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四外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火。
一旦群盜劫縣,殺崔令。
賊過後,矩入宅檢校,有一廳子方避賊,見矩,以為與賊通。
明年,言鎮。
將眾鹹知矩與崔失歡,頗疑之,執送忠州,推問不伏。
遂解江陵,禁右廂獄,廂吏速於具獄。
推吏常某言于荊官範某曰:李矩詆調,項拷究之。
範固不許,常竟鍛煉以成之。
矩臨刑戒家人,多燒紙筆,訟於地下。
才一月,常某暴亡。
後李矩主簿見身,範見矩至曰:某受判官深恩,非敢造次。
但冥府隻要為證耳。
及妻子以誠祈之,乞容旬月,區分家事。
雖無痛苦,飲食如常,但困憊,逾月而卒。
(《北夢瑣言》)合州巴川縣亂後,官舍殘毀,移居塞中,稍可自固。
崔某為令,嘗有健卒盜寨木,令擒送鎮將斬之。
卒家先事璧山神,卒死,神乃與令家為祟,或見形往來,或空中詬罵,擲火毀器。
錢帛衣服,無故遺失,箱篋鎖閉如初,其中衣服率皆剪碎,求方術禳解,都不能制。
令罷官還於裡,鬼亦隨之。
又日夕飲食,與人無異。
一家承事,不敢有怠。
費用甚多,吏力將困。
忽一旦,舉家聞大鳥鼓翼之聲,止於屋。
久之,空中大呼,自稱大王,曰:汝比有災,值我雍溪兄弟非理,破除汝家活計,損失財物。
作諸怪異,汝必甚畏之,今至遣去矣!汝災盡福生,吾自來駐,駐亦將不久。
後語人善惡災福,言無不中,未知是何神也。
(《太平廣記》)蜀昌州牧任彥思家忽聞空中有樂聲,極雅麗悲切,竟日不休。
空中言曰:與吾飲食。
任問是何人,竟不肯言本末,乃與靜室設之。
如人食無遺,或不與食,即緻破什器,蟲入人耳,烈火四起。
彥思惡之,移去回避,亦常先至,凡七八年。
忽日不聞樂聲,置食無所餐,廳舍栿上血書 詩曰:物類易遷變,我行人不見。
珍重任彥思,相別日已遠。
彥思尤惡其所題,以刀劃之,而字已入木,終不知何鬼也。
(《太平廣記》)伊川謫涪,時門人謝良佐曰:是行也,良佐知之乃族子公孫與邢恕之為耳。
先生曰:族子至愚不足責,故人情厚不敢疑。
孟子即知天焉,用尤氏語錄。
播州叛時,贛兵楊烱陣亡,訃至家其,妻柳氏殮其衣帽,自縊者屢,皆為人覺不死。
豪家兒慕其姿色,爭委禽焉。
柳執不可,姑利厚貲,潛許之。
庚子六月,豪家來娶,姑逼師升輿,柳大詬曰:奴子無知犯我,我豈為狗彘行!豪怒,自入牽其手,柳佯曰:姑徐徐俟,我更衣行耳,乃跽向天曰:吾實不幸,夫死,吾腕為人汙矣。
即引利刀斷去其腕,豪驚遁。
自此祝發為比丘尼。
(《續耳譚》)偽蜀王時,高唐觀道士黃萬戶學六丁法于道士張君,常持一鐵鞭療疾,不以財物介懷。
然好與鄉人爭訟,州縣不之重也。
戎州刺史文思輅亦有戲術,曾剪紙為魚,投於盆內而活,萬戶投符,化獺而食之。
其鐵鞭為文思輅收之,歸至涪州。
亡其鞭而卻歸黃矣。
後蜀主召入宮,列示諸子俾認儲,萬戶乃指後主。
其術他,皆仿此。
(《北夢瑣言》)威遠李圃,淳熙中以忠州別駕歸隱白茅山中於賭錢台側築秀髮齋,吟詠自適,齋銘曰:前山特秀,入我牕戸;朝來爽緻,起我幽趣。
望天宇之澄明,何迷途之獨悟;掛顧終日為蝶,為周兩忘之矣。
