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二事紀九
關燈
小
中
大
正德元年七月,彗星見參井,掃太微垣。
十月,下戶科給事中劉於獄。
,涪州人,時上初即位,太監劉瑾、馬永成等導引聖駕,專事宴遊,搬弄雜劇。
疏首發之,且曰:近權奸預政,事勢異常,聽明漸壅弊端日滋,各處地方太監及各省鎮守內臣何必數數更換,用新人固不若用舊人,養饑虎固不若養飽虎,蓋舊人猶或知事、飽虎猶或易厭也。
又曰:方今備邊無良策,隻增年例之銀兩;理財無良謀,買及廣東之庫藏。
浙江既奏軍士無糧餉者已累數月,山西又奏歲入不敷歲出者幾五十萬,小民困苦而征斂益急,帑窘乏而用度日奢。
今日之財用如此,何所恃而不動心哉?疏數千言,言皆剴切,劉瑾惡之,遂下於獄。
二年三月,劉瑾矯詔榜奸黨於朝堂,頒示天下,給事中劉、禦史姚學禮與之。
學禮,巴縣人。
時戶部尚書韓文上疏乞誅馬永成、劉瑾等以消亂萌。
上不允,大學士劉健等以去就決之,各上疏求退。
瑾等趨至上前,環跪伏哭,訴太監王嶽等交通外臣,於是上怒,立命瑾等分據要地,勤劉健、韓文等(緻仕),與學禮先是交論瑾等俱廷杖削籍。
至是,榜大學士劉健、謝遷、尚書韓文等為奸黨七十餘人,與學禮與焉。
三年夏,大旱。
安居官濺河地脈自生沙接兩崖。
十月,四川盜藍廷瑞、鄢本恕起,巡撫、副都禦使林俊督兵討之。
五年三月,播州土官楊友賄劉瑾複宣撫,巡撫林俊抗,論不宜複,不報。
初,友與楊愛爭襲仇殺,已奏革其宣撫。
至是,乃以萬金賄瑾,求複,後言亂皆不可啟,忤瑾意。
秋七月,武隆、彭水大水。
是年夏旱至七月,淫甚,黔河水漲,渰武隆縣治,五入彭水,渰至長壽,寺官廨民居盡為漂沒。
九月,詔複劉、姚學禮等官。
時瑾既誅,詔複劉瑾陷害給事中湯禮敬、劉等十六人;禦史陳琳、姚學禮等二十五人查明敘用。
冬十月,流賊曹甫等劫江津縣,分巡僉事吳景死之。
江津賊曹甫聚眾作亂,川南僉事吳景奉兩台檄,守禦江津。
比入城,賊已逼近縣治,時縣兵役調赴東鄉,續調重、瀘兵未至。
景見賊臨城,倉卒領健卒百餘人親當矢石,賊眾四面攻圍,兵力不支。
賊擁入時有語之避賊者,景厲聲曰:憲臣豈逃避?因與賊曰:甯殺我,毋殺百姓,複與賊危戰至僰溪驛,呼天子者三、老母者再,遂遇害,賊遂據其城。
六年正月朔日,巡撫林俊乘元旦進兵,圍燒江津,擊逆賊曹甫,殲之。
曹甫據江津,僭稱順天王。
俊聞報馳赴,乘元旦賊方醉酒不設備,乃夜半蓐食銜枚而往,圍而燒之,賊奔。
又於山坪、伏子岸等連戰連敗之,抵賊營殺死曹甫等。
先後共斬獲賊級八百餘顆,殺死四百七十,燒死七百餘人,擒獲賊屬另婦七百餘名口,收回男婦七百有餘,奪獲馬騾 器杖等項數多,人心痛快,地方悉平,降敕獎勵。
二月,賊黨方四、任鬍子擁餘眾走綦江入思南等處。
時俊與總制洪鐘會剿藍鄢等寇,不暇追襲,數月間,方四等複聚數萬。
方四偽稱總兵,任鬍子偽稱禦史,餘賊首二十餘人偽稱評事等名。
六月,賊黨方四等複入境,欲至江津復仇。
時貴州兵敗賊于思南,播州兵敗賊于三跳諸處,先後擒斬三千餘人,賊遂由貴州入川境,欲至江津復仇。
八月,賊攻南川馬頭、雀子岡等關入南川,聲言欲取江津。
