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吳江縣

關燈
【又】 西風淅浙動高梧,目送浮雲任卷舒。

    自是歸心感秋色,不應高興為鲈魚。

     【又】 祀菊蕭條繞屋春,不教鵝鴨惱比鄰。

    滿身花影猶沉醉,真是江湖一散人。

     蘇轼·【戲書三高祠】 誰将射禦教吳兒?長笑申公為夏姬。

    卻遣姑蘇有麋鹿,更憐夫子得西施。

     【又】 浮世功名食與眠,季鷹自得水中仙。

    不須更說知幾早,直為鲈魚也自賢。

     【又】 千首文章二頃田,囊中未有一錢看。

    祇因養得能言鴨,驚破王孫金彈丸。

     姜夔 越國霸來頭已白,洛京歸後夢猶驚。

    沉思祇羨天随子,蓑笠寒江過一生。

     劉寅 人謂吳癡信不虛,逮崇越相果何如?千年亡國無窮恨,祇合江邊把子胥。

     孫寅甫 靓妝一笑縛英雄,老去扁舟計已窮。

    客子不為兒輩事,醉呼明月酒杯中。

     袁聘儒 功成自可将身去,遠難安貧适所遭。

    三子有靈應共笑,一時何意喚為高? 張渙 遇主皆知為國謀,及成功處罕回頭。

    五湖煙靜不歸去,直待風波卻又愁。

     【又】 兩鬓蕭然衣漬塵,西風瑟瑟水潾潾。

    莼鲈一箸無多子,此味能知有幾人? 【又】 有田可種豈為貧?争似江湖樂最真。

    一旦未能全免俗,筆床茶竈且随身。

     陳孚 君不見洛陽記室雙鬓皤,不忍荊棘埋銅駝。

    西風忽憶鲈魚鲙,歸來江下眠秋波。

    又不見甫裡先生心更苦,河朔生靈半黃土。

    夕陽蓑笠二頃田,口誦羲皇思太古。

    二君隐淪豈得已?一生不及鸱夷子。

    吳宮鹿走越山高,脫纓徑濯滄浪水。

    丈夫此身系乾坤,豈甘便老菰蒲根?古今得失一卮酒,我欲起酬汀鷗魂。

     倪瓒·【谒三高祠望江上諸山寫畫贈别全希言】 白鷗飛處夕陽明,山色隔江青黛橫。

    試看三高祠下水,悠悠中有别離情。

     高啟 功成不戀上将軍,一舸歸遊笠澤雲。

    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

     【又】 洛陽忽憶鲙鲈肥,便趁秋風問釣矶。

    猶恨季鷹辭未早,不邀二陸共船歸。

     【又】 鴨群無食水田荒,風雨孤篷載筆床。

    猶有新詩驚太守,醉中揮翰木蘭堂。

     徐源 西風落日照平灘,三老祠堂指顧間。

    終古市朝人不返,吳淞自接五湖閑。

     吳绮·【遇三高祠訪徐臞庵并寄東海三公】 理棹訪孤村,空階印屐痕。

    寒湖依柳徑,積雪閉柴門。

    濁酒憑誰贳?新詩與客論。

    賴逢陳仲舉,木榻漸能溫。

     徐嵩 空祠風月不嫌貧,共坐蕭蕭土木身。

    應使神靈相對笑,名高恐有後來人。

     【戊午季冬朔日家果亭陳黃公自武林還過松陵送馀返舍泊舟三高祠】 旅棹兼程返,煙波夢幾宵?傾尊添绛蠟,題句寄空瓢。

    剩雪林中閣,殘陽野外橋。

    茅堂依水畔,風竹響蕭蕭。

     【又】 故裡荒祠在,遺風百世高。

    聲名流震澤,歌詠續《離騷》。

    釣冷空灘雪,松生靜夜濤。

    無能淹客駕,幽徑滿蓬蒿。

     徐秉義·【送家臞庵還吳江泊舟三高祠】 異代高風并,崇祠傍水灣。

    風吹遺像冷,藓積斷碑斑。

    有徑通修竹,何人賦小山?殘冬飛雪後,卻棹釣舟還。

     張大純·【三高祠】 千載高風有幾人?斜陽古廟半荊榛。

    霸圖如夢空流水,心事逢秋漫憶莼。

    到處雲山供翰墨,一江煙雨寄絲綸。

    行藏偶爾分朝市,當日何心作逸民? 周郔·【三高亭懷範石湖】 莼脆鲈肥酒細傾,浩歌悲壯欲誰聽?沉迷簿領頭将白,彈壓江山眼自青。

    魚躍紫鱗沖葦岸,鷗翻白雪下沙汀。

    西風散發危亭上,醉倚豐碑照日星。

     【丁酉經由三高亭再和】 吳江未到意亢傾,杳杳漁歌醉裡聽。

    霜晚人家千橘熟,秋晴江上數峰青。

    魚緣香餌吞殘釣,鶴趁歸帆下遠汀。

    大艑何時眼中見,乘槎拟欲問台星。

     範成大·【次韻答吳江周縣尉】 垂虹亭上角巾傾,竈怒龍吟醉不聽。

    安得對君浮大白?想應嗤我汗新青。

    夢魂舞蝶随春草,時節賓鴻點暮汀。

    湖海扁舟須及健,莫教明月照星星。

     吳愻·【和周縣尉三高亭有感而作】 江城秋日易西傾,獨雁鳴空感客聽。

    旋買鲈莼供酒綠,自芟杞菊薦蔬青。

    莫思西子同輕舸,且閱東流漲舊汀。

    今代天随原不辱,可憐兩鬓欲星星。

     仰高亭,〈先是縣令緊三高繪像刊石,置諸廳事之右。

    〉宋開禧中,知縣羅勳作亭奉之,額以仰高。

    〈翰林留元剛記。

    〉 鄭元佑【送幹壽道知吳江州】 熙熙愛日仰高亭,亭外天寒老柏青。

    曉駕朱轓理公事,夜燒銀燭校群經。

    炊煙白際魚龍國,野稻黃鋪雁骛汀。

    三載政成儒術驗,玉堂親擢暫須停。

     王守仁·【仰高亭】 樓船一别是何年?斜日孤亭思渺然。

