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北行二十餘裡,至港入海。
口門闊六、七丈,深七、八尺;載二、三百石之船可進。
土地公港在大甲堡,距城西南五十裡。
源出與大安港同。
近經沙泥淤塞。
大安港小口在大甲堡,距城西南五十八裡。
源出台灣縣之罩蘭内山;西北行二十裡,至本邑吞霄堡之鯉魚潭。
複西行二十餘裡,至大安港入海,離深水外洋十餘裡。
口門闊二十餘丈,深丈餘。
港内無山包裹,多石汕,忌溪流沖擊。
可進載五、六百石之船。
設大安汛;縣設口書一、澳甲一。
腳踏港小口在大甲堡,距城西南六十裡。
源出台灣縣之水底寮内山;西北行五十餘裡,至大甲境。
又西行八裡,至港入海。
口門可泊小舟。
風信 風信,即是暴期;行舟最忌,不可不知,尤不可不避。
即暴期前後三日内,亦須謹防。
正月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初九(為玉皇暴)、初十、十三、十五、十九(午時主大風)、二十、二十二(午時)、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尤烈)、三十。
諺雲:正月初至八,行船去還泊;十三至十七,觀燈風最急。
二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初九(酉時)、初十、十二(酉時)、十三(酉時)十四(酉時)、十五、十九、二十一、二十四(酉時)、二十九、三十。
諺雲:二月二與九,元武風必有。
三月初一、初三、初七、初十(午時)、十二、十五、十六、十七(午時)、十八、二十三(為媽祖暴。
諺雲;媽祖多雨、真人多風。
真人,謂正月初三也)、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為東嶽暴)。
諺雲:三月三日晴,還要忌清明。
四月初一、初八、初九(午時)、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午時)、二十三、二十五。
凡三春暴期最多,舟行宜戒;自清明後,南風司令,四、五月間風暴皆輕,往來較穩。
五月初一、初五、初七、十三(尤烈)、十六、十九(申時)、二十一、二十八、二十九。
諺雲:五月端午前,風高雨亦連。
六月初二、初六(尤烈)、初九、十二(尤烈;為彭祖暴。
或在前後三、四日)、十六、十八、十九、二十(卯、辰時)、二十三、二十四(尤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凡夏月初三、初四、十五、二十三等日,防有飓風。
諺雲: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亦有時而驗。
七月初一、初七、初九、十五(尤烈)、十七(午時)、十八、二十一、二十七(尤烈)。
諺雲:七月降黃姑,望後風始和。
八月初一、初三(尤烈)、初五、初八、十二、十四、十五、十七、二十三、二十七。
凡七、八兩月,若有三日南風,必有北風報之。
兩月中,三日一換風。
自八月白露節後,北風司令,行船迅速。
九月初三、初八、初九、十一、十五、十六、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七。
重陽前後三、四日,忌九降風。
十月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四、十五、十八(卯時)、十九(卯時)、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卯時)。
諺雲:十月忌初五,海豬要起舞。
十一月初一、初三、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卯時)、十九(卯時)、二十二、二十七、二十九。
十二月初二、初五、初六、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尤烈)、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尤烈)。
諺雲:十一月、十二月,鐵漢也停船。
潮信 水為地之血脈,随氣進退而為潮,随月消長。
早曰潮、晚曰汐,而總之為潮。
「初學記」雲:『水朝夕而至曰潮』。
台屬各口潮信參差,如初一、十六二日台南潮巳初四刻、汐亥初四刻,中壟潮則長辰戌、而退醜未,雞籠則長卯酉、而退子午。
緣地有高下,即月有早遲;台灣地勢愈北愈高,故潮信愈北愈早。
所以潮固因地而殊,亦因時而異。
朔後三日,明生而潮壯;望後三日,魄見而汐湧。
仲春月落水生而汐微,仲秋月明水生而潮壯。
盈虛消長無失其時,故曰潮信。
僅列苗屬潮期,大略于左(參舊「廳志」)。
初一、初二、初三、十六、十七、十八(六日):潮,各口辰;汐,各口戌。
初四、初五、初六、十九、二十、二十一(六日):潮,各口巳;汐,各口亥。
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四日):潮,各口午;汐,各口子。
初九、初十、二十四、二十五(四日):潮,各口未;汐,各口醜。
十一、十二、二十六、二十七(四日):潮,各口申:汐,各口寅。
十三、十四、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六日):潮,各口酉;汐,各口卯。
