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天文編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即位之一年必稱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則與天地參故體元者人主之職而調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其用當自貴者始故治國先正其心以正朝廷與百官而逺近莫不壹于正矣春秋立文兼述作按舜典紀元日商訓稱元祀此經書元年所謂祖二帝明三王述而不作者也正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創制裁自聖心無所述于人者非史冊之舊文矣
春王正月
程氏曰春天時正月王正書春王正月示人君當上奉天時下承王正明此義則知王與天同大而人道正矣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耳 胡氏曰按左氏曰王周正月周人以建子為嵗首則冬十有一月是也前乎周者以醜為正其書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則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以亥為正其書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則知時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時冠周月何哉聖人語顔囘以為邦則曰行夏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見諸行事之驗也或曰非天子不議禮仲尼有聖德無其位而改正朔可乎曰有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時冠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事示無其位不敢自專也其防微矣加王以正者公羊言大一統是也 春秋史外傳心之要典可得聞乎書王正月者心之體也伊尹所謂一哉王心箕子所謂無偏無黨是也及儀父宋人盟心之妄也克段于鄢心之賊也歸仲子之赗心之邪也祭伯來心之貳也益師卒而不日心之慢也按周公作詩以陳王業而其詩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周書作周月以紀王政而其書曰維十一月既南至日短極是周人雖以建子為正亦不改夏之月也然則周王之月紀當世之事夫子革之明矣周書有周月以紀政而其言曰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周革命改正示不相沿至于敬授民時巡狩承享猶自夏焉 朱氏曰春秋書正據伊川説則是周正建子之月但非春而書春則夫子有行夏時之意而假天時以立義耳文定引商書十有二月漢史冬十月為證以明周不改月此固然矣然以孟子考之則七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雨苗長之時而十一月十二月乃建戌建亥之月将寒成梁之候又似并改月号此又何耶或者當時二者并行惟人所用但春秋既是國史則必用時王之正其比商書不同者蓋後世之彌文而秦漢直稱十月者則其制度之濶畧耳【注謂十月乃後人追改】孟子所謂七八月乃今之五六月所謂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九月十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時則不可改故書雲秋大熟未獲此即止是今時之秋蓋非酉戌之月則未有以見夫嵗之大熟而未獲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數乃魯史之舊文而四時之序則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謂假天時以立義者正謂此也若謂周人初不改月則未有明據故文定隻以商秦二事為證則無他可考必矣如胡傳之説則是周亦未嘗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為嵗首月下所書之事卻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後月與事常相差兩月恐聖人制作不如是之錯亂無章也考之劉質夫説亦雲先書春王正月而後書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為夫子所加【王字亦非史策舊文】但魯史本謂之春秋則又似元有此字春秋紀春無氷為異則固以周正紀事也石林葉氏又考左傳所記祭足取麥谷鄧來朝三事以為經傳所記有例差兩月者是經用周正而傳取國史有自用夏正者失于更改也 