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痕勾。

     篁徑納涼雲:正苦煩襟無滌處,倚牆幾個篔筜,晚風依約戛琅琅,渭川留縮本,淇澳辟新莊。

    軟到葛衣輕襲袂,那知白汗翻漿,移時伫月淨琴張,當頭延翠影,落指動清商。

     榕陰度曲雲:宮調暗拈紅豆記,又從綠樹偷聽,當場接葉一圍青,柘枝何綽約,鵙語太丁甯。

    絲竹中年哀樂寫,忍看華發星星,黃雞白日唱休停,檀痕安點點,珠串瀉泠泠。

     記社屬 郡境南北路番,有熟番,一曰土番,有生番,一曰野番。

    南路熟番十一社,北路熟番七十八社,每年輸納丁饷。

    社中戶口多者三、四百丁,少者百餘丁至八、九十丁。

    每社置通事一,亦有一通事兼數社者。

    土目二、三、四不等,皆番充之,謂之土官。

    又設番役數人,勾攝社事者,均歸南北路理番同知分領之。

     南路台灣縣熟番三社:曰大傑巅社、新港社、卓猴社。

    鳳山縣熟番八社:曰武洛社(舊名大澤機社)、搭樓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茄藤社、放索社。

    北路諸羅縣熟番十三社:曰灣裡社(舊名目加溜灣社)、蕭壟社、麻豆社、大武壟頭社、芒子芒社、蕭裡社、加拔社、諸羅山社、打貓社、他裡霧社、哆啰嘓社、大武壟派社、柴裡社。

    彰化縣熟番二十九社:曰西螺社、東螺社、眉裡社、貓兒幹社、南社、二林社、大武郡社、柴坑子社、貓羅社、馬芝遴社、半線社、大突社、感恩社(舊名牛罵社)、遷善社(舊名沙辘南社)、沙辘北社、大肚中社、大肚南社、大肚北社、水裡社、阿束社、貓霧社、岸裡社、樸子籬社、舊社、壺盧墩社、烏牛欄社、阿裡史社、南投社、北投社。

    淡水廳熟番三十六社:曰德化社(舊名大甲西社)、日南社、日北社、大甲東社、雙寮社、房裡社、貓盂社、宛裡社、吞霄社、後壟社、貓裡社、加志閣社、中港社、新港社、竹塹社、武朥灣社、雞柔山社、雞泵社(舊名大浪泵社)、奇武卒社、八裡坌子社、擺接社、搭搭攸社、裡族社、錫口社、峰子峙社、雷裡社、南嵌社、坑子社、毛少翁社、北投社、三貂社、小雞籠社、金包裡社、大雞籠社、霄裡社、龜侖社。

    其生番:鳳山縣則有山豬毛五社、傀儡山二十七社、琅峤十八社、卑南覓六十五社;諸羅縣則有崇爻八社、内優六社、阿裡山八社;彰化縣則有水沙運二十五社;淡水廳則有蛤子難三十六社、攸武乃四社。

     熟番社或處平原,或倚山麓,或近海濱,亦有山居者。

    其俗尚、語音,互有異同。

    相傳番種各别,有土産者,有自海舶飄來者,有宋時丁零洋之敗遁亡至此者。

    又傳元人滅金,金人有浮海避之,遭風飄至,各擇所居,數世之後,忘其自而語不盡改,故多作都盧嘓辘聲,呼酒曰打辣酥,呼煙曰淡巴菰,理或然也。

    當歸化之初,鸷犷成習,誠有如舊籍所紀者;今則漸染華風,番俗亦稍稍變易矣。

    然其舊習有未必盡更者,崖略尚不廢載筆也。

     番狀貌無甚怪異,惟兩目坳深,向人瞪視,高顴闊口,绀膚赤足,一望而識為别種也。

    無族姓,無祖先祭祀。

    父母而外,無伯叔甥舅之稱。

    不知曆日,亦不自知其庚甲。

     居處築土為基,架竹為梁,複編竹結椽桷為蓋,各一大扇。

    植柱上梁畢,衆共擎蓋以升,編茅以覆。

    各築一室,合社之衆助之。

    名屋曰囤,或曰朗,亦曰必堵混,曰達勞,曰夏堵混,曰濃蜜,曰都粉,曰打咯,狀如覆舟,前後疏通,男女長幼,異榻而同室。

    今則殷富者棟牖堂寝,宛然民舍矣。

    周屋多植藤竹果木,望之翠蔭如圖畫。

     種圃為田,收獲早稻,菽麻、梁黍、藷芋之屬亦廣植焉。

    置筐釜上,蒸米為飯,或漬以水,盛用椰瓢,以手攫食,近亦有用碗箸者。

    搗秫為餈,曰都都,極精潔。

    酒用未嫁番女口嚼秫米,藏三日,微酸成曲,搗秫和置甕中,發氣,攪水飲之,名曰姑待。

    亦有蒸秫米拌面入筐,置甕口滴瀝成者。

    男婦飲必盡醉始歡。

    漬魚■〈臨,酉代臣〉腥鹿髒以佐餐,味餒敗為美。

     衣制短至臍,以幅布圍其下體,曰抄陰。

    被以番毯,曰卓戈紋。

    婦衣短至腰,腰下圍桶裙。

    織茜毛緣其領。

    以青布束腓至踝。

    頭盤發,不挽髻,裹以青布,喜簪野花,飾赝珠曰沙其落,曰賓耶産。

    項挂銀錢螺貝,曰貓打臘,曰麻海譯,曰牙堵。

    約指珠貝曰夏落,臂钏或銅或瑪瑙,曰龜老,曰堵生聲。

    男婦俱跣足,近或衣衫履韈,彷佛漢制。

    南路番婦竟有纏足者。

    男子十四、五歲時,編藤圍腰,束之使小,故射飛逐走,疾于奔馬。

    發少長即斷去其半,以草縛之。

    齒用生刍染黑。

    人各穿耳孔,始用線貫,後用蚝殼、或螺錢、或竹圈、或木圈貫于孔内,自少至壯,漸大如盤,名曰馬卓。

    或言番婦最喜男子耳垂至肩,故競為之。

    胸背腕臂多黥花紋、或紅毛字,以為美觀;迩來北路諸番猶沿此習,南路則絕無貫耳、文身者。

    男子須出辄拔,無一莖留者,謂番俗憎老也;今間有鬑鬑者矣。

     從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