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欽定盛京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 山川【一】 奉天府各屬 興京 承德縣 遼陽州 海城縣 蓋平縣 開原縣 鐵嶺縣 複州 甯海縣 岫岩城 鳳凰城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 山川 【臣】等謹案古者帝王建國必有名山大川以為之望淮南記六水遼居其一周官十有二州山鎮東北曰醫巫闾金史稱白山黑水神臯奧壤實我 國家所以發祥受 命者也【臣】等恭考山川疆域序列前後其間如松杏諸山 太子河懿路蒲河皆我 太祖 太宗締造經營爕伐用張之地謹稽 實録詳注事蹟於篇并附古山川考於後志山川第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 山川【一】 奉天府各屬 興京 啟運山【城西北十裡】 【永陵在焉自長白山西麓一幹綿亘層折至此重巒環拱衆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于此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有禦制谒永陵詩又十九年有】 【禦制恭瞻啟運山作歌均恭載】 【天章門】 薩爾浒山【國語薩爾浒木櫥也城西一百二十裡明神宗十一年我】 【太祖大破明師于此戰蹟謹詳薩爾浒城注乾隆四十八年敬鎸】 【禦制薩爾浒書事勒石山上】 東舍利山【國語舍利泉也城西一百七十裡舍利河發源于此又四裡為西舍利山】煙筒山【城西南五裡】 哈爾薩山【國語哈爾薩密鼠也城西南二十一裡哈爾薩河發源于此東為哈爾薩台接十頂山又南曰葦子谷村】 石煙筒山【城西南七十一裡】 車山【城西南八十裡劄庫穆河布爾哈圖河發源于此】 高麗城山【城西南一百二十五裡】 青龍洞山【城西南一百三十裡】 鸠鳴台山【城四南二百裡】 哈穆嘉山【國語哈穆嘉黃蒿也又芩也城西南二百五裡】 嘉拉庫山【國語嘉拉庫隔斷闆也城西北三十裡嘉拉庫河發源于此原作甲裡庫今譯改】 雅爾哈山【國語雅爾哈豹也城西北五十裡】 代岷山【國語代岷鵰也城西北五十三裡原作逹敏今譯改】 劄喀山【國語紮喀邊也城西北六十裡】 烏林山【國語烏林财帛也城西北七十五裡】 大黑山【城西北八十裡】 阿爾丹山【蒙古語阿爾丹有花紋也城西北九十裡】 幽葫蘆東山【城西北九十裡】 尖頂山【城西北九十裡】 灘舟山【城西北九十五裡】 八王溝山【城西北一百裡】 阿濟格尼雅勒瑪山【國語阿濟格小也尼雅勒瑪人也城西北一百裡】安巴尼雅勒瑪山【國語安巴大也城西一百裡原作谙巴今譯改】蓮花山【城西北一百裡相近一峯名來鹿山】 安巴尼雅勒瑪西山【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北一百十裡】 幽葫蘆山【城西北一百二十裡】 鐵背山【城西北一百二十裡其西為界藩山上有界藩二城迤南為吉林崖我】 【太祖高皇帝乙酉年擊敗哲陳渾河諸部兵于此又天命四年以兵五百人破明四路兵數十萬衆殱杜松于鐵背山即此戰蹟謹詳于薩爾浒城注下 山之北即古杬家路有高麗營營盤莊】 虎頭山【城西北一百二十裡】 音和羅山【國語音獸徑和羅谷也城西北一百二十裡其東有音和羅東山】舒勒山【城西北一百四十裡北有幹穆瑚村西接蓮花套】 哈勒罕嶺【國語哈勒罕犁也城西一百十三裡原作哈爾漢今譯改】 挫草嶺【城北二十五裡】 飛牛嶺【城北五十裡】 托和倫嶺【國語托和倫鍚也城西南五十六裡托和倫河索爾和河發源于此】望藍嶺【城西南一百十五裡西襄河發源于此】 兩嶺【城西南一百三十裡】 八盤嶺【城西南一百九十八裡赫圖河發源于此】 瑪呼嶺【國語瑪呼鬼臉也城西南一百八十裡清河瑪哈丹河發源于此】賴花嶺【城西北六十裡】 十八道嶺【城西北一百三十裡峰巒起伏綿亘有十八層故名】 理嘉峯【城西北四裡亦稱李家哈達土人訛為裡吉雅哈達今譯改 哈達國語解見京城卷】 費延勒庫峯【國語費延勒庫無保也城西南一百九十五裡舊稱飛野勒庫哈達今譯改】 櫃子峯【城西北五十裡其南曰太爾岡我】 【太祖高皇帝乙酉年擊敗渾河步兵于此】 瑪庫峯【城西北七十裡】 希蔔蘇峯【國語希蔔蘇峯蜜也城西北九十裡】 