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盛京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六 山川【二】 錦州府 錦縣 寜遠州 廣寜縣 義州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六 山川【二】 錦州府 錦縣 紫荊山【城東二十裡高三裡許周圍四十裡尊嚴高大為郡之主山以厓紫荊故名東南有雙楊店村】 饅頭山【城東二十五裡】 馬鞍山【城東二十五裡】 白雲山【城東二十五裡山上有聚仙寺左井右泉土人以雲氣候陰晴頗驗相近一山曰朖馬山】 磨盤山【城東三十裡】 蔡家山【城東三十五裡】 遊家山【城東三十五裡】 九華山【城東四十裡東二裡一小山亦名九華】 珠子山【城東四十裡】 龍灣山【城東四十五裡】 團山【城東六十八裡】 十三山【城東七十五裡高一裡餘周圍二十餘裡峯有十三故名遼史燕王淳讨武朝彥至乾州十三山金蔡珪詩關山盡處十三山即此山也山上有潭其下有金牛洞峯巒羅列大小相錯出山海關即望見之疑岚積翠於大荒中若遠若近宛若圖畫海山一奇觀也】 【聖祖仁皇帝東巡過此有十三山詩恭載聖制門乾隆八年】 【皇上東巡過此有禦制閣陽驿望十三山詩恭載】 【天章門】 洪寺山【城東八十裡】 紅草山【城西二十裡】 磨盤山【城西二十裡一名圓?山】 黃花山【城西三十裡】 鷹窩山【城西三十五裡湯河發源於此】 假山【城西四十裡】 長嶺溝山【城西四十裡】 卧佛山【城西四十裡山有卧佛寺有石卧佛像長一丈四尺故名女兒河水北流遼之俗又呼龜山】 霍家台山【城西五十五裡】 氊帽山【城西五十五裡峯鋭而有檐故名】 紗帽山【城西六十裡】 铛子山【城西六十裡俗呼支鍋子山形如支鍋】 小虹螺山【城西六十裡周圍三十裡許上有如來殿觀音寺高橋河七裡河發源於此東有小山相接】 大虹螺山【城西六十五裡周圍五十餘裡高五裡許與小虹螺山對峙東西綿旦百餘裡連山河發源於此女兒河還遼其中金時置虹螺寨廢城舊址猶存明時因山築城已廢 山之西為剛家屯摩旗屯】 小檐帽山【城西六十五裡】 大檐帽山【城西六十五裡】 喂牛厰山【城西六十五裡】 椵木排山【城西六十五裡】 筆架山【城西六十五裡】 天橋山【城西六十五裡】 金沙鍋山【城西七十裡】 乳頭山【城西七十裡與西北兩小山對峙俗呼你頭山是也】 尖山【城西七十裡】 團山【城西九十五裡】 古塔山【城西九十五裡古安昌縣水和村其上有塔故名】 涼水?子山【城西九十五裡下有池】 架山【城西九十五裡】 偏道山【城西九十五裡】 藍家溝山【城西九十五裡】 偏洞山【城西九十五裡上有洞】 涼水泉山【城西九十七裡傍有泉】 窟窿山【城西一百裡其地有屯東為梁家屯】 南王寶山【城南九裡】 寨兒山【城南九裡】 呂翁山【城南十裡周圍四十七裡高二裡許山上有洞】 【本朝崇德七年大破明兵十三萬於此山之下戰蹟恭詳松山塔山注下】 【聖祖東巡過此有禦制呂翁山詩紀其事恭載】 【聖制門乾隆八年皇上東巡有】 【禦制呂翁山詩四十三年有禦制經呂翁山作詩四十八年有】 【禦制經呂翁山疊戊戌舊作韻詩俱恭載天章門】 松山【城南十八裡舊松山所城在其西】 【聖祖東巡過此有禦制松山詩恭載】 【聖制門乾隆八年皇上東廵有】 【禦制松山詩恭載天章門】 事蹟 謹稽 實録崇德四年春 太宗統師征明松山以礟攻城盡毀其堞明副将金國鳳乘夜以?系木填之以土比明已築固我兵乃分三路穴地攻之城中複有備不能克遂班師五年春 命王貝勒等更番率兵圍綿州六年秋八月睿親王多爾衮等奏言明國合各省兵來拒我師實為衆多 太宗谕曰敵人若來侵犯王等可相機擊之不來切勿輕動各當固守汛地時 太宗即欲親征因患鼻衂緩三日起行戊午渡遼河太宗鼻衂不止承以碗行三日方止豫親王多铎等請駕徐行 太宗曰行軍制勝利在神速朕如有翼可飛即當飛去何可徐行也諸王貝勒大臣共議攻圍策 太宗曰朕但恐敵人聞朕親至将潛遁耳倘蒙 天眷佑敵兵不逃朕必令爾等破此敵如縱犬逐獸易於拾取不緻勞苦也朕所定攻戰機宜爾等慎勿違誤勉力為之壬戍 駐跸戚家堡遣大學士剛林往睿親王營傳 谕曰朕當即至矣可移兵先在高橋立營俟朕至合圍松山杏山睿親王即令剛林回奏 聖駕親征臣等勇氣增倍惟務進攻但明兵甚衆臣等圍錦州屢經攻戰微有損傷如速戰恐力不及頃奉 命駐營高橋倘敵約錦州松山兵來攻萬一有失奈何即 