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十四藝文

關燈
神女弄珠無定影,湘靈敲瑟有餘哀。

    絕勝赤壁吹箫處,愧乏東坡作賦才。

     春霄撥悶殷登瀛 晴窗檢點月華明,淮海輕風入夜清。

    鼓角三更天籁寂,雲山萬裡夢魂驚。

    沖寒甯以重裘卻,拚老從教短發生。

    撫枕悠悠渾不寐,曉來扪得此心平。

     寫懷 江城梅雨側寒時,風入高林舞醉枝。

    煙水微茫蛙鼓靜,海天寥闊雁書遲。

    壯遊拟效涓埃報,獨坐難禁屺岵思。

    碧草迷人歸不得,望雲空有淚如絲。

     淮南 淮南為客慣經秋,兩渡西風識敝裘。

    劍氣闌殘青□澤,節旄零落白萍洲。

    百年覺透三禅乘,萬事慵歸一釣舟。

    已向淵明賦歸去,不須王粲共登樓。

     浴心台李得陽 江幹寥廓聳平台,極目中天萬象開。

    雲入鬥牛浮海去,水從星宿霹空來。

    高低煙樹依吟幾,遠近風樯集酒杯。

    每得公餘舒一嘯,頓令心地洗塵埃。

     别署張步雲 使節分來遠帝城,精廬别結午風清。

    蓮抽澄沼香無染,竹拂幽窗靜有聲。

    欹枕伏時鄉夢繞,滄浪濯處宦情輕。

    悠悠吏隐慚何補,滿院葵心鎮日傾。

     秋日漫興李爵 長淮入望興偏賒,落雁平原帶晚霞。

    帆挂客樯秋水闊,釣歸漁艇夕陽斜。

    湖涵一色天光碧,月浸三洲海氣華。

    極目長安應有路,問津何處泛星槎。

     春日登台漫興莊起元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煙波動客情。

    平野雨餘芳草綠,長江雲外片帆輕。

    湖涵月色連天靜,風遞花香入座清。

    幾度憑欄觀不盡,仙凫飛處是神京。

     又 俯視江臯百丈堤,沿堤芳草日凄凄。

    春含萬樹心如醉,風入千帆望欲迷。

    淮海水連銀漢逈,缽池山繞暮雲低。

    憑欄把酒聊舒興,敢附騷人浪品題。

     國朝 缽池丹井杜琳 山老泉枯石甃痕,丹台猶傍綠蕪存。

    煙開楚市連城遠,沙撼秦淮隔浦喧。

    鶴馭多年歸洞府,辘轳終古冷荒村。

    恩波曾少涓埃報,汗漫雲霞未敢論。

     韓侯釣台 淮陰古道絕塵埃,留得王孫舊釣台。

    柳外殘堤潆野漲,沙邊廢壘入莓苔。

    功高空戀諸侯貴,身死長餘萬古哀。

    猶幸多情遺片石,令人憑吊幾徘徊。

     漂母遺迹 一飯情高亘古今,珊珊巾帼倍難尋。

    投竿早識無雙士,進食甯存望報心。

    轶事已忘秦歲月,遺客猶佩漢衣襟。

    隻憐冷落荒祠舊,還與詩人屬細吟。

     袁浦千帆 洪波湍急溯遙天,江北江南萬裡船。

    鹢首輸将過廪粟,鲛人入貢載蠻煙。

    雲開沙外樯烏繞,風轉林梢翠羽懸。

    極目浦邊多勝概,不須公路問當年。

     山字漁艇 緯蕭瑟瑟水紋涼,幾處漁簑挂夕陽。

    蘆荻傍山飛宿鹭,樯桅隔岸笑鳴榔。

    霏微霧色迎秋淡,隐約菱歌入夜長。

    宮舍消閑頻眺望,起予幽思在滄浪。

     花巷曉市 曲巷深深一徑斜,畫樓高館亦堪誇。

    溪頭白舫添鲛客,門外青簾是酒家。

    人語霧邊尋曉店,屐聲雨後亂春沙。

    淮陰自古多遺市,不省年來隻賣花。