    秋興絕憐紅樹晚,閑心并在白鷗前。

    林僧定久能知客,巢鶴年多亦解禅。

    莫向病夫詢出處,夢魂長繞碧溪煙。

     釣雪灘,臞庵十八景之一,其名迹尚在。

     孫何 晚灘如雪起沙鷗,咫尺姑蘇亦勝遊。

    逸勢瀉歸滄海遠,冷聲分作太湖秋。

    葑田幾處連僧寺,橘岸誰家對驿樓?魯望不存無可語,片帆中夜渡清流。

     趙善潼·【釣雪灘】 千家風月三高外,一片湖山釣雪灣。

    天意欲搜才士句,故留仙境在人間。

     陳瓘 西塞漁翁披雪淨,清湘欽乃弄煙輕。

    松陵今是長安道,莫放人來此釣名。

     【又】 傾吳霸越一扁舟,争似磻溪用直鈎?公是公非千載後,檻前煙浪接天流。

     【又】 綸卷華亭千尺月,名高嚴濑一絲風。

    南來北往兼榮辱,都在煙蓑冷眼中。

    陳壁矯首三高欲問津,滔滔冠蓋總浮烤。

    定誰袖得功名手?來作寒江把釣人。

     【又】 闌幹三面白琉璃,消得漁竿挂一絲。

    帆影橹聲都過了,滿江風月要人詩。

    王益祥倚橋樓觀岸西邊,橋北橋南水拍天。

    誰向灘頭釣寒雪,往來多少釣名船? 【又】 舉頭湖上無多地,每笑仙凡隔幾塵?雪月滿天迎客夕,依然身似個中人。

    薩天錫釣雪灘頭暫倚舟,晴虹千尺飲長流。

    吐吞日月天無際,出沒魚龍地欲浮。

    濟世誰當扶砥柱,乞身吾盍老滄洲?裁書為問天随子,杞菊荒來又幾秋?尹寬酒醒長歌倚柁樓,雪灘祠下又移舟。

    湖光萬頃沉孤月,燈影三人共一舟。

    天轉星河知午夜,風傳砧杵報新秋。

    百年身世真萍梗,機事何煩問海鷗? 趙渙·【偶圖雪灘釣舟校ò并題】 釣雪灘邊水急流,楚天雲散一江秋。

    漁翁系艇來沽酒,楓葉蕭蕭月滿頭。

     徐嵩·【釣雪灘有感】 夕陽湖上釣船橫,夜月江邊草店清。

    誰築一亭今又廢?雪灘空剩舊時名。

     釣雪亭,宋嘉泰三年縣尉彭法建。

    〈華亭林至記。

    〉 趙汝淳 三高祠下無人到,古木森森水環抱,誰築幽亭臨缥缈?百年遺意,一屏詩句,檐外乾坤小。

    扁舟歲晚蛾眉老,到處風高脍鲈少,茶竈筆床歸未了。

    歲華零亂,雁聲嘹唳,獨有寒江釣。

     石裡,在梅裡西北。

    明相國徐中山,于丙午仲冬克湖州,遂率兵渡太湖,直抵吳江城西之石裡駐兵。

    谕父老以恩信,父老悅服,相國即單騎入城,安堵如故。

    〈去張士誠于至正丙申入據時才十有一年。

    明正德間裡人有丁礦進士陸金。

    〉 釋行進【喜松之同宿石裡】 沾天沃日水茫茫,禅客來過喜欲狂。

    剪燭細談心緒闊,倦來相共卧繩床。

     徐嵩 獅子林中别七年,重過遇雨是何緣?今宵卻許同床睡,喜得全公被不穿。

     梅裡,在湖浦西,以地多梅名。

    明萬曆初有張樸泉梅園,明末轉歸淩氏。

    又有獨木庵、〈天啟七年丁卯十月大水,太湖浮一巨木,裡人神之,創為庵,以奉劉猛将,度之正可得一殿具。

    今凡四柱三梁,通身巨木,其馀窗戶檐扉兼用松杉,蓋巨木析而用之,故梁柱皆方也。

    〉大梅庵。

    〈順治間名千華庵,天穆禅師易今名。

    〉湖濱舊有全孝翁吳〈諱璋。

    〉墓,子南京刑部尚書〈諱洪。

    〉墓,孫刑部尚書〈諱山。

    〉祔。

     趙瀚·【贈梅裡百六歲朱叟】 湖濱古梅際,有叟百五歲。

    梅老苔作翠,叟老顔如醉。

    氣和血複盈,神光倍妩媚。

    霜髯百數捆,色燦如銀毳。

    偃卧面西室,落日當窗麗。

    女扶著布袍,為揖無煩曳。

    笑語聲且清,良久不疲敝。

    送客能出門,歸室無停滞。

    子與孫先亡,于情了無系。

    幼婿及幼女,迎養不辭勳。

    但貧年亦老,為力殊難繼。

    邑有好事友,斂米聊相濟。

    此叟當壯時,入邑司會計。

    力倦去訓蒙,生徒依薜荔。

    更識堪輿術,老籍資粗粝。

    方伯陸坦持,耆英集相契。

    叟時九十馀,上坐莫與媲。

    馀值古稀拷,朱翁〈謂聖功。

    〉緻叟莅。

    謂此真壽星,為君無疆例。

    叟已百有二,終席力不替。

    今又越三載,氣色還強勵。

    叟曾為馀言,一生與時憩。

    口食聽自然,無為寤寐戾。

    世上黃金客,勞生不知蹶。

    孰若湖濱叟,早已消心銳。

    問叟誕生時,神廟改元始。

    今元複何如?叟猶得高寄。

    俯仰滄桑殊,能不稱上瑞。

    行行複止止,愛此神終企。

     徐嵩·【同弱翁過獨木庵】 浮木當年事,神祠傍水成。

    棟方知一體,庵小示全名。

    不俟工師得,甯愁漢室傾。

    梅開應過此,異迹亦堪驚。

     【暮春同趙砥之朱長孺從石裡橋看菜花抵吳家墳而返時已薄暮小飲和雪堂分賦】 經歲始一歸,在家如即次。

    花發不待人,俄然越春季。

    閑門誰剝啄?老友訪我至。

