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遊覽小志
關燈
小
中
大
眺耳。
食罷,登舟往海珠寺。
《海珠寺》 海珠石在江中,上有慈度寺,宋李侍郎昴英讀書處。
寺有李公祠,面丹霞台,下瞰江水,北帶羊城,估舶漁艇往來如圖畫,為粵人競渡之所。
明盛時,豪家競以翠毛、鶴毳、孔雀尾飾船蓬,用相誇尚,其侈靡如此。
用兵後,築城置戍其上,荒落不複振矣。
有吳道子石刻觀音像尚存。
舟由濠水入魚藻門。
劉鋹時,有稻田自海上浮來,布衣林楚材見兒歎曰:「水魚湫湫兮南。
」及宋師至,潘美為帥,人始悟為潘字雲。
飲濠梁别業,晤梁秀才無技。
《越秀山》 越秀山,在廣州府城北,城堞因山。
山分為二,東為歌舞岡越王台,其西為觀音閣。
山半為呼鸾道,僞漢劉翼故迹也。
城西為朝台山。
《南越志》雲:傍江構起華館,以送陸賈,因名朝台也。
《古迹記》雲:山巅有達磨泉。
山踞粵城最高處,憑高下瞰,遠江如帶,目盡炎海。
粵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多遊于此。
城堞閑多榕樹、木緜。
時暮春,木緜方花,紅照天外,亦一奇也。
《蒲澗寺》 三月初四日,勞書升憲副,約同忍菴、畟園、元孝遊蒲澗寺。
寺在白雲山麓,氣象疏古。
寺門諸山環抱,門内二石碣刻宋蘇文忠公詩、崔清獻公詞坐禅人大韶範成妙葉堂始食蕉子、羊桃。
菖蒲澗在寺左,《太平寰宇志》雲:菖蒲澗,一名甘溪。
《南越志》雲:交州剌史陸允之所開也。
襄陽羅友累石澗側,容百人坐。
《古迹記》雲:南漢辟甘泉苑。
南有陸公亭,夾溪刺桐、木緜花開,殷豓如畫。
時久旱,細流涓涓出,石罅中小魚如秧針,千百為羣。
東上尋濂泉,寺半裡許得石澗,潺潺有聲。
涉澗而東,樹益蓊蔚,水聲益清激。
又半裡,複涉澗而西,澗中巨石欹立騰倚,類多姿,制岸皆竻竹。
竹盡得寺,寺數弓而樸雅絕塵,老僧與呆居之。
元孝言,郡人陶璜苦子,前身寺僧道安也。
因言二從父陳公慧業,記前生為廬山僧,事甚奇。
寺去濂泉尚裡許,衆疲??不能登,坐澗石,蔭竹樹,俯聽水聲如鳴琴築。
下山遠見琵琶洲,洲上浮圖歸然,海鳌寺也。
歸食寺門榕下。
是日甚暑,清風灑然。
山相傳為安期生得道處,上有景泰寺、安期祠。
《長壽菴》 長壽菴,在西郭外,創于萬曆閑,禅人大汕重新之。
汕能詩畫,營造有巧思。
寺西偏,有池通珠江水,增減應潮汐。
池北為半帆。
循廊曲折而東,為繪空軒。
軒前佛桑寶相,諸花叢萃可愛。
由半帆竝池而南,緣岸皆荔支、龍眼。
池之南為懷古樓,高明洞豁。
其下為離木堂、水木清華房,廊幽窈如吳越閑。
寺有拈花釋迦像,飾以黃金珠玉、車璖瑪瑙、瑟瑟之屬,莊嚴妙好。
又有銅像,雲是唐鑄也。
《南園三忠祠》 大忠祠,祀宋文信國、陸丞相、張越國三公。
其東祠南園五先生。
五先生者,孫典、籍蕡、黃待制哲、王給事中佐、趙禦史介、李長史德。
明初結詩社于南園,此其遺址。
崇祯戊寅,巡按禦史葛徵奇葺三忠祠,并锓五先生詩于版。
久之皆廢。
同年彭吏部襄為番禺令,複新之。