     新街夜月 野曠堤平興自饒,最宜涼月此逍遙。

    凄迷古寺離城樹,寂寞荒村喚客桡。

    吟處幾番攜蠟屐,醉時不覺過溪橋。

    天涯秋思常盈抱,又聽飛鴻度泬寥。

     景會禅燈 山寺幽閑嶼色橫,一燈長共暮淮清。

    雲深細路依仙井,煙咽寒流聽梵聲。

    木榻月來僧入定,石莎雨後鶴常耕。

    塵勞未得頻過從,署閣遙看佛火明。

     重午底慎堂成宴集 蔔築初完得宴如,況逢令節集華裾。

    飛觞分戶留詩史,既禀傾囊隻俸餘。

    容我疏慵慚會計,賴他清曠護儲胥。

    異時梁棟能無恙,底慎終懷畏簡書。

     缽池山張國英 一溪雲抱半藩松,仙子何年許再逢。

    丹剩藥苗殘月護,泉餘沙液落霞封。

    遙天不斷飛歸鶴,古寺時聞日午鐘。

    着意尋山山隐約,遠帆錯認是前峰。

     榷使唐潘陽夫子會課春風亭,詠 紅白荷楊其祿 清随冶萼點疏霞,十裡頳雲護若耶。

    浥露豔生歌管席,淩波香送小姑楂。

    魚啣倒影紅衣動,風卷明妝綠扇遮。

    謂是亭亭翻绮麗,橫拖宮錦碧池斜。

     拂拂清風泛水濱,高枝唯染露華新。

    香生别院人如玉,波靜中宵月似銀。

    仙侶洞中千歲種,太華峰頂十分春。

    靈源為濯脂痕淨,細袖搖舟妬素貞。

     波若庵晚眺方體浴 雲峰掩映亞峨嵋,湖上清幽處處奇。

    落日啣山凝暮霭,輕風拂檻曳遊絲。

    澄波蕩漾新荷動,遠樹蒼茫歸鳥遲。

    乘興招提閑眺晚,窗前明月照花枝。

     雨中過愛蓮亭 日落陰濃湖上寒,濛濛細雨暗遙巒。

    荒村岸外雲初合,野寺岩邊鐘已殘。

    鹜宿蒲叢沙印淺,魚遊荇藻水波寬。

    扁舟攜客尋幽處,風起花飛覺袂單。

     乙未夏五暫憩程吾廬副使寓園作張永貴 枚臯舊裡起高樓,景物依稀記夙遊。

    明月光添清澗滿,好雲晴護小亭幽。

    少陵佳句同赓和,時楊虎臣宮、霜橋林玉珂同,用少陵遊何将軍山林詩韻。

    摩诘真圖獨許求。

    屬王雨亭補圖。

    看竹漫嫌偕野客,主人情重且勾留。

     當門峭壁隔塵市,攬秀堂名渾忘暑氣侵。

    月榭花台聯舊雨,松濤竹韻和新吟。

    始疑仙窟人難到,今喜名園路可尋。

    勞攘半生聊借憩,宦情稍淡即山林。

     高軒恰似野人居,鹄立蒼苔池躍魚。

    半壁斜陽堪入畫,一林修竹好藏書。

    狂歌不惜金樽滿,幽意長從永簟舒。

    暮卷朝飛簾影靜,此心哪得不淩虛。

     江上山間無盡藏,一丘一壑亦相忘。

    天将夜雨催詩猛,人愛新晴滌硯忙。

    心遠自知魚鳥樂,地偏還覺水雲涼。

    欲攜琴鶴摅堆抱,登眺消磨夏日長。

     淮陰侯祠德保 曾于古嶺奠公墳,山西靈石縣有嶺曰“韓侯”,上有侯墓,餘于乾隆戊辰經過,嘗有詩句。

    故裡初來訪舊聞。

    胯下有人驅壯士,冢旁何處葬将軍。

    □贊言侯令其母冢旁可置萬家。

    假王生死權蕭相,震主功勳失後君。

    飒爽英姿遺恨在,靈祠日暮吊寒雲。

     胯下橋□□□ 惆怅王孫感遇情,當年落魄此經行。

    輸他市井兒童笑,博得龍且項羽輕。

    地故淮南餘楚俗,事殊圯上有橋名。

    舊聞哪複遊人問,斜日蒼涼下古城。

     新建觀音庵何器 平湖十裡積泥沙,梵宇重修慧日斜。