    謂言春正和,登眺豈無意?西郊有故人,圭璧奉國器。

    一自與世違,晚節甚憔悴。

    窮達各有數,得失何足異?開抱在良辰,談心貴同志。

    共登石裡橋,推此勝遊地。

    四顧爛煙霞,啜茗笑相視。

    斜日漾花黃,遙山繞湖翠。

    高興殊未已,入林極幽邃。

    爾我皆白頭,會聚莫雲易。

    一抔念丘茔,千秋籍文字。

    情深梁父吟,感堕岘山淚。

    食魚何必鲂?村酒亦堪醉。

     【過梅裡庵懷破暗禅師】 青天鴻雁度無痕,寂寂禅床晝掩門。

    今夜月明人不見,梅花影裡一招魂。

     【探梅】 二月梅花半未開,林深不見有人來。

    春風莫浪傳消息,留待芒鞋破翠苔。

     【訪沈君嗣廣文于梅裡庵】 曲徑柴扉剝啄開,主人解帶共徘徊。

    新晴頓覺春風暖,坐石閑看一老梅。

     【訪吳準人】 閑訪柴門幾度敲?短垣疏竹露梅梢。

    回思二十年前事,共坐花間對燕巢。

     【坐淩氏梅丘】 小園登望有高丘,一片湖光出樹頭。

    如豆青梅才已結,點茶嫩筍又新抽。

     李黃·【徐電發太史招同沈一指董宥密吳超士梅丘小飲】 昔年勤蔔築,此地号梅丘。

    圃内馀蒼幹,主人方白頭。

    披襟皆素侶,酾酒更風流。

    何意滄桑改?門前金馬遊。

     【又】 猶憶攜尊後,相招又二年。

    園空花自發,人老節逾堅。

    山色娟娟翠,湖流漠漠煙。

    銜杯不忍别,萍聚亦前緣。

     沈永溢·【同讷齋兄梅裡看花】 龍木庵南湖水濱,淩家園裡醉芳辰。

    雲鬟殊似臨波立,不是花神是水仙。

     【又】 獻歲同登舊日台,春深桃李始能開。

    花開花落催人老,喚酒唱歌今又來。

     【又】 張公墩畔草青青,片片飛花點綠萍。

    雖是愛花頻到此,也因啼鳥特來聽。

     【又】 看花莫到華藏看,道人腰折未能安。

    任他花柳禅關閉,祇種青青竹數竿。

     【又】 我愛南湖王秀士,〈碩公。

    〉更同江上老髯翁。

    〈讷齊。

    〉醉醒年少催歸去,一抹殘陽萬樹紅。

     張大純·【懷梅裡和臞庵韻】 籬落西郊外,耕桑自一村。

    平田連菜圃,古樹覆柴門。

    雨霁山光近,湖陰水汽昏。

    還思春日棹,爛熳似桃源。

     湖浦,〈一名湖墓。

    〉介于梅裡、簡村,地多古梅。

    宋有壽甯寺,明初廢。

    〈有李繼本題寺詩。

    徐中山率兵至此,見寺有軍器,疑之,遂驅僧廢寺。

    惟香花橋尚存,又有土岡曰将軍岡,相傳徐中山駐兵處也。

    〉寺址西南有寶華閣,俗稱西庵,今閣廢,庵重修。

    又有東庵,清初廢。

    〈詩僧名德淵居此,字止水,别字香渡,徒無照亦能詩。

    卞山資福霞胤禅師為止水剃度弟子,今庵已為民居。

    〉舊有猛将廟,廟旁橋曰廟橋。

    後起者曰浪息庵、草庵、〈衆居士延玉林和尚法嗣全庵進禅師駐錫,參禅打七,号為獅子林。

    時仲将、子淵、令若、準人、天章、伯卿、君甫、君華、成村、翔宇、僧一乘、懷璞,俱赴七堂,晝夜诘問。

    餘《巡香錄》有《七堂機緣》。

    後庵仍歸舊住。

    〉一乘庵,〈僧一乘所居,在東庵隔港。

    〉最新者曰華藏庵。

    〈古斯禅師居此。

    〉其吳氏别業曰荊園,〈吳子淵名與湛,荊園其讀書處。

    子淵著述頗富,有《荊園詩》及序記,四方和贈最多。

    葉學山、楊令聶亦寄居焉。

    〉曰燕壘。

    〈吳準人所居。

    〉舊域有吳方伯墓、〈吳諱承焘,明名臣,詳邑志。

    〉王墓,〈附墓而居有王觐思先生,先生與馀内父孟延蕭公為舊戚,故馀弱冠時即往來于此。

    今其令嗣鹹平與其諸孫尚居焉。

    〉新茔有凍墓。

    〈陳公望為其令祖仲俨暨尊人滑縣令際五所築。

    〉 黃承聖【王玄思徐松之諸子約同湖浦賞梅口占】 倚棹來遊寶閣開,湖村十裡萬株梅。

    東風似惜幽人意,忽送飛花入酒杯。

     史弱翁·【晚歸簡村王鹹平送至渡口】 湖邊歸落日,渡口涉風波。

    念子遠相送,深馀情更多。

    漁心沿岸柳,鳥意入雲蘿。

    來往西門道,何時隐舊柯? 吳與湛·【荊園志隐】 遁迹荒園業未垂,耕桑采藥卧偏遲。

    栽松恨不高千尺,論史誰能贊一辭。

    僧向錦囊探短句,雲生怪石繞殘棋。

    調饑留得湖光在,放鶴沖霄莫可悲。

     【又】 曲橋隐隐隔溪垂,澤畔閑吟獨步遲。

    樹勢欲随雲外影,樵歌堪補竹枝辭。

    訪梅未竟先呼酒,借箸無期且覆棋。

    小圃就荒存古木,埋名何必向人悲? 周永年·【和贈】 君家文獻業堪垂,蔔遁多年投贈遲。

    招隐歲寒方共賞,探梅春谷豈容辭?湖光山色侵書幌,葉舞花飛點客棋。

    賦就小園非大隐,醉歌澤畔未知悲。

     張丙 江岸蕭疏衰柳垂,石尤風急到船遲。

    不因訪舊逢僧話,那得從觀招隐辭?遁世高賢宜醉酒,痛時壯士莫談棋。

