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纂淮關統志 卷十四藝文
關燈
小
中
大
經年役作,心力俱營,将以自侈其事也,則非餘之敢出已。
重築新路碑記杜琳 闆閘之有新路,由來舊矣。
好事者謂即古淮陰路,餘未敢信。
明萬曆年,榷使陳公諱夢琛者,實修築之人,即呼為“陳公新路”,至今碑碣在焉。
父老傳初築時,南北建坊額二所,一曰“柳陰官道”,一曰“題名坦道”。
其間則沿植桃柳,橫以彴略。
每至春深時,花明柳翠,搖漾溪煙,議者辄比以武林之蘇堤雲。
自伏龍洞閉塞,潦水泛濫,民間畦壟半作沮(茹)[洳],而新路橫亘于中,湎潢激蕩,日至崩落。
去秋,天雨兼旬,水漲堤面,往來城市者,莫不咨嗟病涉。
而彌望中,且多斷簷殘冢,皆浸灌波底,餘睹之憫然。
緣募力役,擔土抉河,浚其南刁家嘴,使水瀉于烏沙河,而後田廬盡出,行旅無濡溺之患。
然沙堤低陷,水潦不時,計得安久之策,非大加培築不可。
顧以關課蕭條,焦勞無暇。
适有僧人照明者,忽以募緣請,餘不禁幸然色喜,捐資一百金,同寅鄂公捐資五十金,且書數語于首。
淮之缙紳士賈,聞風樂助者,不下數十人。
于是,不避炎暑,廣招工作,轟豗雜沓,不逾月而堤成。
人之出是路者,莫不歡呼稱道,啧啧不置。
餘以為沙平路直,雖未嘗布植林木,如當年之佳勝,而堅凝廣厚,頗堪經久。
此照明之功,在所不沒。
而予實樂觀其成也。
後三月丙申,裡人請勒諸石,以紀厥事,且附捐資姓氏與董率其事者。
若夫廬舍之浸淫,墓田之飄沒,頻年水發,在所不免。
此伏龍洞之設,消長啟閉,為法甚善。
惜澗河淤塞,水無所出。
然而仁人君子,好行其德者,世不乏人,甯知無繼新路而起者乎!是為記。
浴心台記李得陽 予奉榷使命,自金陵浮江涉湖,望金山之勝,曆鬥牛之墟,神爽揚厲,有俯八荒、遊遷古之意,歎曰:“惜哉!太史徒雄偉其文已耳。
”至關居旬,終日畫屋之下,漸覺困窄。
倏陟茲台,淮揚汪氵嵗,一洗塵襟,此心如浴。
天下有俗念無俗事,錢谷甲兵,世多目之為俗。
噫嘻!夫子不取由、求,謂其事功起念,性體不與焉耳。
曾點喟然之與,嘉其物我同春、天地同流氣象與老安少懷之治,豈終日陳說典叙、敷張性命、登天下于理道也?必将足食足兵,使民有優于二子哉,故由、求有曾點之心,曾點有由、求之事,皆不得為俗務。
吾侪出而登斯堂,周體國足民之圖;退而登斯台,收春風沂水之意。
則茲台也,即非沂,亦既心浴之矣。
台舊名望淮亭,予因一時之感,葺其敝,增廣少許,易今名雲。
重遊愛蓮亭記黃達 闆閘愛蓮亭,久為榷關使者别墅,外人少問津者。
辛卯夏,王子澄觀、周子有光導餘一遊。
越明年壬辰,關使已更代,遊者不之禁,二子複邀餘遊其亭焉。
肩輿徑往通源寺,少憩,刺小舟循杯渡橋北,菱蕩葦灘,數折然後至。
是日也,火雲流天,欲作雨勢,不果。
開窗列坐,荷香從水面來,馥郁襲人。
一切竹幾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境界清涼,塵埃絕遠。
昔人題句雲“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漁歌。
”其信然矣。
餘昔來此,但見張錦幕,鋪繡茵,如行署然,坐移時便去。
竊喜屐齒重經,而亭之真趣始出矣。
《缽池山志》作“也”。
回憶去年同遊者焦君越江、高君曙林。
焦君乞休歸故裡,而餘與高君尚為五鬥米羁滞,則又不禁撫景徘徊,感慨系之矣。
且是亭,向望之如海上仙山,不可徑到,今忽為餘熟遊之地,固主人之賢而好客,而亦以見天下事,其與人遠近離合,固若有數存于其中者,類如斯耶?夕陽亂影,晚風在林,客有思歸者,相與登舟而去。
挑浚洩水河碑記丁玉衡 古之所謂大臣者,于斯民利害之興除,豈有遺績哉!心體國是而無不周,仁濟蒼生而靡弗遍。
是故迹之所至,神之所運,耳目之所及,時地之所宜,膏雨沛于□車,祥風噓于借籌。
被其福者,莫不飲食祝而寤寐思。
茲幸于我榷憲伊公大人遇之矣。
自乾隆三十七年奉命來淮,專司榷政。
非惟惠澤之及于賈舶者與淮水同流,清望之著于河幹者與缽山并峙,而其轸念民生,拯我陷溺,奠我室家,曲賜矜全于始終,則浚通洩水河之德為尤茂。
