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志略
關燈
小
中
大
阿彌陀佛庵,或曰即普照庵。
道光時,飯僧以千計,蔡琳詩“臘終尚想兒時事,錦髻雙丫看打齋”是也。
跨五闆橋,過為積善裡。
稍東為雙塘,塘旁園戶縛盆為船,冬月入夜取魚,謂之湖魚,味尤鮮美焉。
自大英府南轉為翦子巷,古名周處街,在善和坊南、織錦坊東者,即此。
(見《南都察院志》。
)巷内有明韓通政國藩園,(國藩,字襄宇,萬曆中進士,從子範死國難。
)石山中峰,高可二丈,宋賢題跋甚衆,從徐氏東園購得者也。
舊有崇義堂,本淮商創置,以為孤貧肄業之所,今廢。
新設育嬰、普育二堂,官所辦也。
東轉為方家苑,明世宗孝烈皇後家居此。
過藏金橋,為小英府,英國公之分第也。
路旁有韋駝殿,其南為陶家巷,又南為張家衙。
明張莊節公可大有宅在此,名小東園。
直東為轉龍橋。
(一名八間房。
)南折即轉龍巷與轉龍居也。
自堆金橋東轉為馬道街,相傳明富民沈萬三居此。
(萬三,非名也。
洪武初,分其民為歌、畸,郎、官、秀五等,秀最上,又各有等,巨富者為萬戶三秀。
沈,名富,字仲榮,性豪華。
其弟貴,屢以詩諷之,不聽。
未幾,籍沒其家,戍金齒。
)範光祿鏊之宅在焉。
(鏊,字叔度,從福康安平台灣有功,官至四品卿。
子承祖,夔州知府;承典,通政司副使。
)東為采蘩橋,側有王義士廷铨寓廬。
(廷铨,字樸庵,閩人,嘗收道旁遺孩養之。
)查慎行詩雲:“采蘩橋上留詩别,母在尤宜惜政身”,則亦遊俠之雄者也。
後雖遷徙,不離東園。
又王元貞(字孟起,諸生,有任恤行。
)有卧癡閣,在秦淮南;有桂園,在回光寺後,擇鄰尤近矣。
金明經鳌故居,亦在橋畔。
(鳌,字偉軍,即著《金陵待征錄》者。
)模山範水,筆具化工,文獻之所系也。
馬道街西北為蔡家苑,為木匠營,其歧處為新路口,東沿方井,遂至于小心橋矣。
自翔鸾坊人,為維新巷,為燈草巷,又東為磊功巷,蘭明經玉堂嘗課徒于此。
(玉堂,字帶芬,以善講書名。
)巷盡處,有郭貢生鴻、倪處士之<钅鹿>二孝子坊,東西相望。
轉北為箍桶巷,有徐髯仙霖快園,前明武宗南巡時幸其家,于晚靜閣下釣魚,失足落水中,園内有宸幸堂、浴龍池,皆紀實也。
(霖,字子仁,詞曲詩畫無不精妙,供奉禁廷,恩幸無比,授官固辭,天下高之。
)後園數易主,至國朝為淩州判霄所得。
(霄,字芝泉,嘗入畢中丞沅幕,書畫篆刻皆工。
)今雖廢為邱墟,而春水鴨欄,夾以桃柳,土人猶呼小西湖焉。
自大油坊巷轉東,為宰豬巷,為小油坊巷,巷北有官立清節堂,以養嫠婦,惠政也。
直武定橋東,為堂子巷,有明何文端公如寵賜第。
(如寵,桐城人,崇祯時,官至大學士。
)至國朝嘉慶時,秦殿撰大士歸老後居之,(大士,字磵泉,官至侍講學士。
)取歐陽永叔“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名其園曰“瞻園”。
(中有東山樓,自撰聯雲:“辛勤有此廬,抽身歸矣,喜鳥啼花笑,三徑常開,好領取竹簟清風茅檐暖日;蕭閑無個事,閉戶怡然,對茶熟香溫,一編獨抱,最難忘别來舊雨經過名山。
”又樹柏、梓、桐、椐四木于庭,名曰“百子同居”之堂。
)土人遂以官命其裡,曰“大夫第”。
(大士子承恩,官至直隸總督;承業,以帝傅贈禮部尚書,谥文悫。
承恩子耀,曾官兵部郎中。
其妻畢率合室死鹹豐癸醜年粵賊之難。
)又東為院門口,舊院之前街也。
長橋煙水,清泚彎環,碧楊紅藥,參差映帶,明時最為歌舞勝處。
又東為新廊,有鳳池書院,以課諸童。
迤南有千佛庵,(《梵刹志》所謂千佛寺,在水軍所東北者,即此。
)有石将軍廟,飲虹園之故址也。
稍北為蓮子營,為槽坊巷,有釐捐總局寄此,理财抑末有微權焉。
自鈔庫街轉南為琵琶巷,迤東北為天喜長生祠,(本名祁園。
)所以祀痘神者。
道光中,上元夜張燈極盛,後毀于賊,曾文正公重建之。
又東為延慶祠,藩司書吏以祀庫神,謂之财帛司。
道光中,有為之娶婦者,黩神甚矣。
自石壩街轉東,為石将軍巷,為小石壩街,有畫師蔡元春之宅,(元春,字芷衫,嘗與繪《南巡盛典》。
)吳思忠遙與為鄰,(思忠,字孝侯,工詩善畫猿,人呼吳猴。