重慶巡撫林俊會總制洪鐘,及巡撫松潘、都禦使高崇熙檄各屬土、漢官兵禦之。
時賊聲言欲取重、瀘、敘州以寇成都,遠近震駭。
於是俊等檄各屬土、漢兵至,俊駐江津、崇熙駐瀘州、禦史王綸駐重慶、知府劉思賢督餉,餘各命官分道進攻夾擊之。
九月,賊攻江津,巡撫林俊遣副使李鉞、知府曹恕督酉陽、播州、石砫等兵,分三道迎擊之。
初,賊攻江津,會石砫兵至,與官兵並力禦之,賊敗走。
追至合小坪,破其四營,已賊複以八千人舁攻具複攻江津,俊遣李鉞分各土、漢兵迎擊之,賊敗,多所斬獲。
官兵乘勝追擊,賊望見兵少,還擊官兵,酉陽等兵奮擊之,斬獲三百餘人,賊敗,乃據高下石,兵不敢近,賊複擁眾沖堅。
俊等見賊銳甚,下令收兵暫休。
羽檄遣人入營招撫之,不聽,遣人來言,任其自散去。
乃從鉞,複督諸將校分兵為六哨六面,皆令破賊中堅,遂斬賊首任鬍子等賊,大破追殺三十餘裡,斬首千八百級,俘獲男婦倍之,奪獲馬騾四千五百有奇。
賊遁走,土兵乘勝追剿,賊首方四並餘賊二千餘人俱遁入思南境,且言聚眾候明年複來。
共約前後斬獲並墜崖傷死七八千人,捷聞,林俊等賞各有差。
巡撫、都禦使林俊乞緻仕,許之。
時宦官者用事,每各邊征剿,必以子弟私人寄空名籍,冒功陛賞。
俊切拒絕不許,權幸惡之,且與總制洪鐘議多不合,因乞緻仕,內批即允之。
時賊尚有餘黨台省保留,不從。
俊歸,蜀人號哭追送,未幾,兩川逋寇複熾,殘破蜀地,人民亦遭荼毒矣!敕工部侍郎劉昺督木。
七年二月,江津殘賊方四等複劫南川等縣,巡撫高崇熙率兵討之,奉敕獎勵。
秋,賊犯榮昌峰高驛,驛丞候忠戰死之。
藍鄢賊黨寇武隆、彭水境。
時賊黨千餘人,涉武隆東北境,鄉民盡避山谷。
青雲山插旗,俯望曰:武隆四面懸崖,一河擁塞,天險也,不可犯。
遂由彭水渡黃草,遠入思、辰。
八年六月,以劉春為禮部尚書。
春,巴縣人,榜眼及第,曆翰林春坊學士、吏部左侍郎。
拜尚書時,西僧欲奪甘州民田地,遣官督建僧寺,春力爭之,大略謂建寺非止病民,邊警至不可支持,必緻擾害,疏入幾兩月,報下竟停之。
又行人傅楫有事德府,聞母病,乞回京省母,疏下吏部,以禮部春曰:苟可勸孝,何成案之拘耶?即為題覆。
先是祭葬諡權勢及故舊,有以厚利力請者,春奏議定格以便持守,悉從之。
已又題給提學關防,遍行天下。
逾年,多所議定,尋以母憂歸賜祭葬,給驛以行。
十年冬,榮昌大雨。
十一年,遣郎中李寅催督采木。
十二年春正月,以蔣恭總督兩京糧儲。
恭,巴縣人。
夏四月,永川、榮昌界大蝗。
十四年,安居大水。
十五年秋七月,江津大溢。
是月十二日,江水暴至,浮沒大通橋舟,入縣二門,民舍近江者多漂沒,城中盡遷石子山露居,越三日乃息。
八月,榮昌大水,入城澇沒街舍。
十六年,江津夏四月不雨,至六月,署縣事、通判簡甫禱之,大雨三日。
榮昌縣大雨雹,壞廬傷稼。
武隆縣甘露降。
世宗嘉靖元年秋八月,大足產嘉瓜。
時有瓜並蒂,雙花並頭。
邑人以為縣令施繼先循良之瑞,作歌以紀其盛。
八月,榮昌小天王山五色雲見,自朝經宿不散。
三年,榮昌秋不雨。
五年,武隆、彭水大有。
敕工部侍郎黃督木。
七年,郡縣大旱。
是年春三月不雨,至夏秋不雨,草薙叢萎,土石尾裂,居行人即浙瀝不易,得鬥米至四百錢,然市邸猶稱絕糴,