粵稽三十九年秋八月,黃河溢岸,闆閘當沖。
公于倥偬衛庫之餘,起溝中而(祍)[衽]席。
凡所為抑洪波,戢奸宄,奠民居,平道路,神力婆心,業兼施而并至。
複念三街水道,向以山子湖為總彙。
自淤停沙積,地換滄桑,當年注水之區混焉莫辨,一遇霪雨,時傾汪洋,闾巷居民之患依然。
爰繪水塘故迹為一圖,将謀浚築,以垂永久。
适以節钺南遷,吾等瞻雲莫及。
今幸福曜重臨,德心克廣,吾等俯呈疾苦,我公倍切恫瘝,乃捐清(奉)[俸]千有餘兩,鸠工度地,大浚茲河,饬頭役董其成,而以時巡視其間,勸功而課績焉。
河自百子堂、三元宮起,曆關署後觀音庵橋,迤逦東下,中瀹徐家橋一帶支溝,萦洄出魁星樓外,南引回施庵、翁公祠諸塘水,曆通源寺,過篆香樓,并向東北抵劉家窯止。
更于尾闾處,建立石洞。
水大則開洞放水,出鹽河,彙達魚濱河,以入于海。
統計河長千有七百餘丈,口闊三丈五尺,底闊一丈五尺,深七尺有差。
自四月初六日興工,越五十日報竣。
由是以往,支流曲港,環注周通。
即或時雨連綿,而下遊疏暢,積潦無虞。
迴視昔日之憂傾圮而在泥塗者,景象之相去何如耶?夫治水之事,非治稅者司也;惠民之政,非惠商者責也。
而殚心竭力永利賴于斯民者,仁心為質。
為國保民,司牧之所未遑,正大臣之所廑念也。
《書》有之:“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如我公者,于濟川舟楫之材何愧焉?河水洋洋,湛恩在望。
筆者事于石而勒之,可以知利之所由興而害之所由去雲。
藝文下 詩 明 夏日坐撫薰台王其勤 退食臨高台,台高意亦豁。
長淮沒雲鳥,低樹侵檐闼。
永日漫彈棋,涼飚細飛葛。
嗟哉樊野間,暨彼遐遺末。
揮汗複淋漓,熱中翻慘怛。
望窮霄漢端,誰為理饑渴? 新葺歲寒館有作 署舊構延賓堂,徑僻在東南隅,因廢居焉。
餘葺之,複依雙柏為門,題曰“歲寒館”。
有作。
别地開賓館,朔風冷四座。
凄其庭畔草,飄折成僵卧。
羨爾兩株柏,亭亭獨負荷。
葉持嚴籁戰,枝惹白雲破。
對彼惬貞賞,因之恒自課。
鶴酣盤桓下,仙谪箕踞坐。
樂隻君子心,歲寒良不挫。
國朝 何烈女張迨 有明弘治間,盱眙何氏子。
生小勤女紅,奉母供甘旨。
母老目雙盲,惟女朝夕倚。
蓦來強暴奴,忽瞷如雲美。
□謀蓄已深,耽耽成虎視。
詭言托絲蘿,婚嫁在桑梓。
□□太龍鐘,莫之辨臧否。
草草許結褵,亦謂可依耳。
□年佳婦歸,佳兒竟亡是。
女也泣聲吞,旦夕遭鞭箠。
年饑假父悲,挈女出鄉裡。
淮陰豪猾多,僦屋淮陰市。
迫女桑間行,女乃蹶然起。
披發赴比鄰,曆曆陳端委。
白刃自刺喉,頃刻就義死。
三日貌如生,貞心合青史。
奸人駭急奔,匿名複他徙。
奇烈莫代伸,盆冤誰訟理。
三年旱魃災,赤地呼庚癸。
父老始悟知,琴堂訴原始。
冠蓋集長堤,蘋蘩奠荒壘。
霎時雷雨興,滂沱衆驚喜。
神異食報宜,建祠良有以。
人生天壤間,所重廉與恥。
穢名千載遺,歡娛一彈指。
卓哉金鐵腸,不受娥眉累。
迢迢三百年,豔稱猶未已。
古苔報墓門,清風咽淮水。
憑吊谒叢祠,揮毫落素紙。
夏日訪樂齋于程氏寓園漫賦鄭基 我家山水窟,樂事渺莫追。
廿年太辜負,梅花同荔支。
昨歲投淮上,寒風吹鬓絲。
塵鞅迫朝暮,遑問亭與池。
今夏喜事簡,一酬達人期。
達人曲江老,翩跹海鶴姿。
本抱棟梁志,而萦岩谷思。
選地寄芳躅,名園借一枝。
主人有丘壑,相見胸中奇。
十畝開罨畫,天趣忘人為。
壘石窄通徑,栽花繁蔽墀。
古藤縱盤郁,喬木森紛披。
階砌滴蒼翠,溪塘漾漣漪。
結構甫完美,王事勞奔馳。
勝地訪佳客,風月相追随。
幽賞集群彥,對景賦新詩。
一唱更百和,光怪炫陸離。
我适來遊此,談笑熏蘭芝。
趣得形骸略,拜石同米癡。
長歌複長嘯,盤礴帽從欹。
元何日易夕,歸鳥飛參差。
緻語山中客,良足惜佳時。
富貴定相逼,甯得久栖遲。
江天正炎暑,急待霖雨施。
古來稱大隐,原不處茅茨。
回施庵寓樓丁玉衡 古寺有高樓,巍然鎮靈鹫。
天涯一散人,居此旦複晝。
虛窗對水開,老樹迎堤秀。
西北近重關,東南俯斥堠。
落日過輕舠,欸乃聲急溜。
于此豁幽情,倚欄聽濤吼。
皎皎風月清,蕭蕭雷雨驟。
悲喜兩萦懷,起伏無終究。
世事自古今,登臨何先後。