    為與衆生抒陷溺,特垂甘露潤桑麻。

    蓮花可愛空陳迹,寶筏同登認故家。

    稽首香岩禅谛妙,優昙重觀一枝花。

     何烈女祠丁毓璨 崇祠瞻拜式幽貞,松柏森森繞墓橫。

    三尺土中人似玉,千餘年久氣如生。

    門楣衰薄冰心苦,劍血模糊帝鑒明。

    遙憶洗冤新雨澤,風歌多露遜凄清。

     缽池山登藏經樓金科 古寺嵯峨古道通,經樓高矗半天中。

    簷前山草迷幽徑,窗外湖光接太空。

    蹑足但知雲路近,放懷期于日華融。

    妙香此際聞多少,短偈[褐]徒老問遠公。

     明 韓侯釣台何希範 去楚甯無識,登壇信有才。

    道旁一片石,何似子陵台! 國朝 暮經缽池山丁淮 風細翠煙輕,四周湖水平。

    夕陽清磬響,柳外晚啼莺。

     明 雪後與友人望山子湖丁濰 江城雪盡冷初消,湖上冰開水面遙。

    閑與故人看霁景,春風緩步度三橋。

     橋外垂楊漸吐絲,新街兩岸景舒遲。

    劇憐一派通源水,問道源頭總未知。

     國朝此後為清人所作,原書缺标“國朝”二字,于此補上。

     築書室顔曰“緘言慎行”,因以自箴伊齡阿 如囊可括,如瓶可守。

    哲者期期,是非何剖。

    本無機心,焉用樞紐?鑒彼金人,于以無咎。

    緘言 非徒精進,抑日退之。

    捷足先登,不如履夷。

    馬逸而蹶,半在騁馳。

    敬哉敬哉,永言三思。

    慎行 重建榷署 為慎稽征地,營成數月工。

    湖平新勢闊,水去舊基崇。

    藉手君王德,奏請借廉興工。

    甯誇堂構工。

    翚飛欣有覺,不敢陋公宮。

     望影良非易,營營心力殚。

    才栽花爛漫,漸報竹平安。

    台望滄波遠,心籌管榷難。

    落成燕飲者,相與頌斯幹。

     怡園 小園如畫裡,奇石倚煙霞。

    徑曲偏宜雨,苔深不愛花。

    久安知鎮靜,特立絕喧嘩。

    兩度來遊此,相期未有涯。

     壬辰九月調任淮關,追維先君舊任此地,步武未能,猶幸歲報無虧,勉為藏拙,謹紀七律四首 玺書飛下古江洲,楚尾還移楚水頭。

    诹吉牽車行已戒,餞筵遮道尚闆留。

    五年好伴匡峰别,千裡平波江上秋。

    使節星馳初莅止,一灣新月映淮流。

     治譜相傳号若神,何如手澤是前人。

    循途黾勉承先志,肯構深慚步後塵。

    幸值聖時多歲稔,差堪藉手報輸均。

    追維往昔難為繼,不負君恩不負親。

     淮河分界水潺潺,鎖鑰咽喉第一關。

    漂母祠高誰卓識,淮陰城古樂投閑。

    常看歲燕秋南北,漫學江鷗日往還。

    盈绌睿思時堇慮,榷輸劉晏莫辭艱。

     憶昔深冬塞外馳,朔風凜烈向人吹。

    而今北顧離鄉久,相習南來與俗宜。

    邨近朱陳欣合志,幕羅溫石共敲詩。

    星霜使節瓜期候,又奉綸音許再期。

     甲午秋八月十九日,老壩口黃水漫溢,闆閘被淹,榷署水深丈餘,猝不及防,家人婦子倉惶奔避。

    闾閻老弱,道路徬徨,情形甚為悽恻。

    念庫貯所在,當以身徇,結筏以守,于風雨巨浪中草章入告。

    越旬日,水退,而署沒于淤泥中八九尺矣。

    署後有山子湖,周圍四十餘裡,水退悉成陸地。

    爰鸠工庀材,因高築堵,數月始還舊規,聊志以詩 雨驟風颠鼓浪高,黃河奔迅疾于濤。

