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星野
關燈
小
中
大
南京五千二百裡,北京伍千八百裡。
裡凡五:思灘、附廓、永興、安穩、遵化。
鎮凡八:永安、明月、鹽倉、三溪、石角、石橋、趕水、鹿鳴。
南川縣,府治東。
廣二百裡,袤二百二十裡。
東至武隆真安州界一百二十裡,西至巴縣界八十裡,南至綦江縣一百六十裡,北至涪州、長壽俱一百六十裡。
到府二百二十裡,布政司一千四百二十裡,南京五千一百裡,北京五千三百六十裡。
裡凡八:白土、梁堅、福祿、羅秀、富順、豐隆、明新、德政。
黔江縣,府治東。
廣二百七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湖廣大田千戶所界七十裡,西至彭水縣界二百裡,南至酉陽宣撫司界七十裡,北至石柱宣撫司界二百裡。
東到湖廣大田千戶所治一百五十裡,南到酉陽宣撫司治四百裡,西到彭水縣治四百裡,北到石砫宣撫司治八百裡。
到府一千二百裡,布政司二千四百裡,南京五千七百五十裡。
合州,府治西。
廣三百二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巴縣界一百裡,南至銅梁縣界三十裡,西至安居縣界三十裡,北至定遠縣界九十裡。
東到長壽縣治二百八十裡,南到銅梁縣治九十裡,西到安居縣治五十裡,北到定遠縣治一百二十裡,東南到巴縣治一百二十裡,東北到嶽池縣治一百二十裡,西南到銅梁縣治五十裡,西北到蓬溪縣治一百裡。
到府一百二十裡,布政司九百裡,南京五千一百二十裡,北京五千一百八十裡。
鄉凡五:清平、長安、積善、通濟、太安。
裡凡三十六:長樂、郎山、豐穀、赤水、冠山、青華、通市、東山、鶴鳴、大通、安壩、點山、渠水、永清、安福、石城、信義、雲賓、安賢、餘慶、隆市、懷遠、集伏、大鼇、小市、明月、集賢、仁和、渠江、來蘇、得義、龍遊、墊江、富郁、青平、興仁。
鎮凡八:安壩、羅市、雲門、雲賓、鶴鳴、隆市、朗山、雲會。
銅梁縣,府治西。
廣二十一裡,袤九十裡。
東至巴縣一百六十裡,西至大足縣九十裡,南至永川縣一百六十裡,北至合州八十裡,東南至璧山縣九十裡,東北至遂寧縣三百裡,西南至榮昌縣一百七十裡,西北至安居縣四十裡。
到府一百六十裡,布政司八百二十裡,南京五千一百六十裡,北京五千二百二十裡。
鄉凡四,裡凡二十六:瓊池鄉有積慶、中正、永清三裡;昔賢有巴川、巴嶽、西平、呂奉、西安、六贏、東坪七裡;永清有太平、明月、樓灘、得勝、長安、黎市、明星、倉山八裡;桂林有塔子、高莊、柳溪、高平、同古、貴山、長春、羊燕八裡。
定遠縣,府治西。
廣九十裡,袤一百三十裡。
東抵廣安四十裡,西距南充七十裡,北通嶽池九十裡,南接合州三十裡。
到府一百五十裡,布政司九百五十裡,南京五千一百五十裡,北京五千二百二十裡。
裡十四:定遠、沙溪、新興、郁馬、太平、祝受、唐村、萬安、太山、清沙、寬平、永平、永甯、隆平。
鎮凡六:興福、鹽灘、圓石、列面、封山、石盤。
忠州,府治東。
廣二百二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萬縣界一百裡,西至酆都縣界五十裡,南至石砫宣撫司界二百裡,北至墊江縣界一百五十裡。
到府六百九十裡,布政司一千九百一十裡,南京四千四百一十裡,北京四千四百七十裡。
裡凡七:在城、大、塗、毛店上、毛店下、隆翹、新立。
新立坊凡九:宣化、善政、鳴玉、淳和、通遠、樂善、迎恩、儒林、通賢。
酆都縣,府治東。
廣七十裡,袤二百六十裡。