長往發清吟,白雲杳楚岫。
韓侯垂釣處英廉 淮水東岸三尺上,舊是韓侯垂釣處。
千載愁魂無處歸,陰雨啾啾鬼夜語。
劉季機深侯獨強,侯雖不反身亦亡。
侯身已亡侯心苦,一飯未(亡)[忘]河邊姆。
明 望淮亭楊時秀 清淮晚寥廓,徙倚送明眸。
湖鳥雲間下,漁舟草上浮。
竹林通野徑,煙樹隔江樓。
豪興何能禁,攜樽欲浪遊。
望淮亭韓孟魁 淮水悠悠去,蒲帆逐逐來。
江天餘俯仰,雲日共徘徊。
芳草連春塢,垂楊對酒杯。
羅浮何處是,倦鳥未知回。
望淮亭馬麟 極目三洲遠,浮空萬頃來。
水流自今昔,吾意獨徘徊。
披豁甯違性,登臨數舉杯。
白雲天外遠,盡日不知回。
望淮亭黃日敬 小閣憑高起,長淮入望來。
際天遙映帶,繞廓自迂徊。
津樹低吟席,帆風送酒杯。
先猷應未遠,落日首重回。
望淮亭喻沖 良會從天假,高台幾去來。
望淮應缱绻,赓韻愧徘徊。
宦轍輝家譜,蒲香泛客杯。
斜陽新釀盡,豪興不知回。
望淮亭周尚宗 亭閣層高起,觀瀾登望來。
水天相掩映,雲物與徘徊。
消熱憑風雨,寬懷仗酒杯。
官閑慶無事,興盡樂忘回。
和望淮亭韻二首殷登瀛 江色晴空望,洪濤入楚來。
雲帆各去住,沙鳥自徘徊。
弄水時聯句,臨風數舉杯。
撫然念斯世,淳古幾時回。
其二 地坼濤澎湃,天空鳥去來。
經年供玩賞,竟日足徘徊。
夜月丹砂竈,春風綠蟻杯。
然方外興,欲學道人回。
暮春望淮亭寫懷袁亮 春暮喜登台,風和特地來。
乾坤開睥睨,江海望徘徊。
柳色青分座,芹香綠泛杯。
十年思獻賦,極目意遲回。
初夏望淮亭懷友李爵 坐愛清和景,流光蕩日來。
亭虛容眺覽,地遠縱徘徊。
雞黍人千裡,莺花酒百杯。
此情如可約,讌笑不知回。
春日有感次望淮亭韻莊起元 翠霭雲間合,黃河天上來。
魚龍驚出沒,風月足徘徊。
草色侵台砌,湖光入酒杯。
登臨有餘興,日夕未言回。
又 小閣何年起,乘閑此一來。
芳菲曾嘯傲,牢落獨徘徊。
騷客多遺詠,勞臣怯舉懷。
寄言同調者,否極泰旋回。
望淮亭和韻 散步淮亭畔,蒼茫注遠眸。
桅樯雲外見,凫雁水中浮。
皓月吹胡笛,清風送庾樓。
古今一相接,誰與續清遊。
秋日登台 登台凝遠眺,景物滿江關。
飛棹淩清浦,懸河入草灣。
月籠叢桂樹,風振八公山。
吏隐慚何補,唯便盡日閑。
秋日登台何思贊 春霁危亭曉,登臨興倍清。
波光明四野,帆影動雙城。
正喜長流舊,還忻盡畝青。
日長公事靜,北望可勝情。
九日登亭殷登瀛 爽氣重陽令,輕風萬斛舟。
日凝煙潤野,雲護水明樓。
戀阙心如醉,思親鬓欲秋。
無端還自解,天地一浮鷗。
秋興 飛水重城外,荒村亂水中。
照葵将午日,吹葛未涼風。
雲漢高窺鳥,江淮數畫熊。
钜儒尋禹迹,須勒濟川功。
時徐、沛疏河,望其功成也。
早秋李得陽 江天才一雨,水國易為秋。
高柳新飔動,空簷宿暑收。
望鄉頻入夢,經國暗生愁。
獨縱閑亭眺,蒼蒼蘭杜洲。
雪霁 寥廓空天霁,寒江出楚城。
酒随風力歇,詩入雪華清。
病與民艱共,慵添吏隐成。
一官栖息在,空複草堂情。
津樓 津樓一以眺,阡陌半為河。
宿水村煙少,秋風鄉思多。
江聲初落木,池色欲凋荷。
澹泊虛屏裡,惟餘楚客歌。
有所思 金天方秉肅,玉露自凋垂。
草色連朝減,砧聲傍晚移。
孤臣心變鐵,久客鬓成絲。
好制淮南賦,秋風有所思。
過淮關感舊兼謝李貴吾丈張步雲 他年曾寄迹,此日複停舟。
缱绻逢知己,登臨憶舊遊。
山光仍積翠,河水亦遷流。
惆怅長吟罷,蒼茫雲正愁。
其二 潘郎絲入鬓,故老雪盈頭。
過眼流光迅,傷心往事休。
亭園如識主,花木幾經秋。
今古同成夢,風前(謾)[漫]結愁。
國朝 望淮亭納涼唱和杜琳 炎景塵如霧,亭高得暫涼。
半簷疏雨疾,一榻晚風長。
畫舫雲邊出,新荷檻外香。
唱酬多好友,忘卻宦途忙。
何烈女 香閨何卓荦,誓死樂全貞。
濺血甯膏劍,修眉不向人。
斷碑淪廢草,孤冢泣荒燐。
應共淮揚水,高風亘古振。
淮上遠望杜湑 遠眺舒胸眼,夕陽倚檻前。
鳥飛橫近浦,霞落映遙天。
暝色迷村樹,喧聲到客船。
思鄉頻舉首,新月一(灣)[彎]懸。
己未首春唐英 将去淮陰,過韓侯釣台、漂母祠有作。
殘碣荒祠在,春風吊古深。
垂綸原釣楚,飯客早揮金。
巾帼塵中眼,英雄胯下心。
三年何處問,長嘯去淮陰。
贈景會寺上人高夢龍 下馬逢枯衲,松堂靜不關。
