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
津梁【附船艦】
奉天府
錦州府
吉林
黑龍江
糧船附載
欽定盛京通志
津梁
【臣】等謹案夏令十月成梁言橋梁也爾雅方舟乘泭言舟渡也王政利涉自古先之
盛京為岐豐重地我
太宗文皇帝創修疊道遼河大岸遂成坦途
列聖缵緒?武我
皇上
翠華四詣凡橋梁津渡添建修葺四民懽忭免厲揭之勞【臣】等厘考各屬橋渡胪注於篇謹志津梁第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四
津梁
奉天府各屬
興京
石提木橋【雍正九年設在】
【啓運山西】
赫穆哩渡【城北蘇子河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三名】
呼勒渡【呼勒國語解見吉林山川卷亦在蘇子河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以上二渡系開原縣管理】
斡瑚穆渡【蘇子河西北渾河上流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四名】
穆喜渡【穆喜國語解見關郵卷在蘇子河西南額設槽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以上二渡系鐵嶺縣管理】
承德縣
馬官橋【城東二十裡】
護城河橋【城西門又有一在城北門外】
轉灣橋【城西二十裡】
永安橋【城西三十裡蒲河經其下俗又名大石橋】
【本朝崇德六年敕建初我】
【太祖始定渖陽以西路道途沮洳命修疊道一百二十裡太宗時複建此橋以便行旅至今賴之康熙二十一年聖祖東巡過此有禦制永安橋口占一首恭載】
【聖制門乾隆八年皇上東巡過此有】
【禦制雪中過永安橋詩二首十九年有禦制再詠永安橋詩四十三年有】
【禦制題永安橋詩疊道詩四十八年有禦制疊道疊戊戌韻詩均恭載】
【天章門】
渾河橋【城南十裡】
白塔舖橋【城南二十裡】
北橋【城北邊門外】
蒲河木橋【城北二十五裡】
李岡屯橋【城北三十五裡】
大窪橋【城北四十裡】
泥溝舖橋【城北五十裡】
範家橋【城北九十裡】
桑林橋【城東南二十裡】
白蒿溝橋【城東南三十裡】
石橋【城東南三十五裡】
奉集堡橋【城東南四十五裡】
闆橋【城西南三十五裡】
巨流河浮橋【城西南一百裡 以上共橋十九座乾隆四十三年經商民捐修一次】石廟子渡【城東二十裡舊設渡船二隻乾隆五年奉裁改設槽船二隻額設水手十二名】七間房渡【城東六十裡雍正十年設渡船二隻額設水手三十二名乾隆五年奉裁】遼河渡【城西一百裡舊設渡船二十二隻額設水手五十七名乾隆五年奉裁】十方寺渡【城西遼河上系承德鐵嶺交界處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渾河渡【城南十裡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四十名又有渡船四隻系巨流河浮橋船乾隆十九年撥至渾河渡口額設水手二十四名】
遼陽州
昇仙橋【城東門外】
鎮遠橋【城西門外】
昇平橋【城西門外】
安定橋【城南門外已圯】
萬寶橋【城北四十五裡蛤蜊河上】
梁水橋【城東北三裡以上共橋六座】
太子河渡【城東北十五裡額設渡船二隻水手十二名】
海城縣
沙河橋【城西十裡】
利涉橋【城西四十裡】
三岔河橋【城西六十裡】
事蹟
謹稽
實録天命六年春三月我兵既克遼陽城辛未
太祖命台吉德格類齋桑古率八旗大臣引兵一千安撫人民并閲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吏及殷富之家張鼓樂肩輿來迎兩台吉攬辔傳令禁軍士不得奪民财物登城宿勿入民家既入城兩台吉宿
公廨軍士俱屯城上次日所遣閲視三岔河之人來曰橋已拆斷亦無舟楫遂安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