陳氏曰魯謂之春秋者其書法以四時冠月也西周之史言時皆夏時也言月皆周月也未有以夏時冠周月也以夏時冠周月則魯史也夫子之修春秋每孟月書時以見魯史每正月書王以存周正蓋尊周而罪魯也 李氏曰書泰誓一月戊午武成惟一月壬辰一以周正而以晦朔?望系其下不用春夏秋冬紀事也春秋書春王正月者因魯史之舊孔子不删去春字者因其舊以譏之也 呂氏曰堯授舜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舜授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書載舜禹受命之始正月之外未嘗複加一辭也春秋樂道堯舜之道而以王冠正月其書法與典谟不類是獨何欤天下皆知有帝故虞之正月不冠以帝天下皆知有王故夏之正月不冠以王大綱已舉大法已明複加一辭則為贅矣春秋之時人欲肆天理滅夫子不得已而标王之一字出諸正月之上然後天下知自隠至哀二百四十二年之間予奪褒貶無非王道之流行自嵗首至嵗窮三百六旬之間視聴食息無非王道之發見 張氏曰書元年春者魯史舊文也書正月者亦魯史舊文也夫子筆一王字于其間而精神皆變傥止如舊史豈不陋哉以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也以言王即天也故典曰天叙禮曰天秩命曰天命讨曰天讨天子豈得以私意亂之乎以正次王以言禮樂征伐皆自天子出也諸侯豈得以私心幹之乎于王之一字則知二百四十二年之筆削皆王道之所寓也
閏月
劉氏曰前閏後閏大約相去三十二月十九年七閏為一章杜預長厯既違五嵗再閏又非歸餘于終但據春秋經傳考日辰晦朔前後甲子不合則置一閏非厯也大衍厯議曰列國之厯不可以一術齊矣而長厯日
子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欲以求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逺或七十餘月此杜預所甚謬也夫合朔先天則經書日蝕以糾之中氣後天則傳書南至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則原乎定朔以得之列國之厯或殊則稽于六家之術以知之此四者皆治厯之大端而預所未曉也正義曰長厯稱大凡經傳有七百七十九日漢末宋
仲子集七厯以考春秋魯厯得五百二十九日失二百五十日是其不與春秋相符也長厯僖元年閏十一月五年閏十二月又閏之相去大率三十二月杜于此閏相去凡五十月不與厯數同者杜推春秋日月上下置閏或稀或穊自凖春秋時法故不與常厯同 程氏曰孔子所書加王于春正之間明為周王之正則所用必周厯也夫周正皆建子也而今也推之厯法積之氣候驗之日食則春秋所書隠桓之正皆建醜莊闵僖文宣之正建子及醜者相半至成襄昭定哀之正而後建子間亦有建亥者非一代正朔自異尚也厯亂而不知正也其正者偶然也
日食
春秋日食三十六谷梁以為朔二十六晦七夜二二日一公羊以為朔二十七二日七晦二左氏以為朔十六二日十八晦一不書日者二谷梁之例書日食有四隠三年二月己巳傳雲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桓十七年冬十月朔傳雲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是二日食莊十八年三月傳雲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桓三年七月壬辰朔傳雲言日言朔食正朔也公羊以為不言朔者是二日食也左氏以為不言朔者史失之 沈氏曰後世厯家推驗精者不過二十六惟唐一行得二十七而本朝衛樸得三十五獨莊十八年三月古今筭不入蝕法祖沖之曰春秋書食有日朔者凡二十六其所據厯