聊舉扇以自障,豈西塵之能汙?行歌山中,采其薇矣;雲外飛鴻,悠然來去,而弋人何慕哉!(《山居錄》)白樂天號為知理者,而於仕宦升沉之際,悲喜輒系之。
自江州司馬為忠州刺史,未為超也。
而其詩曰:正聽山鳥向低眠,黃紙除書落枕前。
又雲:五十專城未是遲。
又雲:三車猶夕會,五馬已晨裝。
(《語陽秋》)唐崔公輔明經及第,曆官雅州刺史。
至官一年,乎覺精神恍惚,悲恚健忘,舉家異之。
一旦無疾卒,三日再蘇,謂其僚佐門,昨為冥司攝去,有官人著緋執闆至屏迎之,先公輔驚曰:某罪人見攝,安所得迎拜。
官人曰:使君固忘之矣,某華陰錄事巨簡也。
初官獲,伏侍庭廡,近奉天符,得酆都掾。
地司所奏君任酆都令,日於仙都觀取《真人陰君寶經》四卷,至今未還。
天符今追生魂勘責,恐使君不知,欲面見具此諮述,以報往恩耳。
使君頗覺近日忿怒愁悲,精神遺忘否。
此生魂被執故也。
於是引至廳中,良久言曰:使君歸,修一狀,請置黃籙道場懺悔兼送經歸於本觀,生魂即釋放矣。
因赴本司檢使君年祿久近,逡巡有吏執案雲:崔公輔自此猶有三任刺史,二十三年壽。
言訖,官人差吏送公輔還,乃于成都紫極宮、忠州仙都山三處修黃籙道場,送經還本觀。
公輔平復如常,曆官年壽皆如所說。
(《勸善書》)梁蕭寶夤反于長安,董紹上書求擊之,雲:臣當瞎巴三千,生噉蜀子。
孝明謂黃門徐紇曰:此巴真瞎也。
紇答:此紹之壯詞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非真瞎也。
帝大笑。
(《南史》)齊建元中,涪陵郡蜑民田健所住岩間常留雲氣,有聲響,澈若龍吟,求之積歲,莫有見者。
去四月二十七日,岩數黑夜,忽有雙光至眀,往獲古鐘一枚,又有器,名“淳於”,蜑人以為神物,奉祠之。
(《南齊書》)
一旦群盜劫縣,殺崔令。
賊過後,矩入宅檢校,有一廳子方避賊,見矩,以為與賊通。
明年,言鎮。
將眾鹹知矩與崔失歡,頗疑之,執送忠州,推問不伏。
遂解江陵,禁右廂獄,廂吏速於具獄。
推吏常某言于荊官範某曰:李矩詆調,項拷究之。
範固不許,常竟鍛煉以成之。
矩臨刑戒家人,多燒紙筆,訟於地下。
才一月,常某暴亡。
後李矩主簿見身,範見矩至曰:某受判官深恩,非敢造次。
但冥府隻要為證耳。
及妻子以誠祈之,乞容旬月,區分家事。
雖無痛苦,飲食如常,但困憊,逾月而卒。
(《北夢瑣言》)合州巴川縣亂後,官舍殘毀,移居塞中,稍可自固。
崔某為令,嘗有健卒盜寨木,令擒送鎮將斬之。
卒家先事璧山神,卒死,神乃與令家為祟,或見形往來,或空中詬罵,擲火毀器。
錢帛衣服,無故遺失,箱篋鎖閉如初,其中衣服率皆剪碎,求方術禳解,都不能制。
令罷官還於裡,鬼亦隨之。
又日夕飲食,與人無異。
一家承事,不敢有怠。
費用甚多,吏力將困。
忽一旦,舉家聞大鳥鼓翼之聲,止於屋。
久之,空中大呼,自稱大王,曰:汝比有災,值我雍溪兄弟非理,破除汝家活計,損失財物。
作諸怪異,汝必甚畏之,今至遣去矣!汝災盡福生,吾自來駐,駐亦將不久。
後語人善惡災福,言無不中,未知是何神也。
(《太平廣記》)蜀昌州牧任彥思家忽聞空中有樂聲,極雅麗悲切,竟日不休。
空中言曰:與吾飲食。
任問是何人,竟不肯言本末,乃與靜室設之。
如人食無遺,或不與食,即緻破什器,蟲入人耳,烈火四起。
彥思惡之,移去回避,亦常先至,凡七八年。