七旬人正健,終歲坐帷閑。
砌草經秋老,籬花為兩删。
偶來談定息,山外水雲環。
贈景會寺上人高履謙 信步來精舍,終年得幾閑。
片時茶熟候,半榻竹陰間。
清淺溪頭水,高低屋角山。
出門塵撲面,回首憶禅關。
過愛蓮亭劉宮 寺幽思再至,高岸冷風斜。
湖闊春生水,庭寒夕歛花。
物情閑自見,遊興老逾賒。
景色無殊昔,相觀意趣加。
景會寺秋日田興助 寥寥人事外,寂寂寺樓中。
階草榮枯異,秋雲淡宕同。
涼生一夜雨,夢醒半窗風。
不是忘情境,須知境本空。
愛蓮亭張坦 水國開精舍,清機處處流。
魚知莊子樂,鶴愛遠公幽。
古岸新苔滑,斜陽老樹秋。
蓮心塵不染,坐對近芳洲。
鶴江劉丈招遊愛蓮亭孫畊 招提開水閣,翠幙漾清溪。
日落窗猶(廠)[敞],花飛鳥亂啼。
晚風依岸起,野霧入林迷。
不惜今霄醉,詩成即席題。
重憩回施精舍田弟怡 再入招提境,栖遲憶舊時。
攤書尋午睡,趺坐息遊思。
足懶随階綠,簾虛任月移。
何當馳遠道,勞攘涉沙堤。
煉丹台懷古劉振初 舊迹尋丹竈,仙蹤不複初。
一從王子去,千古洞門虛。
枯井塵沙掩,荒台瓦礫餘。
徘徊夕照裡,衰飒起欷歔。
淮關懷古吳霦 憑眺關梁迹,三洲勝景全。
凫鐘鳴海日,魚鑰鎖淮天。
漂母千年德,韓侯終古賢。
(蹰)[踟]躇思未已,漠漠望雲煙。
淮關懷古陸九馨 勝地關津重,銅符扼要堅。
荊州茅并集,鄗上黍來先。
英蕩飛龍節,風雲護貝泉。
聖朝□□政,行旅遍讴傳。
新街雪後野望金培 為愛晴光好,沖寒出澗阿。
天連山一色,風旋水無波。
玉種溪田厚,花攢秃樹多。
自憐身住處,一片白雲窩。
漁艇返棹八景之一陳時宜 夕陽人影亂,薄暮覓歸舟。
杯泛青溪裡,歌傳古渡頭。
波光和月湧,漁火雜星流。
用訂同人約,他時續勝遊。
春晚過愛蓮亭吳進 禅居自寂靜,況複繞清流。
花潤非關雨,亭寒不待秋。
疏鐘鳴碧殿,孤鳥宿芳洲。
歸棹遲遲發,言乘素月遊。
過通源寺 露重曉光濃,清香滿院中。
殿高先見日,林密細含風。
瀹茗留幽客,傳燈憶遠公。
關津門外近,水長見船篷。
韓侯釣台金坦 釣台何所在,千古枕淮流。
漢主多芳餌,王孫但直鈎。
雲雷方渭水,風雨愧羊裘。
殘碣孤城外,空标位列侯。
漂母祠 亭長妻無識,劉家後寡恩。
千秋重漂母,隻眼飯王孫。
高誼須眉愧,明禋俎豆存。
當年若受報,此事不堪論。
雨霁西來庵散步金門诏 返照收殘雨,琳宮薄暮寒。
到來心目爽,行處水雲寬。
霧重千絲柳,香清九畹蘭。
莫嫌清冷甚,林外鳥般般。
缽山晚眺王步浚 (隻)[咫]尺佳山近,來遊第幾重。
殘霞飛隔浦,落日照回峰。
苔滑溪邊路,雲深寺裡鐘。
會須多蠟屐,踏處便支筇。
新建觀音庵丁毓琛 荷渚香風渺,蓮台湛露深。
重開瞻佛地,不盡利人心。
曲徑通般若,長廊繞梵音。
甘棠遺迹近,一樣荷慈陰。
缽山晚眺周于湯 山高望不極,落日散氤氲。
荒碣千重黛,遙天一角雲。
鳥聲歸薄暮,人影立斜曛。
漸晚還延伫,林端笙鶴聞。
遊缽池山朱善正 翹首雲煙外,登臨坐翠微。
蕭條存古寺,冷落見村扉。
地僻仙常住,林疏鳥亂飛。
相逢唯野衲,談笑任天機。
煉丹台懷古張廣緒 昔日丹成地,今餘此舊台。
琅函留勝迹,金籙秘仙荄。
鶴表千年事,鵑啼中夜哀。
瑤笙雲外響,疑是降真來。
何烈女劉廣 兩間鐘正氣,植義乃坤貞,不受一淄累,敢将三尺撄。
郁淹沉烈魄,昭格佐神明,冤白天垂雨,身捐貌若生。
闡幽封墓表,勒石撰文旌,祭典春秋薦,馨香享祀誠。
千年祠宇奉,一舉柏松萦,蓮葉台升座,湖波鑒照清。
聞琴訪舊迹,除草吊荒茔,彩棟崇新建,鴻章獎令名。
芳徽傳沒世,女史載嘉評。
雲際铿仙珮,冰魂上玉京。
愛蓮亭即事朱嶷 浩渺平湖水,環中舊有亭。
波光搖月牖,蓮影動風屏。
鳥狎知親客,魚潛聽講經。
納涼依曲檻,乘興駕遊舲。
岸火疏林透,行雲古調停。
晚來誰佐讀,灼灼照窗螢。
明 淮上泊舟唐順之 楓林望盡見蒼山,桐柏飛流入楚關。
潮散海門孤島出,月明渡口數帆還。
客夢隻驚青瑣遠,滄波長羨白鷗閑。
聞道淮南多桂樹,朝來杖策一相攀。
登甘羅城張元弼 河淮映帶古岡平,底事甘羅尚有名。
弱歲能持秦使節,片言曾折趙連城。
沙中錢出丹文篆,牆角碑橫綠字生。
愧我波臣來此地,臨風憑吊若為情。
南浦月王允 向晚城南霁景開,波心湧出玉盤來。
