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遊覽小志
關燈
小
中
大
《光孝寺》
光孝寺,又名法性寺,在粵城西北,越王建德故宅也。
孫吳虞翻居此,手植诃子,因名虞苑又名诃林。
東晉隆安五年,罽賓國昙摩耶舍尊者駐錫,曰王園寺。
劉宋永初中,求那羅跋陀三藏始創戒壇。
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來植菩提樹,壇前預谶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于此樹下開演。
」上乘達磨初入國中,亦止此寺。
其後五傳至惠能,遂開東山法門于此。
今祝聖殿昙摩遺迹也有米元章書三世佛名。
稍北為六祖殿,前為菩提壇,壇側為發塔。
其東南為達磨井,西為五祖殿。
循廊而東為風旛堂,堂前有池泓然。
又東,有僞漠鐵塔,上有題記稱大漢皇帝大寶十年。
四角有沙門某某題名,系銜皆金紫大夫、檢校工部尚書。
又東為譯經台、洗硯池房、融筆授首楞嚴處。
西廊複有一塔,規制差小,題玉清宮使、德陵使、龍德宮使、開府儀同三司内侍監、上柱國龔澄樞同女弟子鄧氏三十二娘,及大寶六年歲次癸亥字。
粵城内外古道塲,以光孝為第一,氣象古樸,殊乎他刹。
六朝已還,名僧居此者:昙摩耶舍、求那羅跋陀、智藥三藏、初祖、六祖、印宗法師、波羅末陀陳刺史歐陽頠請譯《佛阿妣昙經》、《金剛般若經》、《無上依經》、《佛性論》,共四十部。
、般剌密谛譯楞嚴者、仰山通智禅師、憨山德清法師、天然圅罡禅師。
同遊黃太史、忍菴、高廷評、畟園、屈翁山、陳元孝、張超然、三處士、程燕思秀才,人賦五言詩。
《六榕寺》 淨慧寺,舊名寶莊嚴寺。
蘇長公南遷過此,書六榕二大宇,因名六榕寺。
今寺額即蘇書也。
寺有舍利塔,梁大同中沙門昙裕建,舊有唐王勃碑。
宋紹聖閑,寶雞主簿林修重建宗室,康州剌史叔盎撰文。
塔九層,高二十丈,廣六丈有奇,中藏佛牙舍利。
當修重建時,掘得巨鼎,藏劍三鏡一,同舍利瘗之。
元至正閑,又增寶珠銅柱之屬。
憑高眺遠,則白雲、粵秀諸峰皆在襟帶也。
寺有永嘉禅師證道歌石刻。
禅師谒六祖,祖歎曰:「善哉!少畱一宿。
」宗門謂一宿覺。
《五羊觀》 五羊觀,在城中西南坡山上,有穗石洞、五仙祠。
吳立夫《南海古迹記》雲:楚高固時,有五仙人,人持谷穗,一莖六出,乘羊衣羊,具五方色,遺穗州人。
今祠中五石,雲是羊化,殊不類。
祠後有崇台,可以眺遠。
其東為三元殿,殿前有池,片石陂陀,一泓出其中。
旁有石刻曰仙人足迹,傅會可笑。
湛文簡公少讀書于此,有詩刻石。
同遊者,庭表、畟園、翁山、元孝、超然、燕思、光孝寺僧月濤、南柄。
《海幢寺》 海幢寺,在羊城南,下瀕江水。
同庭表、翁山、元孝,蒲衣往遊,冒雨發舟,二裡抵寺。
門木緜方花,望如赤城之霞寺。
有鷹爪蘭、林藤,本大兩圍,幹枝相糾。
花五出,初出綠色,久之漸黃香,與魚子蘭酷似。
寺故郭氏園,蘭,園中故物也。
有藏經閣,極偉麗,北望白雲、粵秀,西望石門、靈峰、西樵諸山,東眺雷峰,即往波羅道也。
南為花田,南漢葬宮人處,素馨花産此。