    一聲漫溢連天至,萬戶流離動地号。

    官舍滄桑甯暇惜,死生氣數複何逃。

    祗緣長府身為系,未敢輕離獨夜舠。

     幕下倉惶散莫留,親書奏草達宸旒。

    初陳未悉闾閻象,清問頻殷帷幄籌。

    鴻雁不堪真目擊,槖囊奚忍為家謀。

    相将結筏聊栖止,卻是乘槎海上俦。

     聞道沿河擾攘多,又傳山左動麼麽。

    妖魔。

    巡行鎮靜聊為策,夾路徬徨可奈何?幸喜匪徒旋就網,欣看龍口合平波!相逢盡訴生全事,赈诏初頒億兆歌。

     水到高檐可泛舟,水平積土已成丘。

    剪除未是标新計,畚插難為作舊謀。

    千頃明湖堪濯足,一宵精衛已填流。

    且欣帑貯安無恙,又報從寬綸绋稠。

    是歲額課報缺,特恩準銷。

     朝倚晴雲暮擁霞,結茅小築似僧家。

    漫雲廣廈千間庇,差勝洪濤八月槎。

    驚到定時轉自畏,心從難後不生奢。

    還憐黎庶多飄泊,暑雨祈寒仰屋嗟。

     草草經營舊地寬,因高築堵不須删。

    憐無荷芰千波疊,喜得桑田十畝閑。

    重集朋侪歸聚首,移栽新竹未成斑。

    而今榷署期完固,時複追思一動顔。

     重修榷署落成得樓宇有序附刊 署修于雍正二年,已失舊址,近複連年水溢,地狹材朽,露積堪虞。

    拟捐廉俸修整,請于天子,得旨。

    計值雇民夫,衆鹹樂從,計日而成。

    詩以落之用紀聖明昭鑒,俾垂永久之至意也。

     江天形勝接芳州,建置于今已卅秋。

    钜敢懷安圖逸豫,祗緣典守重咨诹。

    欽承聖主容經始,且喜斯民樂與謀。

    真是恩光懸照遠,從今風月水明樓。

     近水憑山百尺樓,自來岚翠不須謀。

    江分九派流終古,劍插雙峰锷暫收。

    俸有可捐因集事,名無從市謹持籌。

    遙看聖世農功溥,秋稼如雲滿近洲。

     和樂齋主人寓園四首元韻 聞道豪情勝瘐樓,眼前風物任遨遊。

    傳來佳句清芬遠,譜出名園樂事幽。

    繞屋奇花争吐豔,隔林好鳥鎮相求。

    漫誇掃迳頻延客,興到何須問去留。

     棐幾湘簾夏簟清,高齋不讓俗塵侵。

    朝看樹色消煩署,夜聽泉聲動好吟。

    流水彎環通九曲,小山重疊拟千尋。

    人生最是閑難得,珍重題詩繼竹林。

     為愛林泉更蔔居,天機飛躍信鸢魚。

    詩豪到處堪留句,學富于今好著書。

    風雨對床佳客醉,煙霞滿眼逸情舒。

    自慚未與山陰會,着意追摹境尚虛。

     不将榮悴問行藏,消盡塵襟萬慮忘。

    壯志肯随青鬓改,閑心應笑白雲忙。

    樽邀皓月千觞滿,曲奏薰風一院涼。

    如此消遙緣底事,蒼生霖雨望偏長。

     闆閘被水歌 黃河東走扼清吭,處處長堤固平壤。

    一宵風雨怒鳴号,汛濫高于堤十丈。

    時當甲午秋八月,老壩口傳水漭漭。

    朝來雨急風轉颠,汩汩銀濤聲震盪。

    河伯翺翔策馬來,陽侯驕舞盤渦上。

    山子湖周四十裡,灌之頃刻滿盆盎。

    摧堅破厚如枯朽,剩壁頹垣猶倔強。

    闆閘萬煙亂飛蓬,榷署高樓平如掌。

    天心降災欲何之,況是多金儲國帑。

    揮手從人各奔避,餘命死職非為枉。

    結伐甘與波沉浮,孑然宛在水泱泱。

    庫藏四十餘萬缗,堅持旬日得依仗。

    環顧群黎最可憐,呼号倉猝莫知往。