)家有青溪草堂,實為東城之極北隅焉。
道光時,飯僧以千計,蔡琳詩“臘終尚想兒時事,錦髻雙丫看打齋”是也。
跨五闆橋,過為積善裡。
稍東為雙塘,塘旁園戶縛盆為船,冬月入夜取魚,謂之湖魚,味尤鮮美焉。
自大英府南轉為翦子巷,古名周處街,在善和坊南、織錦坊東者,即此。
(見《南都察院志》。
)巷内有明韓通政國藩園,(國藩,字襄宇,萬曆中進士,從子範死國難。
)石山中峰,高可二丈,宋賢題跋甚衆,從徐氏東園購得者也。
舊有崇義堂,本淮商創置,以為孤貧肄業之所,今廢。
新設育嬰、普育二堂,官所辦也。
東轉為方家苑,明世宗孝烈皇後家居此。
過藏金橋,為小英府,英國公之分第也。
路旁有韋駝殿,其南為陶家巷,又南為張家衙。
明張莊節公可大有宅在此,名小東園。
直東為轉龍橋。
(一名八間房。
)南折即轉龍巷與轉龍居也。
自堆金橋東轉為馬道街,相傳明富民沈萬三居此。
(萬三,非名也。
洪武初,分其民為歌、畸,郎、官、秀五等,秀最上,又各有等,巨富者為萬戶三秀。
沈,名富,字仲榮,性豪華。
其弟貴,屢以詩諷之,不聽。
未幾,籍沒其家,戍金齒。
)範光祿鏊之宅在焉。
(鏊,字叔度,從福康安平台灣有功,官至四品卿。
子承祖,夔州知府;承典,通政司副使。
)東為采蘩橋,側有王義士廷铨寓廬。
(廷铨,字樸庵,閩人,嘗收道旁遺孩養之。
)查慎行詩雲:“采蘩橋上留詩别,母在尤宜惜政身”,則亦遊俠之雄者也。
後雖遷徙,不離東園。
又王元貞(字孟起,諸生,有任恤行。
)有卧癡閣,在秦淮南;有桂園,在回光寺後,擇鄰尤近矣。
金明經鳌故居,亦在橋畔。
(鳌,字偉軍,即著《金陵待征錄》者。
)模山範水,筆具化工,文獻之所系也。
馬道街西北為蔡家苑,為木匠營,其歧處為新路口,東沿方井,遂至于小心橋矣。
自翔鸾坊人,為維新巷,為燈草巷,又東為磊功巷,蘭明經玉堂嘗課徒于此。
(玉堂,字帶芬,以善講書名。
)巷盡處,有郭貢生鴻、倪處士之<钅鹿>二孝子坊,東西相望。
轉北為箍桶巷,有徐髯仙霖快園,前明武宗南巡時幸其家,于晚靜閣下釣魚,失足落水中,園内有宸幸堂、浴龍池,皆紀實也。
(霖,字子仁,詞曲詩畫無不精妙,供奉禁廷,恩幸無比,授官固辭,天下高之。
)後園數易主,至國朝為淩州判霄所得。
(霄,字芝泉,嘗入畢中丞沅幕,書畫篆刻皆工。
)今雖廢為邱墟,而春水鴨欄,夾以桃柳,土人猶呼小西湖焉。
自大油坊巷轉東,為宰豬巷,為小油坊巷,巷北有官立清節堂,以養嫠婦,惠政也。
直武定橋東,為堂子巷,有明何文端公如寵賜第。
(如寵,桐城人,崇祯時,官至大學士。
)至國朝嘉慶時,秦殿撰大士歸老後居之,(大士,字磵泉,官至侍講學士。
)取歐陽永叔“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名其園曰“瞻園”。
(中有東山樓,自撰聯雲:“辛勤有此廬,抽身歸矣,喜鳥啼花笑,三徑常開,好領取竹簟清風茅檐暖日;蕭閑無個事,閉戶怡然,對茶熟香溫,一編獨抱,最難忘别來舊雨經過名山。
”又樹柏、梓、桐、椐四木于庭,名曰“百子同居”之堂。
)土人遂以官命其裡,曰“大夫第”。
(大士子承恩,官至直隸總督;承業,以帝傅贈禮部尚書,谥文悫。
承恩子耀,曾官兵部郎中。
其妻畢率合室死鹹豐癸醜年粵賊之難。
)又東為院門口,舊院之前街也。
長橋煙水,清泚彎環,碧楊紅藥,參差映帶,明時最為歌舞勝處。
又東為新廊,有鳳池書院,以課諸童。
迤南有千佛庵,(《梵刹志》所謂千佛寺,在水軍所東北者,即此。
)有石将軍廟,飲虹園之故址也。
稍北為蓮子營,為槽坊巷,有釐捐總局寄此,理财抑末有微權焉。
自鈔庫街轉南為琵琶巷,迤東北為天喜長生祠,(本名祁園。
)所以祀痘神者。
道光中,上元夜張燈極盛,後毀于賊,曾文正公重建之。
又東為延慶祠,藩司書吏以祀庫神,謂之财帛司。
道光中,有為之娶婦者,黩神甚矣。
自石壩街轉東,為石将軍巷,為小石壩街,有畫師蔡元春之宅,(元春,字芷衫,嘗與繪《南巡盛典》。
)吳思忠遙與為鄰,(思忠,字孝侯,工詩善畫猿,人呼吳猴。
)家有青溪草堂,實為東城之極北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