東至忠州界五十裡,西至涪州界二十五裡,南至武彭忠路二百裡,北至墊江縣六十裡。
到府六百裡、布政司一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五百裡,北京四千九百七十裡。
裡凡四:市廓、南賓、豐樂上、豐樂下。
墊江縣,府治東。
廣六十裡,袤八十裡。
東至忠州界五十裡,西至鄰水縣界十裡,南至長壽縣界四十裡,北至梁山縣界四十裡。
到府三百二十裡,布政司一千五百四十裡,南京四千七百裡,北京四千七百六十裡。
裡凡十二:桑園、新興、水東、東湖、永豐、永安、新廟、萬安、榮安、太平、水西、八莊、市城。
涪州,府治東。
廣四百五十裡,袤三百六十裡。
東至酆都縣界九十裡,南至南川縣界一百裡,西至長壽縣界七十裡,北至墊江縣界一百二十裡。
東到酆都縣治一百二十裡,南到南川縣治一百裡,西到長壽縣治一百裡,北到墊江縣治一百二十裡。
到府三百九十裡、布政司一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七百裡,北京四千七百六十裡。
裡凡十三:黑石、白石、通濟、石龍、芋池、羅回、李渡、長灘、羅雲、附州、韓市、藺市、謝市。
鎮凡八:李渡、羅市、藺市、韓市、白壁、貞溪、孟市、新市。
武隆縣,府治東。
廣五百裡,袤八百六十裡。
東至彭水縣界九十裡,南至真安州界七十裡,西至涪州界六十裡,北至酆都縣界八十裡。
到府八百五十裡,布政司二千七百裡,南京五千四百三十裡,北京五千六百裡。
裡凡二:武隆、思養。
鎮凡四:瀵沱、白馬、關灘、白楊。
彭水縣,府治東。
廣四百三十裡,袤四百四十裡。
東至黔江縣界一百八十裡,西至真安州界二百五十裡,南至酉陽司界三百裡,北至武隆縣界一百四十裡。
到府九百四十裡,布政司二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九百九十裡,北京五千五十裡。
鄉凡四裡,凡七鄉,曰:前鄉、後鄉、黔陽、信寧、鹽井、計議、洋水。
裡曰:南隅、北隅、信寧、計議、鹽井、前裡、後裡。
鎮凡三:鹿角、郁山、江口。
語曰石田千裡,無所用之。
州縣封疆,延袤雖廣,乃其財賦曾不能當江南之什一。
至南、黔、彭、武,周遭巉岩深箐,即窮日之力,無一腴土,安在論地之廣狹為也?志疆裡者,裒益增損,互為異同,何哉?若迺裡鎮,既明則疆域可考,餘故附入焉。
其他場集往往為藏奸匿盜之藪,故為略之。
若載之,州縣誌中餘無論矣。
形勝古者分圻建國,必憑險依阻而表其勝,故山河帶礪,厥為保障,且地靈人傑所從,來馬郡域,坤維下流,群山拱衛,二水襟合,據涪、夔、荊、楚之上遊,豈非三蜀之雄鎮,而文獻之名區哉!迺州邑錯,各據勝概,即封壤不同,而高山大川,蒼蒼泱泱,所在知是矣!爰考往跡,犯而志之,志形勝。
府東至魚複,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
又江州以東,濱江山嶮;墊江以西,土地平敞。
(已上《華陽國志》)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
(《漢書》)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
又外負銅梁于宕渠,內亟要害於膏腴。
(左思《蜀都賦》)高山嵯峨,岩石磊落。
傾則縈回,下臨峭壑。
(袁休明《巴蜀志》)東接夔門,西連蜀都,南通夜郎,北控賨國。
環江為池,塹崖為城。
岷、涪二水,于此會合, 乃巴渝之都會。
(《舊志》)枕江負山,南連邛筰、僰道,東通荊楚吳會,蓋要衝之區。