一天秋色搖書舫,滿地寒光晃釣台。
重築新路碑記杜琳 闆閘之有新路,由來舊矣。
好事者謂即古淮陰路,餘未敢信。
明萬曆年,榷使陳公諱夢琛者,實修築之人,即呼為“陳公新路”,至今碑碣在焉。
父老傳初築時,南北建坊額二所,一曰“柳陰官道”,一曰“題名坦道”。
其間則沿植桃柳,橫以彴略。
每至春深時,花明柳翠,搖漾溪煙,議者辄比以武林之蘇堤雲。
自伏龍洞閉塞,潦水泛濫,民間畦壟半作沮(茹)[洳],而新路橫亘于中,湎潢激蕩,日至崩落。
去秋,天雨兼旬,水漲堤面,往來城市者,莫不咨嗟病涉。
而彌望中,且多斷簷殘冢,皆浸灌波底,餘睹之憫然。
緣募力役,擔土抉河,浚其南刁家嘴,使水瀉于烏沙河,而後田廬盡出,行旅無濡溺之患。
然沙堤低陷,水潦不時,計得安久之策,非大加培築不可。
顧以關課蕭條,焦勞無暇。
适有僧人照明者,忽以募緣請,餘不禁幸然色喜,捐資一百金,同寅鄂公捐資五十金,且書數語于首。
淮之缙紳士賈,聞風樂助者,不下數十人。
于是,不避炎暑,廣招工作,轟豗雜沓,不逾月而堤成。
人之出是路者,莫不歡呼稱道,啧啧不置。
餘以為沙平路直,雖未嘗布植林木,如當年之佳勝,而堅凝廣厚,頗堪經久。
此照明之功,在所不沒。
而予實樂觀其成也。
後三月丙申,裡人請勒諸石,以紀厥事,且附捐資姓氏與董率其事者。
若夫廬舍之浸淫,墓田之飄沒,頻年水發,在所不免。
此伏龍洞之設,消長啟閉,為法甚善。
惜澗河淤塞,水無所出。
然而仁人君子,好行其德者,世不乏人,甯知無繼新路而起者乎!是為記。
浴心台記李得陽 予奉榷使命,自金陵浮江涉湖,望金山之勝,曆鬥牛之墟,神爽揚厲,有俯八荒、遊遷古之意,歎曰:“惜哉!太史徒雄偉其文已耳。
”至關居旬,終日畫屋之下,漸覺困窄。
倏陟茲台,淮揚汪氵嵗,一洗塵襟,此心如浴。
天下有俗念無俗事,錢谷甲兵,世多目之為俗。
噫嘻!夫子不取由、求,謂其事功起念,性體不與焉耳。
曾點喟然之與,嘉其物我同春、天地同流氣象與老安少懷之治,豈終日陳說典叙、敷張性命、登天下于理道也?必将足食足兵,使民有優于二子哉,故由、求有曾點之心,曾點有由、求之事,皆不得為俗務。
吾侪出而登斯堂,周體國足民之圖;退而登斯台,收春風沂水之意。
則茲台也,即非沂,亦既心浴之矣。
台舊名望淮亭,予因一時之感,葺其敝,增廣少許,易今名雲。
重遊愛蓮亭記黃達 闆閘愛蓮亭,久為榷關使者别墅,外人少問津者。
辛卯夏,王子澄觀、周子有光導餘一遊。
越明年壬辰,關使已更代,遊者不之禁,二子複邀餘遊其亭焉。
肩輿徑往通源寺,少憩,刺小舟循杯渡橋北,菱蕩葦灘,數折然後至。
是日也,火雲流天,欲作雨勢,不果。
開窗列坐,荷香從水面來,馥郁襲人。
一切竹幾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境界清涼,塵埃絕遠。
昔人題句雲“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漁歌。
”其信然矣。
餘昔來此,但見張錦幕,鋪繡茵,如行署然,坐移時便去。
竊喜屐齒重經,而亭之真趣始出矣。
《缽池山志》作“也”。
回憶去年同遊者焦君越江、高君曙林。
焦君乞休歸故裡,而餘與高君尚為五鬥米羁滞,則又不禁撫景徘徊,感慨系之矣。
且是亭,向望之如海上仙山,不可徑到,今忽為餘熟遊之地,固主人之賢而好客,而亦以見天下事,其與人遠近離合,固若有數存于其中者,類如斯耶?夕陽亂影,晚風在林,客有思歸者,相與登舟而去。
挑浚洩水河碑記丁玉衡 古之所謂大臣者,于斯民利害之興除,豈有遺績哉!心體國是而無不周,仁濟蒼生而靡弗遍。
是故迹之所至,神之所運,耳目之所及,時地之所宜,膏雨沛于□車,祥風噓于借籌。
被其福者,莫不飲食祝而寤寐思。
茲幸于我榷憲伊公大人遇之矣。
自乾隆三十七年奉命來淮,專司榷政。
非惟惠澤之及于賈舶者與淮水同流,清望之著于河幹者與缽山并峙,而其轸念民生,拯我陷溺,奠我室家,曲賜矜全于始終,則浚通洩水河之德為尤茂。
粵稽三十九年秋八月,黃河溢岸,闆閘當沖。
公于倥偬衛庫之餘,起溝中而(祍)[衽]席。
凡所為抑洪波,戢奸宄,奠民居,平道路,神力婆心,業兼施而并至。
