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祠 祀

關燈
祠者,國之大事也。

    壇壝之設,不屋,以達天地之氣;群廟則屋之,所以栖幽而妥神也。

    然非定國勤事、禦災捍患者,不在此數。

    故祀典所載亦僅焉。

    汀俗尚鬼信巫,土木而衣冠者,比比皆是。

    主持風教之君子不禁之,且紀之,豈不揚其波乎?夫禍福者,聖賢之所以定命,而庸衆人之所以生其喜懼者也。

    今巫祝假神之言曰:爾惟忠孝良善則福汝,不則殃及之。

    是非神道設教之微意乎?《周禮》曰:以祀教民,則莫不敬。

    然則典制所載之外,叢祠古廟,苟非淫黩之甚者,亦可以無惡矣。

    志祠祀。

     汀州府(長汀縣 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西,宋慶元間建。

    每歲春秋仲月上戊日,官備牲醴緻祭。

    長汀縣附郭,不别為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寶珠門。

    宋慶元間,建在社稷壇左。

    明洪武間,改置今所。

    每歲春秋仲月上巳日,官備牲醴緻祭。

    長汀縣附郭,不别為壇。

     先農壇 在郡東郊外。

    國朝雍正五年建。

    長汀附郭,不别為壇。

     郡厲壇 在府治東北朝天門,每歲三月清明日、七月望日、十月朔日緻祭。

    以城隍主之,邑厲壇附。

     裡社壇 鄉厲壇 與府縣壇同日緻祭。

     軍牙大纛 原有廟在衛内,後毀。

    藏主于兵器房,霜降日迎主于演武亭,有司緻祭。

     文廟 在郡學内,崇祀配哲兩庑俱同。

    京師各縣俱有。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 忠義孝弟祠 雍正二年建,各縣俱有。

     節孝祠 雍正二年建,各縣俱有。

     關帝廟 一在文廠右,一在倉坪,一在登俊坊,一在新豐坊。

    其餘小廟在各坊鄉者不載。

     城隍廟 在郡治通津門内,唐大曆間創。

    宋崇甯間,賜額“顯應”。

    明洪武間,诏封“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

    正德十三年,同知陳袞買民田二十畝九分以給守者。

    嘉靖三年,知府邵有道修建廳堂、寝室,旁為廊房;又以軍園近廟不潔,以官地易之,維牆為界。

     長汀縣城隍廟 在府南仁愛祠,萬曆間建。

     靈龜廟 在府治堂後西北。

     曾公廟 在朝天門内。

     藥王廟 在登俊坊。

     東平王廟 在郡治東惠政橋,今廢。

     白馬廟 在郡治預備倉後。

    閩越王常乘白馬,死後民思祀之。

    又有小廟在十字街。

     順則王廟 在郡治鎮南門外。

    宋建炎間,瘴厲大作,郡倅許瑞妻夢金紫人曰:無如楊州紫蘇散。

    問其官族,自稱郡城廢廟王。

    明日,如方施藥,全活甚衆,乃訪舊址創廟。

     五通廟 在郡治東崇善坊,宋紹興間建,郡守周晉書額。

     靈顯廟 一在朱紫坊,一在朗星坊。

     許真君廟 在府治南。

     仁威廟 在廣儲門外。

     助威盤瑞二王廟 在府東南駐紮寨。

    相傳神漢末人,禦敵死城下,郡人祀之,号石固大王,累著靈異。

    廟前澗水暴溢,有神像乘流而至,屹立于石固之右,衆并祀之,号石猛大王,以息火患功,封石猛助威王、石固盤瑞王。

    宋元豐中建廟,元朱文霆為記,明弘治七年修,國朝重建。

    按文天祥《紀神錄》雲:“神兄弟虔州人,隐于農。

    漢灌嬰讨南粵尉陀,固與弟猛詣軍前,請扼陀出入之路,由是陀臣服,後人懷其德祀之。

    ”《寰宇紀》雲:“灌嬰掠地江南,神見峰頂,以捷期告。

    宋濂碑亦雲:神為兄弟,贛人也。

    此則舊志大訛。

    ” 三将廟 在縣南鄞河坊。

    相傳神有三姓,曰陳、曰雲、曰傅,顯于漢,廟祀已久。

    明正德中,廖永昇等捐資置田五畝以供祀。

     馬王廟 在大教場。

     惠澤龍王廟 在郡東。

    舊為雩壇。

    紹興中,郡守陳升禱雨辄應,為創廟。

    淳祐辛亥大水,神像皆漂蕩,王像巋然波濤中,獨無恙。

    今廢。

     湘洪廣濟大王廟 在郡東二十五裡。

     洪統軍廟 在郡治青泰裡,唐時統軍洪元故居。

    廟有像,乃其遺蛻,有印曰“大唐統軍之記”,并劍存焉。

    後經火,印、劍騰去。

    火已,乃于平田中得之。

    舊志作龍龜廟。

     鄒公廟 在縣東上保鄉,神名應龍。

    唐元和壬辰及第,封魯國侯,卒葬于此。

    鄉人立廟祀之,祈禱辄應。

    宋紹興、紹定間,戎馬沖突,公神兵嘿助,荊襄、虹縣、兩淮、南京、靈璧、江州,皆以捷聞,封昭仁顯烈威濟廣祐聖王。

     蕭公廟 晏公廟 三闾廟 俱在宣成裡。

     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