    即今戎馬填郊野,朝夕惟聞鼓角悲。

     徐白 小隐何知橐已垂?耕雲種蕙正嫌遲。

    藤稍拂硯傳清露,石角鈎衣送好辭。

    搗藥香中蜂養蜜,遊仙夢裡鶴聽棋。

    翠鸾日下通佳信,轉覺浮生事事悲。

     翁遜 途窮踯躅淚交垂,世遍崎岖進步遲。

    卻憶孟公投轄飲,還歌陶令去來辭。

    江山怅恨馳豺虎,人事俄驚見弈棋。

    危懼滿懷終歲月,不同宋玉待秋悲。

     釋讀徹 五湖小隐釣綸垂,煙雨凄然問渡遲。

    公子有情懷古劍,老僧無意賦新辭。

    梅開寒夜千層雪,竹繞清溪一局棋。

    蔔遁今朝何處好?住山住水總無悲。

     釋照 繞屋桑陰嫩綠垂,繡簾初卷燕來遲。

    危時縮地原無術,命世推君那可辭?貧賤何妨存品藻,性情從此愛琴棋。

    目前剩有湖光在,草自忘憂人自悲。

     史弱翁·【江城西郊送别楊龍友】 飄然祇一見,薄宦複歸舟。

    曲渚蘭苕晏,寒城楓樹秋。

    相如多放達,張緒最風流。

    别鶴雲間唳,情人嗟未休。

     徐嵩·【人日訪鹹平回坐廟橋日色如火口占】 人日天晴凍未開,東風且漫早探梅。

    祠前日色俄如火,莫是明晨雪又來。

    〈明晨果大雪。

    〉 【獅子林七堂賦似全庵禅師】 空林行坐靜,不覺夕陽斜。

    鳥啄生台粒,蜂穿曲檻花。

    殷勤垂入室,消息貴還家。

    閑看端獅子,張威露爪牙。

     【丙辰二月二十八日值晴同長孺聲遠砥之君希克非遊湖浦歸飲聲遠齋】 湖濱乘興共留連,白發如林異少年。

    野有春花真阆苑,心無世事即神仙。

    積陰不易晴明色,孤客名難聚會緣。

    此日西郊相對飲,歸途雖暝亦陶然。

     沈自鋋【湖浦閑步】 南莊湖浦接,三裡入梅林。

    地稅分高下,人居任淺深。

    竹穿門有徑,樹密晝多陰。

    四月清和好,披襟不厭尋。

     簡村,繇吳家港南去為庵彙,有沈氏南莊,〈太常水西公諱漢别墅。

    祠部韫所公諱琦,發祥于此。

    祠部季子君嗣名自籍,敬懷蕭公甥,官學博。

    學博長子子畏,名永寅,秀水庠生。

    文将名自钅延,參戎宜庵公諱璨季子,鼎革後遷此,有《南莊詩集》。

    嵩與文将、子畏,俱孟延蕭公婿。

    〉莊東北為平丘。

    〈君善名自繼,憲副懋所公諱充次子,鼎革後祝發,隐居所營壽域名平丘。

    子方思,名永啟。

    孫成廈,名時棟。

    長孫女名友琴,次孫女名禦月,俱善詩詞。

    〉繇庵彙南去為長闆橋,〈近易為石。

    南岸東多蕭氏,嵩妻祖敬懷公鄉飲賓,年九十馀卒。

    内父孟延公名鬥光,秀水庠生。

    内弟化之名雲鵬,邑庠生,世居于此。

    〉再南為雙廟,〈左隔港為内從兄蕭涵之所居,名元聲,禮部儒士。

    内從侄畹森,名楠,邑庠生。

    〉再南有馬家港。

    〈洪武間有馬伯行公諱逵,以人材薦舉,載《名臣傳》。

    〉又南去有簡草庵,〈宋建。

    〉沿湖濱約十馀裡,其在南者為南舍。

    〈居多蕭氏。

    〉湖口有海雲寺。

    〈宋建。

    久廢。

    〉 沈琦【敬懷歌為蕭公賦】 太湖之東有煙水,誰其懷之蕭夫子。

    甯馨令嗣振家聲,謝氏琳琅足堪比。

    羨君才地自無倫,中外肩承總一身。

    飼得雞豚緣好客,種來粳稻為娛親。

    湖之水兮清以靓,茅屋一椽田一井。

    紛紛豪貴滿城裡,得似君家好光景。

    君今訪我淄水湄,把酒相看慰遠思。

    嬌女牽衣索針線,稚兒解送渭城詞。

    送君歸,春色晚。

    高柳綠欲垂,新荷葉尚卷。

    為言須世足垂綸,翻覆升沉總未真。

    煙水茫茫頻入夢,願君相待在湖濱。

    湯三俊霜深風急冷新醅,黃爵無蹤蛤已胎。

    昨夜簡村吹折樹,鹈成陣過湖來。

     史弱翁·【過芙蓉溪】 〈即吳家港,近年荷花種滿。

    〉郭外煙波秀,芙蓉滿鹭洲。

    渚田生白霧,源路隐鳴鸠。

    遊女憐花淨,山翁愛水幽。

    蓮香何處入?渡口問漁舟。

     【簡村泛舟】 挂席樵風便,乘流亦偶然。

    雨晴天色定,日正午時圓。

    荇菜緣流合,紗鳍出水鮮。

    溪深前路狹,罨畫綠如煙。

     【假寓松之簡村草舍】 亂後身無定,羁栖一歲分。

    春愁湖畔草,客思嶺頭雲。

    未敢違鄉土,聊将隔世氛。

    盡言生計拙,懷抱不堪聞。

     【又】 路仄村橋圮,衡門向水開。

    田邊花落盡,窗外燕飛來。

    壯志消書卷,浮生托酒杯。

    那禁風雨日,相對話偏哀? 俞南史·【過松之簡村草廬不值】 五湖秋色裡,移艇野人家。

    檐短牽瓜蔓,籬疏補菊花。

    稻黃看捕蟹,水白見撈蝦。

    為問鄰居叟,村醪或可賒? 【寄懷南莊沈文将】 迢遞三年别,傷心一首詩。

    山花愁獨酌,雲水克相思。

    日落清江遠,鴻飛故國遲。

    應知遙怅望,還在明月時。

