉。
諸君謂,永安分治,厪厪詟犷,黠固捍圉,庶其有豸乎?謂邑志創立,特飾鞶帨,為文具已乎? 夫宇宙運會,随時以庚;斡旋化理,因人而振。
昔舜分冀、青為幽、并、營,廣德化也。
今介沙、尤而永安之,雖以懲亂,實以廓治。
三代而下,戶口漸盛于東南,至宋元豐,遂當天下十之五。
鄒、魯既邈,而宋紫陽、龜山、豫章、延平諸君子相望以興。
永安固東南之一隅,而諸君子過化之鄉也。
生齒漸蕃,餘休未泯,運會宜爾。
民望承乏茲土,斡旋寡術,鰓鰓然慮無為之導者,假諸志以少幹将隆之運,俾按尺籍而品式難逾,慕休于名宦、鄉賢、高士、烈女,而憬然以興也。
又烏知紫陽、龜山、豫章、延平諸君子,不彬彬于永哉? 新嶺以南,寶山以西,綿亘而環治者,今不能家喻耳提,乃精神不無有貫者,尚繹茲刻而共勖之。
萬曆甲午季夏之吉,永安縣知縣宛陵蘇民望書
歎文獻無征,遂準古酌今,參訂靡遺,合輿論,秉筆成之。
歲庚午冬,宣以閩省右使入觐,丐文以序其志。
予檢閱厥志,因谂澹齋諸公之志,端有在也。
愧六年未酬,茲偶于笥中檢獲志稿,适舊治民陳赤美來省,且促此序,乃書為序以授之。
萬曆四年歲在丙子仲秋月吉旦,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前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萬安洞岩周賢宣 拜書 永安縣志序 夫志,記也。
昉于禹之《貢》、周之《職方》,迨班史改遷書為志,而後郡國仿之,漸以詳矣。
今制,寓内治各有志,而邑合于郡,郡合于藩,藩合于一統,實兼史家志傳之體。
一披閱而幅員之延袤坱圠,疆埸之夷險沃瘠,戶賦之登耗,風俗之媺惡,與夫崇文經武之要,忠廉孝節之懿,彪見胪列。
即二亥不能武,二酉不能藏,《齊諧》、《夷堅》不能志者,亦犁然具焉。
猗欤休哉!以是知邑志乃總志之所由成,而國史之所摘采,其所系良重矣。
永安,岩邑也。
其分建自景泰壬申,蓋懲鄧茂七之亂,而析沙、尤之壤為之縣,以便治。
累朝熙洽,骎骎興起,遂颉颃劍南所轄諸部。
萬曆壬辰歲,民望承乏茲土,入其境則山川明秀,土壤修也;莅其堂則鈎矢簡入,案牍清也。
勉圖職事,百廢稍興,獨于邑志阙焉。
間嘗披故籍,得前令卓君所藏李、曾、林三先生志草,然中多脫遺,難卒就锓。
因條上其事。
會當事諸大夫轸念地方,得允可,乃诹日虔事,請鄉先生之有物望者,若蕭君時中、賴君萬玙,而副以學博蘇君日登、楊君繼秀、李君南闱;編次校閱,則有若府庠餘生名世、邑庠陳生自烝、林生奇嵩。
又檢閱庫中,得所自理贖锾幾九十缗,以付邑主簿夏秉彜、典史陳策經紀其費。
衆美鹹萃,群力俱舉,凡三越月,為萬曆甲午孟夏而抵厥成。
爰進邑缙紳、青衿士、衆鄉父老,謂之曰:永安志,志永安者也。
稽分野、叙沿革,則記之建置;表形勝、紀風俗,則記之治域;記食貨則土宜貢賦詳;記秩統則職官廨署備;綏文德則學校而藝文不遺;勵武功則記兵防,而戰績亦附,以至備觀省;昭勸戒則于名宦鄉賢、高士烈女之記尤加意焉。
諸君謂,永安分治,厪厪詟犷,黠固捍圉,庶其有豸乎?謂邑志創立,特飾鞶帨,為文具已乎? 夫宇宙運會,随時以庚;斡旋化理,因人而振。
昔舜分冀、青為幽、并、營,廣德化也。
今介沙、尤而永安之,雖以懲亂,實以廓治。
三代而下,戶口漸盛于東南,至宋元豐,遂當天下十之五。
鄒、魯既邈,而宋紫陽、龜山、豫章、延平諸君子相望以興。
永安固東南之一隅,而諸君子過化之鄉也。
生齒漸蕃,餘休未泯,運會宜爾。
民望承乏茲土,斡旋寡術,鰓鰓然慮無為之導者,假諸志以少幹将隆之運,俾按尺籍而品式難逾,慕休于名宦、鄉賢、高士、烈女,而憬然以興也。
又烏知紫陽、龜山、豫章、延平諸君子,不彬彬于永哉? 新嶺以南,寶山以西,綿亘而環治者,今不能家喻耳提,乃精神不無有貫者,尚繹茲刻而共勖之。
萬曆甲午季夏之吉,永安縣知縣宛陵蘇民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