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星野
關燈
小
中
大
帶五溪。
(《總志》)二水夾右,一山居左,有百二之勢。
(《舊志》)五溪襟屬,為一都會。
又地近荊楚。
(侯如己《蜀圖經》)景曰:摩圍瑞靄、石花晚晴、孔殿秋香、龍門夜月、金鼇戲水、高閣龍吟、綠陰勝概、木櫃樵歌、聖水三潮。
按郡邑形勝具簡冊者如此,豈不甲於三川。
乃往者播事卒起,綦城不守,諸邑大震,郡以天設石城,大江為池。
一時人心殊用,洶洶地利不如人和,信矣!若乃山川炳靈,世載其英,近日屈指文獻者,率置喙于風氣,餘於是乎有深思。
馬故夫安輯封疆,俾金湯增險而長為寧宇,振起人文令江山增勝,毋徒以襟帶雄侈為崢嶸,庸非今日第一務乎? 風俗蓋風俗之漸久矣。
結繩書契異,宜忠質文疊,尚上古暨三代猶然。
顧淳漓盛衰關諸治,忽則移風易俗,其可緩諸郡邑山谷異制、民生易俗。
若一道德以同,其風則系乎上耳。
今據諸志所紀紀之,以備夫觀風問俗者,志風俗。
府巴縣:巴蜀民食稻魚,亡兇年憂。
俗不愁苦,而輕易淫泆,柔弱褊厄。
(《漢書》)剛悍生其方風,謠尚其武奮之,則賓旅玩之。
則渝舞銳氣剽於中葉,蹻容世於樂府。
(左思《蜀都賦》)士遠於進取,民疲於轉輸。
攜之則難叛,一之則易服。
(王騰《辨蜀都賦》)質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流。
又遲重魯鈍,俗素樸,無造次辨麗之氣。
又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銳氣喜舞。
又五教雍和,秀茂挺逸,英偉既多,風謠旁作。
朝有忠貞盡節之臣,鄉有主文歌詠之音。
又其人半楚,恣態敦重。
又風敦俗厚。
(晉常璩《巴志》)敏慧輕急,頗慕文學。
(《隋書》)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
好音樂,少愁苦,尚奢靡,性輕揚,喜虛稱。
庠塾聚學者眾。
(《宋史》)重本信巫,剛樸倜儻。
(《職方考鏡》)尚鬼信巫,銳氣喜舞,重本力穡,人多秀異,喜以詩書自娛。
(《皇輿考》)地廣民醇,俗尚簡樸。
務農桑,敦節義。
儒風日振,人才倍出。
(成化中府舊志)意氣翩翩,矜名姱節。
又節義之氣猶存,儉樸之風漸靡。
(萬曆初汪言臣《志略》)江津縣,人性淳樸,俗浮華,農勤畝,士業詩書。
又有石公恕之風而人多敦睦,有杜莘老之風而士多剛直。
(舊《縣誌》)冠間行於士類,婚或侈于富家,喪或雜以浮屠,祭不失乎家禮。
士重友誼,駸駸乎有德有造之風。
農唯力穡自給,商重遠涉,工備百為,亦不出其境。
(《縣誌》)長壽縣,男耕女織,不事浮華。
(《總志》)風氣習俗,類多僻陋。
剛勁剽勇,不受人挫。
又雅浮勤苦,農務耕稼而厭末作。
士攻文學而貴科第。
禮尚簡易,不事繁縟,有古樸之風。
(《縣誌》)大足縣,北屋談經史,磊落出髦士。
(張孝芳《別袁昌州》)民勤而力穡,士願而勤學。
(《總志》)事商賈者不忘耕,善蔔算者不廢學。
舟車不通,工藝是業。
又其俗樸厚,又多秀民。
又深山窮穀,戶曉禮儀,又不趨末作,不事遊。
(《舊縣誌》輯略)永川縣,民頗篤實,詞訟簡少。
(《總志》)民質實而勤耕織,士雅素而服詩書。
雖舟不通,其商賈多集。
(《縣誌》)士樸願而有文,衣冠文物不減壯。
(縣宋楊《表衣題名記》)榮昌縣,習俗淳厚,男耕女織。