非周則魯以周厯考之檢其朔日失二十五魯厯校之又失十三 大衍厯議曰春秋日蝕有甲乙者三十四殷厯魯厯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三周厯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 正義曰自隠之元年盡哀二十七年積二百五十五年凡三千一百五十四月唯三十七食是雖交而不食也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頻食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頻食是頻交而食也漢以來為厯者皆一百七十三日有餘而始一交會未有頻月食者許氏曰春秋三書食既桓三年以周桓敗宣八年以楚莊興至襄二十四年而中國諸侯皆受盟于楚矣 胡氏曰經書日食三十六去之千有餘嵗而精厯筭者所能攷也其行有常度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治厯明時之法也有常度則災而非異矣然每食必書示後世遇災而懼之意也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而有食之災咎象也克謹天戒則雖有其象而無其應弗克畏天災咎之來必矣凡經所書者或妾婦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權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國皆陽微隂盛之證也是故十月之交詩人以刺日有食之春秋必書以戒人君不可忽天象也
嵗星
正義曰以古今厯書推步五星金水日行一度土三百七十七日行星十二度火七百八十日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四者皆不得十二年而一終唯木二百九十八日行星三十三度十二年而彊一周舉其大數十二年而一終服氏以為有事于武宮之嵗龍度天門謂十五年嵗星從申越未而至午厯家以周天十二次次别為一百四十四分嵗星每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嵗星行一次外剩行一分積一百四十四年乃剩行一次故昭十五年得超一辰 周語昔武王伐殷嵗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鬥柄星在天鼋劉歆三統之術筭此五位所在武王以殷之十二月二十八日戊午發師其年嵗星在鹑火之次也其日月合宿于房五度房即天驷之星也日在箕七度箕于次分在析木之津也日月之會謂之辰鬥柄鬥前也戊午後三日得周二月辛酉朔日月合宿于箕十度在鬥前一度是謂辰在鬥柄也星在天鼋者星于五星為水星辰星是也天鼋即?枵次之别名也于是辰星在女之宿其分在天鼋之宿次也鹑是張星也驷是房星也天宿以右旋為次張翼轸角亢氐房凡七宿是自鹑火至驷為七列列宿有七也鹑火在午天鼋在子鬥柄所建月移一次是自午至子為南北之揆七月也 大衍厯議曰太初三統厯嵗星十二周天超一次推商周間事大抵皆合驗開元注記差九十餘度蓋不知嵗星後率故也皇極麟德厯七周天超一次以推漢魏間事尚未差上驗春秋所載亦差九十餘度蓋不知嵗星前率故也天保天和厯得二率之中故上合于春秋下猶宻于記注以推永平黃初間事逺者或差三十餘度蓋不知戰國後嵗星變行故也夫五事感于中而五行之祥應于下五緯之變彰于上若聲發而響和形動而影随故王者失典刑之正則星辰為之亂行汨彜倫之叙則天事為之無象當其亂行無象又可以歴紀齊乎故襄公二十八年嵗在星紀滛于?枵至三十年八月始及陬訾之口超次而前二年守之 陳氏曰步五星之法莫難于火莫易于木雖見伏留行逆順遲速五者皆然而前後之數惟火為多端木謂之嵗者以一朞一次十有二次而周天指諸掌而可定也夫以易推之星而見于左氏史記二家之所載則有甚難曉者焉襄二十八年其在年表則丙辰也嵗在星紀而淫于?枵非梓氏之雲乎辰而在醜巳而在子矣越三嵗而戊午也嵗在娵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婁非禆竈之雲乎午而在亥未而在戌矣逮昭之八年丁夘也今在析木之津非史趙之雲乎夘而在寅矣故杜預于襄之十八年丙午也釋董叔天道西北之語而知其嵗在豕韋豕韋者何亥之謂也攝提格嵗嵗隂左行在寅星右轉居醜單阏嵗在夘星居子執徐嵗在辰星居亥大荒落嵗在巳星居戌史記之天官書則雲乎爾也如左氏之説則寅而在夘午而在亥矣如司馬之説則寅而在醜辰而在亥以次推之皆不同焉三禮義宗曰嵗星為陽太嵗為隂今厯太嵗不與嵗