欲至高橋當俟勝負少分之後于是 駕先至松山令諸軍橫截烏馨河南山至海濱大路太宗親駐營杏山之間 谕衆曰如敵來犯近乃擊之若未近而先往迎戰緻贻累於衆罪與敗走同是時敵人於松山城北乳峯山岡結寨其步兵於乳峯山松山城之間掘壕立七營其騎兵列於松山東西北三面合步騎兵号十三萬其領兵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兵道張鬥姚恭王之桢兵部郎中張若麒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李輔明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寜遠總兵吳三桂及副參遊守以下二百餘員癸亥明總兵八員率兵犯我前鋒汛地我前鋒軍擊敗之又合鑲藍旗護軍追擊至塔山獲筆架山積粟十二堆甲子敵犯我鑲紅旗汛地為我軍擊卻旋複來戰 太宗張黃蓋指揮将士布陣敵望見悉退 太宗谕諸将曰今夜敵必遁我左翼四旗護軍可至右翼汛地排列右翼四旗護軍及騎兵蒙古兵前鋒兵俱比翼排列真抵海邊各固守汛地敵兵之遁者有百人則以百人追之有千人則以千人追之如敵兵衆多則蹑後追擊直抵塔山是夜初更明兵沿海潛遁我諸将各 遵 上命由沿地邀截奮擊窮追殺死及赴海死者不可勝計乙醜命睿親王多爾衮英親王阿濟格率兵圍塔山以紅衣礟攻克四台斬守備二員都司一員生擒台内頭将王希賢參将崔定國都司楊重鎮 太宗移營松山令環城掘濠困之又令諸将分駐要路堵截來往敵人是夜明總兵曹變蛟率乳峯山馬步兵犯我鑲黃旗汛地者一正黃旗汛地者四且突沖 禦營并為我軍擊卻曹變蛟中創奔還松山明總兵吳三桂王樸乘間奔入杏山己巳吳三桂王樸等複自杏山将奔寜遠我前鋒兵見之由杏山西追擊至高橋豫親王等發伏掩殺敵各路潰竄自海邊至桑阿爾齋堡并為我分駐兵殱殪惟吳三桂王樸得脫走寜遠壬申 命大臣率兵設伏高橋甫出營見我前鋒兵追逐杏山遁出步兵千人遂協同擊斬既至高橋複遇杏山遁出之騎兵八十步兵六百悉殱之是時松山城中被我軍圍困不得出者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及總兵王廷臣曹變蛟祖大樂等及士卒萬餘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絶欲遁又未敢成隊而出其乘間先遁為我軍斬殺者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獲馬駝七千五百餘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自杏山迤南至塔山一路死者相枕藉海中浮屍飄蕩多如雁骛九月辛巳 太宗自松山城西南移營城西北越五日 駕還留豫親王等圍松山英親王等圍高橋冬十月命鎮國将軍阿拜率兵駐乳峯山十一月 命肅親王豪格輔國公滿達海率兵往同豫親王等圍松山十二月壬寅朔明兵六千出松山城夜犯正紅旗護軍營骁騎營及正黃旗蒙古營我軍各守汛地沿壕射敗敵兵殱四百二十四人餘衆遁退入城門閉不得入來降者二千餘人從杏山宵遁為我伏兵襲殺者五百七十四人七年春二月丁巳松山城中明副将夏成德遣人赴肅親王軍通欵約為内應以其子夏舒為質是夜王令左右翼前鋒攜雲梯二八旗兵攜雲梯八至城南面即于夏成德守禦處樹梯登城我軍畢登敵始覺我軍巡邏搜剿令随夏成德降者别聚一處生擒總督洪承疇等斬兵道一副将十遊擊以下官百餘員兵三千有奇 太宗命諸王斬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而以洪承疇祖大樂諸人歸盛京贍養之留兵毀松山城而還牛心山【城南二十裡】 石灰窯山【城南三十五裡】 馬鞍山【城南三十裡】 望海台山【城南三十五裡】 空心台北山【城南三十五裡】 空心台南山【城南三十七裡】 三角山【城南三十七裡】 翠幕山【城北十裡俗呼眼馬山】 二郎洞山【城北十五裡上有五洞洞東北一潭深丈許其東一泉上有玉皇閣彌陀閣望海觀音閣惟觀音閣最高東見十三山西見壺蘆島南見大小筆架山下則錦水淩川旋其左右】 牛山【城北十五裡有金牛洞】 左蟠龍山【城北十五裡在觀音洞東】 右蟠龍山【城北十五裡在觀音洞西】 鷄冠山【城北十五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