寺為僧今無所建,龍象莊嚴甲諸刹,然無他奇,稍宜登
孫吳虞翻居此,手植诃子,因名虞苑又名诃林。
東晉隆安五年,罽賓國昙摩耶舍尊者駐錫,曰王園寺。
劉宋永初中,求那羅跋陀三藏始創戒壇。
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來植菩提樹,壇前預谶曰:「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于此樹下開演。
」上乘達磨初入國中,亦止此寺。
其後五傳至惠能,遂開東山法門于此。
今祝聖殿昙摩遺迹也有米元章書三世佛名。
稍北為六祖殿,前為菩提壇,壇側為發塔。
其東南為達磨井,西為五祖殿。
循廊而東為風旛堂,堂前有池泓然。
又東,有僞漠鐵塔,上有題記稱大漢皇帝大寶十年。
四角有沙門某某題名,系銜皆金紫大夫、檢校工部尚書。
又東為譯經台、洗硯池房、融筆授首楞嚴處。
西廊複有一塔,規制差小,題玉清宮使、德陵使、龍德宮使、開府儀同三司内侍監、上柱國龔澄樞同女弟子鄧氏三十二娘,及大寶六年歲次癸亥字。
粵城内外古道塲,以光孝為第一,氣象古樸,殊乎他刹。
六朝已還,名僧居此者:昙摩耶舍、求那羅跋陀、智藥三藏、初祖、六祖、印宗法師、波羅末陀陳刺史歐陽頠請譯《佛阿妣昙經》、《金剛般若經》、《無上依經》、《佛性論》,共四十部。
、般剌密谛譯楞嚴者、仰山通智禅師、憨山德清法師、天然圅罡禅師。
同遊黃太史、忍菴、高廷評、畟園、屈翁山、陳元孝、張超然、三處士、程燕思秀才,人賦五言詩。
《六榕寺》 淨慧寺,舊名寶莊嚴寺。
蘇長公南遷過此,書六榕二大宇,因名六榕寺。
今寺額即蘇書也。
寺有舍利塔,梁大同中沙門昙裕建,舊有唐王勃碑。
宋紹聖閑,寶雞主簿林修重建宗室,康州剌史叔盎撰文。
塔九層,高二十丈,廣六丈有奇,中藏佛牙舍利。
當修重建時,掘得巨鼎,藏劍三鏡一,同舍利瘗之。
元至正閑,又增寶珠銅柱之屬。
憑高眺遠,則白雲、粵秀諸峰皆在襟帶也。
寺有永嘉禅師證道歌石刻。
禅師谒六祖,祖歎曰:「善哉!少畱一宿。
」宗門謂一宿覺。
《五羊觀》 五羊觀,在城中西南坡山上,有穗石洞、五仙祠。
吳立夫《南海古迹記》雲:楚高固時,有五仙人,人持谷穗,一莖六出,乘羊衣羊,具五方色,遺穗州人。
今祠中五石,雲是羊化,殊不類。
祠後有崇台,可以眺遠。
其東為三元殿,殿前有池,片石陂陀,一泓出其中。
旁有石刻曰仙人足迹,傅會可笑。
湛文簡公少讀書于此,有詩刻石。
同遊者,庭表、畟園、翁山、元孝、超然、燕思、光孝寺僧月濤、南柄。
《海幢寺》 海幢寺,在羊城南,下瀕江水。
同庭表、翁山、元孝,蒲衣往遊,冒雨發舟,二裡抵寺。
門木緜方花,望如赤城之霞寺。
有鷹爪蘭、林藤,本大兩圍,幹枝相糾。
花五出,初出綠色,久之漸黃香,與魚子蘭酷似。
寺故郭氏園,蘭,園中故物也。
有藏經閣,極偉麗,北望白雲、粵秀,西望石門、靈峰、西樵諸山,東眺雷峰,即往波羅道也。
南為花田,南漢葬宮人處,素馨花産此。
寺為僧今無所建,龍象莊嚴甲諸刹,然無他奇,稍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