口門闊六、七丈,深七、八尺;載二、三百石之船可進。
土地公港在大甲堡,距城西南五十裡。
源出與大安港同。
近經沙泥淤塞。
大安港小口在大甲堡,距城西南五十八裡。
源出台灣縣之罩蘭内山;西北行二十裡,至本邑吞霄堡之鯉魚潭。
複西行二十餘裡,至大安港入海,離深水外洋十餘裡。
口門闊二十餘丈,深丈餘。
港内無山包裹,多石汕,忌溪流沖擊。
可進載五、六百石之船。
設大安汛;縣設口書一、澳甲一。
腳踏港小口在大甲堡,距城西南六十裡。
源出台灣縣之水底寮内山;西北行五十餘裡,至大甲境。
又西行八裡,至港入海。
口門可泊小舟。
風信 風信,即是暴期;行舟最忌,不可不知,尤不可不避。
即暴期前後三日内,亦須謹防。
正月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初九(為玉皇暴)、初十、十三、十五、十九(午時主大風)、二十、二十二(午時)、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尤烈)、三十。
諺雲:正月初至八,行船去還泊;十三至十七,觀燈風最急。
二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初九(酉時)、初十、十二(酉時)、十三(酉時)十四(酉時)、十五、十九、二十一、二十四(酉時)、二十九、三十。
諺雲:二月二與九,元武風必有。
三月初一、初三、初七、初十(午時)、十二、十五、十六、十七(午時)、十八、二十三(為媽祖暴。
諺雲;媽祖多雨、真人多風。
真人,謂正月初三也)、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為東嶽暴)。
諺雲:三月三日晴,還要忌清明。
四月初一、初八、初九(午時)、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午時)、二十三、二十五。
凡三春暴期最多,舟行宜戒;自清明後,南風司令,四、五月間風暴皆輕,往來較穩。
五月初一、初五、初七、十三(尤烈)、十六、十九(申時)、二十一、二十八、二十九。
諺雲:五月端午前,風高雨亦連。
六月初二、初六(尤烈)、初九、十二(尤烈;為彭祖暴。
或在前後三、四日)、十六、十八、十九、二十(卯、辰時)、二十三、二十四(尤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凡夏月初三、初四、十五、二十三等日,防有飓風。
諺雲: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亦有時而驗。
七月初一、初七、初九、十五(尤烈)、十七(午時)、十八、二十一、二十七(尤烈)。
諺雲:七月降黃姑,望後風始和。
八月初一、初三(尤烈)、初五、初八、十二、十四、十五、十七、二十三、二十七。
凡七、八兩月,若有三日南風,必有北風報之。
兩月中,三日一換風。
自八月白露節後,北風司令,行船迅速。
九月初三、初八、初九、十一、十五、十六、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七。
重陽前後三、四日,忌九降風。
十月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四、十五、十八(卯時)、十九(卯時)、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卯時)。
諺雲:十月忌初五,海豬要起舞。
十一月初一、初三、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卯時)、十九(卯時)、二十二、二十七、二十九。
十二月初二、初五、初六、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尤烈)、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尤烈)。
諺雲:十一月、十二月,鐵漢也停船。
潮信 水為地之血脈,随氣進退而為潮,随月消長。
早曰潮、晚曰汐,而總之為潮。
「初學記」雲:『水朝夕而至曰潮』。
台屬各口潮信參差,如初一、十六二日台南潮巳初四刻、汐亥初四刻,中壟潮則長辰戌、而退醜未,雞籠則長卯酉、而退子午。
緣地有高下,即月有早遲;台灣地勢愈北愈高,故潮信愈北愈早。
所以潮固因地而殊,亦因時而異。
朔後三日,明生而潮壯;望後三日,魄見而汐湧。
仲春月落水生而汐微,仲秋月明水生而潮壯。
盈虛消長無失其時,故曰潮信。
僅列苗屬潮期,大略于左(參舊「廳志」)。
初一、初二、初三、十六、十七、十八(六日):潮,各口辰;汐,各口戌。
初四、初五、初六、十九、二十、二十一(六日):潮,各口巳;汐,各口亥。
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四日):潮,各口午;汐,各口子。
初九、初十、二十四、二十五(四日):潮,各口未;汐,各口醜。
十一、十二、二十六、二十七(四日):潮,各口申:汐,各口寅。
十三、十四、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六日):潮,各口酉;汐,各口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