     金聖歎·【題平丘沈君善木影】 平丘老去成枯木,木刻平丘卻宛然。

    海岸檀香堪作,黃楊樹子不成禅。

    水潭雁影我将往,雪被冰床汝作緣。

    設使有人求答話,維摩自古最堪憐。

     錢缵曾·【秋日同諸公過沈君善乎丘留飲】 平丘漠漠野咽長,葭莢風生水市荒。

    三畝避兵栽藥草,一津通世引漁郎。

    鴻飛北渚寒初近,人散中庭月自涼。

    結構偶同張仲蔚,薜蘿翳徑樹蒼蒼。

     唐靖·【同掌文訪文将兼寄松之】 吾道交知少,前溪共隐淪。

    休文離已久,孺子與誰言?且放山中棹,同尋湖上村。

    風煙猶未息,白日掩柴門。

     徐礦·【從武康同唐聞宣過沈文将南莊兼約松之來晤】 漂泊能來此,猶逢異地憐。

    挈家依父母,避世昵神仙。

    湖上堪移艇,山中好種田。

    回思詩酒日,握手益凄然。

     徐嵩·【宿蕭涵之自得軒】 故人邀我宿,薄暮來村家。

    笑謂茗方熟,庭前半名花。

    生年逢八十,顔色同丹砂。

     【又】 前夏遇大水,三年獨懷君。

    酒罷複開扉,明月懸湖雲。

    優遊自得軒,卓荦人所聞。

     【過簡村僑居遺址】 江城兵燹日,避居傍村橋。

    我友亦無家,曾此懸箪瓢。

    〈謂弱翁。

    〉霞紅見晴旭,野綠披新苗。

    自後屢經過,感往心搖搖。

    古賢所栖地,千載猶長謠。

    何意一旦間,漂荊罙蕭條? 【戊午正月十二日立春是日過簡村觀劇有悼蕭涵之潘力田之逝】 長闆橋邊路,斜陽始入春。

    湖平留釣艇,風暖醉遊人。

    舊迹俱如夢,孤蹤漸莫親。

    何須千載鶴,華表動酸辛? 【窯山望湖】 朝來無俗事,方外問閑僧。

    采藥尋丹竈,看花憶武陵。

    石台臨水岸,茅屋寄煙藤。

    落照湖山紫,将歸複一登。

    沈自钅延【歸耕南莊寄徐臞庵】 貧居當失路,擾擾俗情多。

    草舍空藜藿,荒村老薜蘿。

    水田耕欲早,漁父夜能歌。

    農圃同君願,今春事若何? 【過蕭涵之自得軒有感】 一庭花木半無枝,零落殘紅欲向誰?滿院遊蜂争破壁,數群粉蝶繞疏籬。

    當年地主知何處?依舊蓬門掩故居。

    幾樹流莺啼不住,凄涼履道倍堪悲。

     沈世潢·【湖村雨後】 孤館殘春陰更晴,豆畦行樂聽啼莺。

    疏林淡淡岚光遠,綠水盈盈柳絮輕。

    池面雨馀蝌蚪聚,樹頭風歇蠛蠓生。

    追尋往事湖邊立,零錄初嘗醉複醒。

     【詠燕】 風暖江村碧草齊,定巢雙燕遠銜泥。

    小軒臨水差池影,好屬紅簾莫放低。

     沈栩栩·【己巳春招同人南莊賞雪分韻】 辛盤未盡淨知貧,茶熟香清可速賓。

    熱客不來氈自冷,寒威欲退坐皆春。

    杯中琥珀餐仙叟,階下瓊瑤報美人。

    莫怪山家渾脫俗,也因無處覓纖塵。

     沈始熙·【過南莊祖居有感】 南莊寥落老煙霞,釣艇耕鋤傍水涯。

    頹舍亂飛新至燕,荒庭争發舊栽花。

    暫來故裡翻如客,回憶當年盡是家。

    但得肯堂斯志遂,重題樂壽繼清華。

     通濟庵,在吳家港渡口。

    順治間裡人蕭鬥光倡建。

     蕭雲鵬·【贈自空】 法門曾入已多年,勘破何須一指禅?鹹澤家風堪自足,三間茅屋白雲邊。

     海雲禅寺,在南簡村湖濱。

    宋陳無心建。

    元至元中,中峰國師明本重建。

    天曆中賜額。

    明宣德中,僧惠鑒重建。

    〈海雲龍和尚,闊大有為。

    嘉靖初,按君聞而疑之,特私訪焉。

    按君唇缺,适以寺所對湖口為問,龍指曰:“此是坍阙,此是渡阙。

    ”按君疑其诮己,含怒而去。

    因借“龍盤海雲”将必有變,奏誅龍,寺遂廢。

    今尚有寺浜東廚堂、西廚堂之稱。

    〉 徐嵩【同文将化之過海雲寺廢址】 聞昔招提盛,如何盡冢堆?但悲湖水激,誰看海雲來?龍象當年集,香花此路回。

    可憐雙阙語,遂使付蒿萊。

     簡草庵,在南簡村。

    宋淳佑中,僧端建。

    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從圓重建。

    明正統三年,僧德廣修。

     徐嵩·【簡草庵營丁糠去索賦】 戍旗風揚近魚罾,衛著湖村得未曾?水鳥山雲飛漸遠,臂鷹獵犬食平增。

    煙波滿目三尊佛,弓馬填門一個僧。

    今日幸能俱撤去,幾番洗刷上禅燈。

     宋簡英·【簡草庵營丁糠去訪契彌上人】 頻年愁牧馬,此日喜鳴魚。

    但得燈明續,休嫌樹影疏。

    佛顔含笑矣,僧衆詠歸欤。

    舊榻新堪掃,重來叩六如。

     江南,為長橋湖東南岸。

    橋接城東門,自西北向東南,橋下水即古之吳淞江頭、太湖尾。

    長橋湖東北通官塘,有浮玉州橋達龐山湖。

    龐山湖西北為今吳淞江口,湖西北沿城岸為蕩上。

    舊諺雲:“浪打長橋東北風。

    ”又諺雲:“長橋為鍊塔為樁。

    ”凡唐詩所稱松江者,皆此。

