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十四

關燈
列傳 文職武職先正流寓義民孝友列女 列傳始于漢,後人遂踵而行之。

    故郡縣地志,名宦有傳、先正有傅、義民有傳、孝子烈女亦各有傳,要皆彰前人之美,以之典型後世者也。

    苗栗設邑未久,其名宦一冊,擇「廳志」所載有績着苗邑卓然可觀者,輯而存之;俾官斯士者,詳知其崖略。

    至先正、義民、孝子、烈女,有本「廳志」而存者、有由釆訪而得者,畢着之于冊。

    固屬表揚之例宜然,其為裡闾欽式,所益亦自不少也。

     文職 武職 先正 流寓 義民 孝友 列女 文職 曹謹(原名瑾),字懷樸;河南河内人。

    嘉慶丁卯解元,大挑直隸知縣;改福建,補鳳山令。

    鳳苦旱,開九曲塘,引下淡水溪,砌石為五門,以時蓄洩。

    民得水,獲榖幾倍。

    溝洫既浚,而盜亦絕其往來。

    知府熊一本善之,勒碑紀事,稱曰曹公圳。

    道光二十一年,升淡水同知。

    适雞籠、大安各口有事,囊沙為備,并〔築〕竹塹之土城,以擊沉洋船,得優獎。

    鄰邑互鬥,調集義勇赴大甲,為民扞衛。

    治洋匪尤嚴,濱海設團,躬親傳谕。

    嘗榜署曰:「嚴拿胥差勒索資費」;取廉自給,蠹吏悉裁。

    朔、望詣明倫堂宣講聖谕。

    刊「孝經」、「小學」,付蒙塾誦讀,給以洋蚨月餅;能兼「易經」「朱注」者,賞有加。

    複捐俸續成學海書院,寒士多賴以成業者。

    祀德政祠(依「廳志」)。

     曹士桂,字馥堂;雲南文山人。

    道光壬午舉人,大挑江西知縣,升鹿港同知。

    二十七年,署淡水同知。

    甫三日,聞大甲分類之謠;馳往谕告,聽者泣下,遂釋。

    文告案牍,悉出己手。

    判斷如流,積谳一清,未嘗妄刑一人。

    尤神于緝盜,豪右憚之。

    喜栽培士類,試期絕幹請。

    生平蔬粝自甘,嚴操守;謂陋規非分之赀,悉卻之。

    才九閱月,以勞卒于官。

    祀德政祠,與曹謹俱請祀名宦(依「廳志」)。

     陳星聚,字耀堂;河南許州臨颍縣人。

    道光己酉科舉人。

    以軍功保舉知縣,升補淡水廳同知。

    居官廉潔,省約自奉。

    治民,一以愛恤為心;而于待士,則尤厚。

    同治囗年,議籌番銀二千圓,交殷紳生息;每屆鄉試,視廳屬應試之人數多少,将所入利息照數攤分。

    至今,子士猶沾潤焉。

     武職 陳策,字鐘侯;晉江人。

    由桐山守備調淡水。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反,台地悉陷,策以孤軍力守一隅。

    奸人範景文入境煽誘,策擒獲正法,民賴以安。

    及援兵至淡,總督滿保加策遊擊職銜;剿北路,收複南嵌、竹塹、中港、後壟及吞霄、大甲、大肚諸社村落,以功擢台灣總兵官。

    卒于官,賜祭葬。

    雍正元年,給恤賞銀二百兩。

    子夢蘭,雍正丙午舉人,任莆田教谕(依「廳志」)。

     王郡,字建侯。

    康熙六十年,以千總從藍廷珍收複台灣有功,累官至台灣總兵。

    雍正七年,平鳳山山豬毛番。

    九年,大甲西番林武力聚衆作亂,鳳山流棍吳福生、商大概亦乘間而變。

    時郡已授水師提督,先遣遊擊李榮應援,複率參将侯元勳、守備張玉等三路夾攻,擒福生、大概等斬之。

    南路既平,而新鎮呂瑞麟剿大甲西番被圍;總督郝玉麟複檄郡讨之。

    郡至鹿港,遣參将李蔭樾、遊擊黃貴等合圍阿束社,參将靳光翰、遊擊林黃彩等各扼隘口,絕其去路;遂渡大甲溪追殺,直抵生番悠吾界。

    賊遁南日内山,削壁峻絕;諜知樵徑僅一線,督師攀援而登,炮聲震山谷。

    賊負創去,搗其巢穴,焚其積聚。

    各社望風皆降,縛獻林武力等;北路平(依「廳志」)。

     林黃彩,字元質。

    有智力。

    朱一貴亂,總督滿保駐廈門,彩赴興化陳平台策。

    滿保令随征;事平,以把總升守備,累升遊擊。

    雍正十一年,複随台鎮王郡征大甲西番,叙功擢參将。

    尋遷澄海副将,署碣石總兵。

    卒于官(依「廳志」)。

     樂文祥,字囗口;囗囗縣人。

    前任淡水廳遊擊。

    光緒二年,雞籠山土匪吳阿來窩聚匪徒、擄人勒贖,良民苦之。

    文祥奉上憲檄,會同淡水廳同知陳星聚率兵進剿,吳阿來負隅相拒。

    文祥志在除暴,每戰必親冒鋒镝,首先臨陣。

    勞師三月,擒獲吳阿來,斬之。

    由是,餘黨逃散而民安焉。

     先正 劉獻廷,貓裡街人。

    性嚴正。

    自幼好學,冠年遊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