(《總志》)士質而靜,以詩書為業;民儉且淳,以廉恥為尚,男深耕足歲,女勤績杼織。
又冠帶縉紳,退老居鄉,以入儀門為恥。
無郊外逸遊酣飲之狎。
又士崇敬先師,彬彬禮儀。
(《縣誌》)綦江縣,民俗儉樸,不好爭競。
(《總志》)前椎魯不尚侈靡,士斤斤自好,恥越名檢。
力田不事末作,女勤績紡,商不越境。
近皆稍變。
(《縣誌》)南川縣,民多質實,禮尚節儉。
又風俗樸野,服養儉陋,冠婚相襲,尚鬼信巫。
(《總志》)樸雅略近,淳風邇來,駸駸刁悍。
(《縣誌》)黔江縣,就水造,鑽木出火。
(《總志》)人有四種:蠻、夷、巴、漢,刀耕火種,酷信巫鬼,素號難治。
開設以來,士勤學問,民知禮法,樂於趨事,習俗頗淳。
(《舊志》)安居縣,農勤稼穡,俗事詩書。
(《總志》)冠婚相襲,尚鬼信巫,人多秀氣,詩書自娛。
又民多力農,士知向學。
(舊《縣誌》輯略)俗尚淳厚,勤於本業,不作豪奢。
(《縣誌》略)民力本業,市不衣帛。
婚禮稍稍近古,近多僭侈。
(《縣誌》議略)璧山縣,俗尚節儉,民勤本業。
(《總志》)率性真直,輕商重農,男耕女織,崇儉務學,性氣剛慧,俗樸少文。
冠婚喪祭以禮,士夫之家,不作佛老。
(《縣誌》)合州,風土樸厚,秀異間生。
喜詩書自娛。
又重禮教,尚恭儉。
(舊《州志》)精敏輕疾。
(《華陽國志》)銅梁縣,民工藝術,秀異亦多。
(《總志》)地瘠民貧,重本力穡。
又人多樸茂,尤工藝術。
又人多秀異,喜讀詩書,男耕女織,尤工藝術。
又人家好農不好商,婚男嫁女不出鄉。
又處者厲孝悌之行,仕者秉忠直之猷。
(《縣誌》輯略)定遠縣,人性淳樸,浮華不尚。
(《總志》)君子尚樸質,好儒術;小人力耕織,少商旅。
婚喪相助,士大夫家遵行古禮,民間隨俗,信巫鬼浮圖。
會尚儉約,近略奢然,視之奢靡,終有間焉。
忠州,土瘠民少,力事耕桑。
(舊《總志》)有巴蔓子仗節死義之流風,故俗頗尚氣,有甘興霸、文廣休之遺,故士頗倜儻。
酆都縣,士民有信義之風。
(《總志》)士尚禮樂,民業耕種。
墊江縣,民性醇樸,唯勤稼穡。
(舊《總志》)民性淳樸,業務農桑。
士習詩書,俗尚禮義。
(《縣誌》)涪州,民務農桑,士習禮讓。
(舊《總志》)人多戇勇。
(《華陽國志》)戇直樸野,男女務耕織,不事貿易。
地煖稻熟,蚤文風可齊西蜀。
(《州志輯略》)崇節儉,尚廉恥,文風漸盛。
(《州舊志》)武隆縣,人多直戇,信巫雜夷。
(《總志》)人分四種,病不服藥,信巫鬼,好淫祀。
(正統舊志)人多樸直,事耕讀,深山之民,局蹐奉法,憚遠商,鮮訟辯,寡技藝。
耕率鹵莽,廣種薄收。
所居以齒為序。
俗多親睦,婚喪如禮,民間雜用佛事。
(《縣誌》)彭水縣,人性戇直,禮尚簡樸,古號難治,今異於昔。
(舊《總志》)四鄰夷地,民業獵山漁水,刀耕火種為重。
酷信巫鬼,少事醫藥。
懷刑者似多,徤訟者不少。
今漸被聲教,亦尚文物知禮。
(《州志》)務農稼穡,士競詩書。
古多樸實,今頗尚文,織紝樹藝觀感。
比屋,喜浮屠,信巫鬼。
(《縣誌》)就水造飱,鑽木出火。
(舊《圖經》)餘志風俗已蓋三緻,歎雲巴士尚氣節而喜詩書,民勤耕鑿而務本業,仕者有慷慨任事之風,處者勵皎皎不淄之節,豈不彬彬質有其文乎?唯邇士習稍窳,民頗悍鷙,縉紳之家,亡賴市井,不招自赴,深為大蠹馬。
其它州縣,舞文逋負,上伺下訐,風俗之刀敝更有甚于巴者,嗟夫!教化行則風俗美,然則鼓舞振作,俾其還醇而復古,其在當事諸君子與鄉國老成人乎?