十月,下戶科給事中劉於獄。
,涪州人,時上初即位,太監劉瑾、馬永成等導引聖駕,專事宴遊,搬弄雜劇。
疏首發之,且曰:近權奸預政,事勢異常,聽明漸壅弊端日滋,各處地方太監及各省鎮守內臣何必數數更換,用新人固不若用舊人,養饑虎固不若養飽虎,蓋舊人猶或知事、飽虎猶或易厭也。
又曰:方今備邊無良策,隻增年例之銀兩;理財無良謀,買及廣東之庫藏。
浙江既奏軍士無糧餉者已累數月,山西又奏歲入不敷歲出者幾五十萬,小民困苦而征斂益急,帑窘乏而用度日奢。
今日之財用如此,何所恃而不動心哉?疏數千言,言皆剴切,劉瑾惡之,遂下於獄。
二年三月,劉瑾矯詔榜奸黨於朝堂,頒示天下,給事中劉、禦史姚學禮與之。
學禮,巴縣人。
時戶部尚書韓文上疏乞誅馬永成、劉瑾等以消亂萌。
上不允,大學士劉健等以去就決之,各上疏求退。
瑾等趨至上前,環跪伏哭,訴太監王嶽等交通外臣,於是上怒,立命瑾等分據要地,勤劉健、韓文等(緻仕),與學禮先是交論瑾等俱廷杖削籍。
至是,榜大學士劉健、謝遷、尚書韓文等為奸黨七十餘人,與學禮與焉。
三年夏,大旱。
安居官濺河地脈自生沙接兩崖。
十月,四川盜藍廷瑞、鄢本恕起,巡撫、副都禦使林俊督兵討之。
五年三月,播州土官楊友賄劉瑾複宣撫,巡撫林俊抗,論不宜複,不報。
初,友與楊愛爭襲仇殺,已奏革其宣撫。
至是,乃以萬金賄瑾,求複,後言亂皆不可啟,忤瑾意。
秋七月,武隆、彭水大水。
是年夏旱至七月,淫甚,黔河水漲,渰武隆縣治,五入彭水,渰至長壽,寺官廨民居盡為漂沒。
九月,詔複劉、姚學禮等官。
時瑾既誅,詔複劉瑾陷害給事中湯禮敬、劉等十六人;禦史陳琳、姚學禮等二十五人查明敘用。
冬十月,流賊曹甫等劫江津縣,分巡僉事吳景死之。
江津賊曹甫聚眾作亂,川南僉事吳景奉兩台檄,守禦江津。
比入城,賊已逼近縣治,時縣兵役調赴東鄉,續調重、瀘兵未至。
景見賊臨城,倉卒領健卒百餘人親當矢石,賊眾四面攻圍,兵力不支。
賊擁入時有語之避賊者,景厲聲曰:憲臣豈逃避?因與賊曰:甯殺我,毋殺百姓,複與賊危戰至僰溪驛,呼天子者三、老母者再,遂遇害,賊遂據其城。
六年正月朔日,巡撫林俊乘元旦進兵,圍燒江津,擊逆賊曹甫,殲之。
曹甫據江津,僭稱順天王。
俊聞報馳赴,乘元旦賊方醉酒不設備,乃夜半蓐食銜枚而往,圍而燒之,賊奔。
又於山坪、伏子岸等連戰連敗之,抵賊營殺死曹甫等。
先後共斬獲賊級八百餘顆,殺死四百七十,燒死七百餘人,擒獲賊屬另婦七百餘名口,收回男婦七百有餘,奪獲馬騾 器杖等項數多,人心痛快,地方悉平,降敕獎勵。
二月,賊黨方四、任鬍子擁餘眾走綦江入思南等處。
時俊與總制洪鐘會剿藍鄢等寇,不暇追襲,數月間,方四等複聚數萬。
方四偽稱總兵,任鬍子偽稱禦史,餘賊首二十餘人偽稱評事等名。
六月,賊黨方四等複入境,欲至江津復仇。
時貴州兵敗賊于思南,播州兵敗賊于三跳諸處,先後擒斬三千餘人,賊遂由貴州入川境,欲至江津復仇。
八月,賊攻南川馬頭、雀子岡等關入南川,聲言欲取江津。
重慶巡撫林俊會總制洪鐘,及巡撫松潘、都禦使高崇熙檄各屬土、漢官兵禦之。
時賊聲言欲取重、瀘、敘州以寇成都,遠近震駭。
