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星野

關燈
自分野昉于周禮,厥後象緯家,人持一啄,紛紛異同,以故世儒疑而非之。

    原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總之一理,若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晉文即位,歲在實、沈;占合符,史不絕書。

    繇斯以譚諸家異說,未必盡是,至以星分野,誠以陰陽之精,本於地而上發于天,有如昔人□雲,景之象形,響之應聲者。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安得以□□之見,而遂謂不經耶?今諸家言班班俱在,爰陳其大概,以備參考志星野。

    《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注星土,星所主土也。

    觜、參、實、沈、魏,益州也。

    井、鬼、鶉首,秦雍州也。

    按巴蜀本梁州。

    周並為雍州。

    秦因之。

    漢更置益州。

    故紀星者多系巴蜀于秦分,又觜、參、實、沈屬益州,曰魏分,今互紀之,後皆仿此。

    《呂氏春秋·訓解》: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注參,西方宿,晉之分野。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

    注:東井,南方宿,秦之分野。

    仲秋之月,日在角、旦、觜、嶲中。

    注:觜、嶲,西方宿,魏之分野。

    《史記·列國分野》,秦地於天官東井、輿鬼之分壄。

    其界西南有巴、蜀、廣漢、犍為,又西南有牂牁、越嶲。

    益州《天官書》:觜、觹、參,益州。

    東井輿鬼,雍州。

    又秦之疆域,在太白占於□弧。

    注:太白、□弧,皆西方之星,故秦占候也。

    《前漢·天文志》:觜、觹、參,益州東井輿鬼。

    雍州又庚辛,華山以西又魏已、秦辛,又秦未、中山申。

    又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

    又太歲在未曰:協恰。

    六月,出石氏曰名長,烈在觜、觹、參,甘氏在參,罰在申,曰涒灘。

    七月,出石曰:名天。

    晉在東井與鬼井氏在弧。

    《後漢·天文志》:星經太白,主華陰山、涼州、雍州、益州。

    又鎮星主東井,玉衡第二星主益州,常以五亥日候之,乙亥為漢中,丁亥為永昌,巳亥為巴郡、蜀郡、牂牁,辛亥為廣漢,癸亥為犍為,凡七郡。

    《淮南子·九野辨》:西南方為朱天,其星觜、觹、參、東井。

    魏張揖《廣稚》:觜、參,魏、東井、輿鬼,秦。

    又戊,魏。

    庚,秦。

    又秦,未。

    又□鬥七星,一為樞,六為陽開,樞為雍州,開陽為梁州。

    又太白謂之長庚,或謂之太囂,參謂之實、沈,東井謂之鶉首,輿鬼謂之天廟。

    《晉書·天文志》:北鬥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本元也。

    魁四星為璿璣,杓三星為玉衡。

    第一星,曰天樞,三曰璣,六曰開陽。

    樞為天,璣為人,開陽為律。

    石氏雲:第一曰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

    三曰令星,主中禍。

    六曰危星,主天倉五穀。

    又一主天、三主火、六主木。

    又曰:一主秦、三主樑、六主趙。

    又五車、五星在畢北。

    五車者,五帝車舍也,主天子五兵。

    又主五穀豐耗。

    西北大星曰天庫,主太白,主秦。

    次西南星曰卿星,主熒惑,主魏,五星有變,皆以其所主占之。

    又觜、觹三星為三軍之候,行軍之藏府,葆旅,收斂萬物。

    明則軍儲盈,將得勢。

    又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鉞,主斬刈。

    又為天獄,主殺伐。

    又主權衡,所以平理也。

    又主邊城,為九譯,故不欲其動也。

    參曰獸之體,其中三星橫列,三將也。

    東北曰左肩,主左將。

    西北曰右肩,主右將。