(《總志》)二水夾右,一山居左,有百二之勢。
(《舊志》)五溪襟屬,為一都會。
又地近荊楚。
(侯如己《蜀圖經》)景曰:摩圍瑞靄、石花晚晴、孔殿秋香、龍門夜月、金鼇戲水、高閣龍吟、綠陰勝概、木櫃樵歌、聖水三潮。
按郡邑形勝具簡冊者如此,豈不甲於三川。
乃往者播事卒起,綦城不守,諸邑大震,郡以天設石城,大江為池。
一時人心殊用,洶洶地利不如人和,信矣!若乃山川炳靈,世載其英,近日屈指文獻者,率置喙于風氣,餘於是乎有深思。
馬故夫安輯封疆,俾金湯增險而長為寧宇,振起人文令江山增勝,毋徒以襟帶雄侈為崢嶸,庸非今日第一務乎? 風俗蓋風俗之漸久矣。
結繩書契異,宜忠質文疊,尚上古暨三代猶然。
顧淳漓盛衰關諸治,忽則移風易俗,其可緩諸郡邑山谷異制、民生易俗。
若一道德以同,其風則系乎上耳。
今據諸志所紀紀之,以備夫觀風問俗者,志風俗。
府巴縣:巴蜀民食稻魚,亡兇年憂。
俗不愁苦,而輕易淫泆,柔弱褊厄。
(《漢書》)剛悍生其方風,謠尚其武奮之,則賓旅玩之。
則渝舞銳氣剽於中葉,蹻容世於樂府。
(左思《蜀都賦》)士遠於進取,民疲於轉輸。
攜之則難叛,一之則易服。
(王騰《辨蜀都賦》)質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流。
又遲重魯鈍,俗素樸,無造次辨麗之氣。
又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銳氣喜舞。
又五教雍和,秀茂挺逸,英偉既多,風謠旁作。
朝有忠貞盡節之臣,鄉有主文歌詠之音。
又其人半楚,恣態敦重。
又風敦俗厚。
(晉常璩《巴志》)敏慧輕急,頗慕文學。
(《隋書》)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
好音樂,少愁苦,尚奢靡,性輕揚,喜虛稱。
庠塾聚學者眾。
(《宋史》)重本信巫,剛樸倜儻。
(《職方考鏡》)尚鬼信巫,銳氣喜舞,重本力穡,人多秀異,喜以詩書自娛。
(《皇輿考》)地廣民醇,俗尚簡樸。
務農桑,敦節義。
儒風日振,人才倍出。
(成化中府舊志)意氣翩翩,矜名姱節。
又節義之氣猶存,儉樸之風漸靡。
(萬曆初汪言臣《志略》)江津縣,人性淳樸,俗浮華,農勤畝,士業詩書。
又有石公恕之風而人多敦睦,有杜莘老之風而士多剛直。
(舊《縣誌》)冠間行於士類,婚或侈于富家,喪或雜以浮屠,祭不失乎家禮。
士重友誼,駸駸乎有德有造之風。
農唯力穡自給,商重遠涉,工備百為,亦不出其境。
(《縣誌》)長壽縣,男耕女織,不事浮華。
(《總志》)風氣習俗,類多僻陋。
剛勁剽勇,不受人挫。
又雅浮勤苦,農務耕稼而厭末作。
士攻文學而貴科第。
禮尚簡易,不事繁縟,有古樸之風。
(《縣誌》)大足縣,北屋談經史,磊落出髦士。
(張孝芳《別袁昌州》)民勤而力穡,士願而勤學。
(《總志》)事商賈者不忘耕,善蔔算者不廢學。
舟車不通,工藝是業。
又其俗樸厚,又多秀民。
又深山窮穀,戶曉禮儀,又不趨末作,不事遊。
(《舊縣誌》輯略)永川縣,民頗篤實,詞訟簡少。
(《總志》)民質實而勤耕織,士雅素而服詩書。
雖舟不通,其商賈多集。
(《縣誌》)士樸願而有文,衣冠文物不減壯。
(縣宋楊《表衣題名記》)榮昌縣,習俗淳厚,男耕女織。
(《總志》)士質而靜,以詩書為業;民儉且淳,以廉恥為尚,男深耕足歲,女勤績杼織。
又冠帶縉紳,退老居鄉,以入儀門為恥。
