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關燈
平洋橋【城東南高平驿東五十裡】 廣濟橋【城東南盤山驿東五十裡以上共橋二十五座】 義州 閲武橋【城南門外】 通遠橋【城南門外今圯】 淩河橋【城北門外 以上共橋三座】 吉林各屬 吉林 遵法橋【城内将軍公署南】 珠噜多觀河橋【珠噜多觀國語解俱見吉林山川卷城東二百九十裡相傳為任和尚募建 以上共橋二座】 烏拉渡【烏拉國語解見建置沿革卷城西十裡康熙十一年設渡船六隻二十五年添設渡船二隻乾隆五年奉裁四隻現額設渡船四隻】 松花江渡【城東南康熙三十三年設渡船八隻雍正二年移二隻於阿勒楚喀現在額設渡船六隻】 葉河渡【城西南與開原縣交界處額設渡船二隻系奉天府各州縣派撥水手擺渡隸開原驿丞管理】 甯古塔 石甸子橋【城西一百餘裡黑石甸子空處相傳亦為任和尚募建】 阿勒楚喀 阿勒楚喀渡【城東北雍正二年自松花江移設渡船二隻 以上諸渡俱系吉林将軍管理】 黑龍江各屬 齊齊哈爾 呼倫河渡【呼倫蒙古語解見吉林山川卷城東六百裡額設渡船二隻】 嫩江渡【城西五裡額設渡船二隻系水師營所轄】 塔拉爾河渡【塔拉爾蒙古語解見關郵卷城東北六十裡舊設渡船二隻雍正五年移設一隻于墨爾根嫩江渡口現在額設一隻系黑龍江站官管理】 墨爾根 讷默爾河渡【讷默爾國語蒙古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南一百六十裡額設渡船二隻】嫩江渡【城西北一裡雍正五年自塔哈爾河移設渡船一隻】 黑龍江 黑龍江渡【城東額設渡船二隻乾隆十四年添設以上三渡俱系黑龍江水師營管理】糧船附載 奉天運糧船八十隻【康熙三十三年造後裁】 遼河運糧船一百隻【康熙二十二年造後裁】 伊屯河槳船二十隻【康熙二十二年造運糧船一百隻二十九年改造槳船二十隻】 混同江運糧船三十隻【康熙二十二年原造五十隻二十三年添造三十隻五十八年裁去五十隻現存三十隻額設水手修船夫役共三百三名】 齊齊哈爾運糧船四十隻【康熙三十八年自墨爾根撥來五十隻三十九年撥往黑龍江十隻現存四十隻】 墨爾根運糧船六十六隻【康熙二十八年自黑龍江撥來二十九年裁去十六隻三十八年盡撥往齊齊哈爾】 黑龍江運糧船六十隻【康熙二十二年自船厰撥來一百三十二隻三十八年撥往墨爾根六十六隻三十九年自齊齊哈爾撥來十隻現存四十隻】 呼倫運糧船十隻【乾隆五年添造 以上共額設水手修船夫役三百名 按以上各處船隻過應修理俱於盛京工部支銀辯理】 【謹案康熙二十二年二月聖祖仁皇帝念烏拉水陸重鎮輸挽維艱】 【特命盛京刑部侍郎噶爾圖防守協領音建珲相視可達混同江河道繪圖進呈複遣噶爾圃等乘小舟自遼河遣烏拉副都統斡哩瑚等自伊屯口測其水道淺深覆奏奉】 【旨設倉四處内地設于巨流河之開城邊外設于鄧子村烏拉設于伊屯門及伊屯口農隙時運米貯于開城倉内以春秋二季舟運至鄧子村交卸自鄧子村至伊屯門百裡無水路車運至伊屯門倉内由伊屯河舟運出伊屯口竟達混同江其遼河伊屯河俱造運船百隻以瀛台白剪油船為式俱加長三丈五尺濶七尺高二尺五寸每隻載米六十倉石為率其混同江用大船八十隻接運每船載米二百石為率其遼河運丁滿兵三百名奉天所屬各州縣分派水手六百名每名月給銀一兩仍免】 【具丁地伊屯河及混同江水手俱由甯古塔将軍分派歲以為常嗣後各鎮開墾既廣儲峙有素無事輸粟之勞運船積於無用臣等謹稽始末仰見我】 【祖轸念民瘼有備無患之至意且以見經畫之事随時異宜謹詳識馬】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