忽日不聞樂聲,置食無所餐,廳舍栿上血書 詩曰:物類易遷變,我行人不見。
珍重任彥思,相別日已遠。
彥思尤惡其所題,以刀劃之,而字已入木,終不知何鬼也。
(《太平廣記》)伊川謫涪,時門人謝良佐曰:是行也,良佐知之乃族子公孫與邢恕之為耳。
先生曰:族子至愚不足責,故人情厚不敢疑。
孟子即知天焉,用尤氏語錄。
播州叛時,贛兵楊烱陣亡,訃至家其,妻柳氏殮其衣帽,自縊者屢,皆為人覺不死。
豪家兒慕其姿色,爭委禽焉。
柳執不可,姑利厚貲,潛許之。
庚子六月,豪家來娶,姑逼師升輿,柳大詬曰:奴子無知犯我,我豈為狗彘行!豪怒,自入牽其手,柳佯曰:姑徐徐俟,我更衣行耳,乃跽向天曰:吾實不幸,夫死,吾腕為人汙矣。
即引利刀斷去其腕,豪驚遁。
自此祝發為比丘尼。
(《續耳譚》)偽蜀王時,高唐觀道士黃萬戶學六丁法于道士張君,常持一鐵鞭療疾,不以財物介懷。
然好與鄉人爭訟,州縣不之重也。
戎州刺史文思輅亦有戲術,曾剪紙為魚,投於盆內而活,萬戶投符,化獺而食之。
其鐵鞭為文思輅收之,歸至涪州。
亡其鞭而卻歸黃矣。
後蜀主召入宮,列示諸子俾認儲,萬戶乃指後主。
其術他,皆仿此。
(《北夢瑣言》)威遠李圃,淳熙中以忠州別駕歸隱白茅山中於賭錢台側築秀髮齋,吟詠自適,齋銘曰:前山特秀,入我牕戸;朝來爽緻,起我幽趣。
望天宇之澄明,何迷途之獨悟;掛顧終日為蝶,為周兩忘之矣。
聊舉扇以自障,豈西塵之能汙?行歌山中,采其薇矣;雲外飛鴻,悠然來去,而弋人何慕哉!(《山居錄》)白樂天號為知理者,而於仕宦升沉之際,悲喜輒系之。
自江州司馬為忠州刺史,未為超也。
而其詩曰:正聽山鳥向低眠,黃紙除書落枕前。
又雲:五十專城未是遲。
又雲:三車猶夕會,五馬已晨裝。
(《語陽秋》)唐崔公輔明經及第,曆官雅州刺史。
至官一年,乎覺精神恍惚,悲恚健忘,舉家異之。
一旦無疾卒,三日再蘇,謂其僚佐門,昨為冥司攝去,有官人著緋執闆至屏迎之,先公輔驚曰:某罪人見攝,安所得迎拜。
官人曰:使君固忘之矣,某華陰錄事巨簡也。
初官獲,伏侍庭廡,近奉天符,得酆都掾。
地司所奏君任酆都令,日於仙都觀取《真人陰君寶經》四卷,至今未還。
天符今追生魂勘責,恐使君不知,欲面見具此諮述,以報往恩耳。
使君頗覺近日忿怒愁悲,精神遺忘否。
此生魂被執故也。
於是引至廳中,良久言曰:使君歸,修一狀,請置黃籙道場懺悔兼送經歸於本觀,生魂即釋放矣。
因赴本司檢使君年祿久近,逡巡有吏執案雲:崔公輔自此猶有三任刺史,二十三年壽。
言訖,官人差吏送公輔還,乃于成都紫極宮、忠州仙都山三處修黃籙道場,送經還本觀。
公輔平復如常,曆官年壽皆如所說。
(《勸善書》)梁蕭寶夤反于長安,董紹上書求擊之,雲:臣當瞎巴三千,生噉蜀子。
孝明謂黃門徐紇曰:此巴真瞎也。
紇答:此紹之壯詞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非真瞎也。
帝大笑。
(《南史》)齊建元中,涪陵郡蜑民田健所住岩間常留雲氣,有聲響,澈若龍吟,求之積歲,莫有見者。
去四月二十七日,岩數黑夜,忽有雙光至眀,往獲古鐘一枚,又有器,名“淳於”,蜑人以為神物,奉祠之。
(《南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