    尋爺覓子亂竄逐,手攜白發背負襁。

    或起升屋熊鸱蹲,或見緣木猿猱象。

    抱柱豈真待符女,濟川哪得棹蘭槳?不及接淅虛煙炊,空有終宵勤績紡。

    籲嗟生理付魚鼈,何處随狙拾栗橡。

    河下驚聞鼠竊多,山左又傳潢池黨。

    聖朝功令明且嚴,爾輩何敢觸文綱!業經流離甚颠沛,哪堪倉惶複擾攘。

    水中草奏不及籌,初達民情未明朗。

    清問頻頒天語來,發赈寬租帝德廣。

    此時補苴賴相臣,飛騎巡行切痛癢。

    老幼計口沽升鬥,還集安定全熙穰。

    月餘始得龍口合,喜看波平愁淤長。

    明湖千頃成陸地,大廈積土深肮髒。

    家人相見道餘生,隻慶生全莫怏怏。

    蕩然所有非一人,千門萬戶愁殊曩。

    但幸民生無失業,小臣家傾何足想! 續纂藝文 賦 淮堤霜月賦以晚秋淮水新月人家為韻汪枚 繄白露之既凝,維丹林其未偃。

    山容淨而煙氣浮,雲影蒼而天光遠。

    洞庭葉脫,舞青女之翩跹;江上風清,降素娥而婉娩。

    當茲霜月之交濃,更眺淮隄于既晚。

    觀夫長川帶薄,一曲清流。

    廣覆綠楊之岸,旁通蘆荻之洲。

    蕭蕭葦舍,落落漁舟。

    在水一方,客據垂綸之渚;殘星數點,人倚長笛之樓。

    孤飛汀鹭,閑集沙鷗。

    地迥而長天不夜,物寂而滿目皆秋。

    爾乃瓊英正積,寶鏡如揩。

    無聲濕地,有影投懷。

    一片清光,堪拟貝阙;如許夜色,絕勝天街。

    楚戶砧鳴,瀣沆宵飛于碧落;小山桂茂,金波夜湧于清淮。

    于是策杖行吟,呼朋莅止。

    将挾仙以遨遊,眺娟娟其未已。

    賦悲秋于一時,共輝光而萬裡。

    撫伯奇之操,而韻發清商;誦窈窕之章,而懷興彼美。

    飛蓋應騁乎西園,研詞直抽乎東鄙。

    盻雁陣兮沖寒,望樓台兮浸水。

    當是時也,馳寥廓,曆通津,朔雲路,接蒼旻。

    朗如行玉,麗若鋪銀。

    疏林疑積雪,廣陌絕飛塵。

    野寺寒鐘,驚聞午夜;隔籬龐犬,穩卧花茵。

    豈風景之依稀似舊,覺辋川之圖畫如新。

    至若草驗榮枯,蟾窺盈缺,歎華發之星星,嗟兔走與烏越。

    孰若馳情高朗,霧撥雲披;覽勝清幽,珠光玉孛。

    羨造物之無盡藏,任取攜而用不竭。

    闆橋人迹,地無在而非花;沙岸澄清,霜亦疑而是月。

    吾因思夫少陵巫峽,白傅江濱,元輝庭牖,張翰鲈莼。

    或臨風而悲悼,或感物以逡巡。

    以是鬥柄宵澄,心同冰潔;秋容易老,調寄陽春。

    倚嘯長幹,或聽數聲之欸乃;狂呼水畔,時烹三寸之遊鱗。

    尋枚臯之故宅,吊漂母于荒堙。

    伴魚蝦而作侶,結焦木以成鄰。

    羨中央之宛在,惟溯洄于伊人。

    噫嘻!蒼蒼兮蒹葭,泠泠兮霜華,皎皎兮月白,曆曆兮晴沙。

    懸冰壺以高映,照碧玉以無瑕。

    時徘徊于鬥牛之側,或浮乘于河漢之槎。

    幹青雲以直上,賦白雪于天家。

     淮水賦 粵自洪波既奠,淮水流長,控禦南北,襟帶徐揚。

    次四漬而彌漫,宗百谷而漭泱。

    濫觞于桐柏胎簪之下,決出于南陽平氏之鄉。

    初潛流而經大複,繞原鹿而過廬江。

    西來同醴水之道,東注分渦浦之疆。

    問義乃齊均乎河濟之勢,釋名則圍繞乎江漢之旁。

    極泓瀚之寥廓,眺瀑滈之渺茫。