    東南曰左足,主後將軍。

    西南曰右足,主偏將軍。

    故《皇帝占》參應七將。

    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胡、鮮卑、戎、狄之國,故不欲明。

    七 將皆明,大天下兵精也。

    王道缺則茫角張,伐星明輿參等,大臣皆謀,兵起。

    參星失色,軍散敗。

    參、芒、角動搖,邊候有急,兵起,有斬伐之事。

    參星移,客伐主。

    參左足入玉井中,兵大起,秦大水,若有喪,山石為怪。

    參星差,戾主,王臣貳。

    隋書同。

    又東井八星,天之南門,黃道所經,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

    王者用法平,則井星而端列。

    鉞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淫奢而斬之,故不欲其明。

    明輿井齊,則用鉞于大臣。

    月宿井,有風雨。

    又輿鬼五星,天目也,主視明,察奸謀。

    東北①星主積馬,東南是主積兵,西南是主積布帛,西北星主積金玉,隨變占之。

    中央星為積屍,主死喪祠祀,一曰鑕,主誅斬。

    鬼星明,大谷成。

    不明,百姓散。

    鑕欲其忽忽然不明,明則兵起,大臣誅。

    隋書同。

    又十二次度數,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為實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屬益州。

    費直,起畢九度,蔡邕,起畢六度。

    自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為鶉首,於辰在未,秦之分野,屬雍州。

    費直,起井十二度,蔡邕,起井十度。

    又州郡次,觜、參、魏,益州:廣漢入觜一度,越雋入觜三度,蜀郡入參一度,犍為入參三度,牂牁入參五度,巴郡入參八度,漢中入參九度,益州入參七度。

    《隋書》:梁州於天官,上應參之宿。

    《唐書》: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

    南戒自岷山、嶓塚,負地絡之陽。

    又東井據百川上流,故鶉首為秦。

    蜀得兩戒,山河之首。

    又鶉首,實沈,以負西海,神主于華山、太白位焉。

    又東井十二度,終,柳六度。

    自漢三輔及北地、上郡,西南盡巴蜀、漢中之地,及西南夷、犍為、越嶲、益州郡,東至牂牁,及庸、蜀、羌、髳之國。

    《宋史·天文志》:鬥、魁、枕、參首是為帝車,運於中央。

    魁第一星,曰天樞,正星,主天。

    又曰樞,為天,主陽德,天子象,其分為秦,漢志主徐州;二曰璿,法星,主地。

    又曰璿為地,主陰刑,女主象,其分為楚,漢志主益州;三曰璣,為人,主火,為令星,主中禍,其分為梁,漢志主冀州。

    又三台六星,兩兩而居。

    次二星為中台,為司中,中臺上星主樑、雍。

    又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星,其西垣第四星曰巴、第五星曰蜀。

    又五車五星,西北大星曰天庫,主太白,秦分及雍州,主豆,次西南一星曰卿,主熒惑,魏分益州,主麥。

    又星經太白,主華山、梁、雍、益州。

    《觀象玩占》:觜三星,一曰天貨,主寶貨,其北上三尺為日月五星,中道內主樑,外主巴、漢。

    星明則天下安、五穀熟。

    《國朝一統志》《四川總志·職方考》《鏡廣輿記》《皇輿考》皆雲井、鬼分野。

    按《巴郡分野舊志》皆屬井、鬼。

    今考《周禮》以下諸家言,大要以觜、觹、參、井為主者居多,其餘纏次諸星,一一有紀。

    餘考覽後,未敢以某星為確,姑以諸所記載書而次之。

    以俟君子,若妖祥占驗,詳在事紀中。

    疆域古者體國經野,從正疆域,是故土有定封,則人有定守。

    將下之賦役,上之經畫,兩相待焉。

    郡邑封疆,廣狹不一,又多越在山谷中,有如經界不正,則作奸者得以規避,而保障者因之廢格,烏能使之各有寧宇?爰考方域,附以裡鎮,而繁、簡、沖、疲之大略可矣!蒞茲土者得①《晉書·天文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