    因太湖濁流,積漸淤漲,太湖徙而西南,吳淞徙而東北,各去五六裡。

    至旱歲,橋下竟成浮灘。

    雖經康熙壬子開浚,而其中污萊之處,存所浚泥,反成高阜,祇通行舟之路,無有所謂長橋湖矣。

    其由橋上直行為上塘,〈舊有玄壇廟,今創為二天門。

    〉下岸為下塘,臞庵直界學後。

    志又載:宋黃由盤野在學宮東。

    又載:黃家溪因由築别業于此,故名。

    今尚有子姓,然後人以由詩有“才到松陵即是家”,由記雲“在學宮之左”。

    〈嵩以為攬勝詩必須有山言山,有水言水,足為将來征信。

    若但取美觀,後人據為實事,真癡人前不得說夢也。

    〉臞庵西北隔水為泥墩。

    橋右水從小潇湘〈元淮南中書行省管勾甯伯讓所居,中有林館台沼。

    謝肅記。

    〉至上塘彙,〈近新創一天門。

    〉出三江橋。

    橋左水從釣雪灘前穿大明橋、〈宋寶慶三年,邑人謝妙真建。

    〉登龍橋、〈宋淳熙初,學生王南建。

    〉醋坊橋,〈俗呼唐家橋,志注在太湖廟南。

    〉直達宮塘安邑橋。

    〈順治間建。

    〉又一水繞灘西北縣學後,出朝陽庵。

    〈内供五方賢聖神像。

    〉左三水皆會入官塘。

     宋之問【夜渡吳淞江懷古】 宿帆震澤口,曉渡松江??。

    棹發魚龍氣,舟沖鴻雁群。

    信潮頓覺滿,暗浦稍将分。

    氣赤海生日,光搖湖起雲。

    水鄉盡天衛,歎息為吳君。

    謀士伏劍死,至今悲所聞。

     【渡吳淞江别王長史】 倚棹望茲川,銷魂獨黯然。

    鄉連江北樹,雲斷日南天。

    劍别龍初沒,書成雁不傳。

    離舟無限意,催渡複催年。

     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

    霓裳不濕雨,特異陽台神。

    足下遠遊履,清波生素塵。

    倦尋向南嶽,應見魏夫人。

     薛據·【泊震澤口】 日落草木陰,舟徒泊江汜。

    蒼茫萬象開,合遝聞風水。

    沿泊值漁翁,窈窕逢樵子。

    雲開天宇淨,月明照萬裡。

    早鴻湖上飛,晨鐘海邊起。

     劉長卿·【松江獨宿】 洞庭初下葉,南客不勝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萬裡寄滄洲。

    久被浮名系,能無愧海鷗? 李嘉佑·【送人歸吳江】 瓜步寒潮送客,吳江暮雨沾衣。

    故鄉南望何處?秋水連天獨歸。

     白居易·【觀漁】 震澤平蕪岸,松江落葉波。

    在官常夢想,為客始經過。

    水面排罾網,船頭簇绮羅。

    朝盤脍紅鯉,夜燭舞青娥。

    雁斷平蕪急,潮平見月多。

    繁絲與促管,不解和漁歌。

     杜牧·【吳松江】 堠館人稀夜更長,姑蘇城遠樹蒼蒼。

    江湖潮落平沙迥,河漢秋歸廣殿涼。

    月轉碧梧移鵲影,露低江草濕螢光。

    文園詩侶應多思,莫醉笙歌掩畫堂。

     許渾·【泊松江渡】 漠漠故宮地,月涼風露幽。

    雞鳴荒戍曉,雁過古城秋。

    楊柳北歸路,蒹葭南渡舟。

    去鄉今日遠,更上望京樓。

     【松江懷古】 故國今何在?扁舟竟不歸。

    雲移山漠漠,江闊樹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聲一雁飛。

    此時兼送客,憑檻欲沾衣。

     【戲代李協律松江有贈】 蜀客操琴吳女歌,明珠十斛是天河。

    霜凝薜荔怯秋樹,露滴芙蓉愁晚波。

    蘭浦遠鄉初解佩,柳堤殘月未鳴珂。

    西樓沉醉不知散,潮落洞庭洲堵多。

     趙嘏 松江菰葉正芳繁,張翰逢秋憶故園。

    千裡帆遮館娃寺,一川風暖采香村。

    潮聲漸過仙人宅,鶴市曾迷子夜魂。

    我有五湖煙艇在,不堪殘日動征鞍。

     陸龜蒙·【松江秋書】 張翰深心怕禍機,不緣莼脆與鲈肥。

    如何徇世浮苛去,可要抛官獨自歸?風度野煙侵醉帽,雨來秋浪濺吟衣。

    無人好尚無人責,吟嘯低頭又掩扉。

     【又】 碧樹吳洲遠,青山震澤深。

    無人蹤範蠡,煙水暮沉沉。

     鮑當·【松江夜泊】 舟間人已息,林際月微明。

    一片清江水,中涵萬古情。

     皮日休·【松江早春】 松陵清淨雪消初,見底新安恐未如。

    穩憑船舷無别事,分明數得脍殘魚。

     吳融·【松江晚泊】 樹遠天宜盡,江奔地欲随。

    孤帆落何處,幾日更新離?客是凄涼本,情為系滞枝。

    寸腸無計免,應有楚猿知。

     【又】 落日停桡古渡邊,古今蹤迹一蒼然。

    平沙盡處雲藏寺,遠吹收來風定天。

    正困東西千裡路,可憐潇灑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鲈魚在洛川? 張喬·【松江旅次】 行人愁落日,去鳥倦遙林。