    氵倏氵闖漫淢,浕涓潏湟。

    碧沙瀢氵陁而來往,霧蒸滃浡以杳洸。

    誠天之奧府,亦地之靈藏。

    非夏王之三至,将曷克靖乎懷襄?其在古也,荊山之左,當塗之右,共六水而支分,夾一山而奔驟。

    沖馬邱以迅激,經下邳而放溜。

    合蕲澗以并驅,會泗沂而不鬥。

    導淮入海,其乂既奏。

    命庚辰而大智如神,鎖支祁而水妖若獸。

    其在今也,會大河之蒼漭,接長湖之驚濤,氵哨氵呥而澎湃,淪而湠氵膠。

    匒匌兮其浩浩,盤兮其滔滔。

    商榷涓浍,包絡隍壕。

    津梁要渡,轉運通漕。

    雜遝兮萬艘之所經泊,熙攘兮百族之所遊遨。

    爾乃旭日初融,和風乍扇。

    看滑笏以迴紋,生漪漣而似練。

    淮陰城下,水漲半篙;洪澤湖邊,春流一片。

    韓侯台畔,芳草萋萋;帝子山前,清泉滟滟。

    争睹桃浪之留紅,坐覺岸苔之可薦。

    若其恢台歊赩,隆熾氤氲,浪洶湧其豗突,飓鼓怒而紛纭。

    雨合天浮,烘煙雲以潑墨;雷鳴地動,奏鼍鼓于傾盆。

    發谼山泐兮如蓦坡澗,歕喧水氾兮漸汲隄垠。

    将乘槎而訪淮南王于澤國,抑制币而祀長源王于水濱。

    至如遙村依渚,遠浦栖鷗,迷一泓之水色,靜萬籁于新秋。

    漠漠寒煙,隔籬田舍;蕭蕭疏柳,傍岸漁舟。

    月照漁梁兮正滿,霜生蟹斷兮初浮。

    荻葉斓斒,遍公路之浦;雁聲嘹呖,過趙嘏之樓。

    迨乎水靜天寒,崖枯草朽,餘波暗咽,狂瀾不吼。

    向中流而釜冰兮,龜坼成釁;步長堤而踏玉兮,雪大于手。

    舳舻凍而難移,蛟龍蟠而不走。

    三洲水涸,周王之鐘鼓無聞;五夜渡師,蔡城之鵝鴨何有?思澆望溉之鲋魚,安得如淮之濁酒!若夫異物珍材,無所不育,雀入大水而為蜃兮,化文雉而變微族;橘與枳其竟分兮,昔貢蠙珠于上國。

    叔鮪王鳝,鴨鶋鴶鵴,振羽揚鬐,飛浪噴瀑。

    黿之倫,蟹蝦蛤之屬,鱗甲璀璨兮不一而足。

    洵材用之淵薮,任虞衡之課錄。

    若乃鼓長枻,駕短艖,率淮浦,尋盤渦。

    憶仲宣南征之詠,訪黃初沉璧之坡。

    将撷芳而采杜若,還溯洄而蕩輕波。

    對澄清而思攬辔,聊樂饑而嘯軸。

    當斯時也,心怡目曠,意惬神和。

    于是句吐珠玑,懷抒磊落。

    文成潮海,筆舞婆娑。

    續杜台鄉長淮之賦,吟徐節孝淮水之歌。

    歌曰:“潋滟兮淮水青,青于藍兮波不驚。

    安瀾永奏兮地平天成,淮渎其可封兮與河清。

    ”而并赓未已也,又重為亂。

    亂曰:“帝德廣淵兮百川效靈,循良奏績兮飲水淮濱。

    世□雍熙兮蕩蕩平平,淮無遺珠兮野無遺英,願化鵾鵬兮将徙南溟”。

     河清賦 聖天子大化淪浃,至德湛汪。

    暨東漸與西被,集山梯而海航。

    恺澤旁流,如川方至;恩波浩蕩,應地無疆。

    激濁揚清,四海入冰壺之鑒;道河周嶽,八紘瞻榮燭之光。

    興江漢之讴吟,而懼同蠡測;拟淵雲以載筆,而陋說宣房。

    維時景星出,慶雲見,璧合輝凝,珠聯彩炫。

    醴泉甘露,釀氤氲以如醇;九穗兩岐,著英華其若絢。

    鹣鲽馳貢于要荒,鳳麟翔遊于郊甸。

    吐上林之寶萼,毓秀苞瓊;獻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