星辰合【襄十六年嵗夀星而太嵗在酉】 鄭氏曰占候之學起于春秋戰國其時所謂精于其道者梓慎禆竈之徒耳後世之言天者不能及也魯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禆竈言于子産曰若我用瓘斚玉瓒鄭必不火子産弗與明年五月壬午四國皆火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将火子産複弗與曰天道逺人道迩竈焉知天道卒弗與亦不複火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是秋大旱如昭子之言夫災旱易推之數也慎竈至精之術也而或中或否後世之愚瞽若之何而談吉兇知昭子之言則知隂陽消長之道可以理推不可以象求也知子産之言則知言而中者亦不可聴況于不中者乎 程氏曰按三統厯法嵗星一年而行一次一次分為一百四十四分其實嵗星一年而行一百四十五分然則每嵗而剩【一作成】一分一百四十四年而滿本數所以每一百四十四年而超一次也隐元年嵗在豕韋一名陬訾之口【襄十八年天道多在西北】桓元年嵗在?枵【昭十年嵗在颛顼之虛】
莊元年嵗在鹑火二十三年超在實沈
闵元年嵗在大梁
僖元年嵗在鹑首
文元年嵗在降婁
宣元年嵗在夀星
成元年嵗在降婁
襄元年嵗在夀星【二十八年嵗在星紀淫于?枵三十年嵗在陬訾之口明年乃及降婁】
昭元年嵗在大梁【八年史趙曰今在析木之津 十五年有事于武宮之嵗合在鹑首而超居鹑火 十三年蔡複楚兇謂大梁也 三十二年越得嵗在星紀】
定元年嵗在?枵
哀元年嵗在大梁
星變
隕星一莊七年夏四月辛夘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胡氏曰恒星者列星也如雨者言衆也人事感于下則天變動于上前此者五國連衡旅拒王命後此者齊桓晉文更霸中國政歸盟主而王室遂虛其為法度廢絶威信陵遲之象着矣
星孛三文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鬥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胡氏曰孛者惡氣所生闇亂不明之貌也入于北鬥者鬥有環域天之三辰綱紀星也宋先代之後齊晉天子方伯中國紀綱彗者所以除舊布新也祯祥妖孽随其所感先事而着後三年宋弑昭公又二年齊弑懿公又二年晉弑靈公此三君者皆違道失德而死于亂符叔服之言大辰心也心為明堂天子之象其前星太子後星庶子孛星加心象天子适庶将分争也後五年景王崩王室亂劉子單子立王猛尹氏召伯立子朝歴數載而後定有星孛于東方不言宿名者不加宿也當是時吳人僭亂憑陵上國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其戾氣所感固将壅吳而降之罰也故氛祲所指在于東方假手越人吳國遂滅天之示人顯矣史之有占明矣程氏曰孛與彗相似而不同彗如帚而芒直上孛如彗而圜其芒四出而氣孛孛然彗與孛固二也傳者一之非也 髙氏曰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懼乎然則孛之為變甚于彗矣 昭二十六年齊有彗星不書魯不見哀十四年冬有星孛在獲麟後劉歆以為不言所在官失之也
北陸西陸
爾雅釋天雲北陸虛也西陸昴也孫炎雲陸中也北方之宿虛為中也西方之宿昴為中也 詩正義曰日在北陸謂日體在北方之中宿是建醜之月夏之十二月也劉歆三統厯術十二月小寒節日在女八度大寒中日在危一度是大寒前一日日猶在虛于此之時可藏氷也西陸朝觌而出之謂日行已過于昴星在日之後早朝出見也三統術四月立夏節日在畢十二度星去日半次然後見是立夏之日日去昴星之界已十二度昴星得朝見也于此之時可出氷也 呂氏曰天道左旋日月右行自北而西自南而東
六氣
葉氏曰醫和以隂陽風雨晦明為天之六氣素問以寒暑燥濕風火為隂陽之六氣與洪範小異隂之氣為寒陽之氣為燠明之氣為旸暑之氣為燠燥之氣為旸濕之氣為要不逃乎五行則亦洪範而已 呂氏曰五六天地之數素問書亦不出五六兩字如六元六氣之類皆是雖所用處有不同而五六之數則一蓋隂陽互相交也天之數是五而今卻是六地之數六而今卻是五正是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八風
正義曰服防以為八卦之風幹音石其風不周坎音革其風廣莫艮音匏其風融【條風一名融】震音竹其風明庶巽音木其風清明離音絲其風景坤音土其風涼兌音金其風阊阖 沈氏曰案樂緯雲坎主冬至樂用管艮主立春樂用埙震主春分樂用鼔巽主立夏樂用笙離主夏至樂用弦坤主立秋樂用磬兊主秋分樂用鐘幹主立冬樂用祝敔此八方之音既有二説未知孰是 陳氏曰主朔易者坎也故其音革其風廣莫為果蓏者艮也故其音匏其風融震為竹故其音竹其風明庶巽為木故其音木其風清明兌為金故其音金其風阊阖幹為玉故其音石其風不周瓦土器也故坤音瓦而風涼蠺火精也故離音絲其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