複念三街水道,向以山子湖為總彙。
自淤停沙積,地換滄桑,當年注水之區混焉莫辨,一遇霪雨,時傾汪洋,闾巷居民之患依然。
爰繪水塘故迹為一圖,将謀浚築,以垂永久。
适以節钺南遷,吾等瞻雲莫及。
今幸福曜重臨,德心克廣,吾等俯呈疾苦,我公倍切恫瘝,乃捐清(奉)[俸]千有餘兩,鸠工度地,大浚茲河,饬頭役董其成,而以時巡視其間,勸功而課績焉。
河自百子堂、三元宮起,曆關署後觀音庵橋,迤逦東下,中瀹徐家橋一帶支溝,萦洄出魁星樓外,南引回施庵、翁公祠諸塘水,曆通源寺,過篆香樓,并向東北抵劉家窯止。
更于尾闾處,建立石洞。
水大則開洞放水,出鹽河,彙達魚濱河,以入于海。
統計河長千有七百餘丈,口闊三丈五尺,底闊一丈五尺,深七尺有差。
自四月初六日興工,越五十日報竣。
由是以往,支流曲港,環注周通。
即或時雨連綿,而下遊疏暢,積潦無虞。
迴視昔日之憂傾圮而在泥塗者,景象之相去何如耶?夫治水之事,非治稅者司也;惠民之政,非惠商者責也。
而殚心竭力永利賴于斯民者,仁心為質。
為國保民,司牧之所未遑,正大臣之所廑念也。
《書》有之:“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如我公者,于濟川舟楫之材何愧焉?河水洋洋,湛恩在望。
筆者事于石而勒之,可以知利之所由興而害之所由去雲。
藝文下 詩 明 夏日坐撫薰台王其勤 退食臨高台,台高意亦豁。
長淮沒雲鳥,低樹侵檐闼。
永日漫彈棋,涼飚細飛葛。
嗟哉樊野間,暨彼遐遺末。
揮汗複淋漓,熱中翻慘怛。
望窮霄漢端,誰為理饑渴? 新葺歲寒館有作 署舊構延賓堂,徑僻在東南隅,因廢居焉。
餘葺之,複依雙柏為門,題曰“歲寒館”。
有作。
别地開賓館,朔風冷四座。
凄其庭畔草,飄折成僵卧。
羨爾兩株柏,亭亭獨負荷。
葉持嚴籁戰,枝惹白雲破。
對彼惬貞賞,因之恒自課。
鶴酣盤桓下,仙谪箕踞坐。
樂隻君子心,歲寒良不挫。
國朝 何烈女張迨 有明弘治間,盱眙何氏子。
生小勤女紅,奉母供甘旨。
母老目雙盲,惟女朝夕倚。
蓦來強暴奴,忽瞷如雲美。
□謀蓄已深,耽耽成虎視。
詭言托絲蘿,婚嫁在桑梓。
□□太龍鐘,莫之辨臧否。
草草許結褵,亦謂可依耳。
□年佳婦歸,佳兒竟亡是。
女也泣聲吞,旦夕遭鞭箠。
年饑假父悲,挈女出鄉裡。
淮陰豪猾多,僦屋淮陰市。
迫女桑間行,女乃蹶然起。
披發赴比鄰,曆曆陳端委。
白刃自刺喉,頃刻就義死。
三日貌如生,貞心合青史。
奸人駭急奔,匿名複他徙。
奇烈莫代伸,盆冤誰訟理。
三年旱魃災,赤地呼庚癸。
父老始悟知,琴堂訴原始。
冠蓋集長堤,蘋蘩奠荒壘。
霎時雷雨興,滂沱衆驚喜。
神異食報宜,建祠良有以。
人生天壤間,所重廉與恥。
穢名千載遺,歡娛一彈指。
卓哉金鐵腸,不受娥眉累。
迢迢三百年,豔稱猶未已。
古苔報墓門,清風咽淮水。
憑吊谒叢祠,揮毫落素紙。
夏日訪樂齋于程氏寓園漫賦鄭基 我家山水窟,樂事渺莫追。
廿年太辜負,梅花同荔支。
昨歲投淮上,寒風吹鬓絲。
塵鞅迫朝暮,遑問亭與池。
今夏喜事簡,一酬達人期。
達人曲江老,翩跹海鶴姿。
本抱棟梁志,而萦岩谷思。
選地寄芳躅,名園借一枝。
主人有丘壑,相見胸中奇。
十畝開罨畫,天趣忘人為。
壘石窄通徑,栽花繁蔽墀。
古藤縱盤郁,喬木森紛披。
階砌滴蒼翠,溪塘漾漣漪。
結構甫完美,王事勞奔馳。
勝地訪佳客,風月相追随。
幽賞集群彥,對景賦新詩。
一唱更百和,光怪炫陸離。
我适來遊此,談笑熏蘭芝。
趣得形骸略,拜石同米癡。
長歌複長嘯,盤礴帽從欹。
元何日易夕,歸鳥飛參差。
緻語山中客,良足惜佳時。
富貴定相逼,甯得久栖遲。
江天正炎暑,急待霖雨施。
古來稱大隐,原不處茅茨。
回施庵寓樓丁玉衡 古寺有高樓,巍然鎮靈鹫。
天涯一散人,居此旦複晝。
虛窗對水開,老樹迎堤秀。
西北近重關,東南俯斥堠。
落日過輕舠,欸乃聲急溜。
于此豁幽情,倚欄聽濤吼。
皎皎風月清,蕭蕭雷雨驟。
悲喜兩萦懷,起伏無終究。
世事自古今,登臨何先後。
長往發清吟,白雲杳楚岫。
韓侯垂釣處英廉 淮水東岸三尺上,舊是韓侯垂釣處。
千載愁魂無處歸,陰雨啾啾鬼夜語。
劉季機深侯獨強,侯雖不反身亦亡。