無郊外逸遊酣飲之狎。
又士崇敬先師,彬彬禮儀。
(《縣誌》)綦江縣,民俗儉樸,不好爭競。
(《總志》)前椎魯不尚侈靡,士斤斤自好,恥越名檢。
力田不事末作,女勤績紡,商不越境。
近皆稍變。
(《縣誌》)南川縣,民多質實,禮尚節儉。
又風俗樸野,服養儉陋,冠婚相襲,尚鬼信巫。
(《總志》)樸雅略近,淳風邇來,駸駸刁悍。
(《縣誌》)黔江縣,就水造,鑽木出火。
(《總志》)人有四種:蠻、夷、巴、漢,刀耕火種,酷信巫鬼,素號難治。
開設以來,士勤學問,民知禮法,樂於趨事,習俗頗淳。
(《舊志》)安居縣,農勤稼穡,俗事詩書。
(《總志》)冠婚相襲,尚鬼信巫,人多秀氣,詩書自娛。
又民多力農,士知向學。
(舊《縣誌》輯略)俗尚淳厚,勤於本業,不作豪奢。
(《縣誌》略)民力本業,市不衣帛。
婚禮稍稍近古,近多僭侈。
(《縣誌》議略)璧山縣,俗尚節儉,民勤本業。
(《總志》)率性真直,輕商重農,男耕女織,崇儉務學,性氣剛慧,俗樸少文。
冠婚喪祭以禮,士夫之家,不作佛老。
(《縣誌》)合州,風土樸厚,秀異間生。
喜詩書自娛。
又重禮教,尚恭儉。
(舊《州志》)精敏輕疾。
(《華陽國志》)銅梁縣,民工藝術,秀異亦多。
(《總志》)地瘠民貧,重本力穡。
又人多樸茂,尤工藝術。
又人多秀異,喜讀詩書,男耕女織,尤工藝術。
又人家好農不好商,婚男嫁女不出鄉。
又處者厲孝悌之行,仕者秉忠直之猷。
(《縣誌》輯略)定遠縣,人性淳樸,浮華不尚。
(《總志》)君子尚樸質,好儒術;小人力耕織,少商旅。
婚喪相助,士大夫家遵行古禮,民間隨俗,信巫鬼浮圖。
會尚儉約,近略奢然,視之奢靡,終有間焉。
忠州,土瘠民少,力事耕桑。
(舊《總志》)有巴蔓子仗節死義之流風,故俗頗尚氣,有甘興霸、文廣休之遺,故士頗倜儻。
酆都縣,士民有信義之風。
(《總志》)士尚禮樂,民業耕種。
墊江縣,民性醇樸,唯勤稼穡。
(舊《總志》)民性淳樸,業務農桑。
士習詩書,俗尚禮義。
(《縣誌》)涪州,民務農桑,士習禮讓。
(舊《總志》)人多戇勇。
(《華陽國志》)戇直樸野,男女務耕織,不事貿易。
地煖稻熟,蚤文風可齊西蜀。
(《州志輯略》)崇節儉,尚廉恥,文風漸盛。
(《州舊志》)武隆縣,人多直戇,信巫雜夷。
(《總志》)人分四種,病不服藥,信巫鬼,好淫祀。
(正統舊志)人多樸直,事耕讀,深山之民,局蹐奉法,憚遠商,鮮訟辯,寡技藝。
耕率鹵莽,廣種薄收。
所居以齒為序。
俗多親睦,婚喪如禮,民間雜用佛事。
(《縣誌》)彭水縣,人性戇直,禮尚簡樸,古號難治,今異於昔。
(舊《總志》)四鄰夷地,民業獵山漁水,刀耕火種為重。
酷信巫鬼,少事醫藥。
懷刑者似多,徤訟者不少。
今漸被聲教,亦尚文物知禮。
(《州志》)務農稼穡,士競詩書。
古多樸實,今頗尚文,織紝樹藝觀感。
比屋,喜浮屠,信巫鬼。
(《縣誌》)就水造飱,鑽木出火。
(舊《圖經》)餘志風俗已蓋三緻,歎雲巴士尚氣節而喜詩書,民勤耕鑿而務本業,仕者有慷慨任事之風,處者勵皎皎不淄之節,豈不彬彬質有其文乎?唯邇士習稍窳,民頗悍鷙,縉紳之家,亡賴市井,不招自赴,深為大蠹馬。
其它州縣,舞文逋負,上伺下訐,風俗之刀敝更有甚于巴者,嗟夫!教化行則風俗美,然則鼓舞振作,俾其還醇而復古,其在當事諸君子與鄉國老成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