    曠野鳴流水,空山響暮砧。

    旅途歸計晚,鄉樹别年深。

    寂寞逢村酒,漁家一醉吟。

     範成大·【過松江】 長虹鬥起蛟龍穴,朱碧闌幹夜明滅。

    太湖三萬六千頃,多少清風與明月。

    青鹢驚飛白鹭閑,丹楓未老黃蘆折。

    誰将橫笛叫蒼煙?無限驚波翻白雪。

    洞庭林屋舊遊處,玉柱金庭路才絕。

    水仙逢迎摻修袂,問我歸計何當決?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

    人生意氣得失間,輕重劍頭吹一訣。

    莫将塵土洗朱顔,卻待丹砂回白發。

     姚铉 句吳奇勝絕無俦,更見松江八月秋。

    震澤波光連别派,洞庭山影落中流。

    汀蘆擁雪藏漁舍,崖橘飛香趁客舟。

    清興不窮聊一望,煙空雲散幾層樓? 蔣堂 江人見我謂誰何,行李無羁野意多。

    六幅蒲帆趁潮去,一尊白酒扣舷歌。

    沙邊曆曆辨雲樹,島外濺濺弄月波。

    興盡歸來還更喜,舞鷗相送人煙蘿。

     王安石 來時還似去時天,欲道來時已惘然。

    祇有松江橋下水,無情常送去來船。

     戴複古·【松江舟中】 夜聽楓橋鐘,曉吸松江水。

    客行信匆匆,少住亦可喜。

    且會鳜魚肥,莫問鲈魚美。

     王禹偁·【再過松江】 三年為吏住江濱,重到江頭照病身。

    滿眼碧波輸野鳥,一蓑疏雨屬漁人。

    随船曉月孤輪白,入座晴山數點青。

    張翰精靈應笑我,綠袍依舊惹埃塵。

     胡宿·【懷松江】 多年幞被玉山岑,鬓雪欺人忽滿簪。

    驽馬雖然貪棧立,野麋終是憶雲林。

    鲈魚未得乘歸興,鷗鳥唯應信此心。

    見說新橋好風景,會須邀月濯煩襟。

     楊蟠 帆落帆開兩渡頭,洞庭木葉覺離愁。

    青山帶日低平野,白浪随風過别州。

    月靜沙寒知雁宿,雲深水暖羨魚遊。

    畫橋隐隐見天漢,人度空中影倒流。

     【又】 煙村到處起漁歌,萬頃無風水自波。

    仙月分明離玉海,客星隐約度銀河。

    地連故國青山出,天近滄洲白鳥多。

    見說五湖堪獨往,扁舟今日興如何? 王存 閑立江頭蘆葦汀,野禽相喚葦間鳴。

    孤雲映日晴無定,白水連天晚更明。

    甫裡窮栖遭世薄,鸱夷獨往值功成。

    逍遙兩事終居一,不學紅塵老徇名。

     朱松 晴江渺渺跨江幹,春漲平湖萬頃寒。

    欲挽銀河供硯滴,坐如震澤在毫端。

    僧晦岩秋風洛掾思歸切,淡水鲈魚味正鮮。

    吟棹過來重九後,一雙白鳥下蒼煙。

     無名氏 江上寒林蔽落晖,畫船停棹近漁矶。

    漁人借問歸何處?白酒黃橙紫蟹肥。

     【又】 兩兩三三白鳥飛,避人争下綠苔矶。

    孤舟欲去去不得,滿袖西風鲈正肥。

     【又】 紫莼江上是吾家,一葉扁舟一釣車。

    何必陶公種魚法?雨汀煙渚是生涯。

     林外·【吳淞初秋感懷】 西風一夜整镳還,萬籁聲中夏已殘。

    煽日掃開天下熱,破雲吹落月邊寒。

    蘆花占曉漫空白,楓葉驚秋照水丹。

    莫戀鲈肥江上住,好騎鵬背任扶搏。

     顧觀·【過吳淞江】 洞庭一水七百裡,震澤與之俱渺茫。

    鴻雁一聲天接水,蒹葭八月露為霜。

    輕風漫引漁郎笛,落日偏驚估客航。

    我亦年來倦遊曆,解纓随處濯滄浪。

     史弱翁·【夜泊】 自審年來意,相期老北林。

    家貧因客遠,衰鬓泊江浔。

     【江行】 萬裡歸潮下客船,晴天江樹送春煙。

    青山舊路無蹤迹,何處莺啼斷曉眠? 朱鶴齡·【過徐松之江上館齋】 高士推徐孺,菰蘆隐角巾。

    窗招雲樹霁,日展畫圖新。

    選勝遊常卧,〈松之時選《留勝集》。

    〉安禅道與鄰。

    清名應爾占,莫怪甑生塵。

     徐元文·【丁未秋舟泊家松之江上館齋時将閩遊有詩見送賦答】 詩句陰铿好,相逢恰送行。

    感君敦宿昔,愧我贈生平。

    迹向鹿門隐,心依鹭嶺清。

    無妨事文墨,非欲故逃名。

     徐嵩·【江上館齋作】 垂虹吾邑勝,一望動清娛。

    水繞圍羅縠,門開對畫圖。

    夕陽漁艇泊,明月酒家沽。

    此地風塵外,精藍得辟無? 【家立齋太史同周孝威戴飛遵過訪江上館齋奉贈】 金風吹畐宿,信信檥虹亭。

    四海才名冠,三年孝德形。

    鼓聲江縣黑,燈影雪灘青。

    更有偕行侶,相看讀禮經。

     【沈次雪明府過訪江上】 寥寥蓮次靜,玉趾忽經過。

    始識藏身迹,猶懷往日歌。

    雨晴秋月好,江闊夕陽多。

    為問臞庵舊,其如勝迹何? 慶壽禅院,〈俗稱西庵。

    〉在盛澤鎮西三裡許。

    元至正中,僧本原建。

    明洪武初,衍慶庵僧愚蒙極曾居之,其後裔東溟祚重修。

    成化二十年,僧了庵證增建西雲樓。

    〈邑人道寬記。

    樓前古桧一株,亦元時物也。

    〉嘉靖甲午,僧慶鎮修。

    順治初,僧海若建聚德堂,未竟而殁,桓因培落成之。

    康熙戊申,僧淨如德補苴不一。

    丙寅,僧昱章晔增建山門、雜室。

    西有鬥雪軒,〈素岩樸建。

    〉東有伴竹軒,〈徹觀漣建。

    〉東南有可怡軒。

    〈需輪至建。

    黃容皆有記。

    〉 釋清漣【詠竹】 牆外蕭蕭竹,綠陰常覆屋。

    微風弄疏影,相伴能超俗。

     【月夜】 散步在東臯,嘯歌臨風發。

    逍遙松竹間,叢枝蔽明月。

    暗水響流泉,潺聲未歇。

     黃容·【古柏歌】 西雲樓前有古桧,枝葉茏苁俨青蓋。

    孥空屈曲虬龍盤,夭矯離奇響靈籁。

    有時風雨晝冥冥,擁腫蒼皮骨節靈。

    摩娑歲月那記憶,幾百年馀占小庭。

    庭隅老梅恰相伴,兩兩支撐挺貞幹。

    月夜扶疏影絕奇,冰霜剝蝕蒼苔滿。

    君不見孔明廟前古柏垂,秀色參天常不衰。

    又不見報國寺中雙古松,閱曆金元仍郁蔥。

    霹靂燒殘得不死,孤根入地猶青銅。

    從來神物豈徒爾?托身得所良有以。

    籲嗟此桧非凡材,盛湖之渚水潆洄。

    雨露滋培吐花紫,垂縧禅院應堪喜。

    摩頂須教大百圍,千霄蔽日從今始。

     釋廣至·【題鬥雪軒】 幽軒潇灑水西灣,卻避風塵日掩關。

    禅入定時情自适,鳥藏深樹語偏閑。