侯身已亡侯心苦,一飯未(亡)[忘]河邊姆。
明 望淮亭楊時秀 清淮晚寥廓,徙倚送明眸。
湖鳥雲間下,漁舟草上浮。
竹林通野徑,煙樹隔江樓。
豪興何能禁,攜樽欲浪遊。
望淮亭韓孟魁 淮水悠悠去,蒲帆逐逐來。
江天餘俯仰,雲日共徘徊。
芳草連春塢,垂楊對酒杯。
羅浮何處是,倦鳥未知回。
望淮亭馬麟 極目三洲遠,浮空萬頃來。
水流自今昔,吾意獨徘徊。
披豁甯違性,登臨數舉杯。
白雲天外遠,盡日不知回。
望淮亭黃日敬 小閣憑高起,長淮入望來。
際天遙映帶,繞廓自迂徊。
津樹低吟席,帆風送酒杯。
先猷應未遠,落日首重回。
望淮亭喻沖 良會從天假,高台幾去來。
望淮應缱绻,赓韻愧徘徊。
宦轍輝家譜,蒲香泛客杯。
斜陽新釀盡,豪興不知回。
望淮亭周尚宗 亭閣層高起,觀瀾登望來。
水天相掩映,雲物與徘徊。
消熱憑風雨,寬懷仗酒杯。
官閑慶無事,興盡樂忘回。
和望淮亭韻二首殷登瀛 江色晴空望,洪濤入楚來。
雲帆各去住,沙鳥自徘徊。
弄水時聯句,臨風數舉杯。
撫然念斯世,淳古幾時回。
其二 地坼濤澎湃,天空鳥去來。
經年供玩賞,竟日足徘徊。
夜月丹砂竈,春風綠蟻杯。
然方外興,欲學道人回。
暮春望淮亭寫懷袁亮 春暮喜登台,風和特地來。
乾坤開睥睨,江海望徘徊。
柳色青分座,芹香綠泛杯。
十年思獻賦,極目意遲回。
初夏望淮亭懷友李爵 坐愛清和景,流光蕩日來。
亭虛容眺覽,地遠縱徘徊。
雞黍人千裡,莺花酒百杯。
此情如可約,讌笑不知回。
春日有感次望淮亭韻莊起元 翠霭雲間合,黃河天上來。
魚龍驚出沒,風月足徘徊。
草色侵台砌,湖光入酒杯。
登臨有餘興,日夕未言回。
又 小閣何年起,乘閑此一來。
芳菲曾嘯傲,牢落獨徘徊。
騷客多遺詠,勞臣怯舉懷。
寄言同調者,否極泰旋回。
望淮亭和韻 散步淮亭畔,蒼茫注遠眸。
桅樯雲外見,凫雁水中浮。
皓月吹胡笛,清風送庾樓。
古今一相接,誰與續清遊。
秋日登台 登台凝遠眺,景物滿江關。
飛棹淩清浦,懸河入草灣。
月籠叢桂樹,風振八公山。
吏隐慚何補,唯便盡日閑。
秋日登台何思贊 春霁危亭曉,登臨興倍清。
波光明四野,帆影動雙城。
正喜長流舊,還忻盡畝青。
日長公事靜,北望可勝情。
九日登亭殷登瀛 爽氣重陽令,輕風萬斛舟。
日凝煙潤野,雲護水明樓。
戀阙心如醉,思親鬓欲秋。
無端還自解,天地一浮鷗。
秋興 飛水重城外,荒村亂水中。
照葵将午日,吹葛未涼風。
雲漢高窺鳥,江淮數畫熊。
钜儒尋禹迹,須勒濟川功。
時徐、沛疏河,望其功成也。
早秋李得陽 江天才一雨,水國易為秋。
高柳新飔動,空簷宿暑收。
望鄉頻入夢,經國暗生愁。
獨縱閑亭眺,蒼蒼蘭杜洲。
雪霁 寥廓空天霁,寒江出楚城。
酒随風力歇,詩入雪華清。
病與民艱共,慵添吏隐成。
一官栖息在,空複草堂情。
津樓 津樓一以眺,阡陌半為河。
宿水村煙少,秋風鄉思多。
江聲初落木,池色欲凋荷。
澹泊虛屏裡,惟餘楚客歌。
有所思 金天方秉肅,玉露自凋垂。
草色連朝減,砧聲傍晚移。
孤臣心變鐵,久客鬓成絲。
好制淮南賦,秋風有所思。
過淮關感舊兼謝李貴吾丈張步雲 他年曾寄迹,此日複停舟。
缱绻逢知己,登臨憶舊遊。
山光仍積翠,河水亦遷流。
惆怅長吟罷,蒼茫雲正愁。
其二 潘郎絲入鬓,故老雪盈頭。
過眼流光迅,傷心往事休。
亭園如識主,花木幾經秋。
今古同成夢,風前(謾)[漫]結愁。
國朝 望淮亭納涼唱和杜琳 炎景塵如霧,亭高得暫涼。
半簷疏雨疾,一榻晚風長。
畫舫雲邊出,新荷檻外香。
唱酬多好友,忘卻宦途忙。
何烈女 香閨何卓荦,誓死樂全貞。
濺血甯膏劍,修眉不向人。
斷碑淪廢草,孤冢泣荒燐。
應共淮揚水,高風亘古振。
淮上遠望杜湑 遠眺舒胸眼,夕陽倚檻前。
鳥飛橫近浦,霞落映遙天。
暝色迷村樹,喧聲到客船。
思鄉頻舉首,新月一(灣)[彎]懸。
己未首春唐英 将去淮陰,過韓侯釣台、漂母祠有作。
殘碣荒祠在,春風吊古深。
垂綸原釣楚,飯客早揮金。
巾帼塵中眼,英雄胯下心。
三年何處問,長嘯去淮陰。
贈景會寺上人高夢龍 下馬逢枯衲,松堂靜不關。
七旬人正健,終歲坐帷閑。
砌草經秋老,籬花為兩删。
偶來談定息,山外水雲環。
贈景會寺上人高履謙 信步來精舍,終年得幾閑。
片時茶熟候,半榻竹陰間。