祠有池閣,背枕河流,亦一勝地。
食罷,登舟往海珠寺。
《海珠寺》 海珠石在江中,上有慈度寺,宋李侍郎昴英讀書處。
寺有李公祠,面丹霞台,下瞰江水,北帶羊城,估舶漁艇往來如圖畫,為粵人競渡之所。
明盛時,豪家競以翠毛、鶴毳、孔雀尾飾船蓬,用相誇尚,其侈靡如此。
用兵後,築城置戍其上,荒落不複振矣。
有吳道子石刻觀音像尚存。
舟由濠水入魚藻門。
劉鋹時,有稻田自海上浮來,布衣林楚材見兒歎曰:「水魚湫湫兮南。
」及宋師至,潘美為帥,人始悟為潘字雲。
飲濠梁别業,晤梁秀才無技。
《越秀山》 越秀山,在廣州府城北,城堞因山。
山分為二,東為歌舞岡越王台,其西為觀音閣。
山半為呼鸾道,僞漢劉翼故迹也。
城西為朝台山。
《南越志》雲:傍江構起華館,以送陸賈,因名朝台也。
《古迹記》雲:山巅有達磨泉。
山踞粵城最高處,憑高下瞰,遠江如帶,目盡炎海。
粵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多遊于此。
城堞閑多榕樹、木緜。
時暮春,木緜方花,紅照天外,亦一奇也。
《蒲澗寺》 三月初四日,勞書升憲副,約同忍菴、畟園、元孝遊蒲澗寺。
寺在白雲山麓,氣象疏古。
寺門諸山環抱,門内二石碣刻宋蘇文忠公詩、崔清獻公詞坐禅人大韶範成妙葉堂始食蕉子、羊桃。
菖蒲澗在寺左,《太平寰宇志》雲:菖蒲澗,一名甘溪。
《南越志》雲:交州剌史陸允之所開也。
襄陽羅友累石澗側,容百人坐。
《古迹記》雲:南漢辟甘泉苑。
南有陸公亭,夾溪刺桐、木緜花開,殷豓如畫。
時久旱,細流涓涓出,石罅中小魚如秧針,千百為羣。
東上尋濂泉,寺半裡許得石澗,潺潺有聲。
涉澗而東,樹益蓊蔚,水聲益清激。
又半裡,複涉澗而西,澗中巨石欹立騰倚,類多姿,制岸皆竻竹。
竹盡得寺,寺數弓而樸雅絕塵,老僧與呆居之。
元孝言,郡人陶璜苦子,前身寺僧道安也。
因言二從父陳公慧業,記前生為廬山僧,事甚奇。
寺去濂泉尚裡許,衆疲??不能登,坐澗石,蔭竹樹,俯聽水聲如鳴琴築。
下山遠見琵琶洲,洲上浮圖歸然,海鳌寺也。
歸食寺門榕下。
是日甚暑,清風灑然。
山相傳為安期生得道處,上有景泰寺、安期祠。
《長壽菴》 長壽菴,在西郭外,創于萬曆閑,禅人大汕重新之。
汕能詩畫,營造有巧思。
寺西偏,有池通珠江水,增減應潮汐。
池北為半帆。
循廊曲折而東,為繪空軒。
軒前佛桑寶相,諸花叢萃可愛。
由半帆竝池而南,緣岸皆荔支、龍眼。
池之南為懷古樓,高明洞豁。
其下為離木堂、水木清華房,廊幽窈如吳越閑。
寺有拈花釋迦像,飾以黃金珠玉、車璖瑪瑙、瑟瑟之屬,莊嚴妙好。
又有銅像,雲是唐鑄也。
《南園三忠祠》 大忠祠,祀宋文信國、陸丞相、張越國三公。
其東祠南園五先生。
五先生者,孫典、籍蕡、黃待制哲、王給事中佐、趙禦史介、李長史德。
明初結詩社于南園,此其遺址。
崇祯戊寅,巡按禦史葛徵奇葺三忠祠,并锓五先生詩于版。
久之皆廢。
同年彭吏部襄為番禺令,複新之。
祠有池閣,背枕河流,亦一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