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伽藍記鉤沈卷四

關燈
所誅。

     〔梁書〕江革字休映,考城人。

    為豫王長史,彭城失守,為魏所得,返梁,官都官尚書。

     融覺寺。

     清河文獻王懌所立也,在閶闔門外禦道南。

    有五層浮圖一所,與沖覺寺齊等。

    佛殿僧房,充溢一裡。

     比邱曇謨最善於禪學,講涅槃、華嚴,僧徒千人。

    天竺國胡沙門菩提流支見而禮之,號為菩薩。

    流支解佛義,知名西土,諸夷號為羅漢。

    曉魏言及隸書,翻十地、楞伽及諸經論二十三部,雖石室之寫金言,草堂之傳真教,不能過也。

    流支讀曇謨最大乘義章,每彈指贊歎,唱言微妙,即為胡書,傳之於西域。

    西域沙門常東嚮遙禮之,號曇謨最為東方聖人。

     大覺寺。

     廣平王懷捨宅也,在融覺寺西一裡許。

     北瞻芒領,南眺洛汭,東望宮闕,西顧旗亭,神臯顯敞,實為勝地。

    是以溫子昇碑雲:面水背山,左朝右市是也。

    環所居之堂,上置七佛,林池飛閣,比之景明。

    至於春風動樹,則蘭開紫葉;秋霜降草,則菊吐黃華。

    名僧大德,寂以遣煩。

     永熙年中,平陽王即位,造甎浮圖一所。

     是土石之工,窮精極麗。

    詔中書舍人溫子昇以為文也。

     永明寺。

     宣武皇帝所立也,在大覺寺東。

     時佛法經像,盛於洛陽,異國沙門,鹹來輻輳,負錫持經,適茲樂土。

    宣武故立此寺,俾以憩之。

    房廡連亙,一千餘閒,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異草,駢闐階砌。

    百國沙門,三千餘人。

    西域遠者,乃至大秦國,盡天地之西垂績紡。

    百姓野居,邑屋相望,衣服車馬,擬儀中國。

    南中有歌營國,去京師甚遠,土風隔絕,世不與中國交通,雖二漢及魏,亦未嘗至也。

    今始有沙門菩提拔陀至焉。

    自雲:北行一月,至勾稚國。

    北行十二日,至孫典國。

    從孫典國北行三十日,至扶南國,方五千裡,南夷之國,最為強大。

    民戶殷富,多出明珠、金、玉及水晶、珍異,饒梹榔。

    從扶南北行一月,至林邑國。

    出林邑,至蕭衍國。

    拔陁至揚州歲餘,隨揚州比邱法融來至京師。

    沙門問其南方風俗,拔陁雲:古有奴調國,乘四輪馬車。

    斯調國出火浣布,以樹皮為之,其樹入火不然。

    凡南方諸國,皆因城郭而居,多饒珍麗。

    民俗涥善,質直好義。

    亦與西域大秦、安息、身毒諸國交通往來,或三方四方,浮海乘風,百日便至。

    率奉佛教,好生惡殺。

     〔按〕紡績百姓,野店邑房相望十字,絕不可解。

    疑當作紡績徧野,店屋相望八字。

     寺西有宜牛裡,裡內有陳留王景皓、侍中安定公胡元吉二宅。

     景皓者,河內刺史陳留莊王祚之子。

    立性虛豁,少有大度,愛人好士,待物無遺。

    夙善元言道家之業,遂捨半宅,安置僧徒,演唱大乘,數部竝進。

    京師大德超、光、??、榮四法師,三藏胡沙門菩提流支等,鹹預其席。

    諸方技術之士,莫不歸赴。

    時有奉朝請孟仲暉者,武城人也。

    父賓,金城太守。

    暉志性聰明,學兼釋氏,四諦之義,窮其指歸。

    恆來造第,與沙門議論,時號為元宗先生。

    暉遂造人中夾紵像一軀,相好端嚴,希世所有,置皓前聽□須彌寶座。

    永安二年中,此像每夜行繞其座,四面腳跡,隱地成文。

    於是士庶異之,鹹來觀矚,由是發心者亦復無量。

    永熙三年秋,忽然自去,莫知所之。

    其年冬,京師遷鄴。

    武定五年,暉為洛州開府長史,重加採訪,寥無影跡。

     〔魏書〕陳留王祚,字龍壽。

    初,兄建以罪失王爵,祚欲求本封,有司不許,聽襲公。

    卒於河州刺史。

     〔又〕胡祥,字元吉;安定臨涇人,國珍子。

    襲封安定公。

     〔又〕釋老志:當時名僧有僧暹、惠光、道希、法榮。

    此雲超光、??榮,疑當作暹光、晞榮。

     出閶闔門城外七裡,長分橋。

     中朝時,以穀水浚急,注於城下,多壞民家,立石橋以限之,長則分流入洛,故名曰長分橋。

    或雲晉河間王在長安,遣張方征長沙王,營軍於此,因為張方橋也。

    未知孰是。

    今民閒語訛,號為張夫人橋,朝士送迎,多在於此。

     長分橋西有千金堰。

     計其水利,日益千金,因以為名。

    昔都水使者陳勰所造,今備夫一千,歲恆修之。

     〔水經注〕引洛陽記曰:千金堨舊堰穀水,魏時更修此堰,謂之千金堨。

    堨之東首立一石人,腹上刻勒雲: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戊造築此堨。

     洛陽伽藍記鉤沈卷四終