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砍電影:情非得以之生存之道之“人賤天不收”
關燈
小
中
大
主題用白話來講,就是&ldquo拍電影好不踏實&rdquo跟&ldquo真抱歉我壓力好大&rdquo,兩句話合成一句,就是:&ldquo人賤天不收&rdquo。
很好看,合理票價兩百塊錢。
值得推薦。
打着僞紀錄片的旗幟,但其實整部片完全沒有&ldquo視角上的必要&rdquo采取搖晃的紀錄片式鏡頭處理,我想僞紀錄片應該是誤植,隻是這部電影劇情裡要處理的一個點。
然而這樣的拍法自然有種接近真實的趣味。
我們拍電影常犯一個毛病,就是對白癟腳,根本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裡會說出來的話,所以聽起來很矯情,很假,沒辦法投入。
&ldquo情非&rdquo的對白則很貼近我認識的這個世界,裡面有大量的粗話、髒話,也很貼近我所認識的&mdash&mdash大家塞在沙發裡靠夭拍片的環境很惡劣的那種場合。
那種場合我一向很讨厭啊,在那種談話空間裡彌漫了一種委靡的慣性,會傳染的。
煙霧中,很多人不來點批判的幹剿,好像就以為别人會覺得他沒有長腦,更害怕不批評,就不是&ldquo擁有理想的同一陣線&rdquo。
幹剿别人不懂拍電影或搶劫輔導金資源,比自己拍電影跟親自搶劫輔導金要容易太多了。
批判久了,我懷疑,原本要拍電影的人最後都隻能成為影評家或嘴炮王。
劇中有很多對于拍電影困境的描述,我看了格外心有戚戚焉。
想必有很多電影人看了,會心一笑的次數一定很多很多。
一知半解的人看了,也會娛樂到。
在很口語的對白輔助下,幫助我做了看電影最基本的&ldquo投入&rdquo。
劇情也很飽滿。
個人興趣關系,我對&ldquo散文結構&rdquo的電影興緻缺缺。
&ldquo情非&rdquo在劇情的設計上很完整,段落感也抓得好,劇情時間軸以&ldquo一群人拍電影的過程&rdquo為運作,感情時間軸以&ldquo這個拍電影的人的困頓掙紮&rdquo在跑。
讨論拍電影的黑暗面僅僅是輔助,自我揭露才是真正主題,不刻意強調成長、升華、向上提升,必要時還得為了自己的夢想,對着一些人說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對着一些人嘻皮笑臉出賣自己的人性。
沒有太多的大愛法輪,所以我不覺得惡爛。
有多少錢拍多大的戲,不見得要叫得動千軍萬馬才能将觀衆請進戲院,陳可辛的&ldquo投名狀&rdquo拍得很棒,但同樣萬馬奔騰的&ldquo三國之見龍卸甲&rdquo根本就是一部浪費劉德華的烙賽片。
(趙雲:&ldquo丞相!子龍想當英雄!&rdquo) 周傑倫的&ldquo不能說的秘密&rdquo格局小,但掌握得當,效果出奇的好。
鈕承澤的&ldquo情非&rdquo也有同樣的感覺。
缺點有兩個。
一個是看了很累,&ldquo情非&rdquo裡面的人經常在抽煙喝酒呼麻摸奶子,我除了愛熬夜之外沒别的殘害身體的習慣,所以我看了忍不住覺得自己很健康。
一個是結尾有點拖。
也許結局沒有真的很拖,但整部片子要咆哮的東西太滿,導緻看到後面有點沒耐性。
當我情不自禁穿上外套後,竟還&ldquo多看&rdquo了五分鐘。
我的理念是,不管你有多少話想說,一口氣說太多了,就會失去吸引力。
我想這跟台灣導演不曉得下次拍戲是什麼時候有點關系,隻好在能說的時候盡量說,但這種說的方式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不必要的。
電影的好看不在于它的&ldquo完整&rdquo。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見得甘心做到這件事。
最後,我這個人是完全沒有支持國片這種高尚的念頭,有的話也是随便支持一下,表現在&ldquo如果這部國片很爛,那我頂多就是裝作不知道&rdquo。
真正愛看電影的人是不會被&ldquo我們要團結&rdquo之類的意識形态給收編、或說服。
如果有一天我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那一定不是為了使國片增光,而是我想要拍出一部連我自己都願意買DVD回家收藏的好電影,然後覺得自己怎麼這麼酷啊。
如此簡單,如此難啊。
比起到處去跪電影,我真慶幸自己的夢想就是寫小說。
将将好就是我正在做的事。
再大的爆破場景都不需要成本,再驚人的特效我幾分鐘就輕易完成,再美的女主角都任我擺布ㄎㄎㄎ,再多的大牌我都可以用命令的口氣叫他們喬開時間陪我一場。
我所要灑血對付的,就是最核心的&mdash&mdash讓你手中的小說很好看。
偶而寫個網志很愉快,但精彩的是我關掉網志之後才要接着做的事啊!
