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志卷二軍政警衛

關燈
軍政第三明清兵事清軍制沿革職官姓氏 王營绾南北之沖,有淮河之險,明祖置衛,鎮之左右皆軍壘也,而兵事不少概見焉。

    其可述者,斷自明清易代時始。

    有清既宅北平,命豫王多铎将兵南伐,于時福王初即位金陵。

    其五月,以總兵黃得功等分鎮淮上,以大學士史可法開府揚州,督其軍。

    十月,諸将分汛地,自王家營至宿遷最沖要,可法自任之。

    築壘緣河南岸。

    明史本傳。

    顧馬、阮當軸,諸鎮又猜貳不法,清兵連下邳、宿,可法飛章上報,無應者。

    明年四月,清兵遂渡淮,南都不守焉。

    當北兵之未下也,國變耗至,漕撫路振飛、巡按王燮倡義兵于清江浦。

    時張獻忠已踞光、黃間,以武愫為徐淮防禦使,謀東略。

    甲申五月,愫初陷沛,其将董學禮遣諜五十人,潛住王家營偵動靜。

    燮潛遣人北渡河,焚其舍,賊不敢犯,淮境平。

    此據《淮城日記》及《山陽志遺》。

    據《淮城紀事》則謂:甲申三月二十日,王按台谕清河縣王家營民三日内盡徙,焚其舍,時日、情事微異。

    及南都既立,振飛被谪去,燮改官山東,義兵由是解體。

    失人者崩,斯其驗也。

     清興,王營初屬漕标左右二營汛地,防守趱運,番替為之,期而複始。

    康熙以後,雖有變易,未為常制。

    雍正七年,設南河河道總督于清江浦,于是邑境始統于河标。

    大凡縣治設經制把總一員,而以協防外委把總駐王家營,水陸烽堡總十餘處,王營為旱墩一。

    雍正八年,知縣李必成奉文建。

    西接楊莊,北連浪石,形勢最為都要。

    乾隆《縣志》具載其屬汛、兵馬、樓橹之制,王營汛領營兵五名。

    馬一、步四。

    又為堡房于河堤之上,營房三間,兩旁兵房各二間,界牌一,炮台一,煙墩三,戍樓四。

    周護以栅,上建旗杆。

    乾隆二年,知縣張鈞更增建金家莊汛于鹽河之北,制亦如之。

    按乾隆《志》圖:金家莊汛在浪石南三孔橋北。

    又按:今鹽河南岸亦有金莊地。

    皆移縣前之軍政也。

    乾、嘉之交,為制又變,王營隸舊城汛,設協防外委千總一員,與他汛俱受成于河标中營都司,所統外河楊莊,額外、外委各一員,兵各五名,以時彈壓汛地,诘奸暴備非常。

    而金家莊旱墩,則割隸宋集汛,與舊城汛分鹽河為界焉。

    今小營者,宋集汛之防地也。

    以上操防。

    其在修防營,則外北汛專管黃河北岸工程,自主簿下,凡設千總一,協防一,堡夫四十八,兵百六十。

    然無與于戰守之事。

    明天順初,縣治設外河主簿,隸清河北岸汛。

    康熙中,析增中河主簿缺。

    乾隆末,又增裡河主簿缺,于是外河主簿改稱外北主簿,駐王家營,掌北岸工程。

    大抵王家營當全盛時,雖當吭要,而泰平既久,所置兵防要亦禁暴诘奸而止。

    又縣治東移,軍聲遙制,無虞竊發,以是河北諸鎮,鹹不置重兵。

    觀于舊志墩汛之設,畸零單露,軍氣不揚,蓋鮮見其能有濟矣。

    鹹豐元年春,洪氏據金陵,燕齊告警。

    夏四月,山東巡撫李僡奏言:東省門戶,必首扼淮徐,所恃者黃河天險。

    前将密雲山陝官兵分布王家營等處,南北鎖鑰,所關甚重,昨琦善咨會,前赴安慶,已饬遊擊馮化青領千四百餘名回東。

    查此項官兵,軍械齊備,可就近截留調撥王家營,先令暫行管帶,計山陝兵次第可到,臣定日啟程,周曆各處,分撥防堵。

    《東華錄》。

    于是定計,以清江浦為第一路,将軍托明阿扼之;王家營為第二路,侍郎(弈)[奕]經扼之。

    《山東軍興紀略》。

    然粵難未至,撚賊乃起江以北。

    十年正月,宿永撚首李大喜糾衆東下。

    二月朔,連陷王家營、清江浦。

    此據《東華錄》,若《山東軍興紀略》則為初三日。

    (畤)[時]承平日久,民無守志,其始率宴然衎樂,謂賊終無來犯理,官軍尤癃怯不可恃。

    賊既至,奔北死亡,莫之能救,以故焚掠獨慘,北起小營,南極淮岸,數百年之積,但有赭垣。

    善哉乎!昔人連村自保之為意深也!是歲,禦史薛書堂請汰河員,部議增設淮揚鎮總兵,歸漕督節制,并酌改修防,留操防,定營制,裁官并兵。

    會鎮人張海籌等亦以重戍為請,于是總漕吳棠奏,河标原額,今宜悉隸鎮标,别增設鎮标左營參将于王家營,領蕭睢營兵九百九名,分防漁溝、楊家莊一帶。

    由河營參将改。

    下置中軍守備、中河營守備改。

    千總、協防外委千總改。

    把總各一員,以事巡徼資鎮捍。

    部議可其奏,時同治二年也。

    當元年正月,撚首李成光緒《志》雲:大喜義子嘗再東犯,時援師猬屯,賊安渡鹽河趨清江浦。

    時為二月六日,詳“雜記”。

    于是鎮民皆洶懼,乃遵漕臣清野之策,築圩寨,實稸牧其中。

    六年冬,撚首賴文光自沭陽挾衆南奔,所過皆莽墟,竟無所得食,卒饑困颠踣以去,過王營時為十二月初八日,并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