清淺溪頭水,高低屋角山。
出門塵撲面,回首憶禅關。
過愛蓮亭劉宮 寺幽思再至,高岸冷風斜。
湖闊春生水,庭寒夕歛花。
物情閑自見,遊興老逾賒。
景色無殊昔,相觀意趣加。
景會寺秋日田興助 寥寥人事外,寂寂寺樓中。
階草榮枯異,秋雲淡宕同。
涼生一夜雨,夢醒半窗風。
不是忘情境,須知境本空。
愛蓮亭張坦 水國開精舍,清機處處流。
魚知莊子樂,鶴愛遠公幽。
古岸新苔滑,斜陽老樹秋。
蓮心塵不染,坐對近芳洲。
鶴江劉丈招遊愛蓮亭孫畊 招提開水閣,翠幙漾清溪。
日落窗猶(廠)[敞],花飛鳥亂啼。
晚風依岸起,野霧入林迷。
不惜今霄醉,詩成即席題。
重憩回施精舍田弟怡 再入招提境,栖遲憶舊時。
攤書尋午睡,趺坐息遊思。
足懶随階綠,簾虛任月移。
何當馳遠道,勞攘涉沙堤。
煉丹台懷古劉振初 舊迹尋丹竈,仙蹤不複初。
一從王子去,千古洞門虛。
枯井塵沙掩,荒台瓦礫餘。
徘徊夕照裡,衰飒起欷歔。
淮關懷古吳霦 憑眺關梁迹,三洲勝景全。
凫鐘鳴海日,魚鑰鎖淮天。
漂母千年德,韓侯終古賢。
(蹰)[踟]躇思未已,漠漠望雲煙。
淮關懷古陸九馨 勝地關津重,銅符扼要堅。
荊州茅并集,鄗上黍來先。
英蕩飛龍節,風雲護貝泉。
聖朝□□政,行旅遍讴傳。
新街雪後野望金培 為愛晴光好,沖寒出澗阿。
天連山一色,風旋水無波。
玉種溪田厚,花攢秃樹多。
自憐身住處,一片白雲窩。
漁艇返棹八景之一陳時宜 夕陽人影亂,薄暮覓歸舟。
杯泛青溪裡,歌傳古渡頭。
波光和月湧,漁火雜星流。
用訂同人約,他時續勝遊。
春晚過愛蓮亭吳進 禅居自寂靜,況複繞清流。
花潤非關雨,亭寒不待秋。
疏鐘鳴碧殿,孤鳥宿芳洲。
歸棹遲遲發,言乘素月遊。
過通源寺 露重曉光濃,清香滿院中。
殿高先見日,林密細含風。
瀹茗留幽客,傳燈憶遠公。
關津門外近,水長見船篷。
韓侯釣台金坦 釣台何所在,千古枕淮流。
漢主多芳餌,王孫但直鈎。
雲雷方渭水,風雨愧羊裘。
殘碣孤城外,空标位列侯。
漂母祠 亭長妻無識,劉家後寡恩。
千秋重漂母,隻眼飯王孫。
高誼須眉愧,明禋俎豆存。
當年若受報,此事不堪論。
雨霁西來庵散步金門诏 返照收殘雨,琳宮薄暮寒。
到來心目爽,行處水雲寬。
霧重千絲柳,香清九畹蘭。
莫嫌清冷甚,林外鳥般般。
缽山晚眺王步浚 (隻)[咫]尺佳山近,來遊第幾重。
殘霞飛隔浦,落日照回峰。
苔滑溪邊路,雲深寺裡鐘。
會須多蠟屐,踏處便支筇。
新建觀音庵丁毓琛 荷渚香風渺,蓮台湛露深。
重開瞻佛地,不盡利人心。
曲徑通般若,長廊繞梵音。
甘棠遺迹近,一樣荷慈陰。
缽山晚眺周于湯 山高望不極,落日散氤氲。
荒碣千重黛,遙天一角雲。
鳥聲歸薄暮,人影立斜曛。
漸晚還延伫,林端笙鶴聞。
遊缽池山朱善正 翹首雲煙外,登臨坐翠微。
蕭條存古寺,冷落見村扉。
地僻仙常住,林疏鳥亂飛。
相逢唯野衲,談笑任天機。
煉丹台懷古張廣緒 昔日丹成地,今餘此舊台。
琅函留勝迹,金籙秘仙荄。
鶴表千年事,鵑啼中夜哀。
瑤笙雲外響,疑是降真來。
何烈女劉廣 兩間鐘正氣,植義乃坤貞,不受一淄累,敢将三尺撄。
郁淹沉烈魄,昭格佐神明,冤白天垂雨,身捐貌若生。
闡幽封墓表,勒石撰文旌,祭典春秋薦,馨香享祀誠。
千年祠宇奉,一舉柏松萦,蓮葉台升座,湖波鑒照清。
聞琴訪舊迹,除草吊荒茔,彩棟崇新建,鴻章獎令名。
芳徽傳沒世,女史載嘉評。
雲際铿仙珮,冰魂上玉京。
愛蓮亭即事朱嶷 浩渺平湖水,環中舊有亭。
波光搖月牖,蓮影動風屏。
鳥狎知親客,魚潛聽講經。
納涼依曲檻,乘興駕遊舲。
岸火疏林透,行雲古調停。
晚來誰佐讀,灼灼照窗螢。
明 淮上泊舟唐順之 楓林望盡見蒼山,桐柏飛流入楚關。
潮散海門孤島出,月明渡口數帆還。
客夢隻驚青瑣遠,滄波長羨白鷗閑。
聞道淮南多桂樹,朝來杖策一相攀。
登甘羅城張元弼 河淮映帶古岡平,底事甘羅尚有名。
弱歲能持秦使節,片言曾折趙連城。
沙中錢出丹文篆,牆角碑橫綠字生。
愧我波臣來此地,臨風憑吊若為情。
南浦月王允 向晚城南霁景開,波心湧出玉盤來。
一天秋色搖書舫,滿地寒光晃釣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