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志卷八

關燈
内附,乃遣譯者入說其魁,多緻糖、煙、銀、布。

    番大喜,自以收捕為功;繞出吞霄山後,日有擒獲;官軍攻其前。

    個、霧等大窘,将逃入山内;岸裡社番設伏擒之至郡,屍諸市,傅首以示諸番。

    是役也,勞師七閱月,官軍瘴死者數百人。

     冰冷者,麻裡郎吼之姻黨也。

    麻裡郎吼有女,字主帳金賢。

    賢将娶之,父以女幼弗與;告賢曰:『俟長歸汝』!賢怒,縛丈人于樹撻之。

    麻裡郎吼泣愬于冰冷。

    冰冷故兇悍,率衆射殺賢;諸與賢善者皆殺之。

    時吞霄土官個、霧等方亂,冷遣使與通。

    适有水師把總巡哨至,聞變潛泊海口;冷未之覺。

    把總遣他社番誘以貨物交易,伏壯士水次縛之,亟發舟;比諸番出,已挂帆矣。

    吞霄平。

    諸番以首惡既誅,乃因通事求撫。

     雍正九年十二月,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亂;台灣鎮總兵呂瑞麟讨之,弗克。

    淡水同知張宏章道經阿束社,逆番圍之;莊佃救免。

     。

    莊佃負耒出,聞官長至,急呼衆與戰;逆番退,乃免。

    陣亡者,黃仕遠、黃展期、陳世英、陳世亮、湯邦連、湯仕麟、李伯壽、李任淑、賴得旺、劉志瑞、吳伴雲、謝仕德、江運德、廖時尚、盧俊德、張啟甯、周潮德、林東伯等。

    大憲以其事聞;上賜祭、予恤,饬建祠,春秋緻祭。

    鄉人題其塚曰「十八義民之墓」;在彰邑城西。

     十年八月,陸路提督王郡等率兵讨大甲社番賊;平之。

     先是,五月間,番賊複結沙辘、吞霄等十餘社同反,圍彰化縣;百姓奔逃,絡繹于道。

    六月,總督郝玉麟赴廈門,調呂瑞麟回台灣府彈壓;檄新授陸路提督王郡讨之。

    七月四日,郡同巡察覺羅柏修至鹿仔港,遣參将李應越、遊擊黃貴、林榮茂、守備蔡彬等圍阿束社,番賊潛逸;參将靳光瀚、遊擊林黃彩、守備林世正等扼隘口,絕其去路。

    八月,渡大甲溪,遣金門鎮李之棟、遊擊高得志、李科、守備呂九如、林如錦等分路追殺,曆大安溪,登大坪山,直抵悠吾生番界。

    賊大窘,走南日内山;峭壁峻絕僅一線,魚貫攀緣而上。

    番據高嶺,下矢石如雨;我師奮勇争進,槍炮交攻,聲震山谷。

    番負創四竄,官軍搗其巢,縱火焚所積。

    番計窮,于是各社相繼獻渠兇林武力、學生等來降。

    凡四閱月,北路平。

     道光三十有四年,漳、泉分類械鬥。

     紳士有捐恤難民者,分别奏獎。

     鹹豐三年八月,漳、泉四縣分類械鬥。

     四年春正月,閩、粵分類械鬥。

     初,田寮莊匪徒羅慶二、賴得六等在中港搶牛肇釁,釀及中坜閩、粵互鬥。

     會匪黃得美率黨黃位陷同安、海澄、廈門;得美誅,位竄大雞籠口,逸竹塹港。

    同知丁曰健平之。

     九年九月七日癸酉,漳、同分類械鬥。

     同治元年三月十八日庚子,彰化會匪戴萬生亂。

    十九日辛醜,勇首林戆晟叛;淡水同知秋日觐死之。

    彰化縣城、鬥六門、大甲城堡均陷,淡南戒嚴。

     先是,内山三義河、芎蕉坑一帶向為盜薮。

    有劉阿妹招緻戴萬生、林戆晟等逆既破彰化縣、鬥六門,遂攻陷淡屬之大甲堡。

     五月,中港逆黨王江龍伏誅,大甲堡複。

    艋舺縣丞郭志炜捕土匪楊貢,誅之。

     複大甲者,通判張世英、知縣王桢等;奉谕旨:以北路張世英一軍防剿尚為得力也。

     二年春正月,林戆晟等複犯大甲。

    十八日乙醜,獲戆晟斬之。

    十一月三日丙午,彰化城複;十八日辛酉,克鬥六門。

     複彰化者,都司陳捷元、鄭榮等。

    紳士林占梅前同官軍攻克大甲,此次亦自備資斧募勇千名,越境助剿。

    克鬥六門者,參将關鎮國等軍。

     十二月十八日庚寅,生擒戴萬生等斬之(以上節舊「廳志」)。

     光緒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庚辰,淡水廳同知陳星聚、遊擊樂文祥生擒雞籠山土寇吳阿來,斬之。

     初,吳阿來及其弟富素聚匪徒邱阿郎等肆毒居民,幾無暇日。

    因擄蕭羗梏死,台灣道夏獻綸饬地方官剿辦在案,未經舉行。

    于光緒二年閏五月間,吳阿富率匪徒擄掠居民,被芎、中、七莊鄉勇铳斃;而吳阿來遂起匪徒攻芎、中、七三莊不克,還而斷絕水源。

    三莊人赴淡水廳告急,同知陳星聚委大甲司許其棻勘驗。

    甫至雞籠山,吳阿來率匪圍之;大甲司走脫,奔告遊擊樂文祥,因會營到地剿辦。

    六月間,進兵雞籠山,相拒十餘日,擒獲匪黨邱阿郎,斬之;吳阿來仍複堅其營壘。

    會天霖雨,匪徒多受病;至七日,擒獲吳阿來;械至竹塹,斬于市曹。

    由是,雞籠山平。

     自康熙迄于光緒,台地之兵燹頗多;而有關苗邑者則最少。

    同治以上,略節「廳志」存之;光緒以來,惟有二年雞籠山之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