呼勒峯【國語呼勒斛也城西北九十裡】 勒富峯【勒富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北一百十裡】 堂子岡【城西一百十七裡岡之西為覺羅察阿拉呼蘭哈達羅裡小羅裡都喀岡固祿山國語阿拉岡也羅裡樹枝下垂也都喀門也固祿樸質也呼蘭哈達解見京城卷】 望城岡【城西南一百七十五裡】 托克托谷【國語托克托定也城西北八十裡原作通同谷今譯改】 烏勒間谷【國語烏勒間豬也城西北八十裡原作烏爾吉延今譯改】 曹子峪【城西南一百七十七裡曹子河發源于此】 闆長峪【城西南一百九十五裡】 松樹?子【城西南三十六裡】 岡台溝【城北一裡】 小張七溝【城西北九十裡】 圖克善坡【國語圖克善牛犢也城西一百十裡亦稱圖克善梅佛赫 國語梅佛赫坡也】德勒石【城西一百五十裡亦稱德勒沃赫 蒙古語沃赫石也】 紮庫穆河【城西一百十三裡源出車山入赫圖河】 布爾噶圖河【蒙古語布爾噶圖有叢柳處也城西一百二十裡源出車山西北流入渾河】 赫圖河【國語赫圖橫也城西一百五十裡源出八盤嶺西北流入渾河亦作溫都河】薩爾浒河【薩爾浒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一百二十餘裡西接舍哩衛】曹子峪河【城西一百七十裡源出曹于峪入赫圖河】 舍利河【舍利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一百七十裡源出舍利山入赫圖河流入渾河】嘉哈河【嘉哈國語詳見京城卷城南十六裡源出分水嶺入邊門西流入蘇子河】蘇子河【城北半裡源出呼倫嶺國語名蘇克素護河流經尼瑪蘭及與章京瑪嘉哈當阿拉發等諸河會即為蘇子河逸啟運山之南西注受哈爾薩河理嘉河索勒和等河北折經黑門穆奇水手堡又北經界藩西南入渾河河之南曰讷圖村拉門莊又南曰棟興阿李家地大屯】 理嘉河【城東南三裡源出邊外分水嶺入邊會蘇子河】 錦密森河【國語錦靛花也密森大甕也城東十五裡源出分水嶺西入蘇子河】索勒和河【國語索勒和朝鮮也城西南三裡源出托和羅嶺入蘇子河】哈爾薩河【哈爾薩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南十一裡源出哈爾薩山入索勒和河】托和倫河【托和倫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南五十八裡源出托和倫嶺入太子河】西襄河【城西南八十六裡源出望藍嶺入托和倫河】 費葉棱烏河【國語費藥棱烏樹雞也城西南一百裡源出邊外三股泉山入太子河】小峽河【城西南一百二十裡源出分水嶺入太子河】 青龍洞河【又名水洞城西南一百四十裡源出青龍洞山俗名哈達洞河西南流入太子河】 清河【城西南一百四十五裡源出瑪呼嶺入太子河我】 【太祖癸巳年破葉赫哈達等九部兵於此 按清河之南支流曰石河又南曰哈什瑪河】 鹻厰河【城西南一百五十裡源出分水嶺入太子河】 瑪哈丹河【瑪哈丹蒙古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南一百九十裡源出瑪呼嶺入小峽河】金口峪河【城西南一百九十裡源出金口峪入瑪哈丹河由小峽河流入渾河】哈當阿河【國語哈當阿有山峰也城東北二十五裡源出吉林納噜窩集西入遼河會蘇子河】 瑪嘉河【城東北三十裡源出納噜窩集西入】 【興京邊會蘇子河】 章京河【國語章京司員也城東北三十五裡源出納噜窩集入蘇子河亦作阿津又西為夾河窩集】 尼瑪蘭河【國語尼瑪蘭桑樹也城東北三十五裡源出納噜窩集西流入蘇子河】納噜河【城東北八十五裡源出納噜窩集流入安巴尼雅勒瑪山即為渾河】嘉拉庫河【嘉拉庫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北五裡源出嘉拉庫山流入蘇子河】拉發河【城西北十裡源出嘉拉庫山挫草嶺流入蘇子河】 承德縣 天柱山【城東二十裡】 【福陵在焉近則渾河環於前輝山興隆嶺峙於從遠則發源長白俯臨滄海洵王氣所锺也順治十六年 封山曰天柱從祀】 【方澤】 隆業山【城西北十裡】 【昭陵在焉自城東北疊巘層巒至此而寛平宏敞有包羅萬象統禦八荒之勢遼水右回渾河左遶輪囷 蔥鬰永固丕基順治十六年封山曰隆業與】 【啟運山天柱山同從祀】 【方澤】 