很好看,合理票價兩百塊錢。
值得推薦。
打着僞紀錄片的旗幟,但其實整部片完全沒有&ldquo視角上的必要&rdquo采取搖晃的紀錄片式鏡頭處理,我想僞紀錄片應該是誤植,隻是這部電影劇情裡要處理的一個點。
然而這樣的拍法自然有種接近真實的趣味。
我們拍電影常犯一個毛病,就是對白癟腳,根本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裡會說出來的話,所以聽起來很矯情,很假,沒辦法投入。
&ldquo情非&rdquo的對白則很貼近我認識的這個世界,裡面有大量的粗話、髒話,也很貼近我所認識的&mdash&mdash大家塞在沙發裡靠夭拍片的環境很惡劣的那種場合。
那種場合我一向很讨厭啊,在那種談話空間裡彌漫了一種委靡的慣性,會傳染的。
煙霧中,很多人不來點批判的幹剿,好像就以為别人會覺得他沒有長腦,更害怕不批評,就不是&ldquo擁有理想的同一陣線&rdquo。
幹剿别人不懂拍電影或搶劫輔導金資源,比自己拍電影跟親自搶劫輔導金要容易太多了。
批判久了,我懷疑,原本要拍電影的人最後都隻能成為影評家或嘴炮王。
劇中有很多對于拍電影困境的描述,我看了格外心有戚戚焉。
想必有很多電影人看了,會心一笑的次數一定很多很多。
一知半解的人看了,也會娛樂到。
在很口語的對白輔助下,幫助我做了看電影最基本的&ldquo投入&rdquo。
劇情也很飽滿。
個人興趣關系,我對&ldquo散文結構&rdquo的電影興緻缺缺。
&ldquo情非&rdquo在劇情的設計上很完整,段落感也抓得好,劇情時間軸以&ldquo一群人拍電影的過程&rdquo為運作,感情時間軸以&ldquo這個拍電影的人的困頓掙紮&rdquo在跑。
讨論拍電影的黑暗面僅僅是輔助,自我揭露才是真正主題,不刻意強調成長、升華、向上提升,必要時還得為了自己的夢想,對着一些人說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對着一些人嘻皮笑臉出賣自己的人性。
沒有太多的大愛法輪,所以我不覺得惡爛。
有多少錢拍多大的戲,不見得要叫得動千軍萬馬才能将觀衆請進戲院,陳可辛的&ldquo投名狀&rdquo拍得很棒,但同樣萬馬奔騰的&ldquo三國之見龍卸甲&rdquo根本就是一部浪費劉德華的烙賽片。
(趙雲:&ldquo丞相!子龍想當英雄!&rdquo) 周傑倫的&ldquo不能說的秘密&rdquo格局小,但掌握得當,效果出奇的好。
鈕承澤的&ldquo情非&rdquo也有同樣的感覺。
缺點有兩個。
一個是看了很累,&ldquo情非&rdquo裡面的人經常在抽煙喝酒呼麻摸奶子,我除了愛熬夜之外沒别的殘害身體的習慣,所以我看了忍不住覺得自己很健康。
一個是結尾有點拖。
也許結局沒有真的很拖,但整部片子要咆哮的東西太滿,導緻看到後面有點沒耐性。
當我情不自禁穿上外套後,竟還&ldquo多看&rdquo了五分鐘。
我的理念是,不管你有多少話想說,一口氣說太多了,就會失去吸引力。
我想這跟台灣導演不曉得下次拍戲是什麼時候有點關系,隻好在能說的時候盡量說,但這種說的方式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不必要的。
電影的好看不在于它的&ldquo完整&rdquo。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見得甘心做到這件事。
最後,我這個人是完全沒有支持國片這種高尚的念頭,有的話也是随便支持一下,表現在&ldquo如果這部國片很爛,那我頂多就是裝作不知道&rdquo。
真正愛看電影的人是不會被&ldquo我們要團結&rdquo之類的意識形态給收編、或說服。
如果有一天我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那一定不是為了使國片增光,而是我想要拍出一部連我自己都願意買DVD回家收藏的好電影,然後覺得自己怎麼這麼酷啊。
如此簡單,如此難啊。
比起到處去跪電影,我真慶幸自己的夢想就是寫小說。
将将好就是我正在做的事。
再大的爆破場景都不需要成本,再驚人的特效我幾分鐘就輕易完成,再美的女主角都任我擺布ㄎㄎㄎ,再多的大牌我都可以用命令的口氣叫他們喬開時間陪我一場。
我所要灑血對付的,就是最核心的&mdash&mdash讓你手中的小說很好看。
偶而寫個網志很愉快,但精彩的是我關掉網志之後才要接着做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