    牽蘿壁外成新幄,壘石庭前作小山。

    歌詠調高機久息,會心無限總怡顔。

     釋明溥·【臞庵先生下榻鬥雪軒烹茗待之】 高人下榻夢魂清,虛白偏從四壁生。

    消暑試将何物待?竹爐頻把石泉烹。

     【雙梧】 秋宵宜月暑風清,兩兩新枝待鳳鳴。

    惟恐炎天馀蔭少,故教階下不孤生。

     【喜徐臞庵先生過訪】 耆舊推元直,高名四海聞。

    放舟離釣雪,策杖到西雲。

    看柏頻題句,扪碑細讀文。

    暑清同月下,相對話難分。

     應天教寺,在蠡澤村。

    唐大中七年,裡人沈揆舍宅,僧祖生建。

    乾符初,僧超修,賜名應天禅院。

    宋大中祥符四年重建。

    元大德中改教寺。

    明永樂中,僧義再建。

    成化末,僧道璇增建。

     王叔承·【蠡澤寺訪旃上人留贈】 老僧垂八十,能話廢興前。

    古樹真同臘,閑雲總入禅。

    晨齋蔬映水,午茗竹浮煙。

    怪得湖山近,曾來範蠡船。

     徐嵩·【遊普濟應天諸寺似佩南禅師】 九日時逢法侶難,不妨塵外恣盤桓。

    菊從野老籬邊訪,山向禅僧閣上看。

    刈稻種蔬農事急,買魚沽酒客情歡。

    夕陽古刹遊都遍,歸卧蕭齋一榻安。

     明慶教寺,〈一名長慶。

    〉在南麻村。

    宋乾符中,僧秘谥建。

    明宣德中,僧善應修,中有益友堂。

    今康熙間,僧雲聲修。

     趙瀚·【己酉秋日過長慶寺贈童碩禅師】 麻溪有渚分南北,長慶煙封九曲灘。

    佛火千年懸日迥,僧鞋一葦踏波寒。

    驅龍貝席安金藏,剪荔禅關見石欄。

    松徑若還巢古鶴,遠公月下笑中看。

     徐嵩·【寄懷明慶童碩禅師】 天山開與白雲齊,别後相聞渡碧溪。

    幾樹鴉啼僧磬後,一灣水照佛燈西。

    經樓依舊懸岩月,村舍無非間野畦。

    早晚來遊乘釣艇,漁歌高唱對凫。

     【過南麻長慶寺贈某上人】 水寺見前村,行行喜非獨。

    況逢一老僧,相延踏新谷。

    十載不曾過,老桂仍芬馥。

    主人知為誰,問之名乃熟。

    繼席固長慶,出家本興福。

    一話去年遊,破山如在目。

     崇義禅寺,〈莫志作院。

    〉在北麻村。

    宋乾道中,僧安秋建。

    元至正元年修。

    明宣德六年,僧廣潤重修。

     吳振蘭·【崇義曉鐘】 野色微茫欲曙天,隔溪百八寺鐘傳。

    聽來殘柝村更後,落向孤臣客夢邊。

    帶雨蕭條秋籁雜,随風清切梵音連。

    何人肯悟浮生理?名利征途起萬緣。

     【懷雪廠上人】 不見廠公七載馀,袖中猶有未磨書。

    一瓢渺矣青山汝,半榻蕭然黃菊予。

    良夜殘燈人醉後,滄江細雨雁來初。

    懷君更有慚君處,野鶴孤雲信所如。

     徐嵩·【通崇義寺懷雪廠楚明兩禅寺】 麻水農桑地,招提枕野村。

    鵲巢懸樹影,陰井濕苔痕。

    殿僻楊花滿,窗虛薜荔翻。

    惠休今不見,空憶故人言。

     黃容·【雨窗同仁敷上人夜話】 松關竹屋寄幽蹤,今夜西窗話舊濃。

    吟興味闌酬倡久,隔溪風雨暗疏鐘。

     泗洲教寺,在蘆墟村,唐景龍二年建。

    宋開禧中,僧法行重建。

    紹定中,僧清呆修。

    元至正中,僧文玖重修。

    明永樂中,僧道璇再修。

    正統中毀。

    景泰中,僧道珩重建。

    天順元年又毀。

    弘治十五年,僧慧鑒再建。

    〈趙寬記。

    〉天啟間,增建觀音大殿。

    崇祯乙亥,裡人葉氏延僧創禅堂。

     易恒 幽尋林壑間,春暝護禅關。

    到寺過眉杖,開門對面山。

    燈傳清晝永,僧與白雲閑。

    欲覓泗洲老,高風讵可攀? 【又】 開寺僧中彥,翻經晝掩關。

    禅心秋水觀,詩景夕陽山。

    鶴下松雲破,鹿眠苔徑閑。

    老尋栖息地,着意欲追攀。

     徐嵩·【夜泊泗洲寺】 古寺傍湖流,菱花列岸浮。

    晴雲停野樹,新月挂村樓。

    瞪影青林夜,天香白露秋。

    蓬窗聊一醉,卧聽打魚舟。

     積慶講寺,在黃家溪東。

    宋建炎元年,僧戒南建。

    明宣德中,僧善見修。

    今順冶間,出冶果公、隐野省公主之。

    康熙間,複延箨山體禅師開法,〈箨山為弘覺禅師法孫。

    〉募陳思道重修大殿、禅堂,〈又募田八十畝。

    〉遂成叢帝。

     徐嵩·【舟過黃溪官塘望積慶寺】 隔岸招提古,誰将艾納焚?地環三面水,風送一樓雲。

    樹色丹黃雜,鐘聲斷續聞。

    行舟常過此,空望集鴉群。

     木蘭洲,在盛澤蕩東,舊名骨池庵。

    〈庵南有蓮花池,鄉人無葬地者,皆水葬其中,故名。

    〉元至元十四年,僧善瑩建,僧琇奏請,賜額圓照。

    又以四面皆水,波瀾在目,名目瀾洲。

    明宣德八年,僧德欽修。

    〈太常卿嘉興呂?追記其事。

    〉弘治間,郡人沈周〈過此賦五古、七絕各一首,訂主僧。

    〉改今名。

    嘉靖二年,僧大霦又修。

     沈周 目瀾識是木蘭洲,我夢時時一遠遊。

    今日問僧方證定,滿家水竹似丹丘。

     沈槎·【白卿畫贈蒹水伊人圖歌】 沈生善畫能畫意,潑墨淋漓皆有氣。

    咄哉道子呼為兄,叱使雲林署作吏。

    餘也結廬水中沚,蒼蒹白露何?豈不爾思人也咫,室中之人吾乃是。

    丹青豈能足千古,酒酣意氣何為爾?相攜千幅避城市,白雲紛霭暮山紫。

    清芬灑然入畫幾,乃知此畫真絕技。

     徐嵩 鱗堂南畔更清遊,一簇精藍水四周。

    略彴影垂村叟杖,宓萏香進賈兒舟。

    當年葭莢歌黃鳥,此日煙波舞白鷗。

    記取前賢題句好,目瀾洲易木蘭洲。

     折蘆庵,在盛澤鎮東三裡。

    崇祯己卯,柳升置,以供牧雲禅師,法嗣識得繼之。

    初名池上,以其四面水斷,因名折蘆。

     徐嵩·【康熙癸卯秋過折蘆訪古雲禅師】 聞說師還自鶴林,閑栖恰似白雲心。

    荷香不厭當風暖,竹繞尤增隔水陰。

    小圃芬芳迎曉露,空庭寂靜下齋禽。

    闆橋東接籬門掩,肯許幽人幾度尋? 鬥姥庵,在市東百家橋之東白漾北岸。

     史宗班·【吳東籬朱不遠于鬥姥庵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