銅喇叭台山【城東八十裡相近有棋盤山西為噶布拉村李雲屯烏勒閣村村之北有紮穆峪二泉屯汪明屯 國語噶布拉饞也紮穆茨蘼花也烏勒間國語解見前注】 铙钹山【城東八十五裡】 莺落山【城東九十裡】 嘉班山【城東一百十裡東即嘉班城】 紮克丹山【國語紮克丹栢樹也城東一百十五裡】 德庫山【城東一百二十裡】 四台山【城東一百二十裡】 斡爾達山【城東一百二十二裡】 前山城山【城東一百二十三裡】 長山【城西一百裡】 二台子山【城北十裡】 團山【城東南十五裡】 麥子山【城東南二十五裡】 黃山【城東南三十裡】 孤頭山【城東南三十五裡】 古塔山【城東南四十裡山上有城周圍二裡半東南一門塔一座】 架闆山【城東南四十六裡】 小尖山【城東南五十裡】 雙台子山【城東南五十二裡】 東山口山【城東南五十三裡】 紅寶石山【城東南五十五裡】 岡大山【城東南六十裡】 煙籠山【城東南六十裡】 歪頭山【城東南六十裡上有城周圍一百九十五步東南一門上有鬬帝廟舊址】香爐山【城東南六十五裡蒲河發源於此】 簸箕山【城東南六十五裡】 馬兒山【城東南六十五裡】 高素屯山【城東南六十五裡高素屯河發源於此相近有黑背山塔兒峪】 三塊石山【城東南六十七裡】 ?子寺山【城東南七十二裡】 望女兒山【城東南七十三裡】 前山台山【城東南七十七裡】 向山【城東南八十裡】 金牛兒山【城東南八十一裡】 老虎台山【城東南八十八裡】 駱駝山【城東南九十四裡】 大甯台山【城東南一百十裡有泉流出為大寜台河】 康甯台山【城東南一百十二裡】 大瓜寨山【城東南一百三十裡】 閻王山【城東南一百三十二裡】 山城寨山【城東南一百六十裡】 輝山【城東北四十裡層巒疊嶂為諸山之冠山出白土河以代灰俗亦名灰山】 水田山【城東北五十裡馬官橋河發源於此】 石碑山【城東北八十裡】 塔灣山【城西北十五裡相近有珠兒山】 十方寺山【城西北九十裡】 八角嶺【城東八十裡】 寒塔嶺【城北六十裡】 盤頭嶺【城東南五十五裡】 龍須嶺【城東南七十裡】 小孩兒嶺【城東南八十裡拉古峪河發源於此】 漢兒嶺【城東南九十裡】 王千戶嶺【城東南九十二裡沙河發源於此】 偏嶺【城東南一百三十裡】 大高台嶺【城東南一百三十五裡伊爾登河發源於此】 小高台嶺【城東南一百四十裡】 偏古道嶺【城東南一百四十裡】 花嶺【城東南一百五十裡林莊河發源於此】 興隆嶺【城東北三十裡在】 【天柱山後】 蘭家峪【城東南六十裡】 老堂峪【城東南六十五裡北塔舖河發源於此】 郝家峪【城東南一百四十裡小峽河發源於此】 金口峪【城東南一百四十裡】 馬官橋河【城東十五裡源出水田山流入渾河】 撫順河【城東八十裡南曰撫順河口台其西支流曰二道河北為二道房身東為德固村又東南為阿津屯蒙古語德固弟也】 遼河【城西一百裡國語曰老哈即古句骊河也一作枸柳河謂是枸河柳河合流之處今名巨流河國語曰珠爾呼珠源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者遠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亦出長白山西北諸窩集中為克爾素等河合而北流出邊西北繞鄧子村又西南折與自西北來之一河合而為一遂西南流自開原縣明安貝勒屯東十裡入邊流經鐵嶺縣城北清河自東來會入雙峽口西南分為二曰内邊河外遼河遶縣之西南合而為一至開原城為巨流又分流複南滙經海城縣之西與太子河會謂之三?河入海此河左右即遼東遼西所由分又遼河橋遇而泥淖難行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六年疊次興修遂成坦途乾隆八年有】 【禦制渡句骊河渡遼水詩十九年有禦制過句骊河詩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有】 【禦制渡句骊詩俱恭載天章門又四十三年八月奉】 【旨於瀕河高阜處所專建河神廟并】 【禦制碑文以記落成年月】 事蹟 謹稽 實録崇德三年五月十一日 太宗命修 盛京城至遼河大岸寛十丈高三尺兩旁掘濠五裡河【城南五裡西為永安橋東曰萬泉河科音佛】 渾河【城南十裡一名小遼水國語曰瑚努和明一統志渾河源出塞外西南流至渖陽衛合沙河又西南流至都司城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