(《劉文簡集》)當蜀東上遊,近制播酉,遠控溪峒,廣川大流,屹然蜀重鎮。
又據岷巴二江水之合,後倚重巒疊嶂,左右懸崖絕壁,隱然天
裡凡五:思灘、附廓、永興、安穩、遵化。
鎮凡八:永安、明月、鹽倉、三溪、石角、石橋、趕水、鹿鳴。
南川縣,府治東。
廣二百裡,袤二百二十裡。
東至武隆真安州界一百二十裡,西至巴縣界八十裡,南至綦江縣一百六十裡,北至涪州、長壽俱一百六十裡。
到府二百二十裡,布政司一千四百二十裡,南京五千一百裡,北京五千三百六十裡。
裡凡八:白土、梁堅、福祿、羅秀、富順、豐隆、明新、德政。
黔江縣,府治東。
廣二百七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湖廣大田千戶所界七十裡,西至彭水縣界二百裡,南至酉陽宣撫司界七十裡,北至石柱宣撫司界二百裡。
東到湖廣大田千戶所治一百五十裡,南到酉陽宣撫司治四百裡,西到彭水縣治四百裡,北到石砫宣撫司治八百裡。
到府一千二百裡,布政司二千四百裡,南京五千七百五十裡。
合州,府治西。
廣三百二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巴縣界一百裡,南至銅梁縣界三十裡,西至安居縣界三十裡,北至定遠縣界九十裡。
東到長壽縣治二百八十裡,南到銅梁縣治九十裡,西到安居縣治五十裡,北到定遠縣治一百二十裡,東南到巴縣治一百二十裡,東北到嶽池縣治一百二十裡,西南到銅梁縣治五十裡,西北到蓬溪縣治一百裡。
到府一百二十裡,布政司九百裡,南京五千一百二十裡,北京五千一百八十裡。
鄉凡五:清平、長安、積善、通濟、太安。
裡凡三十六:長樂、郎山、豐穀、赤水、冠山、青華、通市、東山、鶴鳴、大通、安壩、點山、渠水、永清、安福、石城、信義、雲賓、安賢、餘慶、隆市、懷遠、集伏、大鼇、小市、明月、集賢、仁和、渠江、來蘇、得義、龍遊、墊江、富郁、青平、興仁。
鎮凡八:安壩、羅市、雲門、雲賓、鶴鳴、隆市、朗山、雲會。
銅梁縣,府治西。
廣二十一裡,袤九十裡。
東至巴縣一百六十裡,西至大足縣九十裡,南至永川縣一百六十裡,北至合州八十裡,東南至璧山縣九十裡,東北至遂寧縣三百裡,西南至榮昌縣一百七十裡,西北至安居縣四十裡。
到府一百六十裡,布政司八百二十裡,南京五千一百六十裡,北京五千二百二十裡。
鄉凡四,裡凡二十六:瓊池鄉有積慶、中正、永清三裡;昔賢有巴川、巴嶽、西平、呂奉、西安、六贏、東坪七裡;永清有太平、明月、樓灘、得勝、長安、黎市、明星、倉山八裡;桂林有塔子、高莊、柳溪、高平、同古、貴山、長春、羊燕八裡。
定遠縣,府治西。
廣九十裡,袤一百三十裡。
東抵廣安四十裡,西距南充七十裡,北通嶽池九十裡,南接合州三十裡。
到府一百五十裡,布政司九百五十裡,南京五千一百五十裡,北京五千二百二十裡。
裡十四:定遠、沙溪、新興、郁馬、太平、祝受、唐村、萬安、太山、清沙、寬平、永平、永甯、隆平。
鎮凡六:興福、鹽灘、圓石、列面、封山、石盤。
忠州,府治東。
廣二百二十裡,袤二百七十裡。
東至萬縣界一百裡,西至酆都縣界五十裡,南至石砫宣撫司界二百裡,北至墊江縣界一百五十裡。
到府六百九十裡,布政司一千九百一十裡,南京四千四百一十裡,北京四千四百七十裡。
裡凡七:在城、大、塗、毛店上、毛店下、隆翹、新立。
新立坊凡九:宣化、善政、鳴玉、淳和、通遠、樂善、迎恩、儒林、通賢。
酆都縣,府治東。
廣七十裡,袤二百六十裡。
東至忠州界五十裡,西至涪州界二十五裡,南至武彭忠路二百裡,北至墊江縣六十裡。
到府六百裡、布政司一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五百裡,北京四千九百七十裡。
