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四十四
學校【二】
釋奠禮典
課士規條
官學義學經制
奉天府官學
書院規條
各州縣義學
各州縣學田
吉林各屬官學
黑龍江各屬官學
入學員額
公宴賓興等禮
直隸永平府遼學裁并附載
山東複州金州二衛學裁并附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四十四
學校【二】
釋奠禮典
文廟每年春秋緻祭俱於仲月上丁日奉天府學定例府尹主祭幾先期齋戒省牲俱如會典儀屆期府尹及該教官等率諸生質明将事薦帛奠爵豆登簠簋鉶笾以次序列陳犧牲設舞樂悉如會典
儀禮既成始受胙於學即古釋奠之義各州縣則令州牧知縣主之至每月朔望該教官率諸生於
先師神位前上香焚帛俱用常儀
課士規條
明倫堂之左
世祖章皇帝勅刋立卧碑順治九年設所以曉示諸生敦行勵學永為遵守又每月朔望各儒學教官傳齊該學生員於明倫堂設香案恭捧康熙四十一年所頒
聖祖仁皇帝禦制訓饬士子文雍正三年所頒
聖谕廣訓萬言谕宣講訓示令該生等鹹知恪凜歲科兩
試新進生員覆試學臣令諸生默寫
聖谕廣訓一條又雍正元年
題定各學生員由學臣饬令教官等立定課程每月兩次令其齊集學舍面加考校其新進生員照國子監坐監之例令在學舍肄業俟下案新進生員至學為滿或有親老家貧不能久居學舍亦必分題校藝無使曠業年終令該教官編定諸生甲乙冊彚報學臣所以示陶成而分優拙奉天府各屬課士章程俱府丞董其成
官學義學經制
雍正九年
題定州縣於大鄉钜堡各置社學一區俱由該管官選擇生員學優行端者補充教習免其差徭量給
廪饩其民間自立者即概稱義學凡子弟年十二以上有志學文者俱令入學肄業奉天各官學俱設冇助教旗籍子弟俱令習滿漢文并造姓名冊結於府丞試時甄别奨勵務期啟發童蒙成就俊乂是即三代黨庠術序之法所有各屬官學義學詳志於後各屬官學義學書院學田
奉天府
左翼官學一所在城内東南隅右翼官學一所在金銀庫西俱康熙二十年建每翼額設學生四十名滿學二十名習滿書漢學二十名習滿漢書并馬步箭滿學設滿文助教各一員漢學設滿漢文助教各一員每學教習各二人由奉天府尹選生員充補
盛京禮部董其事雍正十年每翼增設内務府學生三十名肄業
盛京三旗每旗額設學生二十名肄業八旗漢軍每旗額設學生十五名肄業
宗室學一所覺羅學一所共二十二間俱在天佑門外乾隆二年建每學額設學生十名肄業書院規條
渖陽書院在學宮右工部侍郎李永紹建乾隆七年府尹霍備率屬置買地基捐建講堂五楹東廂五楹西廂五楹羣房十一楹三十一年府丞李绶因書院膏火無資
奏請借帑營息三十二年将軍社圖肯等
奏定於奉錦二屬學田内每年徵收銀兩彚交奉天府治中存貯以作書院經費掌教每年束修銀二百兩薪水銀三十六兩肄業生員二十四名每名月給膏火銀一兩五錢每年奨賞銀十三兩有零萃升書院三楹在府尹署東任奕?建今廢原設學田一百四十一畝九分三厘五毫湮沒已久乾隆三十年於丈出民人餘地内撥給學田二千畝徵銀一百二十兩
遼陽州
義學五楹在州治東雍正元年知州王瀚建遼左遼右二書院明弘治時建今廢
習武書院明嘉靖中禦史胡文舉建今廢
原設學田七十畝零二分乾隆三十一年于餘地内撥給學田九百二十九畝八分共田一千畝徵銀六十兩
海城縣
海州書院三楹在南門外乾隆三年知縣戴惟橒建
原設學田一百五十畝内湮沒二十八畝乾隆十四年增撥學田二百四十五畝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學田六百三十三畝共田一千畝徵銀六十兩
蓋平縣
義學三楹在縣治西雍正七年知縣曹涵建原設學田五十二畝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增撥學田九百四十八畝共田一千畝徵銀七十兩開原縣
義學三楹在學宮東南隅雍正三年建
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學田一千畝徵銀五十兩
鐵嶺縣
銀岡書院在縣治南禦史郝浴建
學舍三楹在學宮西北
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學田一千畝徵銀五十兩
複州
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學田一千畝徵銀七十兩
甯海縣
南金書院一所乾隆三十八年知縣雅爾善倡率衆紳士捐建
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學田一千畝徵銀七十兩
錦州府
義學一所在學宮内明倫堂西
原設學田七百六十畝乾隆三十一年於餘地内撥給二百四十畝共田一千畝徵銀七十兩義學學田七百四十五畝二分零知府李大绶捐置每年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