於是俊等檄各屬土、漢兵至,俊駐江津、崇熙駐瀘州、禦史王綸駐重慶、知府劉思賢督餉,餘各命官分道進攻夾擊之。
九月,賊攻江津,巡撫林俊遣副使李鉞、知府曹恕督酉陽、播州、石砫等兵,分三道迎擊之。
初,賊攻江津,會石砫兵至,與官兵並力禦之,賊敗走。
追至合小坪,破其四營,已賊複以八千人舁攻具複攻江津,俊遣李鉞分各土、漢兵迎擊之,賊敗,多所斬獲。
官兵乘勝追擊,賊望見兵少,還擊官兵,酉陽等兵奮擊之,斬獲三百餘人,賊敗,乃據高下石,兵不敢近,賊複擁眾沖堅。
俊等見賊銳甚,下令收兵暫休。
羽檄遣人入營招撫之,不聽,遣人來言,任其自散去。
乃從鉞,複督諸將校分兵為六哨六面,皆令破賊中堅,遂斬賊首任鬍子等賊,大破追殺三十餘裡,斬首千八百級,俘獲男婦倍之,奪獲馬騾四千五百有奇。
賊遁走,土兵乘勝追剿,賊首方四並餘賊二千餘人俱遁入思南境,且言聚眾候明年複來。
共約前後斬獲並墜崖傷死七八千人,捷聞,林俊等賞各有差。
巡撫、都禦使林俊乞緻仕,許之。
時宦官者用事,每各邊征剿,必以子弟私人寄空名籍,冒功陛賞。
俊切拒絕不許,權幸惡之,且與總制洪鐘議多不合,因乞緻仕,內批即允之。
時賊尚有餘黨台省保留,不從。
俊歸,蜀人號哭追送,未幾,兩川逋寇複熾,殘破蜀地,人民亦遭荼毒矣!敕工部侍郎劉昺督木。
七年二月,江津殘賊方四等複劫南川等縣,巡撫高崇熙率兵討之,奉敕獎勵。
秋,賊犯榮昌峰高驛,驛丞候忠戰死之。
藍鄢賊黨寇武隆、彭水境。
時賊黨千餘人,涉武隆東北境,鄉民盡避山谷。
青雲山插旗,俯望曰:武隆四面懸崖,一河擁塞,天險也,不可犯。
遂由彭水渡黃草,遠入思、辰。
八年六月,以劉春為禮部尚書。
春,巴縣人,榜眼及第,曆翰林春坊學士、吏部左侍郎。
拜尚書時,西僧欲奪甘州民田地,遣官督建僧寺,春力爭之,大略謂建寺非止病民,邊警至不可支持,必緻擾害,疏入幾兩月,報下竟停之。
又行人傅楫有事德府,聞母病,乞回京省母,疏下吏部,以禮部春曰:苟可勸孝,何成案之拘耶?即為題覆。
先是祭葬諡權勢及故舊,有以厚利力請者,春奏議定格以便持守,悉從之。
已又題給提學關防,遍行天下。
逾年,多所議定,尋以母憂歸賜祭葬,給驛以行。
十年冬,榮昌大雨。
十一年,遣郎中李寅催督采木。
十二年春正月,以蔣恭總督兩京糧儲。
恭,巴縣人。
夏四月,永川、榮昌界大蝗。
十四年,安居大水。
十五年秋七月,江津大溢。
是月十二日,江水暴至,浮沒大通橋舟,入縣二門,民舍近江者多漂沒,城中盡遷石子山露居,越三日乃息。
八月,榮昌大水,入城澇沒街舍。
十六年,江津夏四月不雨,至六月,署縣事、通判簡甫禱之,大雨三日。
榮昌縣大雨雹,壞廬傷稼。
武隆縣甘露降。
世宗嘉靖元年秋八月,大足產嘉瓜。
時有瓜並蒂,雙花並頭。
邑人以為縣令施繼先循良之瑞,作歌以紀其盛。
八月,榮昌小天王山五色雲見,自朝經宿不散。
三年,榮昌秋不雨。
五年,武隆、彭水大有。
敕工部侍郎黃督木。
七年,郡縣大旱。
是年春三月不雨,至夏秋不雨,草薙叢萎,土石尾裂,居行人即浙瀝不易,得鬥米至四百錢,然市邸猶稱絕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