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三
關郵
奉天府關隘
錦州府關隘
吉林邊隘
黑龍江邊隘
各路城站
各路舖遞
欽定盛京通志
關郵
【臣】等謹案易曰重門擊柝周禮有司關而行人掌傳遽野廬氏掌達國路所以稽出入便往來通商惠工胥於是在
盛京右據山海左挾朝鮮北屏白山南帶遼水極邊岩徼防禦綦重至於星轺絡繹喀倫台站厘然詳備各有條理臣等載考輿圖敬於奉天各屬舊設門關與驿政各事宜詳加編考謹志關郵第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三
關郵
奉天府關隘
興京
頭道關【城西四十裡即雅爾哈關 雅爾哈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二道關【城西四十一裡即代岷關 代岷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
三道關【城西六十三裡即紮喀關 紮喀國語解見奉天府山川卷我】
【太祖高皇帝天命四年征葉赫部命大貝勒等率兵五千守紮喀關以防禦明兵即此 以上三關皆因山為關明一統志稱撫順所東二十裡有撫順關蓋即此三關之總名其設自何代無考乾隆十九年皇上東巡過此有】
【禦制三關詩四十三年有禦制過三關因成長句紀事詩四十八年有】
【禦制過三關得句詩俱恭載天章門】
古關【城南一百裡又有一關在城南二百裡相傳】
【國初設關於此今俱廢其名無考】
鹻厰邊門【城南一百四十裡】
旺清邊門【城東南三十裡 以上邊門俱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於】
【盛京兵部詳見兵防卷】
承德縣【附部無關隘】
遼陽州
西關【正南門外今廢未詳何代所置】
剌榆關【方輿紀要關在都司城南一百七十裡按之當在今州境内久廢無考】鎮相關【城北三裡久廢無考】
海城縣
梁房口關【城西南七十裡明一統志關在蓋州衛西北九十裡當時海運之舟由旅順口達者於此入途河今隸海城縣界關廢】
三岔關【舊志謂在海城縣境内明時以三岔河北與三衡駐牧故即於三岔界内設關以限之今關已廢基址未詳所在】
蓋平縣
石門關【城東七十裡明時設官軍戍守今裁】
連雲島關【城西十五裡明時設此關以控海濱之險亦有官軍戍守今裁】
青雲嶺關【城北十二裡山勢綿亘鑿山通路迤南為形勝險隘之處縣境出入必由之路明時所設關上猶刻神宗年号】
開原縣
來賓關【城西四十裡即度雲堡上有石坊題曰來賓明昕亦設官軍戍守今裁】新安關【城西六十裡方輿紀要關在?雲堡北明時亦設官軍戍守今關廢基址無考】英峩邊門【英峩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東二百十裡有城邊門外為圍場界舊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於盛京兵部詳見兵防卷乾隆八年】
【皇上東巡過此有卻制入黃峩門詩十九年有】
【禦制過英峩門詩恭載天章門】
威遠堡邊門【城東北三十裡為吉林等處往來孔道舊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於】
【盛京兵部詳見兵防卷】
發庫邊門【國語發庫魚池也城西北一百裡邊門外為蒙古科爾沁界】
【本朝康熙元年設有防禦等官駐防并統於奉天将軍詳見兵防卷】
鐵嶺縣
山頭關【城北二十裡按明時設山頭關在三萬衛南六十裡當在今縣界内久廢無考】
【本朝順治十五年於城北山頭舖設關康熙十年移置關原今裁】
複州
栾古關【城南六十五裡以近栾古山而得名明時設有官軍戍守今裁】
甯海縣
哈斯罕關【國語哈斯罕木栅也方輿勝覽關在金州衛南十八裡金時設關於此元至正中屯田其地今廢址無考】
旅順口關【城南一百二十裡明時所設有城一統志雲海運舟達金州衛者至此登岸設有中左千戶所今裁】
事蹟
謹稽
實録天聰七年夏六月己卯
太宗命貝勒嶽托德格類大臣楞額哩葉臣伊勒登昂阿喇率左右翼兵總兵官石廷柱率舊漢兵都元師孔有德總兵官耿仲明率新附兵合步騎萬餘征明旅順口先是有德仲明由登州泛海來降明總兵黃龍於旅順口以水師阻截複合朝鮮兵蹑追至鎮江我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時方督修岫岩蘭磐通遠堡三城奉
命迎有德等已率兵駐鎮江岸明兵及朝鮮兵不敢近而退有德等乃登岸來歸至是遂以為向導破其城黃龍戰敗自刭死俘獲人口五千餘金二十二兩銀二萬餘兩人葠八箱裘服等物無算嶽托班師留葉臣伊勒登率每旗官二員兵二千五百名遊擊佟圖賴率備禦二員舊漢兵百名駐守之蕭家島關【城東北一百五十裡明時於此設官軍戍守今裁】
岫岩城【相近處無關隘】
鳳凰城
連山關【城西北一百七十裡以近連山故名明時設關為朝鮮入貢往來之道置官軍戍守今關廢設站於此】
鴉鹘關【方輿紀要關在都司城東南三百三十裡按之當在今城西北境久廢無考】大片嶺關【明一統志關在海州衛東一百十裡按之當在今城西北境久廢無考】靉河邊門【亦名愛哈門城北一百二十裡 國語愛哈琉璃也】
鳳凰城邊門【城西南十裡瀕海為朝鮮入貢之道以上二邊門俱設有防禦等官駐防統於盛京兵部詳見兵防卷 按】
【盛京邊牆起自鳳凰城北至開原折而西至山海關按邊周圍一千九百餘裡共十七邊門名為老
邊乾隆四十三年四十八年皇上東巡過此有】
【禦制老邊詩恭載天章門】
錦州府關隘
錦州【附郭】
老虎關【城西北八十裡未詳何代所設今廢址猶存俗名為老虎關】
長嶺山邊門【城西南九十裡舊設邊於此】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展邊關因廢】
松嶺子邊門【城西北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