裡凡四:市廓、南賓、豐樂上、豐樂下。
墊江縣,府治東。
廣六十裡,袤八十裡。
東至忠州界五十裡,西至鄰水縣界十裡,南至長壽縣界四十裡,北至梁山縣界四十裡。
到府三百二十裡,布政司一千五百四十裡,南京四千七百裡,北京四千七百六十裡。
裡凡十二:桑園、新興、水東、東湖、永豐、永安、新廟、萬安、榮安、太平、水西、八莊、市城。
涪州,府治東。
廣四百五十裡,袤三百六十裡。
東至酆都縣界九十裡,南至南川縣界一百裡,西至長壽縣界七十裡,北至墊江縣界一百二十裡。
東到酆都縣治一百二十裡,南到南川縣治一百裡,西到長壽縣治一百裡,北到墊江縣治一百二十裡。
到府三百九十裡、布政司一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七百裡,北京四千七百六十裡。
裡凡十三:黑石、白石、通濟、石龍、芋池、羅回、李渡、長灘、羅雲、附州、韓市、藺市、謝市。
鎮凡八:李渡、羅市、藺市、韓市、白壁、貞溪、孟市、新市。
武隆縣,府治東。
廣五百裡,袤八百六十裡。
東至彭水縣界九十裡,南至真安州界七十裡,西至涪州界六十裡,北至酆都縣界八十裡。
到府八百五十裡,布政司二千七百裡,南京五千四百三十裡,北京五千六百裡。
裡凡二:武隆、思養。
鎮凡四:瀵沱、白馬、關灘、白楊。
彭水縣,府治東。
廣四百三十裡,袤四百四十裡。
東至黔江縣界一百八十裡,西至真安州界二百五十裡,南至酉陽司界三百裡,北至武隆縣界一百四十裡。
到府九百四十裡,布政司二千六百裡,南京四千九百九十裡,北京五千五十裡。
鄉凡四裡,凡七鄉,曰:前鄉、後鄉、黔陽、信寧、鹽井、計議、洋水。
裡曰:南隅、北隅、信寧、計議、鹽井、前裡、後裡。
鎮凡三:鹿角、郁山、江口。
語曰石田千裡,無所用之。
州縣封疆,延袤雖廣,乃其財賦曾不能當江南之什一。
至南、黔、彭、武,周遭巉岩深箐,即窮日之力,無一腴土,安在論地之廣狹為也?志疆裡者,裒益增損,互為異同,何哉?若迺裡鎮,既明則疆域可考,餘故附入焉。
其他場集往往為藏奸匿盜之藪,故為略之。
若載之,州縣誌中餘無論矣。
形勝古者分圻建國,必憑險依阻而表其勝,故山河帶礪,厥為保障,且地靈人傑所從,來馬郡域,坤維下流,群山拱衛,二水襟合,據涪、夔、荊、楚之上遊,豈非三蜀之雄鎮,而文獻之名區哉!迺州邑錯,各據勝概,即封壤不同,而高山大川,蒼蒼泱泱,所在知是矣!爰考往跡,犯而志之,志形勝。
府東至魚複,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
又江州以東,濱江山嶮;墊江以西,土地平敞。
(已上《華陽國志》)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
(《漢書》)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
又外負銅梁于宕渠,內亟要害於膏腴。
(左思《蜀都賦》)高山嵯峨,岩石磊落。
傾則縈回,下臨峭壑。
(袁休明《巴蜀志》)東接夔門,西連蜀都,南通夜郎,北控賨國。
環江為池,塹崖為城。
岷、涪二水,于此會合, 乃巴渝之都會。
(《舊志》)枕江負山,南連邛筰、僰道,東通荊楚吳會,蓋要衝之區。
(《劉文簡集》)當蜀東上遊,近制播酉,遠控溪峒,廣川大流,屹然蜀重鎮。
又據岷巴二江水之合,後倚重巒疊嶂,左右懸崖絕壁,隱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